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黄子澄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流星小说网 www.lxbbbb.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当柳淳讲出他的论断之后,朱棣大为兴奋,他敏锐发现,这个少年人的肚子里,装得可不只是奇技淫巧,所谓的郭氏之学而已。
朱棣立刻拉着柳淳,到了自己的帐篷,两个人秉烛夜谈。
所谓大宁都司,范围大致在长城以北,辽西走廊以西,也就是内蒙的东南部……众所周知,长城是400毫米等降水线的位置,也就是农耕和游牧的分界线。
而大宁都司呢,正好处在了农牧的过渡地带。
有些地方适宜耕种,有些地方适宜耕田,全球气温提高,能耕种的面积就多,气温降低,草场的面积就扩大……早在春秋战国的时代,燕国就在这里留下了农耕文明的种子。
“王爷熟读经史,肯定清楚,历代以来,大宁都司的这块,总是得而复失,失而复得,不像中原腹地,无法长时间维持。”
朱棣点头,“本王在北平多年,也看得出来,鞑子时常南侵,袭扰百姓,打草谷,抢掠杀人……百姓逃亡不断,朝廷不得不派兵保护,即便如此,日子也十分艰难。”
大宁都司这块有两个毛病……第一,气候条件本身就差,产出远不如中原,第二呢,安全环境差,需要投入更多的力量进行保护。
得到的少,付出的多,问题就来了,国家强势的时候,还能维持,一旦衰败,就成了鸡肋,食之无肉,弃之可惜。
分析清楚情况,柳淳就道:“王爷,要想站稳脚跟,关口就在于提高大宁都司的经济效率,让这里产出更多,变得更有价值!”
朱棣轻笑道:“柳淳,你方才说是上天禀赋,难道你能逆天而行吗?”
柳淳连忙摆手,“我可没有那个本事,谁也不能逆天,但是却可以利用老天爷给的条件,发挥最大的价值……大宁都司纵然有千般不好,但这里土地广阔,人口稀少,可耕种的土地极多。而且还能发展畜牧,养殖牲畜。”
柳淳侃侃而谈,事实上在元朝统治之下,大宁都司的位置,由于没有战乱,很多汉人百姓前来开垦屯田,已经形成了垦耕牧养,军民相参的局面,只是元末的战乱,又把很多人赶出了草原。
“王爷,我们要恢复耕牧结合的局面,只不过这个农牧,都要和中原有所区别。”
“如何区别?”朱棣已经用请教的口气询问。
“在农的这块,我提议要多种黄豆和油菜,对了,还有甜菜!”
朱棣眉头紧皱,“柳淳,这些东西可不顶饿啊!”
“那就对了!”柳淳笑道:“这里的土地产粮本就不如中原,索性让这里多种经济作物,换取更高的利润,而粮食呢,从中原输送,控制住了肚子,自然能控制住人心!”
柳淳讲的,正是最简单的农业分区,朱棣却是第一次听说……老朱治国,奉行的是男耕女织的那一套。
家家户户,都种粮食,多余的土地拿来种桑,种麻,争取每家都能自给自足,那才是最好的。
诚然,朱元璋的做法对于自然条件比较好的中原和江南是管用的,但是在长城一线,就未必是最好的选择了。
“有些道理。”朱棣又道:“这是农,那牧呢,你准备怎么办?”
“王爷,游牧部落之所以威胁巨大,关键就在于他们居无定所,来去如风,对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差,遇到年景差的时候,不得不南下抢掠。我的意思是让他们安定下来,变游牧为定居!”
“定居?不成的!”朱棣连连摇头,“你没看过,牛羊到了一处,草很快就吃光了,不走就会饿死的。”
“王爷,假如让牧民种草呢?”柳淳笑呵呵道。
“种草?开什么玩笑,有种粮食的,还没听说种草,更何况草遍地都是,为什么要种?”
这就是观念的差别了,农业需要精耕细作,畜牧业同样需要。
“王爷,草也不全是一样,如果能广种牲畜喜欢,产量又高的苜蓿,牧民就能安居下来,用圈养的方式,饲养牲畜……同样的一块草场,就能提供更多的牛羊。而这些牛羊正好能给北平的百姓提供肉食,甚至可以远销其他的地方。牧民有了稳定的生活和稳定的收入,也就不会想着抢掠。还有,产出提高之后,缴纳的赋税更多,可以供养的军队也就多了起来,如此一来,大宁都司就变成了朝廷的聚宝盆,谁还愿意随意丢掉?”
柳淳给朱棣描绘了一个非常宏大,又十分完美的愿景。
几乎能想到的麻烦,柳淳都给解决了。
干得好!
朱棣不由得伸出了大拇指。
他相信,这套做法能说服几乎所有的人,就连他爹都会叫好的!
朱棣闭目沉思,突然,他忧心道:“移风易俗,何其困难,那几十万牧民,会答应吗?”
柳淳淡淡一笑,“他们当然不会轻易答应,可草民不是在改造那些贵胄吗!”
