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设计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流星小说网 www.lxbbbb.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到了琼州赵昺算是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一切渐趋安稳,而帅府军政机构也基本健全,大小事情都有人管,不必像过去那样事必躬亲,他的生活自然也有了规律。便由两位师傅大人效仿宫中制度给他制定了作息时间表,由王德负责监督执行。卯时赵昺就要起床洗漱更衣后,便到后园中跟随元妙习武,到辰时初结束后吃早饭;辰时末便到了上课的时间,由三位师傅给他轮流授课。
原本计划是由邓光荐讲经史等儒家经典,江璆教授兵法,应节严则主讲国家治乱,为官之道等典籍。因为江璆不在,便有应节严代课。一般会持续一个时辰,在巳时末结束。不上课的时候只有朔望两日,这是府中堂议的日子。上完课后赵昺便开始处理公务,批阅各司送上来的报告,或是召见官员问事。到午时结束工作,吃午饭和午休。
下午如果没有公务需要处理,就可以作为休闲时间,至于做什么随赵昺的便,只要他不随意出府就好。而他最爱做的就是现代最时髦的休闲方式——读书、发呆、做手工。暮鼓响起便到了晚膳的时间,没事的话等到戌初时分就该睡觉了,在前世这个点睡觉的除了老头老太也没谁了。赵昺往往都会延迟一个时辰,甚至更晚……
今天赵昺早早处理完公事,吃完午饭便一头扎进了自己的工作室。这是他令府中将作监为根据自己的想法专门布置的,不仅各式工具齐全,还备有各种材料,缺少的只是现代的电动工具。不过他已经很满意了,不仅有了独处的房间,也成了他消磨时光的好地方。
此刻宽大的工作台上摆放着两支船模,旁边铺着几张画在羊皮纸上的图样。一支是跟随自己穿越而来的龟船,另一支便是多桨船的船模,而这和图纸都是他让周翔寻来的。他看了一会儿,暗赞宋代不愧是古代科技发展的一个高峰期,别的他不懂,但从船模和图样便可以看出此时的造船业从设计到施工,已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有了一套科学化的工作程序。
宋使造船已经把载重多少作为设计指标,再依据行江航海等实际需要,计算长度、宽度等等数据,先制造出船的模型,进而依此画出船图,并且估算用料若干,人工若干,共计造价若干,以便船主支拨钱粮再进行施工。如船舶造得好,朝廷往往向别处船场颁发船样,命令仿造,这若是没有相当纯熟的工艺水平,显然是办不到的。
赵昺起先以为可以依据自己的船模样式进行改造便可,但他很快有发现了新问题,自己忽略了龟船和宋船的区别,便是两者的船体结构是截然不同。这让他想起前世的学术界对龟船曾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古代蒙冲战船的集大成者,他以为这个判定还是比较贴切的。
朝鲜自古便仰慕中华文明,一直是华夏的学徒,当然也不可否认其自身也是有一定的创造力的,龟船的设计便是这样的。其形制上采用了蒙冲的形制,但是其船体基础却是来自于朝鲜本土的板屋船。这种船和日本的安宅船一样都是中华古战船楼船的变种船,因而这三者都采用了在船体上方增加高楼和上层船仓的形制,以及桨帆并用的动力模式。
日韩学习中华先进技术没有错,问题是这哥俩儿都学了个半吊子,导致战船只有其表没有其里。使得船造的很奇葩,这些大船都没有龙骨,完全靠船壳支撑结构,同时也没有水密舱和舭龙骨,属于无龙骨战船,使其到远海一遇到大风浪便会解体,因而只具备在近海航行的能力,这也是古日本战船为啥被称为溜边船的原因。
师傅当然比徒弟高明多了,唐宋时代的造船工匠早已能根据不同水域的地理特点,以及船的不同用途,因地制宜地设计和建造不同类型的船只。同时还善于吸取几种优良船型的优点,并将它们综合起来,创造新的船型。而赵昺选用的多桨船就是采用沙船底、战船盖、海船头尾的新船型,其实际上也是吸取了这三种船型的优点创造出来的。
多桨船采用的是沙船底儿,而沙船的纵向结构采用的是‘扁龙骨’,从而使纵向强度得到加强。虽然这种平板龙骨相对还是比较弱,但龙骨贯串首尾,结构强度仍比其他同级航海帆船要大;其横向结构则是采用水密隔舱的工艺,它是由底部和两舷肋骨以及甲板下面的横梁环围而构成的一层水密舱壁。
