115有事发生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流星小说网 www.lxbbbb.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大周自太祖皇帝以来,皇嗣便一直稀少,直到了先帝一朝方才繁茂了起来,但是,能够养活的却也就那般几个,而永熙帝即位以后,在皇嗣方面却一直显得极为的艰难,当然,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永熙帝一而再再而三地驳回了朝臣要求广纳后宫的劝谏,而在近三年,虽然也是没有广纳后宫,但是每一年却也是有君侍进宫,而且每一年都有皇嗣出世,虽然还是及不上先帝一朝的繁茂,但是却也让不少朝臣安了不少的心。
可即便是安了不少的心,但是永熙帝后嗣稀少也是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
皇子先且不论,永熙帝登基至今十六年,但是却只有五个皇女。
这个数量远远不能与永熙帝的身份匹配。
甚至比不上一些豪门大户一年中所出生的孩子多。
这对皇家,对帝皇,对大周的繁荣昌盛都不是一件好事。
而在这五个皇女当中,还没有一个嫡女,且二皇女受到生父连累而被逐出宫外,等于是废了的,大皇女生父卑微,便是撇开这个不谈,如今永熙帝可以承继皇位的皇女也就三个,五皇女还未满周岁,以先帝一朝夭折的皇女数量来看,五皇女能不能活过十岁也说不定。
所以,永熙帝的每一个皇女都是弥足珍贵的。
恪侍君,如今的柳贵夫腹中的孩子虽然还不确定是皇女还是皇子,但是豫贤贵君这般明目张胆地谋害皇嗣,却也是过于的恶劣。
而且,柳氏位份虽然低,虽是庶子,但是,出身在永熙帝众多君侍当中,却也属于上层。
永熙帝对于御史的轮番长篇大论的声讨也只有一个态度,那便如同她话中旨意中所说的一般,一切都是柳氏大意所致。
御史自然提出赵氏的话。
对此,永熙帝的解释就是赵氏弄错了。
不过永熙帝的维护,御史却不买账。
这些年,永熙帝对御史台很是宽厚,因而,御史台的御史也更加的尽职,也更加的激进,俨然一副要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决绝。
最后,早朝不欢而散,永熙帝拂袖而去。
这种情况让六部尚书以及几位内阁阁臣很是火大,不是她们要阻拦御史台的工作,也不是她们不在乎皇嗣被谋害,而是,如今永熙帝被气走了,西北一事又得被延后。
若是出了差池,那后果不堪设想。
不过她们的担心也没有持续多久,散朝后不久,永熙帝让冷雾传旨,召她们前去御书房议政。
御书房内
永熙帝眉宇间已然残余着方才早朝上的愠怒,“西北一事,各位爱卿可有想法?”
众人闻言,便将各自的想说说了说。
大致还是昨晚上商议的,不可妄动,但是却也要做好万全准备。
“兵部尚书。”永熙帝听完了众人的话,神色没有多少变化,点了兵部尚书白瑞的名字,“若是开战,我大周的胜算有多少?”
众人闻言,心头一震。
白瑞没有立即回答,即便昨天晚上她已经连夜做了一番准备,沉吟半晌后,方才开口道:“永熙十一年西南一战,我朝大军虽然碍于南方大旱而不得不停战,但是却也是重创西南土著,这三年西南土著虽然得以喘口气,但是却也未曾恢复元气,暂且不会对西南边陲造成威胁,而东边也并无大患,西北若其大战事,胜算如何便要看西北的将士。”
永熙帝淡淡点头,却并没有发表看法,随后又问了户部尚书谢净芸。
谢净芸在户部也有几年了,这个户部尚书当的虽然不算极为出色,但是却也是兢兢业业的,“臣同意白大人的看法,只是,之前的西南大旱以及后来东海战事,国库损耗眼中,陛下又降低了南方各州的赋税,各地的水利设施也一直在兴建中,每日银钱也是耗损的厉害,因而臣以为,西北之战可以打,但是却不惜速战速决。”
永熙帝还是点了点头,随后便又转向了安王,“安王觉得呢?”
安王上前垂首道:“这几年西戎与大周一直没有大冲突,如今忽然间陈兵边境,臣觉得这其中必定有什么缘故,因而,臣以为如今最好的法子便是以静制动。”
永熙帝眸光幽深凝视了安王半晌,“安王觉得以静制动是最好的法子?”
