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裸尸上的X(2)
推荐阅读:
一秒记住【流星小说网 www.lxbbbb.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很多人是这样认为的,煤气燃烧不完全是因为空气中的氧气不足,但事实上,氧气的不足,是有可能会导致极少量煤气没有经过燃烧而直接排入室内的。你可以想象,如果煤气罐中的极少量煤气进入浴室,受害者多多少少会闻到煤气味而不舒服,从而产生脸部表情上的变化。但是,你看!死者死得很安详,脸部的表情非常的坦然,甚至陶醉在洗浴带来的感官愉悦之中。”
“就是说,不太像煤气中毒?”
“凭着意见书中的图片,我无法说清一氧化碳中毒到底是怎么回事。”林栗指着图片中死者尸体被烫伤的部位说道,“你注意到这里了吗?”
“水温很高。我明白了,如果能达到烫伤皮肤的温度,说明这样的水温不适宜洗澡。”
“对,矛盾就在这里。死者的表情很安详、很陶醉,说明死者生前在一种心情完全放松的状态下吸入了一氧化碳而中毒死亡。你知道,按照常识,在淋浴之前,如果我们对水温不能确定的话,通常首先要用手去试水温。一旦水温不合适,就把水温调节到合适为止。但是,死者的表情很奇怪,加之上半身的皮肤很光滑,这一切显示死者似乎进入了淋浴的状态之中,而且正在享受冲浴所带来的快乐。”
“这是不是意味着,洗澡时,死者突然之间吸入了大量一氧化碳,而且洗澡时的水温绝对不会达到烫伤皮肤的程度。”
“不,她在准备淋浴之前就死了。皮肤光滑可能是死者死后,喷头的水不断冲洗身体表面的结果。”
“什么?”
“注意她的头发,部分是干燥的。再看看她的脚背和小腹,有些地方似乎没有沾着水。”
“难道说,一氧化碳另有来源?”
“很有可能。不过,要说明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得需要找出新的证据。”
“这么说来,有可能是他杀喽?”
“是他杀还是自杀,得由你们警方下结论。我们法医只根据现场搜集到的证据,分析现场可能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
“如果是他杀,那得在案发时间有凶手进入现场才对。可是,我们的调查结果基本上排除了这种可能性。”
“基本上?”林栗望着古树青,很显然他不满意这种说话的口气。
“我们的调查结果是这样的:几个要好的女性朋友在一个酒吧里喝酒,到了凌晨1点,因不堪酒力,朱樱梅说头痛,要提前休息,林晓婷便给了朱樱梅房子的钥匙,让朱樱梅先回去。朱樱梅回去之后,林晓婷还和她通过一次电话,以确定朱樱梅是否回到住处。凌晨3点,林晓婷头重脚轻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倒在床上就睡了,甚至没有脱外衣,迷迷糊糊地从3点一直睡到早上8点,没想到,令她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那晚没有其他人进过林晓婷的住处吗?”
“有。”
“前一天晚上8点,在林晓婷和朱樱梅离开房间之前,煤气公司送煤气的人进过林晓婷的浴室。凌晨3点,因为林晓婷喝得太多,一个叫许雅玲的女孩子送她回家睡觉。”
“朱樱梅大约什么时候死的?”
“在林晓婷回住房之前。”
“她们进入房间时,没发觉房间有什么异常吗?”
“许雅玲送林晓婷进到卧房,扶她上了床就离开了。而林晓婷因着醉意马上进入了梦乡。所以,当时房里发生了什么,她们根本不知道。”
12月22日下午1点,滨海公安法医大楼三楼的中心会议室。
大家围坐在一张长方形桌子周围,每人手里拿着一份案卷资料复印件,大家都把目光聚集在威尔斯先生身上。
威尔斯先生是美籍华人,祖籍台湾,一双炯炯有神的眼扫视一眼周围的人,“这个案子是谁负责的?”
“我。”古树青站了起来。
“根据司法检验报告,诊断死者死于一氧化碳中毒事故,那么,这件案子还有什么疑点没弄清楚吗?”
