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征伐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流星小说网 www.lxbbbb.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次日早朝,群臣被易少君的一句话给炸懵,他站在大殿中央,朗声启奏:“禀国主,儿臣欲再征上腾,以扩国朝版图。”
如一滴水进入了油锅,登时滋滋啦啦起来,群臣交头接耳者有之,满面忧色者有之,嘴噙冷笑看热闹者亦有之,易少君不为所动,只是道:“历经上次战事,上腾已经是强弩之末,不若乘胜追击,若此时不伐,待其休养生息过后,再行征伐就困难重重了。”
南月国主面沉如水,不发一言,众臣拿不准他是怎么想,一时到不敢出列。能站在这间大殿里上朝的,哪个不是善体上意之辈?待国主发了话,他们换个说法附和一遍也就罢了,国主不发话,也只是观望而已。
且易少群虽说更受宠些,然国主始终并未废掉易少君,故此他处境虽然艰难,一时半刻仿佛却也倒不了台,国主却又日益老迈。
历来夺嫡便是高风险与高回报并存,因此重臣世家并不会轻易站队,而那些想借机捞好处的,又不愿意做出头鸟,且,易少群的生母潘妃出身低下,并无家族为其后援,欲拱其上位者多是些投机之辈,此辈最擅首鼠两端,日常皆是两头观望。
是故易少君此番话出来,殿上众人虽反应不一,却并无人答话。众人皆在等待国主的反应。
过了半晌,南月国主方道:“前次征伐,上腾已然求和,且愿缴纳岁贡,东宫又为何要重启兵事,致使边境不安呢?”
易少君以额触地,行了大礼方起身道:“陛下曾有言,开疆裂土,扬我朝国威,儿臣不才,愿为陛下驱前策。”
南月国主并不答言,似在沉思,片刻后方道:“此事干系重大,容后再议。”
如此便是拒绝了,易少君虽心下不满,却也不敢再说,只在心底暗暗思量该如何说服父皇才是。
接下来众臣又启奏何事,国主又如何回答,易少君便没有听见。
下了朝,他乘了车返回东宫,车驾刚刚行至景仁门,边上忽然闪出一个人来,着一身惨绿朝服,显是六七品的小官,对他下拜道:“臣太常寺丞陆平昌见过殿下。”
易少君四下环顾,心中颇为疑惑,顿了顿方道:“陆卿请起。”那陆平昌站了起来,易少君细细看去,见他不过三十左右的年纪,看上去甚是精明,却是没有什么印象。
这却也怪不得易少君,太常寺丞乃正六品,职掌祭祀品式,职级微小且无权势,堂堂东宫储君的眼睛又如何能留意到他?若非他自报家门,怕是易少君再不知朝中尚有这么一号人物。
他心下疑惑,面上却浮起一丝敷衍笑意,“陆卿拜见本宫,不知所为何事?”
那陆平昌道:“臣有谏言,欲报之殿下,故在宫门口等候。”易少君轻笑一声,“陆卿乃太常寺丞,若有公务,当寻本部主官,若有谏言,亦当禀之于陛下,何故来本宫这里?”
那陆平昌道:“微臣不才,斗胆言朝事,只希望殿下能折节倾听。”不待易少君回答,他又道:“殿下欲兴兵东征,然朝中清流却不愿再动干戈,若殿下与朝臣争执,反于殿下威严有损,是以微臣以为,此事宜缓。”
他这般一说,易少君反而有了三分兴趣,温言道:“你午后来东宫书房。”陆平昌朗声应是,再度躬身而拜后辞去。
到了午后,果然有内侍来通报,易少君便换了常服接见于他。因之前素未谋面,只得虚虚的在外围打转,询问他是哪一年入朝,哪一科的进士,在太常寺待了多久等语,陆平昌一一答了。
易少君便笑道:“陆卿但有话,既到了此地,但说无妨。”
陆平昌不慌不忙,从袖子里拿出一本策文,双手高举呈了上去,易少君接过来飞速的扫了一遍,微微冷笑,“陆卿大才,何不展示于陛下?”
