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后现代主义杰作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流星小说网 www.lxbbbb.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开场冲击感最强大的,来自于两个探员对光昊的态度。暴力与无视,逼迫和冷漠,这两个对立的核心仿佛冷热流交汇的漩涡将其中的人与事卷入,然后消失不见。
愚昧的乡下敬茶,混日子的上司,触目惊心的死亡让有些眼高手低的苏泰允似乎都成了救世主。
但...
案件一起又一起发生,事情一步一步往前推。
昏暗逼仄的烤肉店里,雪花牛肉红白相间的漂亮肌理在黑色的铁板上滋滋作响,这大概是整部影片到现在唯一丰腴的画面了。在这样的灯光下,苏探员修长的手指轻轻点了点烟头,似乎又是一个救世主的故事。
而如果这只是部传统的探案电影,那它可能也就止步于此了。
《钢琴家》这种在奥斯卡大有斩获的电影,能在戛纳各种被排斥,就说明大家很讨厌在电影节上看见没有创新的,甚至说传统类型片。
什么是传统类型片?
就是那些可以按照套路框架套上去的,然后可以一直生产的,比如说好莱坞《变形金刚》一出出好多个系列的这种。这种电影在现在还是大受欢迎,但后来证明所谓的好莱坞大片也即将迎来覆灭。
所以电影从连环杀人案出发,案情慢慢摸到线索,各种证据线索环环相扣,似乎终于一步一步艰难地抽丝剥茧要摸到真相的时候。大家也几乎被带着节奏,认为那个点歌的英俊男子是凶手的时候...
终于还是和超级英雄电影里,英雄自主审判善于恶不同。探员要靠证据说话,大家等待着事情的结果,但B站有一句著名的话——进度条告诉我,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奉俊昊在影片的最后将他高超的叙述能力展现的淋漓尽致:夏日麦田的浪涌,凶案现场的惊悚,同事被截肢后沉默,再到现在观众在紧张压抑中稍稍放松后,一招又立刻急转直下,跌入绝望的身故。
最后一个牺牲者。
和苏探员相熟的女高中生出现了。
...
选择这样一个花季少女的死亡,无疑是残酷的。
更残酷的是以前的案情和他之间的连接或许没那么紧密,但等着苏探员一步一步和这里靠近,再罪恶一步一步走进他的身边,大雨始终冲刷不尽的鲜血终于弥漫了上来。
那下一步呢?
下一步会到什么程度?
理智冷静的苏探员终于愤怒了,或者说,他一早就开始已经渐渐愤怒了,但是有什么压着的。
但现在他已经不管不顾。
在他的眼里那一张报告只是最后规则的限制,于是克制在规则之内的他终于打破了规则。那一刻,他就像初见的朴探员一样,暴力地殴打着他认为是犯了罪的朴兴圭。
这时候,或许他还有所不同,因为他自诩自己是推理出来的正确的东西。
直到他的最后一根稻草,DNA鉴定报告告诉他这一切都不成立。深沉的隧道里,他似乎听到肮脏罪恶躲在黑暗中放肆大笑,而他在光明中毫无还手之力...
所以他选择,深入黑暗。
然后有人不让他坠入黑暗。
影片最后部分,两位男主角都贡献了他们全电影最精彩的片段:两人进行了一段长达数分钟的对手戏,暗流汹涌,激烈又纠缠,仿佛任何情绪都可以从中迸发出来。
如此的纠缠,就像是那个漩涡本身。
深渊之前的反复挣扎,手刃罪恶的念头在被火车碾碎的文件面前如此诱人甜美,但最终还是随着那几声枪响,远去了。
所有的事情两极反转,朴探员成为了冷静的那一个。
然后,再次反转。
...
十七年后,已经是03年,成功转型后的韩国小镇还是金色的麦田,似乎一切都未曾发生。
影片也似乎到了结尾。
其他人或许感觉到了和《紫蝴蝶》相反的,秦俊昊在商业和艺术上的巨大野心,以及两者之间完美地协调。
可记者克劳德手指有些颤抖地,继续写着刚才疯狂在笔记本上记下的话:苏警官逻辑严密推理纠察出来的罪犯,到最后却被美国,这个最代表时代的国家给否定了,这件事情背后的含义...
他来自美国,深深感到了其中的嘲讽。
要知道这事他可是之前就去了解了,因为这种文艺界大牌影星出演电影,出来以后肯定是一堆报道。所以他提前查了原案件,写了报道喝了头口汤,就深知真实案件里送去检测的不是美国,而是日本。
为什么这么改动?