“是这样的,死者的母亲抓住死者脖子上的黑色印迹不放,认为这是一起他杀案件。”
0X的嫌疑第一章裸尸上的X0“你们在鉴定书上不是给出分析结论了吗?可能是头发上的染色剂脱色造成。”
“是的,我们给出的是一种不太确定的分析结论。死者家属认为,这不符合实际情况,因为她女儿的头发是黑色的,根本用不着染黑。”
“那么,你们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分析结论?”
“死者生前喜欢把上边的头发染成黄色,后来有人说头发上黄下黑不好看,死者决心又把黄色染回黑色,我们在美发厅的调查证实了这一点。只是,染发这段时间死者一直住在外面,并没有回家,死者父母并不知道这些情况,所以他们才矢口否认。”
“现场有没有搜集到其他有效的证据?”
“没有。”
“死者一氧化碳中毒期间有没有其他人进入过浴室?”
“没有。”古树青解释道,“死者发生事故的房间位于楼层第七层,如果属于谋杀,必定有凶手进入室内,而且还得经过小区大门口的保安亭。”
“你们认为是一次意外的死亡事件?”
“是的。我们想听听您的意见。因为我们无法解释死者脖子上的黑色印迹。”
“很遗憾,我一时也无法做出让你们满意的回答,因为意见书上呈现的证据不够说明这个现象。关于黑色的物质,你们有做过成分分析吗?”
“因为我们不知道黑色成分有什么,一时无法采取合理的分析手段判别。有人怀疑皮肤中渗进了某种重金属成分,我们做了电子能谱分析,否认了这一说法。”
“没有解释不了的原因。如果不能解释,那只是因为物证不足而已。”威尔斯先生端起放在面前的茶水,喝了一口,说道,“先暂且搁下皮肤上的黑色问题不谈,我想就其中的一个鉴定内容提出质疑。鉴定意见书提到死者全身多处烫伤,且烫伤呈向胸部右下流注状扩散的现象,推测是死者处于无意识或丧失防御能力情况下所造成,那么,当时死者洗浴时,水温是多少,你们有没有测量过?”
“71℃。”
“人体最高耐受的水温是40~45℃。人体的正常体温是在37℃左右,一般的情况下,水温在40℃左右(38~45℃)时人体感觉是比较舒适的。温度在35℃左右,人体皮肤产生温觉;温度超过45℃时,皮肤产生热甚至烫的感觉;温度达到47℃时,皮肤有烫伤灼痛感;温度大于50℃时,就会烫伤形成水疱;如果60℃水温接触人体皮肤一分钟,就会造成3度烫伤。冬天,在许多人看来,能够洗一个热腾腾的热水澡是一件很快意的事情。但是,如果水温太热,不仅让心脏产生高负荷,而且皮肤会变得异常干燥,毛细血管也会爆裂。所以,死者洗浴时水温调这么高不太正常。”
侦探大师的眼光果然非常敏锐。林栗想道。其实他看鉴定意见书时,也对这一点产生了疑问,今天听威尔斯先生这么一分析,林栗不觉佩服威尔斯先生对问题的洞察力不同于一般。
“我们认为死者是失去意识后被烫伤的。”市公安法医说道。
“我同意你这个观点。不过,有没有可能一打开热水器死者就晕倒了呢?”
“这个……有可能。”市公安法医用一种不太肯定的语气回答道。
“是吗?”威尔斯先生说着,扫视一眼周围的人。
一片寂静。
“我认为死者打开热水器不会马上产生大量一氧化碳,除非有别的异常现象存在。”林栗说着,站了起来。
大家不约而同地看向他。
威尔斯先生侧转脸,注视着坐在角落里的林栗。林栗的头发看起来有点凌乱,但脸上的自信却不容人置疑。
“为什么?”
