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挑战者直接撞枪口(今天六千字,拆两更,晚上还有)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流星小说网 www.lxbbbb.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考前的熟悉场地和热身,当然是有东海大学的老师监督的。
所以顾辙当然不可能直接练即将在荷兰格罗宁根举办的icho全球总决赛上被考到的那个实验,否则就穿帮了。
今天一整天,顾辙的计划都是练练基本功,把有机分液萃取、冷凝分离这些明天正式考试会用到的重要技能,最后磨合一下。
具体过程没什么好赘述的,反正都是枯燥的化学内容,外行人都不会感兴趣那种。
顾辙的操作很是稳健熟练,对分层混合溶液的密度差掌握很是精准,对挥发分离的运用也是炉火纯青——
这么说有点抽象,通俗类比一下,就相当于他对密度分离的掌握,可以超过顶级的分层鸡尾酒调酒师。而他对温度分离的掌握,也能达到“天妇罗之神”级的油炸厨师水平。
其实,化学实验搞得好的人去比厨艺,本来就有点降维打击,不然哪来的“分子料理”。
只不过正常情况下科学家不屑于做菜,他们的技能也只适合蒸、炸、烤,还得借助专门的精密器械。让化学家煎、炒、比刀工就有点强人所难了。
旁边那几个方舟二中的考生,盯着顾辙观察了一会儿,没看出任何拉胯的点,也是暗暗心惊,不由诧异:
去年省决的时候,不记得镇洋中学有实验操作那么扎实的选手,这家伙怎么冒出来的?还是突然进步了?
监督老师看了一会儿,也几次在他身后驻足停留,投来嘉许的目光。
这一切当然也得感谢运气站在顾辙这边——谁让他参加的是化学竞赛呢,数理化生四大类里面,越往前越吃天赋,越往后越吃经验。
所以数学家经常有少年天才,菲尔兹奖也只给40岁以下的人。
另一个极端的生物,就很吃经验,跟医生有点像,需要积累总结,越老越吃香。
物理化学算是中庸,但物理相对更理论、化学相对更经验,这才让顾辙这种重生中年能发挥优势、短短两周恢复训练就把手艺捡回来。
如果当年他参加的是数学奥赛,那重生就直接寄了,不用挣扎了。
一整个上午的基本训练,并没有意外发生,大家吃过午饭后稍事休息,各自回来继续练。
顾辙也懒得管别人,只专注于自己的事情。
倒是监督老师,注意到下午比上午多了一个人,他职责所在,立刻出言询问:
“那位戴方框眼镜的同学,你好像不是这间实验室的吧?请你回自己的实验室去。许翔,不要随便拉其他同学到自己的实验台上!”
顾辙闻言,趁操作不忙,也回头看了一眼,这才注意到上午那个自称“省决时考全省第九”的许翔旁边,又多了一个人,两人之前还在窃窃私语。
面对老师的质疑,许翔连忙解释:“老师,我操作当中有些疑问,想请同学讨论一下,保证不会有违规操作。他是隔壁实验室的,这是他的入场证。”
说着,他就把一张证件递了过去。
考前的熟悉场地环节,本来就管得没那么严,只要登记了,还是可以串实验室走动的。
“冯涛是吧?一定要遵守实验室纪律啊。”监督老师看完证件,让他在台账上如实记录,也就放过了。
老师对于优等生,总是有些额外优容的。这个监督老师是也是在竺可桢学院教化学,自然希望自己将来的生源优中选优。
他之前看过这次来应考的考生名单,知道这个冯涛在方舟二中也算实力强劲了,去年省决时考到第五名。
而且冯涛是典型的实验更强、理论稍弱。真要是单比实验水平,全省前三都有可能。
他也是去年省厅临时下发的那个“不许单一学校和地区的考生、垄断竞赛选送国家队和保送名额”潜规则的直接受害者了,
毕竟最后那个名额如果不是戴着帽子下来、指名要照顾教育落后地区,冯涛可能就卡线提前保送了。
与他同班的许翔,虽然也对那个政策心中不满,但毕竟程度没那么明显。因为全省第九属于不管有没有那条新潜规则、都轮不到他的。
刚才许翔一边自己练了一上午、一边暗中观察顾辙的操作,发现顾辙有点货,午休吃饭时就从其他实验室、把自己校友中最强的一个请来了。