或许2020年,大家都能看出美国对韩国的内核,大资本家对韩国的控制,以及背后隐藏的真相,但是现在的人不知道。
有不少人一直警惕着,这股渗透。
所以克劳德不自觉就想到了很多。
而且美国一开始就出现在了电影的设定里了,特别妙的一个本身来自美国的ABK,还有什么比这种设定更明显的?据说是为了林浩专门改的,但现在想起来简直是画龙点睛的一笔,浑身起鸡皮疙瘩的那种。
前半段隐隐透露出来,韩国是不要走美国那条路的,包括最后来自美国的鉴定报道砸碎了一切。
可最后,还是走上了美国化的道路。
从一个非常普通的画面:
十七年后的今天,朴斗满转行了,他的屋子里没有传统韩国的风情而全是现代化。
甚至于早餐时,他吃的面包和牛奶。
这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他们的早餐,可不是如此。所以这一切的一切,还是来了。
...
奉俊昊对于西方文化入侵的不满,其实一直都在他的电影里。无论是这一部《杀人回忆》,还是《汉江怪物》,甚至《雪国列车》也都有这样的精神内核。
就更别说之后的《寄生虫》了。
韩国反美和崇美的情绪,一直在民间暗流汹涌。
而导演其中自己的观点点缀升华之后,仍是不忘回到电影主题:多年以后朴斗满再次路过那个发现第一具尸体的地方,却意外从小女孩口中知道,凶手曾经来过。
他是一个怎样凶残的人?
“你看见他的脸了吗?他长什么样?”
“嗯...只是一个普通的人。”
茫然,惊愕与无语,这最后竟然是一个无法解开的谜团。因为这个“普通的人”可能是很多人,可能就是看不出来的人,是那个时代扭曲下人性扭曲的产物。
有人说,在那个时代,野蛮暴力无法依靠,科学文明无法依靠,似乎一切都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之中。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是一部表达后现代主义思维的杰作。
这一点,非常惊人。
...
电影完,全场沉默,然后喧嚣:
“啪啪啪!”
甚至有不少人起立鼓掌。
林浩虽然很不想承认,但他还是知道,是沉浸在自我世界里的第六代,确实是很难把故事讲好,把意思表达,还最后兼顾着电影很多方面。
又或许真的是限制比较多?
不知道,大家可能真的很难承认韩国这个巴掌大的地方,拍出来的一些电影也不错。
但他又觉得好就完事了,电影嘛。
那就是电影。
不会再多了呗,别觉得多了不起。
只是在别人的眼里,可不只是这一切了:伊拉克战争是世界如火如荼的热点,克劳德自觉已经抓住新的痛点,全新的报道即将涌出。
如此精彩的电影,加上其中的隐喻...
势必点燃戛纳。
开场冲击感最强大的,来自于两个探员对光昊的态度。暴力与无视,逼迫和冷漠,这两个对立的核心仿佛冷热流交汇的漩涡将其中的人与事卷入,然后消失不见。
愚昧的乡下敬茶,混日子的上司,触目惊心的死亡让有些眼高手低的苏泰允似乎都成了救世主。
但...
案件一起又一起发生,事情一步一步往前推。
昏暗逼仄的烤肉店里,雪花牛肉红白相间的漂亮肌理在黑色的铁板上滋滋作响,这大概是整部影片到现在唯一丰腴的画面了。在这样的灯光下,苏探员修长的手指轻轻点了点烟头,似乎又是一个救世主的故事。
而如果这只是部传统的探案电影,那它可能也就止步于此了。
《钢琴家》这种在奥斯卡大有斩获的电影,能在戛纳各种被排斥,就说明大家很讨厌在电影节上看见没有创新的,甚至说传统类型片。
什么是传统类型片?
就是那些可以按照套路框架套上去的,然后可以一直生产的,比如说好莱坞《变形金刚》一出出好多个系列的这种。这种电影在现在还是大受欢迎,但后来证明所谓的好莱坞大片也即将迎来覆灭。
所以电影从连环杀人案出发,案情慢慢摸到线索,各种证据线索环环相扣,似乎终于一步一步艰难地抽丝剥茧要摸到真相的时候。大家也几乎被带着节奏,认为那个点歌的英俊男子是凶手的时候...
终于还是和超级英雄电影里,英雄自主审判善于恶不同。探员要靠证据说话,大家等待着事情的结果,但B站有一句著名的话——进度条告诉我,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奉俊昊在影片的最后将他高超的叙述能力展现的淋漓尽致:夏日麦田的浪涌,凶案现场的惊悚,同事被截肢后沉默,再到现在观众在紧张压抑中稍稍放松后,一招又立刻急转直下,跌入绝望的身故。
最后一个牺牲者。
和苏探员相熟的女高中生出现了。
...
选择这样一个花季少女的死亡,无疑是残酷的。
更残酷的是以前的案情和他之间的连接或许没那么紧密,但等着苏探员一步一步和这里靠近,再罪恶一步一步走进他的身边,大雨始终冲刷不尽的鲜血终于弥漫了上来。
那下一步呢?
下一步会到什么程度?