“人体中毒的程度取决于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与接触时间。在室内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室内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大于001%时,才会造成一氧化碳中毒,但接触这么低浓度的一氧化碳短时间内也不会中毒。但若一氧化碳的浓度超过05%时,即使吸入1~2秒也可引起严重中毒。要使浴室内的一氧化碳达到这么高的浓度,显然要燃烧一定量的液化气,这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做到的。因为在室内密闭情况下,液化石油气燃烧时首先会消耗掉一部分氧气,只有当氧气不足时,继续燃烧才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因此,从开始燃烧至积聚到致命的中毒浓度有一个缓慢的过程。而平常生活中发生煤气中毒的案例都有相同的特点,如连续洗澡时间过长,浴室通风透气条件差等。但从现场拍摄的图片可以看出,死者洗澡的浴室空间比较宽敞,短时间内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几乎很难。但是尸检和血红蛋白饱和度的检测结果却证实死者确实死于一氧化碳中毒。而且,从死者的脸部表情来看,非常安详,没有任何痛苦或其他不愉快的表情。因此,我推测死者是在毫无意识的情况下突然之间吸进了大量的一氧化碳。”林栗提出他的分析观点。
威尔斯先生用一种赞许的目光看着他,“依你的分析来看,这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呢?”
“正常情况下,人在开了热水器的旋钮之后,必然会调好水温才开始洗澡,天气越冷,水温调得越高。这是因为从喷头流出来的水在抵达我们身体之前,要经过一定距离的冷空气。为此,我特地查过滨海市11月16日的天气预报,白天气温为16℃,晚上为10℃。我认为,71℃的热水从喷头到达皮肤表面至少不会低于60℃,而死者在洗澡时是决不会选择71℃的水温的。根据这点,只能假设死者在没有来得及调好适当水温之前就已因吸入一氧化碳而昏倒。这样的话,可能有这么几种情况:第一,她把热水器打开,并没有去调节水温,先去做别的什么,等她来调节水温时,浴室内已经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了;第二,死者进入浴室内时,里面已积聚有大量一氧化碳,由于一氧化碳无色无味,不管哪种情况,死者一时都难以觉察,因而在她打开热水器的瞬间就昏倒了。”
“很可能房主出门时,没有及时关闭煤气开关?”另一个警察提出疑问道。
“不。如果仅仅是煤气罐中的煤气泄漏,气味很大,反而让人产生警惕,不会轻易发生煤气中毒。”
“嗯,按你的分析,一氧化碳很可能另有来源?”威尔斯先生提出疑问道。
“是的,死者吸入的一氧化碳很有可能不是来自煤气不完全燃烧的结果。”
全体人员怔住了。林栗提出这样的观点,等于要把滨海市公安局的结论全部推翻。因为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这就绝对不是一次单纯的煤气中毒事故了。
“你的分析虽然有道理,但这只是推理,得有证据。”威尔斯先生说道。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死者打开热水器之后,因为身体状况的某种原因晕倒了,在她昏迷时不断吸入一氧化碳,最终因一氧化碳中毒而死亡。”
“可是,病理检验结果显示死者除了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器质性的病变状况,这意味着死者生前身体非常健康,突然晕倒,听起来很不可思议。”古树青说道。
“要解开这个谜,或许死者皮肤上的黑色成分能帮助我们找到答案。”
“你认为黑色物质会是什么东西造成的呢?”
“很可能是银质类的首饰品。其实,不难看出,这个形状与一些项链下的X形纯银吊坠非常相似。”
“死者生前戴过纯银吊坠吗?”威尔斯先生转向公安法医。
“没有。她脖子上戴的铂金项链在她洗澡之前已取下放在睡觉的房间内,我们公安法医勘察现场时仍然还在。”
“如果有纯银吊坠,现场怎么会没发现呢?”有人问道。
“我认为有人拿走了死者身上的项链吊坠。”
“你为何断定一定是银质项链吊坠造成的呢?”
“就金属本身而言,能使皮肤表面形成黑色的通常是重金属离子,而能戴在人身上做装饰品的一般只有银或金这两种金属,但接触金不会使人体皮肤变黑。这样一来,根据脖子上的黑色印迹,可以完全推断是接触了一个X形银项链吊坠造成的。”
“有根据吗?”
