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降汉降曹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万古第一神
一秒记住【流星小说网 www.lxbbbb.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是勋说了几句袁绍的坏话,沮授就不乐意了,喝骂之后,干脆把脸扭过去,再也不肯搭理是勋,不管是勋再如何劝说,他是一句不答,一言不发啊。无奈之下,是勋只好告辞退出,回来跟曹操扯谎说:“其心似有所动,且待明日说之。”劝说沮授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你先别急,别这就决定下了对他的处置,让我明儿个再继续去劝劝。
自回营帐,唤了诸葛亮过来设谋。虽说“舌战群儒”云云,只是小说家言,但在原本的历史上,诸葛亮确实作为刘备的使者,跟着鲁肃跑了趟江东,成功达成孙、刘联合的计划,说明他嘴皮子也是挺溜的——那不妨听听他的意见。二人商议半宿,第二天一大早,是勋就又跑去见沮授,先当面道歉,说我昨天为救你的性命,一时心急,口不择言,若有得罪之处,子辅你多海涵啊。
沮授不是个很记仇的人,再加上睡了一晚上,就算有气也基本上消了。于是摆摆手,说各为其主,我不会责怪你,然而——“再勿污大将军,且劝授降也。授心如铁石,君难以动。”
是勋心说动不动得了的,咱得再试试看。于是开口询问沮授:“前日吕氏兄弟来袭我营,此子辅之策耶?”沮授点头,没错,是我的计划——计划本来很不错,奈何许攸画蛇添足,淳于琼、郭图又不听号令,轻敌冒进,乃至于败,思之使人扼腕。
是勋接着又问:“吕氏兄弟来时,审正南亦开城杀出呼应。吾闻正南以审荣、沮鹄为将——此沮鹄莫非子辅之公子耶?”
沮授淡淡一笑:“正犬子也。年轻识浅,乃为宏辅所败。”是勋说打败审荣、沮鹄的还真不是我,不过咱先不说这事儿——“子辅膝下几子?”沮授说我只有一妻一子。是勋说巧了,我也只有一个儿子——先不提女儿的——“公子既在邺城,子辅是恐一旦降曹,审配将不利于令郎耶?”
沮授轻轻摇头:“我不降曹。志也,非关子嗣之事。丈夫为国而忘家,理之常也。况,审正南未必苛待我儿。”
是勋也摇头:“旁人还则罢了。吾闻审配刚而忌刻,若闻子辅降曹,必害公子。子辅因此而有所忌惮,勋乃不敢多言。”审配这人心眼儿小,下手也狠,是勋是清楚的。在原本的历史上,他就曾经谋害了辛评全家——你说辛毗降了曹,你要是杀辛毗的家人,还在情理之中,辛评跟你只是各保其主。还都保的是袁家的公子,你拿他全家开刀,不嫌太过分了一点儿吗?
沮授暗自好笑,你说啥,“乃不敢多言”。你言还得少吗?这会儿突然又关心起我儿子来了,肯定又是绕着弯儿要劝我降曹啊。可是沮授这人太实诚,是勋说审配可能会对他的儿子不利,沮授想想,那还真保不齐——审正南确实是这种性格——故此也不反驳,只是垂头不语。
是勋长叹一口气:“子辅若降曹时,恐审配害了公子;若不降曹。今日受刑,明日邺城克陷,难免玉石俱焚——此真两难者也。然以勋观之,子死尚可再生,父子皆死,则恐沮氏绝嗣也。如藤缠树。树枯则藤死,藤枯而树未必死,还请子辅三思。”
沮授心道我说什么来着?绕个大圈子,还是劝我降曹啊——当下摇头:“宏辅毋再多言。即父子皆死,此亦命也。授并无怨怼。”
是勋追问道:“子辅乃以为我军难以克定邺城耶?”
