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朱虚侯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流星小说网 www.lxbbbb.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韩钟今年六十出头,再过十年七十来岁方可能言乞休,实在厚脸皮,身体也好,完全能再顶三五年,等七十五六岁,身体衰朽,而且栽培的门生故旧满朝,不怕被接任者和天子算计,那时韩钟才会放弃退位荣养。
而且,天子能不能活到那个时候也是难说的很。
大魏的天子历来短命,太祖皇帝是最长寿的一个,也就是活了七十六岁。
宣宗皇帝三十六岁,仁宗也是三十六岁,文宗五十出头,成宗三十一岁就崩逝了。
当今皇帝也三十多了,身体一向可不是很好,能不能活的过韩钟执政的年头,还真的是难说的很。
转入内东门大街时,来往的车辆和轿子就明显多起来了。
大局底定,消息已经传扬开来,朝官们都知道危险尽去,这个时候可以诣宫门来表示效忠。固然韩钟会大权在握,但天子毕竟还是天子,想提一个官员一下子到能与韩钟对抗的地步是要时间和布局,将一个普通官员提到显要的职位上,天子还是能收放自如。
毕竟已经是执掌大政十余年的天子了,若不是顾忌朝堂安稳,就算天子现在下诏诛韩钟,又能如何?
但左相毕竟安然无事,沿途仪从元随所过之处,无数官员的轿子车马走避,或是望之长揖,那种毕恭毕敬的姿态,哪怕是见多了这般情形的韩钟,也不自觉有了骄傲自满之心。
在昨夜之前,韩钟还处于朝不保夕的状态之下,不知道自己何时被迫去职。
当石遇吉和陈常得至相府外时,虽然有王直在内,徐子先在外,韩钟也是心难自安。
到那个时候,韩钟才觉得平时养的党羽门客毫无用处,说起来在朝堂上韩钟几乎一言九鼎,哪怕天子也经常被他顶的毫无办法,两省六部御史台诸寺卿各司使,韩钟的党羽遍布朝堂,天子要行大政,韩钟不配合,诏书下来也是白费。
这就是职业官僚的能力,贵为元首被职业官僚把持架空,绝不是什么新闻,就算是现代国家,也不是没有这种例子。
古人的办法就是兵变铲除,大政潮之下不知道死多少。
后世的解决办法稀奇古怪,但不外乎都是要铲除整个官僚体系,代价极大,甚至大到叫人主不可接受的地步。
天子的难题就在于此,韩钟平时的强大和关键之时的虚弱,也在于此。
只要暴力破坏,韩钟这种职业官僚就无计可施,那些平时一呼百诺的党羽,哪有勇气拿出全家的性命替韩钟来拼?
职业官僚和雄主的区别就在于此,曹丕要篡位,曹操留下的人手都够用了,足够的人想去当成济,弑君之事也就是小事。
而承平之时的官僚,绝难如此。
王直适时在大轿一旁道:“今日方知宰相之威,海上之人,也算是开了眼界。”
韩钟道:“还是亏了大将军与南安侯,关键之时,需得大将军和南安侯这样的人,方有这般胆色和勇气。”
“南安侯,了不起。”王直眯着眼赞道:“当世之朱虚侯。”
朱虚侯的典故,王直知道算是很了不起,韩钟当然一听就明白了。
这是汉时的典故,若无朱虚侯,周勃等人诛除诸吕可也没那么容易。
但朱虚侯对汉室有大功却不得封王,心中怨望,后来走上了对抗汉朝的路子,王直这句话含有两重意思,朱虚侯勇壮,不可留于长安,南安侯也当然是一样,最好早早出外,以定人心。最重要的是定天子之心。
再一层就是酬功,徐子先等于救了韩钟性命,这一层功劳,当然也不能轻易忘掉。
“大将军的意思,我省得了。”韩钟对王直道:“大将军的功劳,当然也不能忘。”
“加官进爵非吾愿。”王直道:“就想数年之内,能回明州养老。”
“此事易为也不易为。”韩钟道:“我当初反对大将军内附,也不纯然是私心。大将军有大小船只数百,部曲一万四千余人,在平岛等诸岛之上安身。大将军若忠直,朝廷多一支兵马可用,若反复,朝廷就得承受代价,不如维持现状的好。现在本官当然信得大将军忠直,但大将军可曾想过,若大将军你去位至明州,麾下将士就算朝廷依从原议,允其自立,不加宣调,不过份约束,然而毕竟群盗出身,性格桀骜,万一出了什么事端,贵部下再反叛,恐怕对大将军你也有干碍之处啊。”
这话若是昨天说起,韩钟话语中的嘲讽之意会更明显一些,就算现在说起来,也还是坚持此前的意思,只是更加委婉一些。
宰相再不称职,好歹也是职业官僚,对很多事情的考虑比想当然易冲动的天子,要更加的深远。
王直去职容易,一旦其走后部下反叛,朝廷当然要视之为盗,王直的官位,勋阶,是不是要剥夺,如果有官员提议将王直拿捕,韩钟坚持不可,到时候必定又会闹出大风波来。