冯涛听说这儿有镇洋中学的高手,自然是分外眼红,立刻就来会一会——虽然去年抢他名额的是张铭,甚至跟顾辙都不同班,也是无妄之灾了。
夺人保送那可是多大的仇呢,火气重一点也可以理解。
冯涛心里很清楚,要是顾辙确实是镇洋中学排名第二、听说之前还排过第一,自己再狠狠碾压他一次,那多多少少也能证明省厅基教处选才标准的荒谬、拉偏架。
就算改变不了什么,把事情闹大往媒体上闹,也好引来社会讨论。为了这一点,他今天还特地偷偷带了数码相机,有打脸的机会就录点素材,毕竟正式考试的时候就没机会拍了。
至于得罪人,冯涛是不怕的,揭盖子本来就不能怕得罪人。
而且教育厅内部也分很多职能机构,大学归高教处管,中学归基教处管,高教处的人未必会在乎基教处被怼。
最后,冯涛还有一层保险——他已经进东海大学了,这是c9级别的部直管高校,省厅也插不进手来,省厅只能管管那些垃圾的省属大学,大家的利益立场本来就不同。
怀着这个念头,冯涛很想摸摸顾辙的底,在旁边暗中观察了一会儿之后,他觉得这些简单操作看不出本事,就决定上难度、挑战一把大的。
当然,内容也不能随便乱选,否则就显得太刻意了。他见顾辙主要在练萃取,那他就也在萃取这个领域内拔难度。
冯涛也不愧是高手,很快就想到了炫技的办法。
大约半小时后,冯涛就在监督老师嘉许的目光下,练好了一轮“多层液面分层保护萃取”的骚操作,
顾辙本来懒得注意,但连老师都嘉许,他也就跟着看几眼。
所谓“分层保护萃取”,用外行人都能轻松听懂的原理类比一下,说白了就是一个“用油水互斥特性防止要萃取的目标溶液产生挂杯误差”的操作。
比如,学过初中化学的都知道,很多化学实验,配置溶液的时候,精度都会要求“精确到0.01毫升”,也就是分析滴定管半滴的量。
但很多人念书时想过没有:用滴定管控制0.01毫升确实不难,但那么精确地配好溶液,后续反应过程还得在各种容器里倒腾,溶液不会产生“挂壁”么?
(可以稀释、洗烧瓶洗试管的实验不在讨论范围内。这里只讨论那些不许洗不许稀释的情况。)
这都不需要化学知识,稍微有点生活经验的人都能想象——茅台喝完后,杯壁上还能挂个零点几毫升呢。
如果这些误差不抹除,做不到“容器壁上一点都不挂杯”,那你前面调滴定管再精确,也是徒劳无功。
这时候,保护性地在要萃的溶液上,再加一层互斥的溶液,对于解决挂杯误差,就很有帮助了——
还是拿鸡汤举例。蒸过滇南汽锅鸡的人都知道,当你倒鸡汤的时候,只要那层黄澄澄的鸡油足够厚,那么在液面下降的过程中,你用手去摸锅子内壁,就会发现上面只有油,而没有清汤。
这就是利用了油水互斥、亲水性疏水性物质的表面张力差距等等一堆原理,借助鸡油把清汤逼了下去。
有鸡油挂杯的位置,清汤就挂不住了。
而化学实验中,当你要萃取水性溶液时,上面先故意封一层油。再从分液漏斗下方放出液体,油就会逼着水往下,把水精确排空。
油用自己的被挂杯,保护了水无法被挂杯,误差也就降低了一两个数量级。
当然,这种保护性萃取也不能随便用,条件很苛刻,因为你首先得确保你要分离的实验反应物,绝对不会溶于保护油,其带来的新误差远小于挂杯误差,还要考虑各种调好后液体的密度差
总之细节极其复杂,不是几千字讲的清楚的,不多赘述。
而冯涛刚才的操作,在基础的“保护性萃取”基础上,还加上了“多层”,也就是油性层下面有一个水性层、再下面还有油性层,交替多次。
那就直逼顶级分层鸡尾酒调酒师的理解了,得对各种溶质溶剂的互溶互斥和密度差、表面张力,都有非常深刻的理解。
否则一个不小心,“b-52”这些分层清晰的“shooter”类鸡尾酒,就调成“外姓人脑花”那种一团浆糊状了。
冯涛一番操作后,居然就靠着简单的器械,调出了一个分层五层的保护萃取溶液。
这难度,不但看得旁边的围观同学叹为观止,连监督老师都微微颔首赞许。这玩意儿虽然考试竞赛时用不到,但用来炫技、显示一个人基本功之扎实,绝对是好用的。
冯涛得手之后,也不藏着掖着了,走到顾辙面前,直截了当地说:“这位同学,看你一直在练萃取,有没有兴趣试试这种多层保护分液的操作。你也能分五层,我就服你。”