“是。”安王没有犹豫立即回道。
永熙帝沉吟会儿,“战事从来都是瞬息万变的,以静制动未尝不是一个好法子,只是,朕却认为,以静制动太过于被动,与其被动,不如先发制人!”
她的语气并没有多大的变化,但是安王却不知为何,心头一颤,随即生出了一种异样的感觉,她微微抬头看向了眼前一脸威严的帝王,双手收入了衣袖当中,忍不住轻轻颤抖。
昨晚上的记忆很不合时宜地回到了她的脑海当中。
昨晚,她离开御书房便去宫门找到了正在马车内等待着他的正君,随即便得知了雪梅楼所发生的事情,也得知了柳贵夫失去了皇嗣一事。
昨晚她见陛下丢下西北的急报匆忙离去之时,便已经有了不好的预感,也猜想是不是那人所为,可是当她听见了自家正君所说的事情之后,却还是震惊无比。
柳贵夫的皇嗣没了……
皇家失去了一个孩子……
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是她!
“安王?”永熙帝一句不轻不重的叫唤将安王从回忆当中拉了回来。
安王快速收敛思绪,“陛下,先发制人是好,只是如今不管国库空虚,若是……”
“昨夜朕接到了密保,西戎国主病重。”永熙帝打断了安王的话。
众人讶然。
安王亦然,“西戎国主病重?”
“西戎国主病重,西戎国朝堂如今各派势力争先抢夺。”永熙帝继续道,“西戎国在这时候陈兵大周边境,虽然目的暂且不明,然而,在这等情况下陈兵边境,其气势以及实力必定大减,这于大周来说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众人皆是神色凝重。
永熙帝扫了众人一眼,最后目光定在了安王的身上,“送上门来的机会,朕若是就这样驻足不前,瞻前顾后,如何对得起先帝,对得起大周的先祖!”
安王即使已经浑身僵直,但是却还是打了一个轻轻的哆嗦,脸色越发的难看。
永熙帝收回了视线,随后就对西北兴战下了一连串的旨意,命内阁大臣拟写圣旨以及做战前预测作战方案等,命兵部和户部全力做好后方的物质准备,工部和吏部全力配合。
众人都领了旨意神色紧张去前去落实。
只剩下安王和礼部尚书两人。
礼部尚书用眼角的余光扫了一眼安王,心里疑惑,打仗的前期准备和礼部没有多大关系,礼部尚书没有领到办事的旨意倒也不意外,只是安王也和她一同,这却不禁让她心生一些想法。
这些年陛下对安王可以说是信任之极,难道如今也起了防备之心了?
永熙帝看着她,神色似乎缓和了一些,淡淡地道:“朕见安王的气色似乎不太好,可是身体不适?”
“臣没事,谢陛下关心。”安王垂着头回道。
永熙帝又道:“没事便好,如今西北出事,朕正需要安王为朕分忧,安王也要好好保重自身。”
“是。”安王回了一个字。
永熙帝转开了话头,对礼部尚书道:“柳氏虽然有罪,但是皇嗣无罪,如今皇嗣枉死,朕心里极为不安,你和内务府商量一些为那孩子做一场法事吧。”
礼部尚书领了旨意,“是。”
永熙帝挥手让她退下。
礼部尚书退下了之后,安王的心更是冰冷,她甚至怀疑永熙帝是不是已经发现了赵氏和她的关联。
“安王可知朕为何留下你?”永熙帝缓缓道。
安王握紧了拳头,抬头,“臣不知。”
“昨晚上的事情,安王正君想必也已经告诉了你了。”永熙帝继续道,眸子幽深,声音还是那般平缓。
安王僵硬地点头,“回陛下,昨晚出宫之后,臣的正君便已经跟臣说了。”说罢,便双膝跪了下来,“臣的正君未曾能够及时化解柳贵夫的危险,让柳贵夫失去了皇嗣,还请陛下恕罪!”
永熙帝没有立即说话,而是盯着她沉默好半晌,“此事乃柳氏之过,安王正君的心意,朕明白,起来吧。”
安王遍体生寒,谢了恩之后便动作僵硬地站了起身,但是却垂着头。
永熙帝微微眯了眼睛,缓缓问道,“安王对昨晚上的事情有何看法?”