“有。这个过程我可以写出来。”
林栗说着,走到前面的黑板上,用一支黑色的白板笔一边画着在皮肤上形成黑色物质的简单流程图,一边解释道:
“第一步,银器表面生成的氧化物接触到酸性热水(煤气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溶入水中)后发生溶解成为银离子,随着水流从项链吊坠呈X形滴到脖子部位的皮肤上。
“第二步,银离子渗透到皮肤表面,与组织中的蛋白质上的硫形成蛋白银,呈现黑色。
“第三步,被去掉表面氧化银的项链吊坠表面由于暴露在空气中,加之较高的水温,其表面的银又会与空气中的氧作用形成新的氧化层,而新的氧化层很快又会被流动的酸性水溶解带走。这样的过程不断反复,最后终于在皮肤上形成了我们看到的黑色印迹。从现场拍摄的照片上可以看到,含银离子水流经多的地方,黑色程度大。”
“你是凭想象推测出来的吗?”
“不,我有动物实验依据。”林栗回道,“我用一块新鲜的猪肉和纯银X形项链吊坠饰品模拟现场取得了皮肤上的黑色印迹,然后对黑色皮肤进行了银离子的含量分析。分析银离子必须要用到一种叫做石墨炉原子吸收的仪器,用电子能谱只能分析1%以上的金属含量,无法用于组织中痕量元素的分析。实验结果证明,呈黑色的皮肤每克组织含银量165纳克,而附近没有呈黑色的皮肤则每克组织含银量仅只有5纳克,两者相差33倍。这足以说明,黑色的物质是蛋白银造成的。我认为,在本案中要弄清楚银项链吊坠为什么在死者洗澡时会戴在脖子上,后来又怎么不见了,了解这一点对本案的侦破至关重要。因此,我觉得首要的是要寻找到这条银质项链吊坠的来历和下落,这或许对死者一氧化碳中毒死亡之谜有所帮助。”
“这么说来,还是有人进去过现场?”
“不排除这种可能。”
“可是,如果有凶手进去,难道隔壁的邻居听不到响动吗?”
“703房隔壁是毛坯房,至今没有人居住。即使有人住在隔壁,未必就会知道死者的房间进去过一个人。”
“嗯,说实在话,我是第一次遇到这类型的案例。”威尔斯先生朝着林栗微微一笑,“我觉得他的分析有一定的道理,如果再搜集更多的物证,或许就能真正说明案情。”
“很多人是这样认为的,煤气燃烧不完全是因为空气中的氧气不足,但事实上,氧气的不足,是有可能会导致极少量煤气没有经过燃烧而直接排入室内的。你可以想象,如果煤气罐中的极少量煤气进入浴室,受害者多多少少会闻到煤气味而不舒服,从而产生脸部表情上的变化。但是,你看!死者死得很安详,脸部的表情非常的坦然,甚至陶醉在洗浴带来的感官愉悦之中。”
“就是说,不太像煤气中毒?”
“凭着意见书中的图片,我无法说清一氧化碳中毒到底是怎么回事。”林栗指着图片中死者尸体被烫伤的部位说道,“你注意到这里了吗?”
“水温很高。我明白了,如果能达到烫伤皮肤的温度,说明这样的水温不适宜洗澡。”
“对,矛盾就在这里。死者的表情很安详、很陶醉,说明死者生前在一种心情完全放松的状态下吸入了一氧化碳而中毒死亡。你知道,按照常识,在淋浴之前,如果我们对水温不能确定的话,通常首先要用手去试水温。一旦水温不合适,就把水温调节到合适为止。但是,死者的表情很奇怪,加之上半身的皮肤很光滑,这一切显示死者似乎进入了淋浴的状态之中,而且正在享受冲浴所带来的快乐。”
“这是不是意味着,洗澡时,死者突然之间吸入了大量一氧化碳,而且洗澡时的水温绝对不会达到烫伤皮肤的程度。”
“不,她在准备淋浴之前就死了。皮肤光滑可能是死者死后,喷头的水不断冲洗身体表面的结果。”
“什么?”
“注意她的头发,部分是干燥的。再看看她的脚背和小腹,有些地方似乎没有沾着水。”
“难道说,一氧化碳另有来源?”
“很有可能。不过,要说明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得需要找出新的证据。”
“这么说来,有可能是他杀喽?”
