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厚固吾势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万古第一神
一秒记住【流星小说网 www.lxbbbb.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是勋为什么会主动请征辽东?必须要给曹操以说得过去的理由才成。好在事先即有所筹思,他最终想出了三条理由来。第一条理由完全为公,说因为我跟东北那地方打过仗,论及地理、民情,如今朝中再没有比我更熟悉的了——当年曹操征乌丸也仅仅走到柳城而已,距离高句丽乃至乐浪郡还有相当遥远距离;夏侯渊倒是曾经跟随是勋远征过辽东,问题妙才不是已经死了嘛。
所以是勋说我去打这仗,会比较有把握。
第二点就说私心了,很想再建功业,青史留名。问题若打蜀中,别说不会以自己为帅,就算仅仅让自己当参谋,如今的蜀中形势与原本历史大相径庭,他还真未必能够出得了什么主意。可是若征高句丽,只要是太尉一出马,除非曹操派个皇子出来,否则谁有资格跟他抢主帅的位子啊,自可专断——所以这是我可以为你打的最后一仗啦,希望陛下能够允准。
关键早就说好了不必动用大军,仅用东海水师和四州土兵,加起来撑死了一两万人,装备和训练度还未必能有多高,就算自己出掌帅印,也不会使曹操有太多顾忌。伐蜀就难说啦,非十万以上兵马不办,然后在原本历史上,二士争功,并遭屠戮,其根源就是当权者不放心把那么多兵马和大片丰沃之地都交到一个人手里……
那么就靠着一两万土兵能不能打赢高句丽呢?是勋对此还是有一定信心的。虽说战无必胜之道,但只要谨慎从事,在强弱之势比较明显的前提下,打赢并不为难。因为他知道,在原本历史上公孙康以辽东一郡之地就曾经发兵攻打过高句丽,直入其都国内城,后来幽州刺史毌丘俭也发州兵去打过高句丽,同样赢得了胜利。终究这时候的高句丽,还不是后来胆敢跟大隋朝、大唐朝对着干的东北亚中等强国呢。
第三,是勋说了。我想让儿子建功立业,可是又不放心他自己出马去打仗,所以最好是把他带在身边儿,父子同征。既能让他沾老爹的光,又有老爹关照着,不至于捅什么篓子。这回打高句丽,就是个难得的机会。
他不怕跟曹操说自己有私心,此亦“自污”之策也。正如是勋曾对曹操说过的:“人谁无私?私而不害公者。即良臣也。”真要是满嘴仁义道德,仿佛毫无私心,君主反倒不会相信,而会顾虑你所谋甚大,直接道出私心来,只要不损害君主的利益,君主正不吝建功之赏也。
当然啦,那也得碰上的是曹操这种气量比较宽宏的君主,而不是项羽那类刻方印章都摩挲半天不舍得给出去的性格。
而且是勋如今贵为太尉,等到荀攸一致仕。他在朝中的地位便仅在宗室曹德之下,真要是立了大功,也怕“功高不赏”。带上儿子就没有这种担忧了,到时候完全可以把功劳都归到儿子身上,赏赐也落到儿子头上,君主不会有赏又无可赏,不赏又恐朝野异言的尴尬。
是勋本人的身份也摆在这儿了,他既是曹操起家时候的班底,君臣多年,各自的性格秉性都比较了解。可以略略说一些过头的话;而且他又是曹氏姻亲,那么装模作样表一表私心杂念,也容易得着谅解。
并且最后他还加了一句:“臣子复甚羡夏侯子林,臣故欲逞其志也。”
这话就说得很明白了。我儿子想尚公主,但是我觉得他还不够资格,所以想让他立功,到时候就方便跟陛下您开口啦。
是勋这些话也并非纯然虚假,七实三虚,所以曹操还真信了。当即慨叹道:“此真为人父者之心也。”然而大可不必有那么多顾虑,我曾经跟你暗示过,愿意招是复为婿啊,还当你因为是复并非嫡子,所以生怕高攀不上,不敢接话茬儿,闹了归齐,是担心儿子没有功劳,会被人说闲话——难道我把大女儿嫁给夏侯楙的时候,他就有功劳了吗?仅仅为了亲眷之间亲上加亲罢了。
而且我也怕你立功心切,一心想灭了高句丽而“郡县之”,结果反倒吃败仗啊。
是勋赶紧保证,说我绝对不会侥幸邀功——“臣当进驻襄平,分遣宿将前,或小挫而必不致大败也。若得入其境,必谨慎从事,倘事有不协,必乃退后,免伤朝廷之威也。”
曹操说宏辅你向来谨慎,我是知道的,既然如此,那便允你所请——可是还须一员大将辅佐,你意在何人哪?