沮授苦笑道:“外援已绝,邺绝不可守,授亦明矣。若异日城陷,还请宏辅于曹司空前进言,宽放犬子,使归乡务农,则授在九泉之下,亦感恩德。”
是勋心说你要是一点儿都不为儿子担心,我还真拿你没招,可是就这句话,说明你们父子之间还是有感情的呀,那我便可以趁隙而进啦。当下随口问问沮鹄的情况,沮授倒是也不隐瞒,一一作答。是勋趁机夸赞沮鹄几句:“真聪明儿也。”随即轻叹:“惜乎哉,逮邺城破,公子若为我所擒,勋必保其性命不失,若没之于乱军之中,勋无能为也。”
沮授说你有这份心意,我就足感盛情了,要是沮鹄死在乱军之中,那是他的命不好,我绝不怨你。是勋点点头,然后象是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突然一拍双掌:“吾得之矣。子辅尽可降,我劝主公密其事也,则公子必无忧。待城破之日,乃可传令军中,使全公子性命。”
沮授注目是勋:“吾前有言,乃不降曹者,志也,非为犬子也。宏辅若谈他事,授必有所应;若再论降曹事,授只得缄口不言矣。”你就算说得天花乱缀——好吧,这年月还没这词儿——我也是定不降的。
是勋微微而笑:“子辅之志,吾亦明矣,岂敢再劝?吾所言,非欲子辅降曹,乃欲子辅归朝也。子辅昔为袁本初属吏,本初虽有悖于朝廷,乃致天讨,亦不敢自叛,则子辅既为大汉之臣,焉有不肯归汉之意?”
沮授闻言,小小吃了一惊,随即坦然:“今天下皆知,曹公挟天子以制诸侯,则归汉与降曹,焉有别乎?”
是勋摇头:“曹则曹,汉则汉,岂可一概而论?若自袁而降曹,或恐招背主之讥,子辅不降,乃士之操也。然子辅亦汉臣也,岂可不归于汉?则后世何以目之?以为叛逆乎?以为蛮夷乎?”你是大汉的臣属,如今要你归汉,你若不肯,以为一定会落下好名声吗?谁才不肯归汉?那只有叛贼或者蛮夷了。你是想当汉贼啊,是想当蛮夷啊?
沮授哂笑道:“宏辅好利口也。然以授观之,曹公迟早篡汉,则归汉亦即降曹也,授不肯为。”
是勋反驳道:“王莽礼贤下士,周公恐惧流言,后日之事,岂可为今日之征?似周公在朝,成王不过傀儡,管、蔡乃欲兴兵而清君之侧,终为周公殄灭。子辅若为管、蔡之臣,乃肯归周否?”
沮授一甩袖子:“岂可以管、蔡以比袁将军?”是勋笑道:“管、蔡为武王昆仲、成王叔伯,袁将军自不可比。然以势论之,袁将军据国之大州,居嫌疑之地,而不知内辅天子,外安四夷,妄起兵马,以伐许都,其与管、蔡何异?”你搞搞清楚,是袁绍先起兵来打保着正牌天子的曹操的,你就算再给他说好话,也抹杀不了他大义有亏的事实——“袁、曹之战,或者诸侯之争。然君为中国之人,譬如楚之与齐,子辅若处其时,岂可言归周即降齐,从而自陷蛮夷之地,而不愿归之中国耶?”
是勋这也是从小说中得来的智慧。演义中说关羽被围土山,提出“降汉不降曹”,虽然是文学虚构,但无论逻辑还是情理都说得通,正符合书中所塑造的关老爷义人的形象。是勋心说你沮授再忠义,还能比得上关二哥(当然是文学艺术加工后的关二哥)吗?天下谁人乐死?越是有本事,有志向之人,其实越不想死——想不想是一回事儿,怕不怕又是另一回事儿。我如今给你个可以不死的理由,你还不赶紧接着吗?
可惜沮授就是不接着,还跟那儿低头沉吟,琢磨是勋的话。是勋加紧劝说:“过往之沮子辅,譬如今日死,为袁氏殉也;明日之沮子辅,譬如今日生,为天下谋也。自黄巾以来,中国丧乱几二十载,民则填于沟壑,兵则膏于锋锷,冀州虽大,荒土亦多。其仁人志士,谁不欲出而拯难者耶?吾闻汝南袁夏甫避祸而穴室,卿以为彼是耶,袁将军是耶?”
袁夏甫名闳,是袁绍的堂兄,那是真正汝南袁家的正支嫡派,有资格继任大家长的。但他瞧着“党锢之祸”起,士大夫每遭宦官迫害,加上袁绍、袁术等几个兄弟又不学好,既怕国破,又怕家亡,干脆挖个地洞隐居去了,自己关了自己十八年禁闭,一直关到死。可是袁闳避世的时候,他向来瞧不大起,认为是家族祸端的袁绍又在做啥呢?袁绍在跟何颙等人密商,拯救党人哪!