“是他杀还是自杀,得由你们警方下结论。我们法医只根据现场搜集到的证据,分析现场可能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
“如果是他杀,那得在案发时间有凶手进入现场才对。可是,我们的调查结果基本上排除了这种可能性。”
“基本上?”林栗望着古树青,很显然他不满意这种说话的口气。
“我们的调查结果是这样的:几个要好的女性朋友在一个酒吧里喝酒,到了凌晨1点,因不堪酒力,朱樱梅说头痛,要提前休息,林晓婷便给了朱樱梅房子的钥匙,让朱樱梅先回去。朱樱梅回去之后,林晓婷还和她通过一次电话,以确定朱樱梅是否回到住处。凌晨3点,林晓婷头重脚轻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倒在床上就睡了,甚至没有脱外衣,迷迷糊糊地从3点一直睡到早上8点,没想到,令她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那晚没有其他人进过林晓婷的住处吗?”
“有。”
“前一天晚上8点,在林晓婷和朱樱梅离开房间之前,煤气公司送煤气的人进过林晓婷的浴室。凌晨3点,因为林晓婷喝得太多,一个叫许雅玲的女孩子送她回家睡觉。”
“朱樱梅大约什么时候死的?”
“在林晓婷回住房之前。”
“她们进入房间时,没发觉房间有什么异常吗?”
“许雅玲送林晓婷进到卧房,扶她上了床就离开了。而林晓婷因着醉意马上进入了梦乡。所以,当时房里发生了什么,她们根本不知道。”
12月22日下午1点,滨海公安法医大楼三楼的中心会议室。
大家围坐在一张长方形桌子周围,每人手里拿着一份案卷资料复印件,大家都把目光聚集在威尔斯先生身上。
威尔斯先生是美籍华人,祖籍台湾,一双炯炯有神的眼扫视一眼周围的人,“这个案子是谁负责的?”
“我。”古树青站了起来。
“根据司法检验报告,诊断死者死于一氧化碳中毒事故,那么,这件案子还有什么疑点没弄清楚吗?”
“是这样的,死者的母亲抓住死者脖子上的黑色印迹不放,认为这是一起他杀案件。”
0X的嫌疑第一章裸尸上的X0“你们在鉴定书上不是给出分析结论了吗?可能是头发上的染色剂脱色造成。”
“是的,我们给出的是一种不太确定的分析结论。死者家属认为,这不符合实际情况,因为她女儿的头发是黑色的,根本用不着染黑。”
“那么,你们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分析结论?”
“死者生前喜欢把上边的头发染成黄色,后来有人说头发上黄下黑不好看,死者决心又把黄色染回黑色,我们在美发厅的调查证实了这一点。只是,染发这段时间死者一直住在外面,并没有回家,死者父母并不知道这些情况,所以他们才矢口否认。”
“现场有没有搜集到其他有效的证据?”
“没有。”
“死者一氧化碳中毒期间有没有其他人进入过浴室?”
“没有。”古树青解释道,“死者发生事故的房间位于楼层第七层,如果属于谋杀,必定有凶手进入室内,而且还得经过小区大门口的保安亭。”
“你们认为是一次意外的死亡事件?”
“是的。我们想听听您的意见。因为我们无法解释死者脖子上的黑色印迹。”
“很遗憾,我一时也无法做出让你们满意的回答,因为意见书上呈现的证据不够说明这个现象。关于黑色的物质,你们有做过成分分析吗?”
“因为我们不知道黑色成分有什么,一时无法采取合理的分析手段判别。有人怀疑皮肤中渗进了某种重金属成分,我们做了电子能谱分析,否认了这一说法。”
“没有解释不了的原因。如果不能解释,那只是因为物证不足而已。”威尔斯先生端起放在面前的茶水,喝了一口,说道,“先暂且搁下皮肤上的黑色问题不谈,我想就其中的一个鉴定内容提出质疑。鉴定意见书提到死者全身多处烫伤,且烫伤呈向胸部右下流注状扩散的现象,推测是死者处于无意识或丧失防御能力情况下所造成,那么,当时死者洗浴时,水温是多少,你们有没有测量过?”