安王咬了咬牙关,“豫贤贵君进宫多年一向端庄谦和,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语气虽然是平和,但是,话却落的很重,仿佛带上了强调的语气。
永熙帝神色未变,盯着她半晌,“退下吧。”
安王倏然抬头,“陛下……”
“西北战事的事情你不用插手,只是雪灾的后续工作,你却还是要继续负责。”永熙帝神色威严地道,随后,便低下了头,看起了折子。
安王踌躇会儿,终究是退了出去。
便在安王出了御书房之后,永熙帝便停下了批阅折子的朱笔,然后,神色一沉,手指用力,那朱笔被折成了两半,鼻尖的朱红色墨汁低落在了案桌上的折子上面。
一点一点的,艳红如同人的血……
西北要起战事的消息很快便传开了,朝廷上下顿时笼罩在了一股紧张的气氛当中,便是京城,也没有了往常靠近年关的喜庆……
只是即便出了西北战事,朝中的御史始终没有放弃声讨豫贤贵君蒙氏。
每一日弹劾蒙氏,要求严惩蒙氏的折子在永熙帝的案桌上堆成了山。
永熙帝却一本未看,直接扔进了一旁的火炉当中。
然而永熙帝这般态度却还是未曾能够让一众御史放弃,甚至有几个死硬派的御史直接跪在了交泰殿之前,扬言若是永熙帝不严惩蒙氏以正宫闱,便长跪不起……
朝廷的加急诏书在三日之后送到了西北边城军营中。
西北暂代主将蒙君怡跪接了圣旨。
然而,对于这道圣旨的内容,蒙君怡却是极为的震惊,甚至震惊的若是身边的随从没有推她一把,她都忘了起身接旨。
接了旨意之后,宣纸的人也赶回京城却来。
蒙君怡已经没有心思与来人客套,拿着那卷明黄的圣旨回到了营帐中,神色凝重无比。
“将军,怎么了?”方才提醒蒙君怡的那随从问道。
蒙君怡看了她一眼,随后又重新亲自看了一遍那道圣旨,一字一字地斟酌,生怕会错了意,然后最后的结果还是与她所听到的一样,“陛下让我们先发制人……”
“先发制人这是好事,这些年总是这些小打小闹的,这回总算可以来场硬仗了!”那副将眉飞色舞,“如今那西戎国的国主病重,正是我们大周长驱直入的好时机!”
虽然她只是将军身边的一名随从,甚至没有正式的军籍,但是在边境呆了多年,心中的血气却也不少。
蒙君怡见了那随从的反应,却是忧虑地叹了口气。
“将军可是在担心什么?”那随从继续问道。
蒙君怡摇头,“这场仗没有这般简单。”
那随从不解。
“如今西戎国主病重一事尚未确定是真是假。”蒙君怡沉声道,“消息虽然是探子探的的,但是边境离西戎的都城也有很长的一段距离,消息从都城传来,究竟还有多少是真的,谁也无法确定,更何况,即便西戎国主真的病重,这样大的消息不可能随随便便传出来,更不会传到军中扰乱军心!”