陆平昌答道:“陛下身边众臣环顾,臣职级轻微,轻易不可得见天颜,然殿下则不同,微臣愿随侍殿下,以待殿下登基掌政之时。”
这便是投诚来了。
易少君虽然地位不稳,主动来投效的人却是几乎没有。
若是世家重臣皇亲贵族,则无论谁上位都要重用于他,并无意掺和夺嫡事,投机倒把之辈却不会把筹码压在易少君身上,概因他已是储君,御极名正言顺,无法图那拥立之功。
易少君一时拿不准这陆平昌真实来意,微怒道:“本宫为人子,为人臣,尔等从何来的胆子,竟该言此不忍言之事?”
太子要登基,自然是要等着君王驾崩,是以古往今来的太子们固然在心中跃跃欲试,却不敢宣之以口,唯恐被有心人拿去做文章。
陆平昌伏地道:“未雨绸缪,方不致临阵慌张,臣知今日之言难以取信于殿下,恳请殿下静观其后。”
陆平昌又道:“臣以为,殿下固然锐意进取,然朝中老臣却是四平八稳者居多,尸位素餐者亦不少见,殿下与众臣政见不合,而陛下又非事事支持殿下,因此东征之事,宜徐徐图之。且,目下朝中官员皆是善体上意之辈,殿下与其在朝堂之上公然提出,不如先私下征求国主同意。”
这便是批评易少君行事不妥了,他慢慢沉下脸来。
只听陆平昌道:“殿下容秉,陛下之于殿下,既是父亲亦是君主,若殿下违逆父意,则是不孝,然若殿下违逆君意,则是不忠,如此不忠不孝,若陛下执意严惩殿下,则殿下以为,朝中有谁可以为殿下说话?”
易少君板着脸并不答言,眸中神色却是晦暗不明,半晌方惨笑道:“昔日太傅为我仗义执言,却遭陛下屠尽三族,如今朝中又能有谁可比拟太傅者?”
他看向陆平昌,“陆卿可知,太傅为何事而亡?”
陆平昌朗声道:“奸妃弄权,小人当道,陛下为之蒙蔽,故降罪于殿下,迁怒于太傅。”
次日早朝,群臣被易少君的一句话给炸懵,他站在大殿中央,朗声启奏:“禀国主,儿臣欲再征上腾,以扩国朝版图。”
如一滴水进入了油锅,登时滋滋啦啦起来,群臣交头接耳者有之,满面忧色者有之,嘴噙冷笑看热闹者亦有之,易少君不为所动,只是道:“历经上次战事,上腾已经是强弩之末,不若乘胜追击,若此时不伐,待其休养生息过后,再行征伐就困难重重了。”
南月国主面沉如水,不发一言,众臣拿不准他是怎么想,一时到不敢出列。能站在这间大殿里上朝的,哪个不是善体上意之辈?待国主发了话,他们换个说法附和一遍也就罢了,国主不发话,也只是观望而已。
且易少群虽说更受宠些,然国主始终并未废掉易少君,故此他处境虽然艰难,一时半刻仿佛却也倒不了台,国主却又日益老迈。
历来夺嫡便是高风险与高回报并存,因此重臣世家并不会轻易站队,而那些想借机捞好处的,又不愿意做出头鸟,且,易少群的生母潘妃出身低下,并无家族为其后援,欲拱其上位者多是些投机之辈,此辈最擅首鼠两端,日常皆是两头观望。
是故易少君此番话出来,殿上众人虽反应不一,却并无人答话。众人皆在等待国主的反应。
过了半晌,南月国主方道:“前次征伐,上腾已然求和,且愿缴纳岁贡,东宫又为何要重启兵事,致使边境不安呢?”
