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1】 敌情近城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流星小说网 www.lxbbbb.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次日清晨,潞州守将见城外空空如也,派人出城打探,知是汉军已全部撤走了,但自量兵力有限,也不敢派兵追击,只是派人上京报捷,说是已“击退来犯之敌”便了。?? ?
世宗见晋阳退兵,潞州无事,也得暂时心安。但深、任、冀、德等各州官员却又频频来报,说道自石晋以来,河北一带并无藩篱界限,如今辽国游骑屡屡入犯,如入无人之境。每遇周兵,彼胜则大肆抢掠,不胜则呼啸而去,苦无对策。
世宗得报,即召朝臣商议。范质奏道:“自石晋降辽以来,河北已无疆界之分。如今辽人频频侵扰,分明是配合河东进犯我潞州,分我兵力而已,陛下可宣河北诸州守将入朝,共议对策。”
世宗听了,深以为然,当即下诏令深,任,冀,德四州守将立即上朝,金殿献策。
四州守将议论道:“……冀州东北有李晏镇,唐李嗣源时曾筑城设军,如今若在该处重新屯军,可与各州为?脚之势,互为呼应,庶几可以联防。”
德州刺使张藏珍道:“臣在堵截辽兵时,曾到四处察看,看到在深,冀两州之间有葫芦河等河流横穿其间,连绵数百里,若能浚通河道,凭河筑堤,其结果无异一条长城,既可消弭水患,更可阻截辽骑冲突。若在李晏镇筑城屯军,最好还是在当地募集精壮青年,农垦以备,一者可以节省朝庭军需,二来因为他们熟人熟地,易与辽人周旋。倘若如此,则辽人难再侵扰我河北一路矣。”
世宗听了,觉得颇切实际。就令藏珍即时画图讲解,详细说明。
张藏珍领旨,当即在案上铺陈纸张,绘图画形,一边画图,一边解说,说得有板有眼,头头是道,诸将俱深以为然,周帝心下大喜,当即就委张藏珍为沿边巡检招收都指挥使,领本部士卒前往李晏镇一面募集新兵,一面筑城屯军,另一面仍负责浚河筑堤。又下诏令王彦,韩通,各派遣士卒二千前往李晏镇,协助筑堤。又令王彦定期前往巡视,监督工程进度。
张藏珍手下本来兵卒不足千人,来到李晏镇后,立即招募了一千余人,把哪些农村中的精壮后生,社会上的彪悍游民,一律都搜罗到麾下,以百人为伍,设一伍长。由原来本部老兵带领,分散于各处无人居住的村落,垦荒练兵,忠武,彰信两处节度的士兵则分散沿河浚河筑堤。
恒、定辽军见周兵沿河筑堤,分明是对付自己的,便又派出游骑,觅得没有周兵的地段进行抢掠。谁知这些散落垦荒的农夫,正是新编的垦屯人马,他们本来就对这些辽兵恨之入骨,早已有备,今见他们又来侵扰,一声号令,丢下犁锄便执起刀枪,一涌而上。哪些来犯辽兵,不过是三五成群,七八结队的。而这些垦屯周兵却是百人为伍,人多势众,前堵后截,围而攻之。这些辽兵哪里是对手,走得快的便冲出重围,逃之夭夭,走不快的便尸横田野,马归周兵。几天下来,倒折了百余人马。