“71℃。”
“人体最高耐受的水温是40~45℃。人体的正常体温是在37℃左右,一般的情况下,水温在40℃左右(38~45℃)时人体感觉是比较舒适的。温度在35℃左右,人体皮肤产生温觉;温度超过45℃时,皮肤产生热甚至烫的感觉;温度达到47℃时,皮肤有烫伤灼痛感;温度大于50℃时,就会烫伤形成水疱;如果60℃水温接触人体皮肤一分钟,就会造成3度烫伤。冬天,在许多人看来,能够洗一个热腾腾的热水澡是一件很快意的事情。但是,如果水温太热,不仅让心脏产生高负荷,而且皮肤会变得异常干燥,毛细血管也会爆裂。所以,死者洗浴时水温调这么高不太正常。”
侦探大师的眼光果然非常敏锐。林栗想道。其实他看鉴定意见书时,也对这一点产生了疑问,今天听威尔斯先生这么一分析,林栗不觉佩服威尔斯先生对问题的洞察力不同于一般。
“我们认为死者是失去意识后被烫伤的。”市公安法医说道。
“我同意你这个观点。不过,有没有可能一打开热水器死者就晕倒了呢?”
“这个……有可能。”市公安法医用一种不太肯定的语气回答道。
“是吗?”威尔斯先生说着,扫视一眼周围的人。
一片寂静。
“我认为死者打开热水器不会马上产生大量一氧化碳,除非有别的异常现象存在。”林栗说着,站了起来。
大家不约而同地看向他。
威尔斯先生侧转脸,注视着坐在角落里的林栗。林栗的头发看起来有点凌乱,但脸上的自信却不容人置疑。
“为什么?”
“人体中毒的程度取决于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与接触时间。在室内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室内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大于001%时,才会造成一氧化碳中毒,但接触这么低浓度的一氧化碳短时间内也不会中毒。但若一氧化碳的浓度超过05%时,即使吸入1~2秒也可引起严重中毒。要使浴室内的一氧化碳达到这么高的浓度,显然要燃烧一定量的液化气,这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做到的。因为在室内密闭情况下,液化石油气燃烧时首先会消耗掉一部分氧气,只有当氧气不足时,继续燃烧才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因此,从开始燃烧至积聚到致命的中毒浓度有一个缓慢的过程。而平常生活中发生煤气中毒的案例都有相同的特点,如连续洗澡时间过长,浴室通风透气条件差等。但从现场拍摄的图片可以看出,死者洗澡的浴室空间比较宽敞,短时间内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几乎很难。但是尸检和血红蛋白饱和度的检测结果却证实死者确实死于一氧化碳中毒。而且,从死者的脸部表情来看,非常安详,没有任何痛苦或其他不愉快的表情。因此,我推测死者是在毫无意识的情况下突然之间吸进了大量的一氧化碳。”林栗提出他的分析观点。
威尔斯先生用一种赞许的目光看着他,“依你的分析来看,这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呢?”
“正常情况下,人在开了热水器的旋钮之后,必然会调好水温才开始洗澡,天气越冷,水温调得越高。这是因为从喷头流出来的水在抵达我们身体之前,要经过一定距离的冷空气。为此,我特地查过滨海市11月16日的天气预报,白天气温为16℃,晚上为10℃。我认为,71℃的热水从喷头到达皮肤表面至少不会低于60℃,而死者在洗澡时是决不会选择71℃的水温的。根据这点,只能假设死者在没有来得及调好适当水温之前就已因吸入一氧化碳而昏倒。这样的话,可能有这么几种情况:第一,她把热水器打开,并没有去调节水温,先去做别的什么,等她来调节水温时,浴室内已经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了;第二,死者进入浴室内时,里面已积聚有大量一氧化碳,由于一氧化碳无色无味,不管哪种情况,死者一时都难以觉察,因而在她打开热水器的瞬间就昏倒了。”
“很可能房主出门时,没有及时关闭煤气开关?”另一个警察提出疑问道。
“不。如果仅仅是煤气罐中的煤气泄漏,气味很大,反而让人产生警惕,不会轻易发生煤气中毒。”
“嗯,按你的分析,一氧化碳很可能另有来源?”威尔斯先生提出疑问道。
“是的,死者吸入的一氧化碳很有可能不是来自煤气不完全燃烧的结果。”
全体人员怔住了。林栗提出这样的观点,等于要把滨海市公安局的结论全部推翻。因为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这就绝对不是一次单纯的煤气中毒事故了。
“你的分析虽然有道理,但这只是推理,得有证据。”威尔斯先生说道。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死者打开热水器之后,因为身体状况的某种原因晕倒了,在她昏迷时不断吸入一氧化碳,最终因一氧化碳中毒而死亡。”
“可是,病理检验结果显示死者除了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器质性的病变状况,这意味着死者生前身体非常健康,突然晕倒,听起来很不可思议。”古树青说道。
“要解开这个谜,或许死者皮肤上的黑色成分能帮助我们找到答案。”
“你认为黑色物质会是什么东西造成的呢?”