轰!
朱棣的脑袋炸开了,巨石碎裂,水流沛然而下,所有的东西都连成了一条线,围成了一个圈,再也没有疏漏了。
改造贵胄,可不单纯是为了降服其心,满足胜利者的喜悦而已!
试想一下,那些贵胄都老老实实,任凭摆布,下面的人还能怎么样?
他们即便不愿意,也要接受朝廷的安排。
这样一来,农牧相间,充分利用大宁都司资源的方略就水到渠成了。
懂不懂就杀人,其实是极大地浪费……眼下的大明朝,人口并不充裕,而且北方苦寒,随便迁移百姓过来,还让他们改变原来的习惯,去放羊牧马,实在是强人所难。
弄不好,是会出人命的。
假如柳淳的计划成功,朝廷只需要付出很少的代价,就能获取极大收获。
朱棣反复推敲了几遍,都没有疏漏之处。
“好啊!你现在就跟我去找太子殿下。”
去见朱标?
说实话,柳淳对这个短命鬼的兴趣不大,之前蓝玉又总是拉拢他,柳淳可不想横生枝节。
“那个……王爷,我不过是一介草民,胡乱说了两句,王爷若是觉得有可取之处,只管上书就是,草民不要专利费的!”
难得,柳淳总算大方了一回儿。
朱棣瞧着他,突然放声大笑。
“臭小子,你已经不是草民了,从现在开始,你就是燕王府的长史!”
“什么?”柳淳大惊,“王爷,我,我不想当官的!我还有白羊口的冶铁厂呢!”
朱棣爽朗一笑,“没关系,本王也不用你进王府做事,这么说吧,你可以只领俸禄不干活……有什么事情,王府的人,还听从你的调遣。”
条件还真是够优厚的,柳淳稍微迟疑,朱棣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拉起他就往朱标的住处走去。
他们刚刚走到门口,这时候朱标正从里面送一个人出来……此人是个白面书生,身形修长,举止文雅,风度翩翩。
正是探花郎,东宫伴读黄子澄。
朱标边走边说:“黄先生,大宁都司该怎么办,就全劳先生了。”
黄子澄含蓄笑道:“请殿下放心,臣心中已有定见,回头立刻写一个条陈,安顿好归附的降人,不劳殿下费心。"
朱标欣然笑道:“先生的才学,孤自是放心的,以宽仁待人,自然无往不利。”
他们一抬头,正好看到了朱棣跟柳淳,怎么说呢,差距很明显啊!
当柳淳讲出他的论断之后,朱棣大为兴奋,他敏锐发现,这个少年人的肚子里,装得可不只是奇技淫巧,所谓的郭氏之学而已。
朱棣立刻拉着柳淳,到了自己的帐篷,两个人秉烛夜谈。
所谓大宁都司,范围大致在长城以北,辽西走廊以西,也就是内蒙的东南部……众所周知,长城是400毫米等降水线的位置,也就是农耕和游牧的分界线。
而大宁都司呢,正好处在了农牧的过渡地带。
有些地方适宜耕种,有些地方适宜耕田,全球气温提高,能耕种的面积就多,气温降低,草场的面积就扩大……早在春秋战国的时代,燕国就在这里留下了农耕文明的种子。
“王爷熟读经史,肯定清楚,历代以来,大宁都司的这块,总是得而复失,失而复得,不像中原腹地,无法长时间维持。”
朱棣点头,“本王在北平多年,也看得出来,鞑子时常南侵,袭扰百姓,打草谷,抢掠杀人……百姓逃亡不断,朝廷不得不派兵保护,即便如此,日子也十分艰难。”
大宁都司这块有两个毛病……第一,气候条件本身就差,产出远不如中原,第二呢,安全环境差,需要投入更多的力量进行保护。
得到的少,付出的多,问题就来了,国家强势的时候,还能维持,一旦衰败,就成了鸡肋,食之无肉,弃之可惜。
分析清楚情况,柳淳就道:“王爷,要想站稳脚跟,关口就在于提高大宁都司的经济效率,让这里产出更多,变得更有价值!”
朱棣轻笑道:“柳淳,你方才说是上天禀赋,难道你能逆天而行吗?”
柳淳连忙摆手,“我可没有那个本事,谁也不能逆天,但是却可以利用老天爷给的条件,发挥最大的价值……大宁都司纵然有千般不好,但这里土地广阔,人口稀少,可耕种的土地极多。而且还能发展畜牧,养殖牲畜。”
柳淳侃侃而谈,事实上在元朝统治之下,大宁都司的位置,由于没有战乱,很多汉人百姓前来开垦屯田,已经形成了垦耕牧养,军民相参的局面,只是元末的战乱,又把很多人赶出了草原。
“王爷,我们要恢复耕牧结合的局面,只不过这个农牧,都要和中原有所区别。”
“如何区别?”朱棣已经用请教的口气询问。
“在农的这块,我提议要多种黄豆和油菜,对了,还有甜菜!”
