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时节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流星小说网 www.lxbbbb.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前几日,闲来无事,便问自家长女,问她属于我们蜀北这座城市的各个节日。
长女一脸茫然,只知道放假的那些日子才算得上是节日。
其实,我们蜀北有着千百年的历史,在数千年的传承中,自然也形成了一套属于她的特殊风俗民情。
以前,在除夕前的一个月开始,家家户户便要准备过冬过节的东西。
记忆中最让我深刻的便是腌制腊肉。
从我出生以后有记忆开始,每年到了金秋十月,家家户户便会将地里的红薯挖回来,换上萝卜种子种上。
一部分红薯会被洗的干干净净,每天将红薯放在锅里蒸熟,然后给猪圈里的年猪舀去喂上。那时候每天蒸煮红薯的时候,便也是孩子们最幸福的日子,因为那些红薯孩子们也可以吃,剥了皮又香又甜。有时候吃腻了红薯,孩子们也会将红薯扔在锅炉下面,让滚烫的热灰将红薯煨熟。
除了将红薯这样在大锅里蒸熟,有的家庭还会将红薯做成各种各样的零食。
比如将煮熟的红薯去皮切成条,在阳光底下晒干,做成黄澄澄的红薯干,这种红薯干可以直接吃。又比如将洗好的生红薯切条晒干,用来熬稀饭,放点蜀北这座城市特有的土酸菜,一碗香喷喷的“红苕夹子酸稀饭”便好了。这种煮熟的干红薯条吃起来香甜可口,很有嚼劲。
也有巧手的蜀北农家小媳妇,她们会将红薯、土豆去皮切成条,过水晾凉,做成炸红薯条、土豆条。或者将红薯做成炸红薯丸子,方法似乎就是将红薯去皮蒸熟碾成泥,再合着淀粉或者是萝卜蔬菜,再在油锅炸熟。还有些过寿或者喜、丧席也会将红薯放在碟子里用来蒸肉,这种红薯中和了农家肉的油腻,又自带香甜软弱,香味十足,带着浓浓的蜀北风味。
只不过因为我奶奶不会做饭,我妈忙于农活,以前米饭都没熟都已经出锅了,也极少去做,小时候的我们经常也只是看着邻居餐桌上的各色小吃吞着口水而已。
最让我记忆深刻便是有一年腊月,因为想吃炸酥肉,便去了爸爸那边的奶奶家,和比我大两岁的堂哥捣鼓了半天的面粉,炸了一盆半生不熟的“面疙瘩”。结果不知道是因为面粉没和均匀,还是因为锅底被粘住了,最后那热油四嘣,溅起来的油点子把我给烫了好几个疤。那年春节,我没少被亲戚们笑话,一个“体面”年也没能过到。
每当家里的红薯喂完了猪,也该到了杀年猪的时候了。
每到杀猪的时候,我奶奶或者是妈妈就会买回一些黄纸香烛,在猪圈的巷子里点上香蜡纸烛祭拜“圈神”。听奶奶说每个地方都有神仙会保护农民取得丰收的喜庆,比如保佑养猪平安和顺的“圈神”、保护做饭香甜可口,健康长寿的“灶神”、保护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的“天神”、保护住宅安宁、幸福快乐的“门神”等等。
直到后来,我才明白,其实那根本不是迷信,而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对幸福安康的一种期盼。
杀年猪便是小时候我们一年中最快乐的日子。
这一天早上,大人们早早地便起了床。
家里的几口大锅都被烧上满满的几锅热水。离家不远的田埂上也会挖出一个地锅,烧上热水,以便于“烫”出一个白滚滚的大年猪。
小时候,我最想要的便是猪头上的那个“猪八戒”。
传说猪八戒成神以后,为了纪念自己成为凡间“二师兄”的那些日子,他便化身为家家户户年猪的守护神。
每一头年猪的脑袋里都藏着一只“猪八戒”。只要小孩子取下那只“猪八戒”,做成骨头项链,二师兄猪八戒就会守护这个孩子平安长大,因为猪八戒最开始在人间的时候是以猪妖的身份出现,有的地方也把这个叫做“野猪精”或者是“猪精”。前几天闲来无事,我在某宝上搜索“猪精骨”,果然还找到了这个东西,只不过它已经换了个名字叫做好听的“猪惊骨”,是可以给孩子们保平安的。
小时候,最想让爷爷奶奶用斧头敲开的东西,二十多年都没有完成,可最后当它真正能够唾手可得的时候,我已经过了当年的那个做梦的时光了。
人果然是得不到的东西才会觉得弥足珍贵!