“很可能是银质类的首饰品。其实,不难看出,这个形状与一些项链下的X形纯银吊坠非常相似。”
“死者生前戴过纯银吊坠吗?”威尔斯先生转向公安法医。
“没有。她脖子上戴的铂金项链在她洗澡之前已取下放在睡觉的房间内,我们公安法医勘察现场时仍然还在。”
“如果有纯银吊坠,现场怎么会没发现呢?”有人问道。
“我认为有人拿走了死者身上的项链吊坠。”
“你为何断定一定是银质项链吊坠造成的呢?”
“就金属本身而言,能使皮肤表面形成黑色的通常是重金属离子,而能戴在人身上做装饰品的一般只有银或金这两种金属,但接触金不会使人体皮肤变黑。这样一来,根据脖子上的黑色印迹,可以完全推断是接触了一个X形银项链吊坠造成的。”
“有根据吗?”
“有。这个过程我可以写出来。”
林栗说着,走到前面的黑板上,用一支黑色的白板笔一边画着在皮肤上形成黑色物质的简单流程图,一边解释道:
“第一步,银器表面生成的氧化物接触到酸性热水(煤气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溶入水中)后发生溶解成为银离子,随着水流从项链吊坠呈X形滴到脖子部位的皮肤上。
“第二步,银离子渗透到皮肤表面,与组织中的蛋白质上的硫形成蛋白银,呈现黑色。
“第三步,被去掉表面氧化银的项链吊坠表面由于暴露在空气中,加之较高的水温,其表面的银又会与空气中的氧作用形成新的氧化层,而新的氧化层很快又会被流动的酸性水溶解带走。这样的过程不断反复,最后终于在皮肤上形成了我们看到的黑色印迹。从现场拍摄的照片上可以看到,含银离子水流经多的地方,黑色程度大。”
“你是凭想象推测出来的吗?”
“不,我有动物实验依据。”林栗回道,“我用一块新鲜的猪肉和纯银X形项链吊坠饰品模拟现场取得了皮肤上的黑色印迹,然后对黑色皮肤进行了银离子的含量分析。分析银离子必须要用到一种叫做石墨炉原子吸收的仪器,用电子能谱只能分析1%以上的金属含量,无法用于组织中痕量元素的分析。实验结果证明,呈黑色的皮肤每克组织含银量165纳克,而附近没有呈黑色的皮肤则每克组织含银量仅只有5纳克,两者相差33倍。这足以说明,黑色的物质是蛋白银造成的。我认为,在本案中要弄清楚银项链吊坠为什么在死者洗澡时会戴在脖子上,后来又怎么不见了,了解这一点对本案的侦破至关重要。因此,我觉得首要的是要寻找到这条银质项链吊坠的来历和下落,这或许对死者一氧化碳中毒死亡之谜有所帮助。”
“这么说来,还是有人进去过现场?”
“不排除这种可能。”
“可是,如果有凶手进去,难道隔壁的邻居听不到响动吗?”
“703房隔壁是毛坯房,至今没有人居住。即使有人住在隔壁,未必就会知道死者的房间进去过一个人。”
“嗯,说实在话,我是第一次遇到这类型的案例。”威尔斯先生朝着林栗微微一笑,“我觉得他的分析有一定的道理,如果再搜集更多的物证,或许就能真正说明案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