理智冷静的苏探员终于愤怒了,或者说,他一早就开始已经渐渐愤怒了,但是有什么压着的。
但现在他已经不管不顾。
在他的眼里那一张报告只是最后规则的限制,于是克制在规则之内的他终于打破了规则。那一刻,他就像初见的朴探员一样,暴力地殴打着他认为是犯了罪的朴兴圭。
这时候,或许他还有所不同,因为他自诩自己是推理出来的正确的东西。
直到他的最后一根稻草,DNA鉴定报告告诉他这一切都不成立。深沉的隧道里,他似乎听到肮脏罪恶躲在黑暗中放肆大笑,而他在光明中毫无还手之力...
所以他选择,深入黑暗。
然后有人不让他坠入黑暗。
影片最后部分,两位男主角都贡献了他们全电影最精彩的片段:两人进行了一段长达数分钟的对手戏,暗流汹涌,激烈又纠缠,仿佛任何情绪都可以从中迸发出来。
如此的纠缠,就像是那个漩涡本身。
深渊之前的反复挣扎,手刃罪恶的念头在被火车碾碎的文件面前如此诱人甜美,但最终还是随着那几声枪响,远去了。
所有的事情两极反转,朴探员成为了冷静的那一个。
然后,再次反转。
...
十七年后,已经是03年,成功转型后的韩国小镇还是金色的麦田,似乎一切都未曾发生。
影片也似乎到了结尾。
其他人或许感觉到了和《紫蝴蝶》相反的,秦俊昊在商业和艺术上的巨大野心,以及两者之间完美地协调。
可记者克劳德手指有些颤抖地,继续写着刚才疯狂在笔记本上记下的话:苏警官逻辑严密推理纠察出来的罪犯,到最后却被美国,这个最代表时代的国家给否定了,这件事情背后的含义...
他来自美国,深深感到了其中的嘲讽。
要知道这事他可是之前就去了解了,因为这种文艺界大牌影星出演电影,出来以后肯定是一堆报道。所以他提前查了原案件,写了报道喝了头口汤,就深知真实案件里送去检测的不是美国,而是日本。
为什么这么改动?
或许2020年,大家都能看出美国对韩国的内核,大资本家对韩国的控制,以及背后隐藏的真相,但是现在的人不知道。
有不少人一直警惕着,这股渗透。
所以克劳德不自觉就想到了很多。
而且美国一开始就出现在了电影的设定里了,特别妙的一个本身来自美国的ABK,还有什么比这种设定更明显的?据说是为了林浩专门改的,但现在想起来简直是画龙点睛的一笔,浑身起鸡皮疙瘩的那种。
前半段隐隐透露出来,韩国是不要走美国那条路的,包括最后来自美国的鉴定报道砸碎了一切。
可最后,还是走上了美国化的道路。
从一个非常普通的画面:
十七年后的今天,朴斗满转行了,他的屋子里没有传统韩国的风情而全是现代化。
甚至于早餐时,他吃的面包和牛奶。
这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他们的早餐,可不是如此。所以这一切的一切,还是来了。
...
奉俊昊对于西方文化入侵的不满,其实一直都在他的电影里。无论是这一部《杀人回忆》,还是《汉江怪物》,甚至《雪国列车》也都有这样的精神内核。
就更别说之后的《寄生虫》了。
韩国反美和崇美的情绪,一直在民间暗流汹涌。
而导演其中自己的观点点缀升华之后,仍是不忘回到电影主题:多年以后朴斗满再次路过那个发现第一具尸体的地方,却意外从小女孩口中知道,凶手曾经来过。
他是一个怎样凶残的人?
“你看见他的脸了吗?他长什么样?”
“嗯...只是一个普通的人。”
茫然,惊愕与无语,这最后竟然是一个无法解开的谜团。因为这个“普通的人”可能是很多人,可能就是看不出来的人,是那个时代扭曲下人性扭曲的产物。
有人说,在那个时代,野蛮暴力无法依靠,科学文明无法依靠,似乎一切都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之中。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是一部表达后现代主义思维的杰作。
这一点,非常惊人。
...
电影完,全场沉默,然后喧嚣:
“啪啪啪!”
甚至有不少人起立鼓掌。
林浩虽然很不想承认,但他还是知道,是沉浸在自我世界里的第六代,确实是很难把故事讲好,把意思表达,还最后兼顾着电影很多方面。
又或许真的是限制比较多?
不知道,大家可能真的很难承认韩国这个巴掌大的地方,拍出来的一些电影也不错。
但他又觉得好就完事了,电影嘛。
那就是电影。
不会再多了呗,别觉得多了不起。
只是在别人的眼里,可不只是这一切了:伊拉克战争是世界如火如荼的热点,克劳德自觉已经抓住新的痛点,全新的报道即将涌出。
如此精彩的电影,加上其中的隐喻...
势必点燃戛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