顾辙一边洗手,人畜无害地说:“我为什么要你服呢?考试又用不上这种花里胡哨。”
“你”冯涛一时语塞,噎了几秒才憋出一个笑容,“那能不能请您指教一下?我就是想切磋切磋,学习一下。”
考前的熟悉场地和热身,当然是有东海大学的老师监督的。
所以顾辙当然不可能直接练即将在荷兰格罗宁根举办的icho全球总决赛上被考到的那个实验,否则就穿帮了。
今天一整天,顾辙的计划都是练练基本功,把有机分液萃取、冷凝分离这些明天正式考试会用到的重要技能,最后磨合一下。
具体过程没什么好赘述的,反正都是枯燥的化学内容,外行人都不会感兴趣那种。
顾辙的操作很是稳健熟练,对分层混合溶液的密度差掌握很是精准,对挥发分离的运用也是炉火纯青——
这么说有点抽象,通俗类比一下,就相当于他对密度分离的掌握,可以超过顶级的分层鸡尾酒调酒师。而他对温度分离的掌握,也能达到“天妇罗之神”级的油炸厨师水平。
其实,化学实验搞得好的人去比厨艺,本来就有点降维打击,不然哪来的“分子料理”。
只不过正常情况下科学家不屑于做菜,他们的技能也只适合蒸、炸、烤,还得借助专门的精密器械。让化学家煎、炒、比刀工就有点强人所难了。
旁边那几个方舟二中的考生,盯着顾辙观察了一会儿,没看出任何拉胯的点,也是暗暗心惊,不由诧异:
去年省决的时候,不记得镇洋中学有实验操作那么扎实的选手,这家伙怎么冒出来的?还是突然进步了?
监督老师看了一会儿,也几次在他身后驻足停留,投来嘉许的目光。
这一切当然也得感谢运气站在顾辙这边——谁让他参加的是化学竞赛呢,数理化生四大类里面,越往前越吃天赋,越往后越吃经验。
所以数学家经常有少年天才,菲尔兹奖也只给40岁以下的人。
另一个极端的生物,就很吃经验,跟医生有点像,需要积累总结,越老越吃香。
物理化学算是中庸,但物理相对更理论、化学相对更经验,这才让顾辙这种重生中年能发挥优势、短短两周恢复训练就把手艺捡回来。
如果当年他参加的是数学奥赛,那重生就直接寄了,不用挣扎了。
一整个上午的基本训练,并没有意外发生,大家吃过午饭后稍事休息,各自回来继续练。
顾辙也懒得管别人,只专注于自己的事情。
倒是监督老师,注意到下午比上午多了一个人,他职责所在,立刻出言询问:
“那位戴方框眼镜的同学,你好像不是这间实验室的吧?请你回自己的实验室去。许翔,不要随便拉其他同学到自己的实验台上!”
顾辙闻言,趁操作不忙,也回头看了一眼,这才注意到上午那个自称“省决时考全省第九”的许翔旁边,又多了一个人,两人之前还在窃窃私语。
面对老师的质疑,许翔连忙解释:“老师,我操作当中有些疑问,想请同学讨论一下,保证不会有违规操作。他是隔壁实验室的,这是他的入场证。”
说着,他就把一张证件递了过去。
考前的熟悉场地环节,本来就管得没那么严,只要登记了,还是可以串实验室走动的。
“冯涛是吧?一定要遵守实验室纪律啊。”监督老师看完证件,让他在台账上如实记录,也就放过了。
老师对于优等生,总是有些额外优容的。这个监督老师是也是在竺可桢学院教化学,自然希望自己将来的生源优中选优。
他之前看过这次来应考的考生名单,知道这个冯涛在方舟二中也算实力强劲了,去年省决时考到第五名。
而且冯涛是典型的实验更强、理论稍弱。真要是单比实验水平,全省前三都有可能。
他也是去年省厅临时下发的那个“不许单一学校和地区的考生、垄断竞赛选送国家队和保送名额”潜规则的直接受害者了,
毕竟最后那个名额如果不是戴着帽子下来、指名要照顾教育落后地区,冯涛可能就卡线提前保送了。
与他同班的许翔,虽然也对那个政策心中不满,但毕竟程度没那么明显。因为全省第九属于不管有没有那条新潜规则、都轮不到他的。
刚才许翔一边自己练了一上午、一边暗中观察顾辙的操作,发现顾辙有点货,午休吃饭时就从其他实验室、把自己校友中最强的一个请来了。
冯涛听说这儿有镇洋中学的高手,自然是分外眼红,立刻就来会一会——虽然去年抢他名额的是张铭,甚至跟顾辙都不同班,也是无妄之灾了。
夺人保送那可是多大的仇呢,火气重一点也可以理解。
冯涛心里很清楚,要是顾辙确实是镇洋中学排名第二、听说之前还排过第一,自己再狠狠碾压他一次,那多多少少也能证明省厅基教处选才标准的荒谬、拉偏架。
