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作秀有风险(二)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流星小说网 www.lxbbbb.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赵昺来自网红辈出的年代,自然清楚人生就如同大秀常,作秀这东西大有大用,小有小用。小而用之,可以挣取名声,获得好评;大而用之,可成民心所向、人心所归之势。但也是把双刃剑,它可以给人带来荣誉、金钱、美女,但是也会带来祸患,甚至灭顶之灾。所以在他看来作秀也好,邀名也罢,其要害在于密,懂得适可而止。
这与沽名钓誉不同,如果作秀之时被大家识破,那么下场未免就不妙了。再有如果想要炒作自己,起码要有点硬货。如果出现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现象,可以说就算失败了。当然,要做到货真价实其实不难。术业有专攻,人么,总是有点一技之长的。再不济卖萌、耍宝总会吧!再不行卖卖傻力气,也不是没有出名的可能。
当初赵昺为了保命,自己也曾做了几次秀,在疫船靠自己前世的经验治好了刘黻和船上的病患,又利用风暴瓶算计了追击的元军;在朝中利用掌握的历史知识预言了蒙古北撤,反攻必败;而在广州他‘狂征暴敛’之时又广施恩惠,也是为了能够稳定民心,防止激起民变;到琼州也小秀了几把,那是为了提高威信,告诫属下。其中虽有波折,但也都取得了成功,靠的却是真材实料,童叟无欺。
再说王莽通过几场大秀这时已是当朝的大司马,掌握了朝政,本性便也逐渐显露。而古往今来的奸邪之人,脸上没有任何标签,然而这些人为达到获取私利的目的是无所不用其极的,有时甚至表现得比君子还君子。所以他当时谦恭谨慎,名满天下,满朝文武、普天下百姓都被他蒙得团团转。白居易有首诗写得好: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若叫当时身便死,千古忠佞有谁知。
此时王莽若收手,肯定能跻身千古名臣之列。但王莽已然迷失了方向,自以为能骗过天下所有人,从而忘记了自己能吃几碗干饭。为了讨好太皇太后,就把平时得罪她的傅太后、赵皇后一概贬降,致使许多人自杀。太皇太后倒是满心欢喜,以为王莽替她出了口恶气,其实这是王莽在为自己日后进一步夺权扫清道路。
他既不懂征战,又不懂治国安民,为了能巩固自己的地位,居然依然靠作秀。他秘密派人前往益州,告诉当地长官,让他买通塞外蛮夷,假称越裳氏来朝廷进贡,然后据此大做文章,说少数民族的归附,都是王莽的功劳,有王莽在,汉朝才会安定。这场秀如今看来,用的就是口碑广告法。一传十,十传百,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
此后王莽又充分利用作秀靠苦肉计灭了蝗灾,以退为进让自己的女儿成了皇后,仿效周公为生病的皇帝祈寿。终于在皇帝死后,抱着幼帝当了‘周公’,又让地方官员大造声势做了一场空前绝后的大秀把自己送上了皇帝的宝座。就这样,一个天生的作秀大师,窃走了汉家天下。这便是作秀人生的巅峰境界,从古至今,无人能匹敌。
可惜,作秀作习惯了的人,好比吸毒的人上了瘾,身瘾戒了,心瘾犹存。新朝一建立,王莽就开始改制。而关于改制,说穿了还是一场秀。在改革的初期,王莽深信自己能成功,但结果是内外交困,最终导致天下大乱。在起义军进攻长安的危急时刻,王莽仍相信天命,他作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次我型我秀。他率群臣至长安南郊,号哭祭天,凡哭得哀痛者都授以官职,然并卵他还是被一个商人杀死在藏身的小黑屋里,作秀最终让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终贻笑青史……
谁不想成功,如此精彩的案例赵昺当年也曾仔细的研究过,但碍于自己实在没有那么厚的脸皮和天赋而放弃了。但他也清楚其凭借“习而不察”的天份获得了人人艳羡的成功,可当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思考问题、处理事情的模式已经固定了,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不变的套路。当他们的思维方式与客观事物的发展相吻合时,他们往往会自然而然地做成很多事情。
不过正是王莽在做事的时候,完全是凭借着自己的感觉,而不是理性的分析,以致他无法从理性上重新梳理自己成功的经验,无法将其经验升华为理性的认识并以此来指导自己新一轮的竞争,只靠想当然和老经验做事当然会失败。
赵昺清楚自己的实力,他此时的成功是靠着前世的经验和见识,其中有许多侥幸的成分在内,更多的像是随机应变,就事论事,对于长远的规划还十分肤浅,尤其是对发展战略缺乏深刻的认识。且他的生性‘胆小’,心肠又软,这是做大事者致命的弱点。再有就是自己才华有限,管理帅府都要绞尽脑汁,让他勉强领导一个国家就是误国误民。
而让赵昺对皇位畏之如虎的根本原因是他知道此刻那皇位就是颗定时炸弹,说不定哪会儿就爆了,天天坐在上面跟等死有啥区别,加上前世的失败让他不想再承担责任。所以之前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保命为基础,再深点儿就是让自己活的舒服些,安逸些。若不是因为知道占城危险,他宁可自己去代陈宜中打前站,谁爱当皇帝谁就去。
现在那些‘好心人’却一心想把自己包装成一个胸怀大志,勇于为国为民的好人形象,说实话赵昺还是很佩服他们的,因为在中国古代,谁能当皇帝,在某些历史时刻,的确充满偶然性,并没有必然性。如果要说必然性,那就只有由他的政绩和德行来说话。如果老百姓不接受,当了皇帝也没用。老百姓接受了,谁当皇帝都一样。但是,被老百姓和社会接受了之后,一般来说,皇帝就不再是谁都能当的了……(未完待续。)