使用水密隔舱这种工艺和技术就大大增强了船的抗沉能力,特别是加大了船体的横向强度。船中部以前的舱壁都安装在肋骨之前,中部以后的舱壁就装在肋骨之后。这种安装方法可以防止舱壁移动,使船舷与舱壁板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牢固的支撑着两舷,这就增强了船体的横向强度这样,使整条船纵横一体,抗沉性较好。
另外沙船结构上还有许多优点,它的甲板面宽敞、型深小、干舷低,并采用大梁拱,使甲板能迅速排浪;船艉有‘出艄’便于安装升降舵,也便于操纵艄篷;舵面积大又能升降,出海时部分舵叶降到船底以下,能增加舵的效应,减少横漂。遇浅水则可升起,防止触滩;底板和舷侧板分别采用两重或三重大板搭接,结构,形成鱼鳞式并以钉榫连接,使整体更为坚固,比朝鲜的嵌接法更为先进。
再有沙船船身扁阔,截面近似椭圆形,加上u形船底,提高了整体稳定性,使其具备作为火炮发射平台的特质。而由于船的坚固性和抗沉力增强,就可以增设船桅、船帆。船体结构的良好的适航性使改造具有了可行性。当然其也因为这些特殊结构,也使船的巡航速度要低于v型船底的海船,不适于在远海航行的缺陷,但整体而言还是符合当前的需要,毕竟世界上没有完美之物……
战船是专为作战而设计制造的,龟船同样如此,赵昺的改造同样要在保证战船具有较好的适航性能、操纵性能和较高的速度的同时,保证龟船自身具有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才能算是成功。
蒙古人是马上得天下,崇尚进攻和擅于近战是他们最大的优势。而宋军最为擅长的防守反击,首先凭借高墙壁垒和如林的长枪,密如猬刺的箭雨挡住敌军的进攻,然后再考虑对敌进行反击。这在陆军占据绝对优势的时代,水军还只是一个辅助兵种,不可避免的受到陆军的作战思想的影响。
龟船的基本设计初衷正是为避免当今水战中盛行的接舷战的作战方式,不以敌进行面对面的白刃战,而是最大幅度的发挥远程火器优势,打乱敌人的进攻阵型,再利用撞角击伤击沉敌舰。赵昺就是要在保持这种设计思路下进行保持和创新,以免将龟船移植到这个时代而水土不服。
在防护力上多桨船舷板采用的是搭接方式制造,从龙骨到舷侧有船板十四行,一到十行是两层船板叠合,十一到十三行是三层船板叠合,三层总厚度达到十八厘米,且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加厚,最多可达六层。而龟船虽然采用朝鲜人发明的嵌接法施工技术,也只使其舷板总厚度达到四寸,约合十二厘米,但即使是这种厚实程度,也使得日军的火枪大铳,全完无法射船龟船的船体。
从中可以看出多桨船的舷板要比龟船原型厚实很多,可最原始的火枪大铳的威力也要比现代的弓弩大得多,多桨船即使不再进行加固的状态下也足以抵御现今的弓矢。而赵昺清楚事实上,在开花弹发明之前,十八、十九世纪的火炮在轰击木质战舰时也很难击沉敌舰,但在宋元交替之际还有真正意义的火炮投入实战。
顶部赵昺觉得应该改为穹顶式结构,这样便可以增加垂直受力,毕竟现在大型战船上已经普遍装备了抛石机,那东西虽然准确度差的很,唬人的架势大于实战意义,但难免有瞎猫碰到死耗子的时候,有所准备总是好的。而背部加装贴甲片,安装防止敌人跳帮的铁锥那是必不可少的,另外防火措施也是必须的,具体使用何种方式赵昺还没有最终确认,这还需经过实验后再决定。
多桨船的沙船u型底儿已经使其具备了很好的适航性能,而龟船在作战中需要采用冲角撞击敌船,因为稳定性和抗沉性都很重要,同时作为远程武器发射平台也需要船只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古代的工匠的解决办法是为船只配备‘太平篮’,当风浪大时从船上适当位置放下其中装有石块的竹篮,悬于水中,使船减少摇摆。
而赵昺却知道有一种更为简便和稳妥的办法,就是在船只首尾的水密舱改造成活水舱,现代也叫浮力舱或防摇舱。就是在舱室的适当位置开孔,随着船首尾的上升或下降使舱中的水可以流入或流出,以此减少船的摇摆,到达保持船体平衡的目的。
降低船舶重心以增加船舶稳定性也是古人早就知道的方法,而这点对龟船尤为重要,是要坚决保留的。海舶是元军常采用的战船,其即可利用高大的船身碾压冲撞敌船,也可以为士兵接舷跳帮时提供方便,但其往往采用v型船底儿,导致重心较高,受到重心较低的龟船冲撞攻击的话,除了被撞沉,还非常容易造成倾覆,这也算是两种船只之间天生的相克吧!