易少君以额触地,行了大礼方起身道:“陛下曾有言,开疆裂土,扬我朝国威,儿臣不才,愿为陛下驱前策。”
南月国主并不答言,似在沉思,片刻后方道:“此事干系重大,容后再议。”
如此便是拒绝了,易少君虽心下不满,却也不敢再说,只在心底暗暗思量该如何说服父皇才是。
接下来众臣又启奏何事,国主又如何回答,易少君便没有听见。
下了朝,他乘了车返回东宫,车驾刚刚行至景仁门,边上忽然闪出一个人来,着一身惨绿朝服,显是六七品的小官,对他下拜道:“臣太常寺丞陆平昌见过殿下。”
易少君四下环顾,心中颇为疑惑,顿了顿方道:“陆卿请起。”那陆平昌站了起来,易少君细细看去,见他不过三十左右的年纪,看上去甚是精明,却是没有什么印象。
这却也怪不得易少君,太常寺丞乃正六品,职掌祭祀品式,职级微小且无权势,堂堂东宫储君的眼睛又如何能留意到他?若非他自报家门,怕是易少君再不知朝中尚有这么一号人物。
他心下疑惑,面上却浮起一丝敷衍笑意,“陆卿拜见本宫,不知所为何事?”
那陆平昌道:“臣有谏言,欲报之殿下,故在宫门口等候。”易少君轻笑一声,“陆卿乃太常寺丞,若有公务,当寻本部主官,若有谏言,亦当禀之于陛下,何故来本宫这里?”
那陆平昌道:“微臣不才,斗胆言朝事,只希望殿下能折节倾听。”不待易少君回答,他又道:“殿下欲兴兵东征,然朝中清流却不愿再动干戈,若殿下与朝臣争执,反于殿下威严有损,是以微臣以为,此事宜缓。”
他这般一说,易少君反而有了三分兴趣,温言道:“你午后来东宫书房。”陆平昌朗声应是,再度躬身而拜后辞去。
到了午后,果然有内侍来通报,易少君便换了常服接见于他。因之前素未谋面,只得虚虚的在外围打转,询问他是哪一年入朝,哪一科的进士,在太常寺待了多久等语,陆平昌一一答了。
易少君便笑道:“陆卿但有话,既到了此地,但说无妨。”
陆平昌不慌不忙,从袖子里拿出一本策文,双手高举呈了上去,易少君接过来飞速的扫了一遍,微微冷笑,“陆卿大才,何不展示于陛下?”
陆平昌答道:“陛下身边众臣环顾,臣职级轻微,轻易不可得见天颜,然殿下则不同,微臣愿随侍殿下,以待殿下登基掌政之时。”
这便是投诚来了。
易少君虽然地位不稳,主动来投效的人却是几乎没有。
若是世家重臣皇亲贵族,则无论谁上位都要重用于他,并无意掺和夺嫡事,投机倒把之辈却不会把筹码压在易少君身上,概因他已是储君,御极名正言顺,无法图那拥立之功。
易少君一时拿不准这陆平昌真实来意,微怒道:“本宫为人子,为人臣,尔等从何来的胆子,竟该言此不忍言之事?”
太子要登基,自然是要等着君王驾崩,是以古往今来的太子们固然在心中跃跃欲试,却不敢宣之以口,唯恐被有心人拿去做文章。
陆平昌伏地道:“未雨绸缪,方不致临阵慌张,臣知今日之言难以取信于殿下,恳请殿下静观其后。”
陆平昌又道:“臣以为,殿下固然锐意进取,然朝中老臣却是四平八稳者居多,尸位素餐者亦不少见,殿下与众臣政见不合,而陛下又非事事支持殿下,因此东征之事,宜徐徐图之。且,目下朝中官员皆是善体上意之辈,殿下与其在朝堂之上公然提出,不如先私下征求国主同意。”
这便是批评易少君行事不妥了,他慢慢沉下脸来。
只听陆平昌道:“殿下容秉,陛下之于殿下,既是父亲亦是君主,若殿下违逆父意,则是不孝,然若殿下违逆君意,则是不忠,如此不忠不孝,若陛下执意严惩殿下,则殿下以为,朝中有谁可以为殿下说话?”
易少君板着脸并不答言,眸中神色却是晦暗不明,半晌方惨笑道:“昔日太傅为我仗义执言,却遭陛下屠尽三族,如今朝中又能有谁可比拟太傅者?”
他看向陆平昌,“陆卿可知,太傅为何事而亡?”
陆平昌朗声道:“奸妃弄权,小人当道,陛下为之蒙蔽,故降罪于殿下,迁怒于太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