是勋对此早有腹案,便即回禀道:“曹子丹陛下从弟,深通兵法,可当大任。”
于是翌日,曹操便即下旨,命太尉是勋持节以督冀、瀛、幽、平四州兵马并东海水师,征讨高句丽。以曹真为镇东将军,总统军权,调并州将郭淮、朔州将郝昭从征,礼部主客司郎中荀纬参谋军事。
是勋随即上奏,推荐自己的儿子是复和女婿夏侯威,以及弟子田彭祖、邓艾、石苞等,均授军将,从之而征。
此番请征高句丽的想法,就连关靖也不大能够理解,当然是勋对关士起又是另外一番说词了——
“董公盛吾之所荐,柳子刚吾之所存,若用之别将,趟有蹉跌,二人并黜,是我在幽、平之根基损矣。”
是勋在地方上的影响力,首推起家的徐方,然后是镇守过的河东郡和幽、平二州,别说为了推行自家的政治理念,仅仅出于自固、自保,也不能让这几个地方出大问题啊。对于曹操最终以何人为嗣,他经过深思熟虑,逐渐地倾向于曹丕,而曹子桓为人忌刻,自己若在地方上没有足够的支撑,恐怕将来的日子未必就会很好过。
这是他跟关士起经过研讨以后,共同得出的判断。首先论长幼之序,曹丕天然比两个兄弟都占据礼法高位;其次论政治能力和影响力,曹丕无疑也强过曹彰、曹植。是勋曾经听是复转述过曹彰的密语,曹彰貌似有支持曹植上位之意,是勋多少还有点儿迷糊,关靖却提醒他:“兄弟御外侮,合则力强,分则力弱;兄弟阋于内,合则更易为主上所忌也。”曹子文争嗣之意不坚,那么首先可以把他排除掉了,进而他越是支持曹植,曹植反倒可能会被拖后腿,不如貌似无党的曹丕更容易得着老爹的信任。
当然啦,曹丕并非真正无党,只是在兄弟之中无党罢了,如今以陈群为首的大群世族都聚拢在他身边,羽翼逐渐丰满。是勋最怕的就是曹丕以世族为靠山,将来会被迫将国家政策向世族倾斜,从而破坏了自己扶持庶族的政治理想。关靖因此提醒他:“一必厚固吾势,二须应援安丰王,预得一席之地也。”
安丰王就是指的曹丕,关靖说了,一是要强固自己的势力,二是既然觉察到曹丕上位的可能性比较大,现在就应当向他伸出橄榄枝去啦,只有这样,才能在将来新天子心目中得着一席之地,好再跟那些世家较量。
所以此番出征高句丽,为的就是“厚固吾势”了。
有些事情,即便关靖,是勋也是不敢稍加透露的,比方说曹子桓的小心眼儿。如今的曹丕,虽有争嗣之心,却除了厚植党羽外,并没有什么争嗣之行,瞧上去谦逊恭谨,比他几个兄弟都要老实多了。只有读过后世史书的是勋才知道,那不过假象而已……
原本历史上的曹丕,嘲于禁、戏王忠,还有传说逼死张绣,都还可以说是偶然现象,但他才继位就忙不叠地要置重臣曹洪于死地,忌刻一面便即暴露无疑。虽说因为卞后力保,曹子廉最终得免,但也源于曹丕在位时间不长,天下也尚未平定,若在这条时间线上,将来他当了天子后会做出点儿什么事情来,那真是谁都料不准啊。
当然啦,人的性格固然有其天生的一面,也必然受到社会环境和成长经历的影响,当曹子桓还在少年的时候,历史就已经偏离了原本的轨迹,故此将来他会成为一名怎样的皇帝,是勋也不好以太多的恶意来加以揣测。只是为了自保,必须把自己的势力维持在一个既不足以威胁皇权,又使皇权不可能轻易粉碎的程度。