在古代没有蒸汽机,也没有燃油发动机,更不要提核反应堆了,驱动船只除借用大自然的力量,就只有人肉发动机了。给多桨船加装风帆是必须的,中国文明区内独有的可以转动的平式梯形斜帆能根据风向随时调整张帆的角度;以竹竿维布帆,重量大,起落迅捷,这些技术以十分成熟,不需赵昺多做考虑。这样可以在非战斗或是巡航的时候采用风帆为动力可以减少水手的体力消耗。战斗状态时,采用拴笋结构的桅杆可以轻易放倒,收起风帆,转换成以桨橹为动力。
龟船的原型船谁也没见过,但大家都以为是以橹为动力,而不是西方常用的桨,反正赵昺肯定是选用橹。橹安装在船尾或船舷的橹檐上,运动轨迹有点像鱼儿摆尾,由于摇橹的过程橹叶改变攻角却始终不出水面,可连续做功,而且橹的支点位于橹的近中点处,摇橹时较省力,所以古人有“一橹三桨”的说法。西方也有人认为螺旋桨的发明,与受到中国人使用橹的启发有关。
不用问弩炮是远程武器的不二之选,其威力已经经过实战检验,击穿船板是不成问题,而能否击沉还得靠运气。可用来杀人是没问题的,正是碰着死,擦着伤。赵昺觉的弩炮还有开发的潜力,只要为其配上合适的‘弹药’,采用不同的发射方式,还能发挥更大威力和作用。
人机配合也是赵昺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毕竟一出海便是十天半个月上不了陆地,生活和战斗都在船上,能够为水手提供良好的环境也是保证他们身心健康和提高战斗力的必要条件。可在有限的空间既要储存生活物资和武器弹药,还要摆放二十多门大小弩炮及水手们的工作空间,留给用于生活的地方便十分狭小。而还要在剩下不多的空间中为水手们规划出吃喝拉撒睡的地方是十分考验设计师的。
赵昺考虑良久,突然抄起手边的一把铁锤将跟随自己穿越而来的船模砸的粉碎,他知道只有打碎固有的思维方式,才能创造新的产品,这个船模业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没有必要再保留啦……(未完待续。)
到了琼州赵昺算是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一切渐趋安稳,而帅府军政机构也基本健全,大小事情都有人管,不必像过去那样事必躬亲,他的生活自然也有了规律。便由两位师傅大人效仿宫中制度给他制定了作息时间表,由王德负责监督执行。卯时赵昺就要起床洗漱更衣后,便到后园中跟随元妙习武,到辰时初结束后吃早饭;辰时末便到了上课的时间,由三位师傅给他轮流授课。
原本计划是由邓光荐讲经史等儒家经典,江璆教授兵法,应节严则主讲国家治乱,为官之道等典籍。因为江璆不在,便有应节严代课。一般会持续一个时辰,在巳时末结束。不上课的时候只有朔望两日,这是府中堂议的日子。上完课后赵昺便开始处理公务,批阅各司送上来的报告,或是召见官员问事。到午时结束工作,吃午饭和午休。
下午如果没有公务需要处理,就可以作为休闲时间,至于做什么随赵昺的便,只要他不随意出府就好。而他最爱做的就是现代最时髦的休闲方式——读书、发呆、做手工。暮鼓响起便到了晚膳的时间,没事的话等到戌初时分就该睡觉了,在前世这个点睡觉的除了老头老太也没谁了。赵昺往往都会延迟一个时辰,甚至更晚……
今天赵昺早早处理完公事,吃完午饭便一头扎进了自己的工作室。这是他令府中将作监为根据自己的想法专门布置的,不仅各式工具齐全,还备有各种材料,缺少的只是现代的电动工具。不过他已经很满意了,不仅有了独处的房间,也成了他消磨时光的好地方。
此刻宽大的工作台上摆放着两支船模,旁边铺着几张画在羊皮纸上的图样。一支是跟随自己穿越而来的龟船,另一支便是多桨船的船模,而这和图纸都是他让周翔寻来的。他看了一会儿,暗赞宋代不愧是古代科技发展的一个高峰期,别的他不懂,但从船模和图样便可以看出此时的造船业从设计到施工,已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有了一套科学化的工作程序。
宋使造船已经把载重多少作为设计指标,再依据行江航海等实际需要,计算长度、宽度等等数据,先制造出船的模型,进而依此画出船图,并且估算用料若干,人工若干,共计造价若干,以便船主支拨钱粮再进行施工。如船舶造得好,朝廷往往向别处船场颁发船样,命令仿造,这若是没有相当纯熟的工艺水平,显然是办不到的。