奶奶说,猪眼睛吃了最明亮,可是小时候的那些时光里,我从来没有觉得那些猪眼睛有多么漂亮,反而觉得那些猪眼睛、猪脑髓和猪内脏是天底下最恐怖的东西。
每年杀猪,我最喜欢的便是那些猪血,或者是加工的“血皮!”这种血皮是用了新鲜的猪血合着面粉,然后在大铁锅上烙熟,然后切成大拇指长短、宽度的薄皮,厚度约1毫米。厚了容易坏点,薄了煮出来味道不怎么好,而且没有韧性,容易糊汤。摊好了血皮以后,一定要乘着大太阳天,将它们晒干,用来煮面条或者是做白菜血皮汤,味道非常不错。
我长了这么大,唯有一年见我妈妈做过这种血皮。
杀了年猪,剩下的便是制作香肠和腊肉。那些红白相间的腊肉被放在大“黄桶”腌制(蜀北农村一种木质的大桶,深约1米左右,直径宽约1.2米—1.5米,用铁丝或者是竹条箍制,常常设置有木盖!用来盛粮食。)
等那些腊肉腌制好了以后,便会将他们放到“火堆”旁边熏制。蜀北气候寒冷,是整个巴蜀之地的门户,属于秦巴山脉,每家每户都会在家开辟一个角落或者拿出一间房子用来烤火和熏制腊肉。
在蜀北,最好熏制腊肉的树枝便是桑枝和松柏。
作为巴蜀之地的川北重地,蜀北曾经也是蚕桑大户,这里的桑树曾经遮天蔽日,那些桑果便是孩子们最美味的零食,只是现在那种传统的小农经济因为城镇化的加剧,那些蚕桑种植养殖早已经被废弃了。现在很多的孩子都没有见过桑树了,曾经那些“桑叶玉米馍馍”“桑叶水泡甜柿子”等等都已经成了一种回忆了。
松柏在我们老家还是比较常见!
两种树木交错相生,让整个蜀北的冬日都有绿色。
很多年前的几个冬天,我去了苏北和东北。一过秦岭,便觉得天都变了一个颜色,那些树木大多都是落叶乔木,一到了冬天,寒风刺骨,大雪纷飞,见不到什么绿色的植物。
但是在蜀北,因为有了秦岭那座天然的屏障,这里一年四季都是绿油油的,充满了生机。
所以在我的印象之中,蜀北的腊肉总是比其它地方要香的多,大概就是因为那些桑植、松柏的家乡味道吧!
前几日,闲来无事,便问自家长女,问她属于我们蜀北这座城市的各个节日。
长女一脸茫然,只知道放假的那些日子才算得上是节日。
其实,我们蜀北有着千百年的历史,在数千年的传承中,自然也形成了一套属于她的特殊风俗民情。
以前,在除夕前的一个月开始,家家户户便要准备过冬过节的东西。
记忆中最让我深刻的便是腌制腊肉。
从我出生以后有记忆开始,每年到了金秋十月,家家户户便会将地里的红薯挖回来,换上萝卜种子种上。
一部分红薯会被洗的干干净净,每天将红薯放在锅里蒸熟,然后给猪圈里的年猪舀去喂上。那时候每天蒸煮红薯的时候,便也是孩子们最幸福的日子,因为那些红薯孩子们也可以吃,剥了皮又香又甜。有时候吃腻了红薯,孩子们也会将红薯扔在锅炉下面,让滚烫的热灰将红薯煨熟。
除了将红薯这样在大锅里蒸熟,有的家庭还会将红薯做成各种各样的零食。
比如将煮熟的红薯去皮切成条,在阳光底下晒干,做成黄澄澄的红薯干,这种红薯干可以直接吃。又比如将洗好的生红薯切条晒干,用来熬稀饭,放点蜀北这座城市特有的土酸菜,一碗香喷喷的“红苕夹子酸稀饭”便好了。这种煮熟的干红薯条吃起来香甜可口,很有嚼劲。
也有巧手的蜀北农家小媳妇,她们会将红薯、土豆去皮切成条,过水晾凉,做成炸红薯条、土豆条。或者将红薯做成炸红薯丸子,方法似乎就是将红薯去皮蒸熟碾成泥,再合着淀粉或者是萝卜蔬菜,再在油锅炸熟。还有些过寿或者喜、丧席也会将红薯放在碟子里用来蒸肉,这种红薯中和了农家肉的油腻,又自带香甜软弱,香味十足,带着浓浓的蜀北风味。
只不过因为我奶奶不会做饭,我妈忙于农活,以前米饭都没熟都已经出锅了,也极少去做,小时候的我们经常也只是看着邻居餐桌上的各色小吃吞着口水而已。
最让我记忆深刻便是有一年腊月,因为想吃炸酥肉,便去了爸爸那边的奶奶家,和比我大两岁的堂哥捣鼓了半天的面粉,炸了一盆半生不熟的“面疙瘩”。结果不知道是因为面粉没和均匀,还是因为锅底被粘住了,最后那热油四嘣,溅起来的油点子把我给烫了好几个疤。那年春节,我没少被亲戚们笑话,一个“体面”年也没能过到。