所以才要亲自出马,去稳定东北局势,同时也给小儿辈以足够的立功机会。先不提儿子是复,仅以邓艾、石苞论,等他们壮盛之时,估计西蜀也已然平定了,中国再无大仗可打,一代名将邓士载……恐怕只有在他自家的幻想中出现了。所以不如趁着这最后的机会,把这伙小年轻全都拉上战场去溜溜,让年轻一代尽快成长起来,好作为自己的助力。
此番出征,几乎就全是是家班底,只是在关键位置上安排了一个曹真,曹操必然不会生忌。曹真虽说乃是勋的妻弟,论亲缘关系跟是勋比跟曹操近,但其实他在被指名为曹豹养子之前,就已经跟了曹操很多年啦,二人情同父子。此乃是勋举荐曹真的真实用意——不过看起来,曹操还想上双保险,又派了一个丞相军谋掾出身的荀纬到军中去做眼线。
荀纬字公高,河内人,跟颍川的荀氏家族属于五百年前是一家,如今则完全没有关系了。
延康四年六月既望,军发洛阳,先沿河而东。虽说这回只是调动四州兵马讨伐高句丽,但朝廷也不可能一名中央军都不派,最终兵部划拨了四百骑士并八百辅兵,再加上从征各将的部曲,总计二千余人,浩浩荡荡直往幽州而来。
是勋骑着高头大马,手持节旄,位于阵列之中,心中不禁油然而生感慨:白山黑水间千里沃土啊,老子来了,说不定就能把将来的什么新罗、高丽、朝鲜,全都一朝抹平!(~^~)
是勋为什么会主动请征辽东?必须要给曹操以说得过去的理由才成。好在事先即有所筹思,他最终想出了三条理由来。第一条理由完全为公,说因为我跟东北那地方打过仗,论及地理、民情,如今朝中再没有比我更熟悉的了——当年曹操征乌丸也仅仅走到柳城而已,距离高句丽乃至乐浪郡还有相当遥远距离;夏侯渊倒是曾经跟随是勋远征过辽东,问题妙才不是已经死了嘛。
所以是勋说我去打这仗,会比较有把握。
第二点就说私心了,很想再建功业,青史留名。问题若打蜀中,别说不会以自己为帅,就算仅仅让自己当参谋,如今的蜀中形势与原本历史大相径庭,他还真未必能够出得了什么主意。可是若征高句丽,只要是太尉一出马,除非曹操派个皇子出来,否则谁有资格跟他抢主帅的位子啊,自可专断——所以这是我可以为你打的最后一仗啦,希望陛下能够允准。
关键早就说好了不必动用大军,仅用东海水师和四州土兵,加起来撑死了一两万人,装备和训练度还未必能有多高,就算自己出掌帅印,也不会使曹操有太多顾忌。伐蜀就难说啦,非十万以上兵马不办,然后在原本历史上,二士争功,并遭屠戮,其根源就是当权者不放心把那么多兵马和大片丰沃之地都交到一个人手里……
那么就靠着一两万土兵能不能打赢高句丽呢?是勋对此还是有一定信心的。虽说战无必胜之道,但只要谨慎从事,在强弱之势比较明显的前提下,打赢并不为难。因为他知道,在原本历史上公孙康以辽东一郡之地就曾经发兵攻打过高句丽,直入其都国内城,后来幽州刺史毌丘俭也发州兵去打过高句丽,同样赢得了胜利。终究这时候的高句丽,还不是后来胆敢跟大隋朝、大唐朝对着干的东北亚中等强国呢。
第三,是勋说了。我想让儿子建功立业,可是又不放心他自己出马去打仗,所以最好是把他带在身边儿,父子同征。既能让他沾老爹的光,又有老爹关照着,不至于捅什么篓子。这回打高句丽,就是个难得的机会。