辽军头目见下面的人吃了这个亏,气不打一处上,派出五百人马,悄悄靠近葫芦河附近,打算伺机偷袭,阻挠筑堤。这天刚好正遇着王彦奉旨前来视察浚河工程,一路沿河而上,渐渐离开了大队,靠近辽兵埋伏的范围,辽兵看到来者前呼后拥,罗伞遮阳,定必是个不小的官员,一声呼啸,蜂涌而上,直奔王彦杀了过来。
这王彦可是个在沙场上摸爬滚打过来的人物,这种场面是见得多的,不慌不忙,指挥身边的卫队上前迎击。这些卫队虽然只有五六十人,但也都是千挑万拣选出来的勇士,见有辽人来袭主将,哪敢怠慢,便一字儿排开,迎了上去。
再说那边近处的浚河工地上,看见前面的巡察天使遇袭,一声喊,四处响起一片锣声,哪些正在浚河筑堤的士兵听到锣响,都纷纷丢下锄头抄起枪刀直奔出现了辽兵那边去了。原来这锣声是张藏珍近日定下的暗号,一但现有辽兵来袭便立即鸣锣示警,其它工段的人听到锣响也必须立即响应,拿起武器前去参战。
那五百辽兵刚刚冲了向前,正要与王彦的卫队交锋,突然到处响起锣声,接着,四面八方人声鼎沸,似有千军万马蜂拥而来,也不知道周军布下了什么天罗地网,吓的心惊胆战,各各拨转马头,回身就跑。幸亏还算知机快跑,待到四面八方周军合围时,辽兵大队早已跑出圈外,只损了三几十人马。这一趟虽是损失不大,但却吃惊不小,往后也不敢再下葫芦河来犯险了,河南百姓这才得到暂时安宁。
王彦当即把这事奏禀皇上,皇上听了,开怀大笑道:“好!好!好个张藏珍,想的好主意,把葫芦河作长城使了,朝廷花费的不多,国家得益却挺大的。好主意!好主意!”
接着下旨:把李晏镇划为静安军屯垦区,张藏英仍任沿边巡检招收都指挥使外,更升任为静安军节度使,负责葫芦河第一线防务。
此前,汉帝刘承钧在潞州吃了个软钉子,不敢轻举妄动了,晋阳那边暂时相对平静:如今,辽人在葫芦河又碰了个硬钉子,河北一路也暂时安宁了。朝臣们均歌颂升平,但周帝深知这种平静只是暂时的,他更由于高平一役因军需不足而致功败垂成,甚觉遗憾,更萌生了尽快一统天下的雄心,但又知道以范质等为的一班文臣,均恐怕连续战争会导致国家经济困乏,因而他们大多是希望暂缓动战争,也可以说他们是“主和派。”朝廷上“主和派”居多,皇帝的一统大计就很难实现,因此,必须起用一些“主战派”。周帝想了个办法:一日,坐朝与几位宰相论政,周帝道:“朕经常思考治国之方,一直未得最佳良策,寝食难安。自唐,晋以来,尤其是东吴西蜀与幽州辽人,更是屡屡与我中国对抗,致令国家分裂,难成一统,宜令近臣出谋划策,各尽才智,每人写两编文章,一编题为:为君难、为臣不易论。一编题为:开边策。呈朕阅览,亦乃集思广益的好办法也。”
皇上此话一出,这话就等于如今说的“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般的,宰相们当然不能反对。于是,朝中大臣纷纷开动脑筋,写了起来。但大多是引经据典,博古谈今,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不中皇上之意。唯有比部郎中王朴的文章,最是适合皇上的心意,他写道:
“前朝之失吴、蜀、幽、并诸州,皆由当时执政者失道。如今应先找出当时失的原因,再找出取回来的办法。当初失的时候,都是因为君暗臣邪,兵骄将惰,?党内炽,武夫外横,如今吾皇内修朝政,外肃武备,历朝兵骄将惰之风,一扫而光……