就算酬劳王直今晚的功劳,代价也是太大了一些。
官职勋阶,包括钱粮赏赐,韩钟都可以应允,但现在把王直放回明州,韩钟也不敢随意应允下来。
“在下明白了。”王直略有些沮丧,但还是面色沉毅,显然这个问题早就考虑过了。
“一两年内,在下会扶植一个叫朝野放心的部下接位,到时候再来和相公禀报。”
“如此最好。”已经看到内东门,韩钟的心思已经又放了回来。
围着刘知远府邸的郎卫已经被召回,期门令徐子威被下令不得入宫廷内,就在外主持郎卫站班。
很多郎官神色委顿,他们身上还披着几十斤的铁甲,看起来如铁人一般,但经过昨晚的事情之后,很多朝官看过去的眼神已经充满鄙夷。
徐子威更是灰头土脸,率两千多人,硬是拿南安侯徐子先的一百多人没有办法,这事传扬开来,除了天子和郎卫的颜面受损,徐子威的形象也是跌落不少。
石遇吉和陈常得也带人赶了回来,在韩钟身后,整理着乱七八糟的郎卫队伍。
很多官员都穿着朝服,站在宫门殿外。
中尉李健率数百郎官,执戟持矟站在内东门外,见韩钟至,李健行礼道:“陛下只召岳峙,邓名,李恩茂等管军入内陛见,还要请相公稍待?”
“胡说八道!”韩钟明白这是天子的小手段,是要叫朝官看出天子的疏远与防范,不使韩钟的权势在短时间内急剧膨胀,但韩钟怎么能叫天子如愿?
“昨夜出了那么大事,我位列左相,当然要面见天子,中尉将我挡在外头,可是要隔绝中外?”
这个大帽子砸下来,李健面色大变,身形都是僵持起来。
“下官奉的是圣命……”李健道:“相公之言太重,下官承受不起。”
“本官是宰相,协理天子处置军国大政,不论宫中府中,凡事俱可过闻处断。”韩钟盯着李健道:“中尉可知道,天子宫中诸事,就没有本官不能知道,也不能与闻的事情。天子若阻本官,是天子失礼,而不是本官失职。”
宰相之权,原本就是如此!
而当宣宗之后,却是很少有宰相敢于当面说这样的话,宫中府中,宰相俱是有权力听闻,处断!
在场的官员,无不显露出复杂的神色出来,这算是大魏宰相与君主的再一轮交锋,天子昨天晚上几乎要宰相的命,韩钟今早的报复,怎么说起来也不能说是有多过份。
“下官不敢。”李健几乎要匍匐到地上,说道:“请相公入宫,下官急速派人奏报给天子知道。”
就是说还是要提前知会一下天子,免得官家太过意外和难堪。
“可。”
韩钟傲然应诺一声,环顾四周,数百朝官皆是长揖为礼,四周的郎卫,面露茫然和惊惶之色,当然不会有哪个大胆的过来,执戟拦住韩钟入宫。
“右相也来了。”徐夏商的身影也是出现在众人眼前,相比盛气凌人的韩钟,徐夏商的神色就从容平淡许多。
看到这位老相国前来,很多官员提在半空的心一下子落在了实处。
不管怎样,左相至,人们感觉到的是威权凌人,而右相似乎就代表了大魏的法统,传承,令人心中安定。
“天子安,京师安,百官安,禁军并百姓安。”徐夏商老迈之躯,站在韩钟面前声势却是丝毫不弱。
“老相国放心。”韩钟苦笑道:“现在的这局面,从天子到百官,谁不想安稳下来?以在下来说,昨夜真是惊魂未定。幸得南安侯徐子先为助,否则在下尸骨已凉矣。”
“作恶的是刘知远,所幸其已经伏诛,以谣言惑乱朝政,迷惑君上,死不足惜。”
这也算是徐夏商得到承诺之后,对韩钟的承诺。
左右相一起,代表的是朝廷威权和舆论,两人合作,刘知远伏诛的风波很快就会过去,对朝廷威望的损害,也尽量可以降到最低。
“南安侯真是勇武非常。”韩钟看着徐夏商道:“仿佛是朱虚侯故事,朝廷当不吝厚赏才是。”
“拔苗助长也不可取。”徐夏商道:“有能耐的宗室,也可以重用,但不宜留京,待他过了锁厅试再说。”
韩钟今年六十出头,再过十年七十来岁方可能言乞休,实在厚脸皮,身体也好,完全能再顶三五年,等七十五六岁,身体衰朽,而且栽培的门生故旧满朝,不怕被接任者和天子算计,那时韩钟才会放弃退位荣养。
而且,天子能不能活到那个时候也是难说的很。
大魏的天子历来短命,太祖皇帝是最长寿的一个,也就是活了七十六岁。
宣宗皇帝三十六岁,仁宗也是三十六岁,文宗五十出头,成宗三十一岁就崩逝了。
当今皇帝也三十多了,身体一向可不是很好,能不能活的过韩钟执政的年头,还真的是难说的很。
转入内东门大街时,来往的车辆和轿子就明显多起来了。
大局底定,消息已经传扬开来,朝官们都知道危险尽去,这个时候可以诣宫门来表示效忠。固然韩钟会大权在握,但天子毕竟还是天子,想提一个官员一下子到能与韩钟对抗的地步是要时间和布局,将一个普通官员提到显要的职位上,天子还是能收放自如。
毕竟已经是执掌大政十余年的天子了,若不是顾忌朝堂安稳,就算天子现在下诏诛韩钟,又能如何?