他不怕跟曹操说自己有私心,此亦“自污”之策也。正如是勋曾对曹操说过的:“人谁无私?私而不害公者。即良臣也。”真要是满嘴仁义道德,仿佛毫无私心,君主反倒不会相信,而会顾虑你所谋甚大,直接道出私心来,只要不损害君主的利益,君主正不吝建功之赏也。
当然啦,那也得碰上的是曹操这种气量比较宽宏的君主,而不是项羽那类刻方印章都摩挲半天不舍得给出去的性格。
而且是勋如今贵为太尉,等到荀攸一致仕。他在朝中的地位便仅在宗室曹德之下,真要是立了大功,也怕“功高不赏”。带上儿子就没有这种担忧了,到时候完全可以把功劳都归到儿子身上,赏赐也落到儿子头上,君主不会有赏又无可赏,不赏又恐朝野异言的尴尬。
是勋本人的身份也摆在这儿了,他既是曹操起家时候的班底,君臣多年,各自的性格秉性都比较了解。可以略略说一些过头的话;而且他又是曹氏姻亲,那么装模作样表一表私心杂念,也容易得着谅解。
并且最后他还加了一句:“臣子复甚羡夏侯子林,臣故欲逞其志也。”
这话就说得很明白了。我儿子想尚公主,但是我觉得他还不够资格,所以想让他立功,到时候就方便跟陛下您开口啦。
是勋这些话也并非纯然虚假,七实三虚,所以曹操还真信了。当即慨叹道:“此真为人父者之心也。”然而大可不必有那么多顾虑,我曾经跟你暗示过,愿意招是复为婿啊,还当你因为是复并非嫡子,所以生怕高攀不上,不敢接话茬儿,闹了归齐,是担心儿子没有功劳,会被人说闲话——难道我把大女儿嫁给夏侯楙的时候,他就有功劳了吗?仅仅为了亲眷之间亲上加亲罢了。
而且我也怕你立功心切,一心想灭了高句丽而“郡县之”,结果反倒吃败仗啊。
是勋赶紧保证,说我绝对不会侥幸邀功——“臣当进驻襄平,分遣宿将前,或小挫而必不致大败也。若得入其境,必谨慎从事,倘事有不协,必乃退后,免伤朝廷之威也。”
曹操说宏辅你向来谨慎,我是知道的,既然如此,那便允你所请——可是还须一员大将辅佐,你意在何人哪?
是勋对此早有腹案,便即回禀道:“曹子丹陛下从弟,深通兵法,可当大任。”
于是翌日,曹操便即下旨,命太尉是勋持节以督冀、瀛、幽、平四州兵马并东海水师,征讨高句丽。以曹真为镇东将军,总统军权,调并州将郭淮、朔州将郝昭从征,礼部主客司郎中荀纬参谋军事。
是勋随即上奏,推荐自己的儿子是复和女婿夏侯威,以及弟子田彭祖、邓艾、石苞等,均授军将,从之而征。
此番请征高句丽的想法,就连关靖也不大能够理解,当然是勋对关士起又是另外一番说词了——
“董公盛吾之所荐,柳子刚吾之所存,若用之别将,趟有蹉跌,二人并黜,是我在幽、平之根基损矣。”
是勋在地方上的影响力,首推起家的徐方,然后是镇守过的河东郡和幽、平二州,别说为了推行自家的政治理念,仅仅出于自固、自保,也不能让这几个地方出大问题啊。对于曹操最终以何人为嗣,他经过深思熟虑,逐渐地倾向于曹丕,而曹子桓为人忌刻,自己若在地方上没有足够的支撑,恐怕将来的日子未必就会很好过。
这是他跟关士起经过研讨以后,共同得出的判断。首先论长幼之序,曹丕天然比两个兄弟都占据礼法高位;其次论政治能力和影响力,曹丕无疑也强过曹彰、曹植。是勋曾经听是复转述过曹彰的密语,曹彰貌似有支持曹植上位之意,是勋多少还有点儿迷糊,关靖却提醒他:“兄弟御外侮,合则力强,分则力弱;兄弟阋于内,合则更易为主上所忌也。”曹子文争嗣之意不坚,那么首先可以把他排除掉了,进而他越是支持曹植,曹植反倒可能会被拖后腿,不如貌似无党的曹丕更容易得着老爹的信任。