接着他又论到,用兵必先要:财用丰盈,士民归附。更又论到用兵应先易后难。哪里是易呢?他认为南唐的淮河一带为易。他说:南唐江北与我接壤边境二千里,我可选其防备薄弱之处以轻兵侵扰袭击之。他若在此处增设防备,我又在另处侵扰袭击,唐人懦怯,闻有警报必兴大军以援救,如此经多次侵扰,唐人定必民恐兵疲财竭,到时我再以大军攻取,则江北之地必为我所有矣。既得江北,则以江北之民,行我之政,以江北钱粮,养我之兵。我可广备舟舰,操练水军,唐人必定惶惶不可终日,待我水兵练成之日,即可大举南下,金陵唾手可得。若得江南,则江南巴蜀闻风震慑,不劳皇师,传檄可定。
东南既平,然后回师西北。河东刘氏自经高平之败早已力竭气沮,军民丧胆,我若以得胜之师北伐,无异泰山压卵,各州县定必望风归降……既平晋阳则辽东势孤,无能再扰我河北,则幽云十六州亦自必重归中国。如今士卒精练,甲兵有备,群下畏法,将士归心,以臣愚见,从现在始养精蓄锐,一年之后即可用兵矣。”
周帝览表大喜,就令王朴当廷对策,详细叙述文章中的细节。那王朴神峻气劲,有谋有识,从容不迫,一一道来,凡所规划皆合皇上之意。周帝觉得这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更是自己一统大业的好帮手。立即把他升为左谏议大夫,过了不久,又升兼知开封府事。
边陲无事,周帝正打算休兵整训,今年暂不征伐。可是,西蜀哪边却来招惹麻烦了……
且说那西蜀国主孟昶听得周帝郭荣秣马厉兵,有鲸吞四海之志。只恐周师前来犯蜀,便派了一个亲信近臣赵季札前往检查边备,以防周兵。
那赵季札本是一介书生,凭着写得几诗词歌赋,得到孟昶赏识,得以位列朝堂。他本来就是志大才疏,偏偏又夜郎自大。自谓文才武略,当世无匹。常以周郎6逊自栩。他去到秦州,凤州巡视,得知对方周兵部署疏落,人数不多,就生了个贪功邀赏之心,便命守将出兵突袭。那秦州节度使韩继勋是个稳健持重的老将,因见皇上既不是有意###大梁,如今何故又妄挑边衅?奈着他是个奉旨前来巡边的使臣,不好拂逆,便派一员偏将,领了五百人马,前往周营邀战。周兵见蜀兵来的不多,又都懒洋洋,只远远的在阵前喧哗,并不冲杀上前来,不象是来拼命的,于是,也只是多备弓箭,紧守城寨就是了。
次日清晨,潞州守将见城外空空如也,派人出城打探,知是汉军已全部撤走了,但自量兵力有限,也不敢派兵追击,只是派人上京报捷,说是已“击退来犯之敌”便了。?? ?
世宗见晋阳退兵,潞州无事,也得暂时心安。但深、任、冀、德等各州官员却又频频来报,说道自石晋以来,河北一带并无藩篱界限,如今辽国游骑屡屡入犯,如入无人之境。每遇周兵,彼胜则大肆抢掠,不胜则呼啸而去,苦无对策。
世宗得报,即召朝臣商议。范质奏道:“自石晋降辽以来,河北已无疆界之分。如今辽人频频侵扰,分明是配合河东进犯我潞州,分我兵力而已,陛下可宣河北诸州守将入朝,共议对策。”
世宗听了,深以为然,当即下诏令深,任,冀,德四州守将立即上朝,金殿献策。
四州守将议论道:“……冀州东北有李晏镇,唐李嗣源时曾筑城设军,如今若在该处重新屯军,可与各州为?脚之势,互为呼应,庶几可以联防。”
