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皇帝为何要那样?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流星小说网 www.lxbbbb.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海棠问海礁,海礁一时间还真是答不上来。
他上辈子只是给锦衣卫做了十来年的密探,哪里知道那么多皇帝后妃、皇子宗室的秘闻?就算是听说过一些小道消息,也不保真。
他只能冥思苦想,回忆着曾经从师父、神鞭张三以及辛爷爷等消息灵通的长辈处听来的信息,还有监听官员时听到的议论,做一点推测。
“皇帝对四皇子说不上有多疼爱,就是普普通通吧。卢昭容与四皇子自请出继,他也答应了。后来他们又想回宫里,卢昭容还投靠了孙贵妃,百般讨好,求得孙贵妃在皇帝面前说好话,但皇帝始终没点头。”海礁撇撇嘴,“最过分的时候,皇帝病重,孙阁老带着百官逼求他将四皇子认回来,他都没答应,坚持说自己有儿子,不需要让纪王的儿子入继大统。”
皇帝当时还派了太监去纪王府骂纪王居心叵测,胆敢妄想皇位,纪王立刻上书自辩,说自己绝对没有这样的想法,一切都是世子自作主张……
这些传闻当时很多人都听说了,搞得四皇子很没有面子,人人都说他主动请求出继,是个不孝子,却又看不上嗣父,更不孝了,所以皇帝看不上他,纪王也嫌弃他……
海礁觉得,这件事应该能说明皇帝与四皇子之间的真实关系:“皇帝大约真的很讨厌这个儿子。就算四皇子妨碍了六皇子立储,他也是皇帝的亲骨肉,皇帝不可能让他去死,为六皇子让路的。就算孙贵妃有这样的想法,那也是孙贵妃的私心罢了。可四皇子自己主动说,不想认爹了,想认别人做爹……哪个当爹的听了这话会乐意?皇帝如了四皇子的愿,还让他做了纪王的儿子,就已经是慈父心肠了。”
好歹纪王是真有钱,又有亲王爵位,可确保他日后能安享富贵。
皇帝硌应纪王这个夺嫡时期最大的竞争对手,偏又拿他没办法,还得一直优容宽待,心里早就憋了一肚子的气。他多半是出于报复心态,才想要过继儿子去抢纪王爵位家产的。可他能出继儿子,四皇子这个做儿子的却不能欢欢喜喜地认爹,更不能真与纪王相处融洽。一旦四皇子“认贼作父”,那就不再是他的儿子了……
皇帝这种想法,多少有些双标。纪王本人可能会觉得自己很冤枉。他有儿子,谁乐意把王爵传给昔日政敌的儿子,连积攒多年的家产也要便宜了嗣子呀?!这不是为了自保,只能硬着头皮接圣旨,还得在人前表现出感激圣恩的模样么?!
海礁叹道:“其实锦衣卫里也有很多人觉得四皇子吃相太难看了。当初孙贵妃逼得他们母子只能自请出继以自保,结果有利可图时,他们又转头抱起了孙家大腿,谄媚的模样哪里有半分皇子气度?这样的人倘若真的成为储君,满朝文武谁能敬服?!也就是皇帝膝下只剩下两个皇子了,八皇子年纪还小,也不知道能不能长成,皇帝需得防着万一,否则早就一巴掌拍死这个不孝子了!”
皇帝再怎么厌恶这个儿子,也顶多就是罚个禁足、抄书什么的,连语气重点儿的斥责都没有。他心里多半也存着念头,万一八皇子年幼夭折,他再不喜欢也要让四皇子重新归宗,继承大统了。总不能真把皇位便宜了昔日与他争夺储位的兄弟以及他们的子孙吧?那他这几十年的辛苦岂不是白费了?