当然啦,曹丕并非真正无党,只是在兄弟之中无党罢了,如今以陈群为首的大群世族都聚拢在他身边,羽翼逐渐丰满。是勋最怕的就是曹丕以世族为靠山,将来会被迫将国家政策向世族倾斜,从而破坏了自己扶持庶族的政治理想。关靖因此提醒他:“一必厚固吾势,二须应援安丰王,预得一席之地也。”
安丰王就是指的曹丕,关靖说了,一是要强固自己的势力,二是既然觉察到曹丕上位的可能性比较大,现在就应当向他伸出橄榄枝去啦,只有这样,才能在将来新天子心目中得着一席之地,好再跟那些世家较量。
所以此番出征高句丽,为的就是“厚固吾势”了。
有些事情,即便关靖,是勋也是不敢稍加透露的,比方说曹子桓的小心眼儿。如今的曹丕,虽有争嗣之心,却除了厚植党羽外,并没有什么争嗣之行,瞧上去谦逊恭谨,比他几个兄弟都要老实多了。只有读过后世史书的是勋才知道,那不过假象而已……
原本历史上的曹丕,嘲于禁、戏王忠,还有传说逼死张绣,都还可以说是偶然现象,但他才继位就忙不叠地要置重臣曹洪于死地,忌刻一面便即暴露无疑。虽说因为卞后力保,曹子廉最终得免,但也源于曹丕在位时间不长,天下也尚未平定,若在这条时间线上,将来他当了天子后会做出点儿什么事情来,那真是谁都料不准啊。
当然啦,人的性格固然有其天生的一面,也必然受到社会环境和成长经历的影响,当曹子桓还在少年的时候,历史就已经偏离了原本的轨迹,故此将来他会成为一名怎样的皇帝,是勋也不好以太多的恶意来加以揣测。只是为了自保,必须把自己的势力维持在一个既不足以威胁皇权,又使皇权不可能轻易粉碎的程度。
所以才要亲自出马,去稳定东北局势,同时也给小儿辈以足够的立功机会。先不提儿子是复,仅以邓艾、石苞论,等他们壮盛之时,估计西蜀也已然平定了,中国再无大仗可打,一代名将邓士载……恐怕只有在他自家的幻想中出现了。所以不如趁着这最后的机会,把这伙小年轻全都拉上战场去溜溜,让年轻一代尽快成长起来,好作为自己的助力。
此番出征,几乎就全是是家班底,只是在关键位置上安排了一个曹真,曹操必然不会生忌。曹真虽说乃是勋的妻弟,论亲缘关系跟是勋比跟曹操近,但其实他在被指名为曹豹养子之前,就已经跟了曹操很多年啦,二人情同父子。此乃是勋举荐曹真的真实用意——不过看起来,曹操还想上双保险,又派了一个丞相军谋掾出身的荀纬到军中去做眼线。
荀纬字公高,河内人,跟颍川的荀氏家族属于五百年前是一家,如今则完全没有关系了。
延康四年六月既望,军发洛阳,先沿河而东。虽说这回只是调动四州兵马讨伐高句丽,但朝廷也不可能一名中央军都不派,最终兵部划拨了四百骑士并八百辅兵,再加上从征各将的部曲,总计二千余人,浩浩荡荡直往幽州而来。
是勋骑着高头大马,手持节旄,位于阵列之中,心中不禁油然而生感慨:白山黑水间千里沃土啊,老子来了,说不定就能把将来的什么新罗、高丽、朝鲜,全都一朝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