德州刺使张藏珍道:“臣在堵截辽兵时,曾到四处察看,看到在深,冀两州之间有葫芦河等河流横穿其间,连绵数百里,若能浚通河道,凭河筑堤,其结果无异一条长城,既可消弭水患,更可阻截辽骑冲突。若在李晏镇筑城屯军,最好还是在当地募集精壮青年,农垦以备,一者可以节省朝庭军需,二来因为他们熟人熟地,易与辽人周旋。倘若如此,则辽人难再侵扰我河北一路矣。”
世宗听了,觉得颇切实际。就令藏珍即时画图讲解,详细说明。
张藏珍领旨,当即在案上铺陈纸张,绘图画形,一边画图,一边解说,说得有板有眼,头头是道,诸将俱深以为然,周帝心下大喜,当即就委张藏珍为沿边巡检招收都指挥使,领本部士卒前往李晏镇一面募集新兵,一面筑城屯军,另一面仍负责浚河筑堤。又下诏令王彦,韩通,各派遣士卒二千前往李晏镇,协助筑堤。又令王彦定期前往巡视,监督工程进度。
张藏珍手下本来兵卒不足千人,来到李晏镇后,立即招募了一千余人,把哪些农村中的精壮后生,社会上的彪悍游民,一律都搜罗到麾下,以百人为伍,设一伍长。由原来本部老兵带领,分散于各处无人居住的村落,垦荒练兵,忠武,彰信两处节度的士兵则分散沿河浚河筑堤。
恒、定辽军见周兵沿河筑堤,分明是对付自己的,便又派出游骑,觅得没有周兵的地段进行抢掠。谁知这些散落垦荒的农夫,正是新编的垦屯人马,他们本来就对这些辽兵恨之入骨,早已有备,今见他们又来侵扰,一声号令,丢下犁锄便执起刀枪,一涌而上。哪些来犯辽兵,不过是三五成群,七八结队的。而这些垦屯周兵却是百人为伍,人多势众,前堵后截,围而攻之。这些辽兵哪里是对手,走得快的便冲出重围,逃之夭夭,走不快的便尸横田野,马归周兵。几天下来,倒折了百余人马。
辽军头目见下面的人吃了这个亏,气不打一处上,派出五百人马,悄悄靠近葫芦河附近,打算伺机偷袭,阻挠筑堤。这天刚好正遇着王彦奉旨前来视察浚河工程,一路沿河而上,渐渐离开了大队,靠近辽兵埋伏的范围,辽兵看到来者前呼后拥,罗伞遮阳,定必是个不小的官员,一声呼啸,蜂涌而上,直奔王彦杀了过来。
这王彦可是个在沙场上摸爬滚打过来的人物,这种场面是见得多的,不慌不忙,指挥身边的卫队上前迎击。这些卫队虽然只有五六十人,但也都是千挑万拣选出来的勇士,见有辽人来袭主将,哪敢怠慢,便一字儿排开,迎了上去。
再说那边近处的浚河工地上,看见前面的巡察天使遇袭,一声喊,四处响起一片锣声,哪些正在浚河筑堤的士兵听到锣响,都纷纷丢下锄头抄起枪刀直奔出现了辽兵那边去了。原来这锣声是张藏珍近日定下的暗号,一但现有辽兵来袭便立即鸣锣示警,其它工段的人听到锣响也必须立即响应,拿起武器前去参战。
那五百辽兵刚刚冲了向前,正要与王彦的卫队交锋,突然到处响起锣声,接着,四面八方人声鼎沸,似有千军万马蜂拥而来,也不知道周军布下了什么天罗地网,吓的心惊胆战,各各拨转马头,回身就跑。幸亏还算知机快跑,待到四面八方周军合围时,辽兵大队早已跑出圈外,只损了三几十人马。这一趟虽是损失不大,但却吃惊不小,往后也不敢再下葫芦河来犯险了,河南百姓这才得到暂时安宁。
王彦当即把这事奏禀皇上,皇上听了,开怀大笑道:“好!好!好个张藏珍,想的好主意,把葫芦河作长城使了,朝廷花费的不多,国家得益却挺大的。好主意!好主意!”