皇帝这种心态,兴许也是四皇子明明没有圣眷,却依然有很多人支持他归宗的原因。皇帝想留个备胎,在外人看来就是对四皇子的优容与宠爱了。
而新君登基之后,四皇子之所以还能一直上窜下跳,始终有人支持他,也跟新君当时年纪还小有关——没人知道他能不能健康活到成年,生下皇嗣继承皇位,所以留着一个活着的皇兄就非常有必要了。估计皇帝生前没少跟大臣们说自己的想法吧?皇帝提拔起来的大臣,自然也是不想让其他支脉的宗室入继大统的,尤其纪王、安王都曾是皇帝的政敌,底下人过去斗得厉害,早结了仇。
等到新君真正对四皇子动手时,他已经有了皇后与皇子,后继有人,自然没了顾虑。除去死忠,也没人会多事为四皇子求情了。
皇帝对四皇子的观感还是很明显的,不过他对孙家父女是否有不满,海礁就说不清楚了。
若说皇帝对孙贵妃始终宠爱如昔,他又一直没有册立孙贵妃为皇后,甚至已多年不在她宫中过夜。六皇子死后,孙贵妃一度想要献美,还把侄女接进宫中小住,皇帝都没理会。
有了贤妃后,皇帝的起居饮食基本都交由贤妃照看,没让孙贵妃插过手,还命她将凤印交还给周太后,由嫡母重掌后宫大权。
四年前,他还下旨表示要与吴皇后合葬,给三皇子补了一个悼思太子的封号,给吴皇后父母追封,又赦免了所有被革职流放的吴门故生。孙阁老当时反对得很厉害,但皇帝还是坚持下了旨,甚至亲自在坤宁宫中祭奠了吴皇后与三皇子,可以说很不给孙家父女脸面了。
在外人看来,这几乎可以说得上是孙贵妃失宠、孙阁老失势的征兆。
可皇帝上辈子始终对孙阁老信重有加,孙阁老始终权势滔天,对周家下黑手也没被斥责。孙贵妃跟周太后之死有了牵扯,皇帝也没问罪于她,临终前还特地嘱咐太子,要厚待孙贵妃。若非皇帝发了话,贤妃成了太后之后,也不至于要等到孙家彻底失势,才指控孙贵妃曾谋害周太后了。
由此可见,皇帝对孙家父女的恩宠未减。
虽说皇帝临终前将孙阁老踢出了内阁,可他也没做别的。若非孙阁老在新君继位之后,还不肯消停,依然支持出继的四皇子上窜下跳,他说不定还能富贵终老呢。
海礁对妹妹说:“阿奶总私下里说,皇帝会赦免表叔公他们,就是对孙家有所不满了,孙贵妃又没了儿子,迟早会失势的。可我心里清楚,这话也就是咱们自个儿说着安心罢了。皇帝对孙阁老的宠信没那么容易改变。若想要对付孙阁老,需得有更得皇帝信任的人出面才行。所以我才会把希望寄托在陶岳陶大人身上。除了他,不可能再有别人能做到这件事了。”
海棠严肃地点点头。她有一个疑问:“皇帝主张变法,孙阁老是主力,那他们变法主要是变什么?”
海礁想了想:“我只知道朝廷清黄册就清了很多年,还有改革税制……老家的族人总说日子艰难,许多官员也说朝廷不该与民争利。不过我身无恒产,税不税的与我无关。”
海棠倒吸了一口凉气。
破案了!
历朝历代,但凡要清黄册、改税制,肯定要触动地主士绅阶级的利益,引来无数反对。
德光皇帝若真有心要做成这件事,孙阁老又愿意为他冲锋陷阵……死几个皇子、流放一堆官员算什么?只要变法能成功,大楚朝就能受益,皇室又能延续几十上百年,他简直赢麻了!
海棠问海礁,海礁一时间还真是答不上来。
他上辈子只是给锦衣卫做了十来年的密探,哪里知道那么多皇帝后妃、皇子宗室的秘闻?就算是听说过一些小道消息,也不保真。
他只能冥思苦想,回忆着曾经从师父、神鞭张三以及辛爷爷等消息灵通的长辈处听来的信息,还有监听官员时听到的议论,做一点推测。
“皇帝对四皇子说不上有多疼爱,就是普普通通吧。卢昭容与四皇子自请出继,他也答应了。后来他们又想回宫里,卢昭容还投靠了孙贵妃,百般讨好,求得孙贵妃在皇帝面前说好话,但皇帝始终没点头。”海礁撇撇嘴,“最过分的时候,皇帝病重,孙阁老带着百官逼求他将四皇子认回来,他都没答应,坚持说自己有儿子,不需要让纪王的儿子入继大统。”
皇帝当时还派了太监去纪王府骂纪王居心叵测,胆敢妄想皇位,纪王立刻上书自辩,说自己绝对没有这样的想法,一切都是世子自作主张……
这些传闻当时很多人都听说了,搞得四皇子很没有面子,人人都说他主动请求出继,是个不孝子,却又看不上嗣父,更不孝了,所以皇帝看不上他,纪王也嫌弃他……
海礁觉得,这件事应该能说明皇帝与四皇子之间的真实关系:“皇帝大约真的很讨厌这个儿子。就算四皇子妨碍了六皇子立储,他也是皇帝的亲骨肉,皇帝不可能让他去死,为六皇子让路的。就算孙贵妃有这样的想法,那也是孙贵妃的私心罢了。可四皇子自己主动说,不想认爹了,想认别人做爹……哪个当爹的听了这话会乐意?皇帝如了四皇子的愿,还让他做了纪王的儿子,就已经是慈父心肠了。”
好歹纪王是真有钱,又有亲王爵位,可确保他日后能安享富贵。
皇帝硌应纪王这个夺嫡时期最大的竞争对手,偏又拿他没办法,还得一直优容宽待,心里早就憋了一肚子的气。他多半是出于报复心态,才想要过继儿子去抢纪王爵位家产的。可他能出继儿子,四皇子这个做儿子的却不能欢欢喜喜地认爹,更不能真与纪王相处融洽。一旦四皇子“认贼作父”,那就不再是他的儿子了……
皇帝这种想法,多少有些双标。纪王本人可能会觉得自己很冤枉。他有儿子,谁乐意把王爵传给昔日政敌的儿子,连积攒多年的家产也要便宜了嗣子呀?!这不是为了自保,只能硬着头皮接圣旨,还得在人前表现出感激圣恩的模样么?!