但左相毕竟安然无事,沿途仪从元随所过之处,无数官员的轿子车马走避,或是望之长揖,那种毕恭毕敬的姿态,哪怕是见多了这般情形的韩钟,也不自觉有了骄傲自满之心。
在昨夜之前,韩钟还处于朝不保夕的状态之下,不知道自己何时被迫去职。
当石遇吉和陈常得至相府外时,虽然有王直在内,徐子先在外,韩钟也是心难自安。
到那个时候,韩钟才觉得平时养的党羽门客毫无用处,说起来在朝堂上韩钟几乎一言九鼎,哪怕天子也经常被他顶的毫无办法,两省六部御史台诸寺卿各司使,韩钟的党羽遍布朝堂,天子要行大政,韩钟不配合,诏书下来也是白费。
这就是职业官僚的能力,贵为元首被职业官僚把持架空,绝不是什么新闻,就算是现代国家,也不是没有这种例子。
古人的办法就是兵变铲除,大政潮之下不知道死多少。
后世的解决办法稀奇古怪,但不外乎都是要铲除整个官僚体系,代价极大,甚至大到叫人主不可接受的地步。
天子的难题就在于此,韩钟平时的强大和关键之时的虚弱,也在于此。
只要暴力破坏,韩钟这种职业官僚就无计可施,那些平时一呼百诺的党羽,哪有勇气拿出全家的性命替韩钟来拼?
职业官僚和雄主的区别就在于此,曹丕要篡位,曹操留下的人手都够用了,足够的人想去当成济,弑君之事也就是小事。
而承平之时的官僚,绝难如此。
王直适时在大轿一旁道:“今日方知宰相之威,海上之人,也算是开了眼界。”
韩钟道:“还是亏了大将军与南安侯,关键之时,需得大将军和南安侯这样的人,方有这般胆色和勇气。”
“南安侯,了不起。”王直眯着眼赞道:“当世之朱虚侯。”
朱虚侯的典故,王直知道算是很了不起,韩钟当然一听就明白了。
这是汉时的典故,若无朱虚侯,周勃等人诛除诸吕可也没那么容易。
但朱虚侯对汉室有大功却不得封王,心中怨望,后来走上了对抗汉朝的路子,王直这句话含有两重意思,朱虚侯勇壮,不可留于长安,南安侯也当然是一样,最好早早出外,以定人心。最重要的是定天子之心。
再一层就是酬功,徐子先等于救了韩钟性命,这一层功劳,当然也不能轻易忘掉。
“大将军的意思,我省得了。”韩钟对王直道:“大将军的功劳,当然也不能忘。”
“加官进爵非吾愿。”王直道:“就想数年之内,能回明州养老。”
“此事易为也不易为。”韩钟道:“我当初反对大将军内附,也不纯然是私心。大将军有大小船只数百,部曲一万四千余人,在平岛等诸岛之上安身。大将军若忠直,朝廷多一支兵马可用,若反复,朝廷就得承受代价,不如维持现状的好。现在本官当然信得大将军忠直,但大将军可曾想过,若大将军你去位至明州,麾下将士就算朝廷依从原议,允其自立,不加宣调,不过份约束,然而毕竟群盗出身,性格桀骜,万一出了什么事端,贵部下再反叛,恐怕对大将军你也有干碍之处啊。”
这话若是昨天说起,韩钟话语中的嘲讽之意会更明显一些,就算现在说起来,也还是坚持此前的意思,只是更加委婉一些。
宰相再不称职,好歹也是职业官僚,对很多事情的考虑比想当然易冲动的天子,要更加的深远。
王直去职容易,一旦其走后部下反叛,朝廷当然要视之为盗,王直的官位,勋阶,是不是要剥夺,如果有官员提议将王直拿捕,韩钟坚持不可,到时候必定又会闹出大风波来。
就算酬劳王直今晚的功劳,代价也是太大了一些。
官职勋阶,包括钱粮赏赐,韩钟都可以应允,但现在把王直放回明州,韩钟也不敢随意应允下来。
“在下明白了。”王直略有些沮丧,但还是面色沉毅,显然这个问题早就考虑过了。