赵昺起先以为可以依据自己的船模样式进行改造便可,但他很快有发现了新问题,自己忽略了龟船和宋船的区别,便是两者的船体结构是截然不同。这让他想起前世的学术界对龟船曾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古代蒙冲战船的集大成者,他以为这个判定还是比较贴切的。
朝鲜自古便仰慕中华文明,一直是华夏的学徒,当然也不可否认其自身也是有一定的创造力的,龟船的设计便是这样的。其形制上采用了蒙冲的形制,但是其船体基础却是来自于朝鲜本土的板屋船。这种船和日本的安宅船一样都是中华古战船楼船的变种船,因而这三者都采用了在船体上方增加高楼和上层船仓的形制,以及桨帆并用的动力模式。
日韩学习中华先进技术没有错,问题是这哥俩儿都学了个半吊子,导致战船只有其表没有其里。使得船造的很奇葩,这些大船都没有龙骨,完全靠船壳支撑结构,同时也没有水密舱和舭龙骨,属于无龙骨战船,使其到远海一遇到大风浪便会解体,因而只具备在近海航行的能力,这也是古日本战船为啥被称为溜边船的原因。
师傅当然比徒弟高明多了,唐宋时代的造船工匠早已能根据不同水域的地理特点,以及船的不同用途,因地制宜地设计和建造不同类型的船只。同时还善于吸取几种优良船型的优点,并将它们综合起来,创造新的船型。而赵昺选用的多桨船就是采用沙船底、战船盖、海船头尾的新船型,其实际上也是吸取了这三种船型的优点创造出来的。
多桨船采用的是沙船底儿,而沙船的纵向结构采用的是‘扁龙骨’,从而使纵向强度得到加强。虽然这种平板龙骨相对还是比较弱,但龙骨贯串首尾,结构强度仍比其他同级航海帆船要大;其横向结构则是采用水密隔舱的工艺,它是由底部和两舷肋骨以及甲板下面的横梁环围而构成的一层水密舱壁。
使用水密隔舱这种工艺和技术就大大增强了船的抗沉能力,特别是加大了船体的横向强度。船中部以前的舱壁都安装在肋骨之前,中部以后的舱壁就装在肋骨之后。这种安装方法可以防止舱壁移动,使船舷与舱壁板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牢固的支撑着两舷,这就增强了船体的横向强度这样,使整条船纵横一体,抗沉性较好。
另外沙船结构上还有许多优点,它的甲板面宽敞、型深小、干舷低,并采用大梁拱,使甲板能迅速排浪;船艉有‘出艄’便于安装升降舵,也便于操纵艄篷;舵面积大又能升降,出海时部分舵叶降到船底以下,能增加舵的效应,减少横漂。遇浅水则可升起,防止触滩;底板和舷侧板分别采用两重或三重大板搭接,结构,形成鱼鳞式并以钉榫连接,使整体更为坚固,比朝鲜的嵌接法更为先进。
再有沙船船身扁阔,截面近似椭圆形,加上u形船底,提高了整体稳定性,使其具备作为火炮发射平台的特质。而由于船的坚固性和抗沉力增强,就可以增设船桅、船帆。船体结构的良好的适航性使改造具有了可行性。当然其也因为这些特殊结构,也使船的巡航速度要低于v型船底的海船,不适于在远海航行的缺陷,但整体而言还是符合当前的需要,毕竟世界上没有完美之物……
战船是专为作战而设计制造的,龟船同样如此,赵昺的改造同样要在保证战船具有较好的适航性能、操纵性能和较高的速度的同时,保证龟船自身具有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才能算是成功。
蒙古人是马上得天下,崇尚进攻和擅于近战是他们最大的优势。而宋军最为擅长的防守反击,首先凭借高墙壁垒和如林的长枪,密如猬刺的箭雨挡住敌军的进攻,然后再考虑对敌进行反击。这在陆军占据绝对优势的时代,水军还只是一个辅助兵种,不可避免的受到陆军的作战思想的影响。
龟船的基本设计初衷正是为避免当今水战中盛行的接舷战的作战方式,不以敌进行面对面的白刃战,而是最大幅度的发挥远程火器优势,打乱敌人的进攻阵型,再利用撞角击伤击沉敌舰。赵昺就是要在保持这种设计思路下进行保持和创新,以免将龟船移植到这个时代而水土不服。