接着下旨:把李晏镇划为静安军屯垦区,张藏英仍任沿边巡检招收都指挥使外,更升任为静安军节度使,负责葫芦河第一线防务。
此前,汉帝刘承钧在潞州吃了个软钉子,不敢轻举妄动了,晋阳那边暂时相对平静:如今,辽人在葫芦河又碰了个硬钉子,河北一路也暂时安宁了。朝臣们均歌颂升平,但周帝深知这种平静只是暂时的,他更由于高平一役因军需不足而致功败垂成,甚觉遗憾,更萌生了尽快一统天下的雄心,但又知道以范质等为的一班文臣,均恐怕连续战争会导致国家经济困乏,因而他们大多是希望暂缓动战争,也可以说他们是“主和派。”朝廷上“主和派”居多,皇帝的一统大计就很难实现,因此,必须起用一些“主战派”。周帝想了个办法:一日,坐朝与几位宰相论政,周帝道:“朕经常思考治国之方,一直未得最佳良策,寝食难安。自唐,晋以来,尤其是东吴西蜀与幽州辽人,更是屡屡与我中国对抗,致令国家分裂,难成一统,宜令近臣出谋划策,各尽才智,每人写两编文章,一编题为:为君难、为臣不易论。一编题为:开边策。呈朕阅览,亦乃集思广益的好办法也。”
皇上此话一出,这话就等于如今说的“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般的,宰相们当然不能反对。于是,朝中大臣纷纷开动脑筋,写了起来。但大多是引经据典,博古谈今,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不中皇上之意。唯有比部郎中王朴的文章,最是适合皇上的心意,他写道:
“前朝之失吴、蜀、幽、并诸州,皆由当时执政者失道。如今应先找出当时失的原因,再找出取回来的办法。当初失的时候,都是因为君暗臣邪,兵骄将惰,?党内炽,武夫外横,如今吾皇内修朝政,外肃武备,历朝兵骄将惰之风,一扫而光……
接着他又论到,用兵必先要:财用丰盈,士民归附。更又论到用兵应先易后难。哪里是易呢?他认为南唐的淮河一带为易。他说:南唐江北与我接壤边境二千里,我可选其防备薄弱之处以轻兵侵扰袭击之。他若在此处增设防备,我又在另处侵扰袭击,唐人懦怯,闻有警报必兴大军以援救,如此经多次侵扰,唐人定必民恐兵疲财竭,到时我再以大军攻取,则江北之地必为我所有矣。既得江北,则以江北之民,行我之政,以江北钱粮,养我之兵。我可广备舟舰,操练水军,唐人必定惶惶不可终日,待我水兵练成之日,即可大举南下,金陵唾手可得。若得江南,则江南巴蜀闻风震慑,不劳皇师,传檄可定。
东南既平,然后回师西北。河东刘氏自经高平之败早已力竭气沮,军民丧胆,我若以得胜之师北伐,无异泰山压卵,各州县定必望风归降……既平晋阳则辽东势孤,无能再扰我河北,则幽云十六州亦自必重归中国。如今士卒精练,甲兵有备,群下畏法,将士归心,以臣愚见,从现在始养精蓄锐,一年之后即可用兵矣。”
周帝览表大喜,就令王朴当廷对策,详细叙述文章中的细节。那王朴神峻气劲,有谋有识,从容不迫,一一道来,凡所规划皆合皇上之意。周帝觉得这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更是自己一统大业的好帮手。立即把他升为左谏议大夫,过了不久,又升兼知开封府事。
边陲无事,周帝正打算休兵整训,今年暂不征伐。可是,西蜀哪边却来招惹麻烦了……
且说那西蜀国主孟昶听得周帝郭荣秣马厉兵,有鲸吞四海之志。只恐周师前来犯蜀,便派了一个亲信近臣赵季札前往检查边备,以防周兵。
那赵季札本是一介书生,凭着写得几诗词歌赋,得到孟昶赏识,得以位列朝堂。他本来就是志大才疏,偏偏又夜郎自大。自谓文才武略,当世无匹。常以周郎6逊自栩。他去到秦州,凤州巡视,得知对方周兵部署疏落,人数不多,就生了个贪功邀赏之心,便命守将出兵突袭。那秦州节度使韩继勋是个稳健持重的老将,因见皇上既不是有意###大梁,如今何故又妄挑边衅?奈着他是个奉旨前来巡边的使臣,不好拂逆,便派一员偏将,领了五百人马,前往周营邀战。周兵见蜀兵来的不多,又都懒洋洋,只远远的在阵前喧哗,并不冲杀上前来,不象是来拼命的,于是,也只是多备弓箭,紧守城寨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