赵昺来自网红辈出的年代,自然清楚人生就如同大秀常,作秀这东西大有大用,小有小用。小而用之,可以挣取名声,获得好评;大而用之,可成民心所向、人心所归之势。但也是把双刃剑,它可以给人带来荣誉、金钱、美女,但是也会带来祸患,甚至灭顶之灾。所以在他看来作秀也好,邀名也罢,其要害在于密,懂得适可而止。
这与沽名钓誉不同,如果作秀之时被大家识破,那么下场未免就不妙了。再有如果想要炒作自己,起码要有点硬货。如果出现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现象,可以说就算失败了。当然,要做到货真价实其实不难。术业有专攻,人么,总是有点一技之长的。再不济卖萌、耍宝总会吧!再不行卖卖傻力气,也不是没有出名的可能。
当初赵昺为了保命,自己也曾做了几次秀,在疫船靠自己前世的经验治好了刘黻和船上的病患,又利用风暴瓶算计了追击的元军;在朝中利用掌握的历史知识预言了蒙古北撤,反攻必败;而在广州他‘狂征暴敛’之时又广施恩惠,也是为了能够稳定民心,防止激起民变;到琼州也小秀了几把,那是为了提高威信,告诫属下。其中虽有波折,但也都取得了成功,靠的却是真材实料,童叟无欺。
再说王莽通过几场大秀这时已是当朝的大司马,掌握了朝政,本性便也逐渐显露。而古往今来的奸邪之人,脸上没有任何标签,然而这些人为达到获取私利的目的是无所不用其极的,有时甚至表现得比君子还君子。所以他当时谦恭谨慎,名满天下,满朝文武、普天下百姓都被他蒙得团团转。白居易有首诗写得好: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若叫当时身便死,千古忠佞有谁知。
此时王莽若收手,肯定能跻身千古名臣之列。但王莽已然迷失了方向,自以为能骗过天下所有人,从而忘记了自己能吃几碗干饭。为了讨好太皇太后,就把平时得罪她的傅太后、赵皇后一概贬降,致使许多人自杀。太皇太后倒是满心欢喜,以为王莽替她出了口恶气,其实这是王莽在为自己日后进一步夺权扫清道路。
他既不懂征战,又不懂治国安民,为了能巩固自己的地位,居然依然靠作秀。他秘密派人前往益州,告诉当地长官,让他买通塞外蛮夷,假称越裳氏来朝廷进贡,然后据此大做文章,说少数民族的归附,都是王莽的功劳,有王莽在,汉朝才会安定。这场秀如今看来,用的就是口碑广告法。一传十,十传百,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
此后王莽又充分利用作秀靠苦肉计灭了蝗灾,以退为进让自己的女儿成了皇后,仿效周公为生病的皇帝祈寿。终于在皇帝死后,抱着幼帝当了‘周公’,又让地方官员大造声势做了一场空前绝后的大秀把自己送上了皇帝的宝座。就这样,一个天生的作秀大师,窃走了汉家天下。这便是作秀人生的巅峰境界,从古至今,无人能匹敌。
可惜,作秀作习惯了的人,好比吸毒的人上了瘾,身瘾戒了,心瘾犹存。新朝一建立,王莽就开始改制。而关于改制,说穿了还是一场秀。在改革的初期,王莽深信自己能成功,但结果是内外交困,最终导致天下大乱。在起义军进攻长安的危急时刻,王莽仍相信天命,他作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次我型我秀。他率群臣至长安南郊,号哭祭天,凡哭得哀痛者都授以官职,然并卵他还是被一个商人杀死在藏身的小黑屋里,作秀最终让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终贻笑青史……
谁不想成功,如此精彩的案例赵昺当年也曾仔细的研究过,但碍于自己实在没有那么厚的脸皮和天赋而放弃了。但他也清楚其凭借“习而不察”的天份获得了人人艳羡的成功,可当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思考问题、处理事情的模式已经固定了,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不变的套路。当他们的思维方式与客观事物的发展相吻合时,他们往往会自然而然地做成很多事情。
不过正是王莽在做事的时候,完全是凭借着自己的感觉,而不是理性的分析,以致他无法从理性上重新梳理自己成功的经验,无法将其经验升华为理性的认识并以此来指导自己新一轮的竞争,只靠想当然和老经验做事当然会失败。
赵昺清楚自己的实力,他此时的成功是靠着前世的经验和见识,其中有许多侥幸的成分在内,更多的像是随机应变,就事论事,对于长远的规划还十分肤浅,尤其是对发展战略缺乏深刻的认识。且他的生性‘胆小’,心肠又软,这是做大事者致命的弱点。再有就是自己才华有限,管理帅府都要绞尽脑汁,让他勉强领导一个国家就是误国误民。
而让赵昺对皇位畏之如虎的根本原因是他知道此刻那皇位就是颗定时炸弹,说不定哪会儿就爆了,天天坐在上面跟等死有啥区别,加上前世的失败让他不想再承担责任。所以之前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保命为基础,再深点儿就是让自己活的舒服些,安逸些。若不是因为知道占城危险,他宁可自己去代陈宜中打前站,谁爱当皇帝谁就去。
现在那些‘好心人’却一心想把自己包装成一个胸怀大志,勇于为国为民的好人形象,说实话赵昺还是很佩服他们的,因为在中国古代,谁能当皇帝,在某些历史时刻,的确充满偶然性,并没有必然性。如果要说必然性,那就只有由他的政绩和德行来说话。如果老百姓不接受,当了皇帝也没用。老百姓接受了,谁当皇帝都一样。但是,被老百姓和社会接受了之后,一般来说,皇帝就不再是谁都能当的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