“一两年内,在下会扶植一个叫朝野放心的部下接位,到时候再来和相公禀报。”
“如此最好。”已经看到内东门,韩钟的心思已经又放了回来。
围着刘知远府邸的郎卫已经被召回,期门令徐子威被下令不得入宫廷内,就在外主持郎卫站班。
很多郎官神色委顿,他们身上还披着几十斤的铁甲,看起来如铁人一般,但经过昨晚的事情之后,很多朝官看过去的眼神已经充满鄙夷。
徐子威更是灰头土脸,率两千多人,硬是拿南安侯徐子先的一百多人没有办法,这事传扬开来,除了天子和郎卫的颜面受损,徐子威的形象也是跌落不少。
石遇吉和陈常得也带人赶了回来,在韩钟身后,整理着乱七八糟的郎卫队伍。
很多官员都穿着朝服,站在宫门殿外。
中尉李健率数百郎官,执戟持矟站在内东门外,见韩钟至,李健行礼道:“陛下只召岳峙,邓名,李恩茂等管军入内陛见,还要请相公稍待?”
“胡说八道!”韩钟明白这是天子的小手段,是要叫朝官看出天子的疏远与防范,不使韩钟的权势在短时间内急剧膨胀,但韩钟怎么能叫天子如愿?
“昨夜出了那么大事,我位列左相,当然要面见天子,中尉将我挡在外头,可是要隔绝中外?”
这个大帽子砸下来,李健面色大变,身形都是僵持起来。
“下官奉的是圣命……”李健道:“相公之言太重,下官承受不起。”
“本官是宰相,协理天子处置军国大政,不论宫中府中,凡事俱可过闻处断。”韩钟盯着李健道:“中尉可知道,天子宫中诸事,就没有本官不能知道,也不能与闻的事情。天子若阻本官,是天子失礼,而不是本官失职。”
宰相之权,原本就是如此!
而当宣宗之后,却是很少有宰相敢于当面说这样的话,宫中府中,宰相俱是有权力听闻,处断!
在场的官员,无不显露出复杂的神色出来,这算是大魏宰相与君主的再一轮交锋,天子昨天晚上几乎要宰相的命,韩钟今早的报复,怎么说起来也不能说是有多过份。
“下官不敢。”李健几乎要匍匐到地上,说道:“请相公入宫,下官急速派人奏报给天子知道。”
就是说还是要提前知会一下天子,免得官家太过意外和难堪。
“可。”
韩钟傲然应诺一声,环顾四周,数百朝官皆是长揖为礼,四周的郎卫,面露茫然和惊惶之色,当然不会有哪个大胆的过来,执戟拦住韩钟入宫。
“右相也来了。”徐夏商的身影也是出现在众人眼前,相比盛气凌人的韩钟,徐夏商的神色就从容平淡许多。
看到这位老相国前来,很多官员提在半空的心一下子落在了实处。
不管怎样,左相至,人们感觉到的是威权凌人,而右相似乎就代表了大魏的法统,传承,令人心中安定。
“天子安,京师安,百官安,禁军并百姓安。”徐夏商老迈之躯,站在韩钟面前声势却是丝毫不弱。
“老相国放心。”韩钟苦笑道:“现在的这局面,从天子到百官,谁不想安稳下来?以在下来说,昨夜真是惊魂未定。幸得南安侯徐子先为助,否则在下尸骨已凉矣。”
“作恶的是刘知远,所幸其已经伏诛,以谣言惑乱朝政,迷惑君上,死不足惜。”
这也算是徐夏商得到承诺之后,对韩钟的承诺。
左右相一起,代表的是朝廷威权和舆论,两人合作,刘知远伏诛的风波很快就会过去,对朝廷威望的损害,也尽量可以降到最低。
“南安侯真是勇武非常。”韩钟看着徐夏商道:“仿佛是朱虚侯故事,朝廷当不吝厚赏才是。”
“拔苗助长也不可取。”徐夏商道:“有能耐的宗室,也可以重用,但不宜留京,待他过了锁厅试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