每当家里的红薯喂完了猪,也该到了杀年猪的时候了。
每到杀猪的时候,我奶奶或者是妈妈就会买回一些黄纸香烛,在猪圈的巷子里点上香蜡纸烛祭拜“圈神”。听奶奶说每个地方都有神仙会保护农民取得丰收的喜庆,比如保佑养猪平安和顺的“圈神”、保护做饭香甜可口,健康长寿的“灶神”、保护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的“天神”、保护住宅安宁、幸福快乐的“门神”等等。
直到后来,我才明白,其实那根本不是迷信,而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对幸福安康的一种期盼。
杀年猪便是小时候我们一年中最快乐的日子。
这一天早上,大人们早早地便起了床。
家里的几口大锅都被烧上满满的几锅热水。离家不远的田埂上也会挖出一个地锅,烧上热水,以便于“烫”出一个白滚滚的大年猪。
小时候,我最想要的便是猪头上的那个“猪八戒”。
传说猪八戒成神以后,为了纪念自己成为凡间“二师兄”的那些日子,他便化身为家家户户年猪的守护神。
每一头年猪的脑袋里都藏着一只“猪八戒”。只要小孩子取下那只“猪八戒”,做成骨头项链,二师兄猪八戒就会守护这个孩子平安长大,因为猪八戒最开始在人间的时候是以猪妖的身份出现,有的地方也把这个叫做“野猪精”或者是“猪精”。前几天闲来无事,我在某宝上搜索“猪精骨”,果然还找到了这个东西,只不过它已经换了个名字叫做好听的“猪惊骨”,是可以给孩子们保平安的。
小时候,最想让爷爷奶奶用斧头敲开的东西,二十多年都没有完成,可最后当它真正能够唾手可得的时候,我已经过了当年的那个做梦的时光了。
人果然是得不到的东西才会觉得弥足珍贵!
奶奶说,猪眼睛吃了最明亮,可是小时候的那些时光里,我从来没有觉得那些猪眼睛有多么漂亮,反而觉得那些猪眼睛、猪脑髓和猪内脏是天底下最恐怖的东西。
每年杀猪,我最喜欢的便是那些猪血,或者是加工的“血皮!”这种血皮是用了新鲜的猪血合着面粉,然后在大铁锅上烙熟,然后切成大拇指长短、宽度的薄皮,厚度约1毫米。厚了容易坏点,薄了煮出来味道不怎么好,而且没有韧性,容易糊汤。摊好了血皮以后,一定要乘着大太阳天,将它们晒干,用来煮面条或者是做白菜血皮汤,味道非常不错。
我长了这么大,唯有一年见我妈妈做过这种血皮。
杀了年猪,剩下的便是制作香肠和腊肉。那些红白相间的腊肉被放在大“黄桶”腌制(蜀北农村一种木质的大桶,深约1米左右,直径宽约1.2米—1.5米,用铁丝或者是竹条箍制,常常设置有木盖!用来盛粮食。)
等那些腊肉腌制好了以后,便会将他们放到“火堆”旁边熏制。蜀北气候寒冷,是整个巴蜀之地的门户,属于秦巴山脉,每家每户都会在家开辟一个角落或者拿出一间房子用来烤火和熏制腊肉。
在蜀北,最好熏制腊肉的树枝便是桑枝和松柏。
作为巴蜀之地的川北重地,蜀北曾经也是蚕桑大户,这里的桑树曾经遮天蔽日,那些桑果便是孩子们最美味的零食,只是现在那种传统的小农经济因为城镇化的加剧,那些蚕桑种植养殖早已经被废弃了。现在很多的孩子都没有见过桑树了,曾经那些“桑叶玉米馍馍”“桑叶水泡甜柿子”等等都已经成了一种回忆了。
松柏在我们老家还是比较常见!
两种树木交错相生,让整个蜀北的冬日都有绿色。
很多年前的几个冬天,我去了苏北和东北。一过秦岭,便觉得天都变了一个颜色,那些树木大多都是落叶乔木,一到了冬天,寒风刺骨,大雪纷飞,见不到什么绿色的植物。
但是在蜀北,因为有了秦岭那座天然的屏障,这里一年四季都是绿油油的,充满了生机。
所以在我的印象之中,蜀北的腊肉总是比其它地方要香的多,大概就是因为那些桑植、松柏的家乡味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