“将军是担心其中有诈?!”那随从震惊道
蒙君怡没有回答,这等事情她可以想到,陛下没有可能想不到,即便陛下想冒险,但是也不该这般急下圣旨,而且,要下了死令,让她一样要赢,陛下移往从未下过这样的旨意……
沉思会儿,随后立即吩咐那随从将军中当值的其他几名副将叫来一同商讨这件事。
便在那随从领命离去之后不久,蒙君怡又走到了案桌前,放下了手中的圣旨,拿起了纸笔快速写了一封信,密封好之后便让外面的守卫送去城中将军府的管家。
半个时辰之后,将军府的管家接到了信,看过了之后顿时讶然。
蒙君怡在信中交代她去信回京城,看看京城是否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些年,蒙君怡很少私下让人探听京城,尤其是宫中的消息,因为这是边关重将最忌讳的事情,可是如今,她不得不这样做。
陛下的这道旨意绝对不仅仅是字面上这般简单,京城一定发生了什么事情,或者说……宫中一定有事发生……
豫贤贵君……
大周自太祖皇帝以来,皇嗣便一直稀少,直到了先帝一朝方才繁茂了起来,但是,能够养活的却也就那般几个,而永熙帝即位以后,在皇嗣方面却一直显得极为的艰难,当然,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永熙帝一而再再而三地驳回了朝臣要求广纳后宫的劝谏,而在近三年,虽然也是没有广纳后宫,但是每一年却也是有君侍进宫,而且每一年都有皇嗣出世,虽然还是及不上先帝一朝的繁茂,但是却也让不少朝臣安了不少的心。
可即便是安了不少的心,但是永熙帝后嗣稀少也是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
皇子先且不论,永熙帝登基至今十六年,但是却只有五个皇女。
这个数量远远不能与永熙帝的身份匹配。
甚至比不上一些豪门大户一年中所出生的孩子多。
这对皇家,对帝皇,对大周的繁荣昌盛都不是一件好事。
而在这五个皇女当中,还没有一个嫡女,且二皇女受到生父连累而被逐出宫外,等于是废了的,大皇女生父卑微,便是撇开这个不谈,如今永熙帝可以承继皇位的皇女也就三个,五皇女还未满周岁,以先帝一朝夭折的皇女数量来看,五皇女能不能活过十岁也说不定。
所以,永熙帝的每一个皇女都是弥足珍贵的。
恪侍君,如今的柳贵夫腹中的孩子虽然还不确定是皇女还是皇子,但是豫贤贵君这般明目张胆地谋害皇嗣,却也是过于的恶劣。
而且,柳氏位份虽然低,虽是庶子,但是,出身在永熙帝众多君侍当中,却也属于上层。
永熙帝对于御史的轮番长篇大论的声讨也只有一个态度,那便如同她话中旨意中所说的一般,一切都是柳氏大意所致。
御史自然提出赵氏的话。
对此,永熙帝的解释就是赵氏弄错了。
不过永熙帝的维护,御史却不买账。
这些年,永熙帝对御史台很是宽厚,因而,御史台的御史也更加的尽职,也更加的激进,俨然一副要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决绝。
最后,早朝不欢而散,永熙帝拂袖而去。
这种情况让六部尚书以及几位内阁阁臣很是火大,不是她们要阻拦御史台的工作,也不是她们不在乎皇嗣被谋害,而是,如今永熙帝被气走了,西北一事又得被延后。
若是出了差池,那后果不堪设想。
不过她们的担心也没有持续多久,散朝后不久,永熙帝让冷雾传旨,召她们前去御书房议政。
御书房内
永熙帝眉宇间已然残余着方才早朝上的愠怒,“西北一事,各位爱卿可有想法?”
众人闻言,便将各自的想说说了说。
大致还是昨晚上商议的,不可妄动,但是却也要做好万全准备。
“兵部尚书。”永熙帝听完了众人的话,神色没有多少变化,点了兵部尚书白瑞的名字,“若是开战,我大周的胜算有多少?”
众人闻言,心头一震。
白瑞没有立即回答,即便昨天晚上她已经连夜做了一番准备,沉吟半晌后,方才开口道:“永熙十一年西南一战,我朝大军虽然碍于南方大旱而不得不停战,但是却也是重创西南土著,这三年西南土著虽然得以喘口气,但是却也未曾恢复元气,暂且不会对西南边陲造成威胁,而东边也并无大患,西北若其大战事,胜算如何便要看西北的将士。”
永熙帝淡淡点头,却并没有发表看法,随后又问了户部尚书谢净芸。
谢净芸在户部也有几年了,这个户部尚书当的虽然不算极为出色,但是却也是兢兢业业的,“臣同意白大人的看法,只是,之前的西南大旱以及后来东海战事,国库损耗眼中,陛下又降低了南方各州的赋税,各地的水利设施也一直在兴建中,每日银钱也是耗损的厉害,因而臣以为,西北之战可以打,但是却不惜速战速决。”
永熙帝还是点了点头,随后便又转向了安王,“安王觉得呢?”
安王上前垂首道:“这几年西戎与大周一直没有大冲突,如今忽然间陈兵边境,臣觉得这其中必定有什么缘故,因而,臣以为如今最好的法子便是以静制动。”
永熙帝眸光幽深凝视了安王半晌,“安王觉得以静制动是最好的法子?”