就算改变不了什么,把事情闹大往媒体上闹,也好引来社会讨论。为了这一点,他今天还特地偷偷带了数码相机,有打脸的机会就录点素材,毕竟正式考试的时候就没机会拍了。
至于得罪人,冯涛是不怕的,揭盖子本来就不能怕得罪人。
而且教育厅内部也分很多职能机构,大学归高教处管,中学归基教处管,高教处的人未必会在乎基教处被怼。
最后,冯涛还有一层保险——他已经进东海大学了,这是c9级别的部直管高校,省厅也插不进手来,省厅只能管管那些垃圾的省属大学,大家的利益立场本来就不同。
怀着这个念头,冯涛很想摸摸顾辙的底,在旁边暗中观察了一会儿之后,他觉得这些简单操作看不出本事,就决定上难度、挑战一把大的。
当然,内容也不能随便乱选,否则就显得太刻意了。他见顾辙主要在练萃取,那他就也在萃取这个领域内拔难度。
冯涛也不愧是高手,很快就想到了炫技的办法。
大约半小时后,冯涛就在监督老师嘉许的目光下,练好了一轮“多层液面分层保护萃取”的骚操作,
顾辙本来懒得注意,但连老师都嘉许,他也就跟着看几眼。
所谓“分层保护萃取”,用外行人都能轻松听懂的原理类比一下,说白了就是一个“用油水互斥特性防止要萃取的目标溶液产生挂杯误差”的操作。
比如,学过初中化学的都知道,很多化学实验,配置溶液的时候,精度都会要求“精确到0.01毫升”,也就是分析滴定管半滴的量。
但很多人念书时想过没有:用滴定管控制0.01毫升确实不难,但那么精确地配好溶液,后续反应过程还得在各种容器里倒腾,溶液不会产生“挂壁”么?
(可以稀释、洗烧瓶洗试管的实验不在讨论范围内。这里只讨论那些不许洗不许稀释的情况。)
这都不需要化学知识,稍微有点生活经验的人都能想象——茅台喝完后,杯壁上还能挂个零点几毫升呢。
如果这些误差不抹除,做不到“容器壁上一点都不挂杯”,那你前面调滴定管再精确,也是徒劳无功。
这时候,保护性地在要萃的溶液上,再加一层互斥的溶液,对于解决挂杯误差,就很有帮助了——
还是拿鸡汤举例。蒸过滇南汽锅鸡的人都知道,当你倒鸡汤的时候,只要那层黄澄澄的鸡油足够厚,那么在液面下降的过程中,你用手去摸锅子内壁,就会发现上面只有油,而没有清汤。
这就是利用了油水互斥、亲水性疏水性物质的表面张力差距等等一堆原理,借助鸡油把清汤逼了下去。
有鸡油挂杯的位置,清汤就挂不住了。
而化学实验中,当你要萃取水性溶液时,上面先故意封一层油。再从分液漏斗下方放出液体,油就会逼着水往下,把水精确排空。
油用自己的被挂杯,保护了水无法被挂杯,误差也就降低了一两个数量级。
当然,这种保护性萃取也不能随便用,条件很苛刻,因为你首先得确保你要分离的实验反应物,绝对不会溶于保护油,其带来的新误差远小于挂杯误差,还要考虑各种调好后液体的密度差
总之细节极其复杂,不是几千字讲的清楚的,不多赘述。
而冯涛刚才的操作,在基础的“保护性萃取”基础上,还加上了“多层”,也就是油性层下面有一个水性层、再下面还有油性层,交替多次。
那就直逼顶级分层鸡尾酒调酒师的理解了,得对各种溶质溶剂的互溶互斥和密度差、表面张力,都有非常深刻的理解。
否则一个不小心,“b-52”这些分层清晰的“shooter”类鸡尾酒,就调成“外姓人脑花”那种一团浆糊状了。
冯涛一番操作后,居然就靠着简单的器械,调出了一个分层五层的保护萃取溶液。
这难度,不但看得旁边的围观同学叹为观止,连监督老师都微微颔首赞许。这玩意儿虽然考试竞赛时用不到,但用来炫技、显示一个人基本功之扎实,绝对是好用的。
冯涛得手之后,也不藏着掖着了,走到顾辙面前,直截了当地说:“这位同学,看你一直在练萃取,有没有兴趣试试这种多层保护分液的操作。你也能分五层,我就服你。”
顾辙一边洗手,人畜无害地说:“我为什么要你服呢?考试又用不上这种花里胡哨。”
“你”冯涛一时语塞,噎了几秒才憋出一个笑容,“那能不能请您指教一下?我就是想切磋切磋,学习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