海礁叹道:“其实锦衣卫里也有很多人觉得四皇子吃相太难看了。当初孙贵妃逼得他们母子只能自请出继以自保,结果有利可图时,他们又转头抱起了孙家大腿,谄媚的模样哪里有半分皇子气度?这样的人倘若真的成为储君,满朝文武谁能敬服?!也就是皇帝膝下只剩下两个皇子了,八皇子年纪还小,也不知道能不能长成,皇帝需得防着万一,否则早就一巴掌拍死这个不孝子了!”
皇帝再怎么厌恶这个儿子,也顶多就是罚个禁足、抄书什么的,连语气重点儿的斥责都没有。他心里多半也存着念头,万一八皇子年幼夭折,他再不喜欢也要让四皇子重新归宗,继承大统了。总不能真把皇位便宜了昔日与他争夺储位的兄弟以及他们的子孙吧?那他这几十年的辛苦岂不是白费了?
皇帝这种心态,兴许也是四皇子明明没有圣眷,却依然有很多人支持他归宗的原因。皇帝想留个备胎,在外人看来就是对四皇子的优容与宠爱了。
而新君登基之后,四皇子之所以还能一直上窜下跳,始终有人支持他,也跟新君当时年纪还小有关——没人知道他能不能健康活到成年,生下皇嗣继承皇位,所以留着一个活着的皇兄就非常有必要了。估计皇帝生前没少跟大臣们说自己的想法吧?皇帝提拔起来的大臣,自然也是不想让其他支脉的宗室入继大统的,尤其纪王、安王都曾是皇帝的政敌,底下人过去斗得厉害,早结了仇。
等到新君真正对四皇子动手时,他已经有了皇后与皇子,后继有人,自然没了顾虑。除去死忠,也没人会多事为四皇子求情了。
皇帝对四皇子的观感还是很明显的,不过他对孙家父女是否有不满,海礁就说不清楚了。
若说皇帝对孙贵妃始终宠爱如昔,他又一直没有册立孙贵妃为皇后,甚至已多年不在她宫中过夜。六皇子死后,孙贵妃一度想要献美,还把侄女接进宫中小住,皇帝都没理会。
有了贤妃后,皇帝的起居饮食基本都交由贤妃照看,没让孙贵妃插过手,还命她将凤印交还给周太后,由嫡母重掌后宫大权。
四年前,他还下旨表示要与吴皇后合葬,给三皇子补了一个悼思太子的封号,给吴皇后父母追封,又赦免了所有被革职流放的吴门故生。孙阁老当时反对得很厉害,但皇帝还是坚持下了旨,甚至亲自在坤宁宫中祭奠了吴皇后与三皇子,可以说很不给孙家父女脸面了。
在外人看来,这几乎可以说得上是孙贵妃失宠、孙阁老失势的征兆。
可皇帝上辈子始终对孙阁老信重有加,孙阁老始终权势滔天,对周家下黑手也没被斥责。孙贵妃跟周太后之死有了牵扯,皇帝也没问罪于她,临终前还特地嘱咐太子,要厚待孙贵妃。若非皇帝发了话,贤妃成了太后之后,也不至于要等到孙家彻底失势,才指控孙贵妃曾谋害周太后了。
由此可见,皇帝对孙家父女的恩宠未减。
虽说皇帝临终前将孙阁老踢出了内阁,可他也没做别的。若非孙阁老在新君继位之后,还不肯消停,依然支持出继的四皇子上窜下跳,他说不定还能富贵终老呢。
海礁对妹妹说:“阿奶总私下里说,皇帝会赦免表叔公他们,就是对孙家有所不满了,孙贵妃又没了儿子,迟早会失势的。可我心里清楚,这话也就是咱们自个儿说着安心罢了。皇帝对孙阁老的宠信没那么容易改变。若想要对付孙阁老,需得有更得皇帝信任的人出面才行。所以我才会把希望寄托在陶岳陶大人身上。除了他,不可能再有别人能做到这件事了。”
海棠严肃地点点头。她有一个疑问:“皇帝主张变法,孙阁老是主力,那他们变法主要是变什么?”
海礁想了想:“我只知道朝廷清黄册就清了很多年,还有改革税制……老家的族人总说日子艰难,许多官员也说朝廷不该与民争利。不过我身无恒产,税不税的与我无关。”
海棠倒吸了一口凉气。
破案了!
历朝历代,但凡要清黄册、改税制,肯定要触动地主士绅阶级的利益,引来无数反对。
德光皇帝若真有心要做成这件事,孙阁老又愿意为他冲锋陷阵……死几个皇子、流放一堆官员算什么?只要变法能成功,大楚朝就能受益,皇室又能延续几十上百年,他简直赢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