“是。”安王没有犹豫立即回道。
永熙帝沉吟会儿,“战事从来都是瞬息万变的,以静制动未尝不是一个好法子,只是,朕却认为,以静制动太过于被动,与其被动,不如先发制人!”
她的语气并没有多大的变化,但是安王却不知为何,心头一颤,随即生出了一种异样的感觉,她微微抬头看向了眼前一脸威严的帝王,双手收入了衣袖当中,忍不住轻轻颤抖。
昨晚上的记忆很不合时宜地回到了她的脑海当中。
昨晚,她离开御书房便去宫门找到了正在马车内等待着他的正君,随即便得知了雪梅楼所发生的事情,也得知了柳贵夫失去了皇嗣一事。
昨晚她见陛下丢下西北的急报匆忙离去之时,便已经有了不好的预感,也猜想是不是那人所为,可是当她听见了自家正君所说的事情之后,却还是震惊无比。
柳贵夫的皇嗣没了……
皇家失去了一个孩子……
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是她!
“安王?”永熙帝一句不轻不重的叫唤将安王从回忆当中拉了回来。
安王快速收敛思绪,“陛下,先发制人是好,只是如今不管国库空虚,若是……”
“昨夜朕接到了密保,西戎国主病重。”永熙帝打断了安王的话。
众人讶然。
安王亦然,“西戎国主病重?”
“西戎国主病重,西戎国朝堂如今各派势力争先抢夺。”永熙帝继续道,“西戎国在这时候陈兵大周边境,虽然目的暂且不明,然而,在这等情况下陈兵边境,其气势以及实力必定大减,这于大周来说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众人皆是神色凝重。
永熙帝扫了众人一眼,最后目光定在了安王的身上,“送上门来的机会,朕若是就这样驻足不前,瞻前顾后,如何对得起先帝,对得起大周的先祖!”
安王即使已经浑身僵直,但是却还是打了一个轻轻的哆嗦,脸色越发的难看。
永熙帝收回了视线,随后就对西北兴战下了一连串的旨意,命内阁大臣拟写圣旨以及做战前预测作战方案等,命兵部和户部全力做好后方的物质准备,工部和吏部全力配合。
众人都领了旨意神色紧张去前去落实。
只剩下安王和礼部尚书两人。
礼部尚书用眼角的余光扫了一眼安王,心里疑惑,打仗的前期准备和礼部没有多大关系,礼部尚书没有领到办事的旨意倒也不意外,只是安王也和她一同,这却不禁让她心生一些想法。
这些年陛下对安王可以说是信任之极,难道如今也起了防备之心了?
永熙帝看着她,神色似乎缓和了一些,淡淡地道:“朕见安王的气色似乎不太好,可是身体不适?”
“臣没事,谢陛下关心。”安王垂着头回道。
永熙帝又道:“没事便好,如今西北出事,朕正需要安王为朕分忧,安王也要好好保重自身。”
“是。”安王回了一个字。
永熙帝转开了话头,对礼部尚书道:“柳氏虽然有罪,但是皇嗣无罪,如今皇嗣枉死,朕心里极为不安,你和内务府商量一些为那孩子做一场法事吧。”
礼部尚书领了旨意,“是。”
永熙帝挥手让她退下。
礼部尚书退下了之后,安王的心更是冰冷,她甚至怀疑永熙帝是不是已经发现了赵氏和她的关联。
“安王可知朕为何留下你?”永熙帝缓缓道。
安王握紧了拳头,抬头,“臣不知。”
“昨晚上的事情,安王正君想必也已经告诉了你了。”永熙帝继续道,眸子幽深,声音还是那般平缓。
安王僵硬地点头,“回陛下,昨晚出宫之后,臣的正君便已经跟臣说了。”说罢,便双膝跪了下来,“臣的正君未曾能够及时化解柳贵夫的危险,让柳贵夫失去了皇嗣,还请陛下恕罪!”
永熙帝没有立即说话,而是盯着她沉默好半晌,“此事乃柳氏之过,安王正君的心意,朕明白,起来吧。”
安王遍体生寒,谢了恩之后便动作僵硬地站了起身,但是却垂着头。
永熙帝微微眯了眼睛,缓缓问道,“安王对昨晚上的事情有何看法?”