朱棣眉头紧皱,“柳淳,这些东西可不顶饿啊!”
“那就对了!”柳淳笑道:“这里的土地产粮本就不如中原,索性让这里多种经济作物,换取更高的利润,而粮食呢,从中原输送,控制住了肚子,自然能控制住人心!”
柳淳讲的,正是最简单的农业分区,朱棣却是第一次听说……老朱治国,奉行的是男耕女织的那一套。
家家户户,都种粮食,多余的土地拿来种桑,种麻,争取每家都能自给自足,那才是最好的。
诚然,朱元璋的做法对于自然条件比较好的中原和江南是管用的,但是在长城一线,就未必是最好的选择了。
“有些道理。”朱棣又道:“这是农,那牧呢,你准备怎么办?”
“王爷,游牧部落之所以威胁巨大,关键就在于他们居无定所,来去如风,对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差,遇到年景差的时候,不得不南下抢掠。我的意思是让他们安定下来,变游牧为定居!”
“定居?不成的!”朱棣连连摇头,“你没看过,牛羊到了一处,草很快就吃光了,不走就会饿死的。”
“王爷,假如让牧民种草呢?”柳淳笑呵呵道。
“种草?开什么玩笑,有种粮食的,还没听说种草,更何况草遍地都是,为什么要种?”
这就是观念的差别了,农业需要精耕细作,畜牧业同样需要。
“王爷,草也不全是一样,如果能广种牲畜喜欢,产量又高的苜蓿,牧民就能安居下来,用圈养的方式,饲养牲畜……同样的一块草场,就能提供更多的牛羊。而这些牛羊正好能给北平的百姓提供肉食,甚至可以远销其他的地方。牧民有了稳定的生活和稳定的收入,也就不会想着抢掠。还有,产出提高之后,缴纳的赋税更多,可以供养的军队也就多了起来,如此一来,大宁都司就变成了朝廷的聚宝盆,谁还愿意随意丢掉?”
柳淳给朱棣描绘了一个非常宏大,又十分完美的愿景。
几乎能想到的麻烦,柳淳都给解决了。
干得好!
朱棣不由得伸出了大拇指。
他相信,这套做法能说服几乎所有的人,就连他爹都会叫好的!
朱棣闭目沉思,突然,他忧心道:“移风易俗,何其困难,那几十万牧民,会答应吗?”
柳淳淡淡一笑,“他们当然不会轻易答应,可草民不是在改造那些贵胄吗!”
轰!
朱棣的脑袋炸开了,巨石碎裂,水流沛然而下,所有的东西都连成了一条线,围成了一个圈,再也没有疏漏了。
改造贵胄,可不单纯是为了降服其心,满足胜利者的喜悦而已!
试想一下,那些贵胄都老老实实,任凭摆布,下面的人还能怎么样?
他们即便不愿意,也要接受朝廷的安排。
这样一来,农牧相间,充分利用大宁都司资源的方略就水到渠成了。
懂不懂就杀人,其实是极大地浪费……眼下的大明朝,人口并不充裕,而且北方苦寒,随便迁移百姓过来,还让他们改变原来的习惯,去放羊牧马,实在是强人所难。
弄不好,是会出人命的。
假如柳淳的计划成功,朝廷只需要付出很少的代价,就能获取极大收获。
朱棣反复推敲了几遍,都没有疏漏之处。
“好啊!你现在就跟我去找太子殿下。”
去见朱标?
说实话,柳淳对这个短命鬼的兴趣不大,之前蓝玉又总是拉拢他,柳淳可不想横生枝节。
“那个……王爷,我不过是一介草民,胡乱说了两句,王爷若是觉得有可取之处,只管上书就是,草民不要专利费的!”
难得,柳淳总算大方了一回儿。
朱棣瞧着他,突然放声大笑。
“臭小子,你已经不是草民了,从现在开始,你就是燕王府的长史!”
“什么?”柳淳大惊,“王爷,我,我不想当官的!我还有白羊口的冶铁厂呢!”
朱棣爽朗一笑,“没关系,本王也不用你进王府做事,这么说吧,你可以只领俸禄不干活……有什么事情,王府的人,还听从你的调遣。”
条件还真是够优厚的,柳淳稍微迟疑,朱棣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拉起他就往朱标的住处走去。
他们刚刚走到门口,这时候朱标正从里面送一个人出来……此人是个白面书生,身形修长,举止文雅,风度翩翩。
正是探花郎,东宫伴读黄子澄。
朱标边走边说:“黄先生,大宁都司该怎么办,就全劳先生了。”
黄子澄含蓄笑道:“请殿下放心,臣心中已有定见,回头立刻写一个条陈,安顿好归附的降人,不劳殿下费心。"
朱标欣然笑道:“先生的才学,孤自是放心的,以宽仁待人,自然无往不利。”
他们一抬头,正好看到了朱棣跟柳淳,怎么说呢,差距很明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