在防护力上多桨船舷板采用的是搭接方式制造,从龙骨到舷侧有船板十四行,一到十行是两层船板叠合,十一到十三行是三层船板叠合,三层总厚度达到十八厘米,且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加厚,最多可达六层。而龟船虽然采用朝鲜人发明的嵌接法施工技术,也只使其舷板总厚度达到四寸,约合十二厘米,但即使是这种厚实程度,也使得日军的火枪大铳,全完无法射船龟船的船体。
从中可以看出多桨船的舷板要比龟船原型厚实很多,可最原始的火枪大铳的威力也要比现代的弓弩大得多,多桨船即使不再进行加固的状态下也足以抵御现今的弓矢。而赵昺清楚事实上,在开花弹发明之前,十八、十九世纪的火炮在轰击木质战舰时也很难击沉敌舰,但在宋元交替之际还有真正意义的火炮投入实战。
顶部赵昺觉得应该改为穹顶式结构,这样便可以增加垂直受力,毕竟现在大型战船上已经普遍装备了抛石机,那东西虽然准确度差的很,唬人的架势大于实战意义,但难免有瞎猫碰到死耗子的时候,有所准备总是好的。而背部加装贴甲片,安装防止敌人跳帮的铁锥那是必不可少的,另外防火措施也是必须的,具体使用何种方式赵昺还没有最终确认,这还需经过实验后再决定。
多桨船的沙船u型底儿已经使其具备了很好的适航性能,而龟船在作战中需要采用冲角撞击敌船,因为稳定性和抗沉性都很重要,同时作为远程武器发射平台也需要船只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古代的工匠的解决办法是为船只配备‘太平篮’,当风浪大时从船上适当位置放下其中装有石块的竹篮,悬于水中,使船减少摇摆。
而赵昺却知道有一种更为简便和稳妥的办法,就是在船只首尾的水密舱改造成活水舱,现代也叫浮力舱或防摇舱。就是在舱室的适当位置开孔,随着船首尾的上升或下降使舱中的水可以流入或流出,以此减少船的摇摆,到达保持船体平衡的目的。
降低船舶重心以增加船舶稳定性也是古人早就知道的方法,而这点对龟船尤为重要,是要坚决保留的。海舶是元军常采用的战船,其即可利用高大的船身碾压冲撞敌船,也可以为士兵接舷跳帮时提供方便,但其往往采用v型船底儿,导致重心较高,受到重心较低的龟船冲撞攻击的话,除了被撞沉,还非常容易造成倾覆,这也算是两种船只之间天生的相克吧!
在古代没有蒸汽机,也没有燃油发动机,更不要提核反应堆了,驱动船只除借用大自然的力量,就只有人肉发动机了。给多桨船加装风帆是必须的,中国文明区内独有的可以转动的平式梯形斜帆能根据风向随时调整张帆的角度;以竹竿维布帆,重量大,起落迅捷,这些技术以十分成熟,不需赵昺多做考虑。这样可以在非战斗或是巡航的时候采用风帆为动力可以减少水手的体力消耗。战斗状态时,采用拴笋结构的桅杆可以轻易放倒,收起风帆,转换成以桨橹为动力。
龟船的原型船谁也没见过,但大家都以为是以橹为动力,而不是西方常用的桨,反正赵昺肯定是选用橹。橹安装在船尾或船舷的橹檐上,运动轨迹有点像鱼儿摆尾,由于摇橹的过程橹叶改变攻角却始终不出水面,可连续做功,而且橹的支点位于橹的近中点处,摇橹时较省力,所以古人有“一橹三桨”的说法。西方也有人认为螺旋桨的发明,与受到中国人使用橹的启发有关。
不用问弩炮是远程武器的不二之选,其威力已经经过实战检验,击穿船板是不成问题,而能否击沉还得靠运气。可用来杀人是没问题的,正是碰着死,擦着伤。赵昺觉的弩炮还有开发的潜力,只要为其配上合适的‘弹药’,采用不同的发射方式,还能发挥更大威力和作用。
人机配合也是赵昺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毕竟一出海便是十天半个月上不了陆地,生活和战斗都在船上,能够为水手提供良好的环境也是保证他们身心健康和提高战斗力的必要条件。可在有限的空间既要储存生活物资和武器弹药,还要摆放二十多门大小弩炮及水手们的工作空间,留给用于生活的地方便十分狭小。而还要在剩下不多的空间中为水手们规划出吃喝拉撒睡的地方是十分考验设计师的。
赵昺考虑良久,突然抄起手边的一把铁锤将跟随自己穿越而来的船模砸的粉碎,他知道只有打碎固有的思维方式,才能创造新的产品,这个船模业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没有必要再保留啦……(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