安王咬了咬牙关,“豫贤贵君进宫多年一向端庄谦和,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语气虽然是平和,但是,话却落的很重,仿佛带上了强调的语气。
永熙帝神色未变,盯着她半晌,“退下吧。”
安王倏然抬头,“陛下……”
“西北战事的事情你不用插手,只是雪灾的后续工作,你却还是要继续负责。”永熙帝神色威严地道,随后,便低下了头,看起了折子。
安王踌躇会儿,终究是退了出去。
便在安王出了御书房之后,永熙帝便停下了批阅折子的朱笔,然后,神色一沉,手指用力,那朱笔被折成了两半,鼻尖的朱红色墨汁低落在了案桌上的折子上面。
一点一点的,艳红如同人的血……
西北要起战事的消息很快便传开了,朝廷上下顿时笼罩在了一股紧张的气氛当中,便是京城,也没有了往常靠近年关的喜庆……
只是即便出了西北战事,朝中的御史始终没有放弃声讨豫贤贵君蒙氏。
每一日弹劾蒙氏,要求严惩蒙氏的折子在永熙帝的案桌上堆成了山。
永熙帝却一本未看,直接扔进了一旁的火炉当中。
然而永熙帝这般态度却还是未曾能够让一众御史放弃,甚至有几个死硬派的御史直接跪在了交泰殿之前,扬言若是永熙帝不严惩蒙氏以正宫闱,便长跪不起……
朝廷的加急诏书在三日之后送到了西北边城军营中。
西北暂代主将蒙君怡跪接了圣旨。
然而,对于这道圣旨的内容,蒙君怡却是极为的震惊,甚至震惊的若是身边的随从没有推她一把,她都忘了起身接旨。
接了旨意之后,宣纸的人也赶回京城却来。
蒙君怡已经没有心思与来人客套,拿着那卷明黄的圣旨回到了营帐中,神色凝重无比。
“将军,怎么了?”方才提醒蒙君怡的那随从问道。
蒙君怡看了她一眼,随后又重新亲自看了一遍那道圣旨,一字一字地斟酌,生怕会错了意,然后最后的结果还是与她所听到的一样,“陛下让我们先发制人……”
“先发制人这是好事,这些年总是这些小打小闹的,这回总算可以来场硬仗了!”那副将眉飞色舞,“如今那西戎国的国主病重,正是我们大周长驱直入的好时机!”
虽然她只是将军身边的一名随从,甚至没有正式的军籍,但是在边境呆了多年,心中的血气却也不少。
蒙君怡见了那随从的反应,却是忧虑地叹了口气。
“将军可是在担心什么?”那随从继续问道。
蒙君怡摇头,“这场仗没有这般简单。”
那随从不解。
“如今西戎国主病重一事尚未确定是真是假。”蒙君怡沉声道,“消息虽然是探子探的的,但是边境离西戎的都城也有很长的一段距离,消息从都城传来,究竟还有多少是真的,谁也无法确定,更何况,即便西戎国主真的病重,这样大的消息不可能随随便便传出来,更不会传到军中扰乱军心!”
“将军是担心其中有诈?!”那随从震惊道
蒙君怡没有回答,这等事情她可以想到,陛下没有可能想不到,即便陛下想冒险,但是也不该这般急下圣旨,而且,要下了死令,让她一样要赢,陛下移往从未下过这样的旨意……
沉思会儿,随后立即吩咐那随从将军中当值的其他几名副将叫来一同商讨这件事。
便在那随从领命离去之后不久,蒙君怡又走到了案桌前,放下了手中的圣旨,拿起了纸笔快速写了一封信,密封好之后便让外面的守卫送去城中将军府的管家。
半个时辰之后,将军府的管家接到了信,看过了之后顿时讶然。
蒙君怡在信中交代她去信回京城,看看京城是否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些年,蒙君怡很少私下让人探听京城,尤其是宫中的消息,因为这是边关重将最忌讳的事情,可是如今,她不得不这样做。
陛下的这道旨意绝对不仅仅是字面上这般简单,京城一定发生了什么事情,或者说……宫中一定有事发生……
豫贤贵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