因此是勋就问了,当此乱世,你忍心一死百了,不为天下太平做点儿贡献吗?你认为象袁闳那样避世正确,还是象袁绍那般入世正确?这回我不说袁绍坏话了,我说他点儿好话,你要不要跟着学学?
是勋这一段话,四面皆圆,什么都说到了。沮授要是有仁心,是勋就问他“中国丧乱几二十载,民则填于沟壑,兵则膏于锋锷”,你瞧得过去吗?沮授要是有大志,是勋就问他“其仁人志士,谁不欲出而拯难者耶”,你甘心放弃吗?沮授要是只以乡梓为念,是勋就问他“冀州虽大,荒土亦多”,你就不为家乡打算吗?总而言之,各条道儿都给沮授堵上了,我瞧瞧你还有什么理由不继续活下去!
只要你想活,不想死,我就有机会救你的命!
沮授听了他这番话,沉思良久,不禁喟然而叹:“天下虽大,能明于人心而如宏辅者,几希!”只好无奈地问道:“然而,何所谓归汉而不降曹耶?”
是勋说了几句袁绍的坏话,沮授就不乐意了,喝骂之后,干脆把脸扭过去,再也不肯搭理是勋,不管是勋再如何劝说,他是一句不答,一言不发啊。无奈之下,是勋只好告辞退出,回来跟曹操扯谎说:“其心似有所动,且待明日说之。”劝说沮授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你先别急,别这就决定下了对他的处置,让我明儿个再继续去劝劝。
自回营帐,唤了诸葛亮过来设谋。虽说“舌战群儒”云云,只是小说家言,但在原本的历史上,诸葛亮确实作为刘备的使者,跟着鲁肃跑了趟江东,成功达成孙、刘联合的计划,说明他嘴皮子也是挺溜的——那不妨听听他的意见。二人商议半宿,第二天一大早,是勋就又跑去见沮授,先当面道歉,说我昨天为救你的性命,一时心急,口不择言,若有得罪之处,子辅你多海涵啊。
沮授不是个很记仇的人,再加上睡了一晚上,就算有气也基本上消了。于是摆摆手,说各为其主,我不会责怪你,然而——“再勿污大将军,且劝授降也。授心如铁石,君难以动。”
是勋心说动不动得了的,咱得再试试看。于是开口询问沮授:“前日吕氏兄弟来袭我营,此子辅之策耶?”沮授点头,没错,是我的计划——计划本来很不错,奈何许攸画蛇添足,淳于琼、郭图又不听号令,轻敌冒进,乃至于败,思之使人扼腕。
是勋接着又问:“吕氏兄弟来时,审正南亦开城杀出呼应。吾闻正南以审荣、沮鹄为将——此沮鹄莫非子辅之公子耶?”
沮授淡淡一笑:“正犬子也。年轻识浅,乃为宏辅所败。”是勋说打败审荣、沮鹄的还真不是我,不过咱先不说这事儿——“子辅膝下几子?”沮授说我只有一妻一子。是勋说巧了,我也只有一个儿子——先不提女儿的——“公子既在邺城,子辅是恐一旦降曹,审配将不利于令郎耶?”
沮授轻轻摇头:“我不降曹。志也,非关子嗣之事。丈夫为国而忘家,理之常也。况,审正南未必苛待我儿。”
是勋也摇头:“旁人还则罢了。吾闻审配刚而忌刻,若闻子辅降曹,必害公子。子辅因此而有所忌惮,勋乃不敢多言。”审配这人心眼儿小,下手也狠,是勋是清楚的。在原本的历史上,他就曾经谋害了辛评全家——你说辛毗降了曹,你要是杀辛毗的家人,还在情理之中,辛评跟你只是各保其主。还都保的是袁家的公子,你拿他全家开刀,不嫌太过分了一点儿吗?
沮授暗自好笑,你说啥,“乃不敢多言”。你言还得少吗?这会儿突然又关心起我儿子来了,肯定又是绕着弯儿要劝我降曹啊。可是沮授这人太实诚,是勋说审配可能会对他的儿子不利,沮授想想,那还真保不齐——审正南确实是这种性格——故此也不反驳,只是垂头不语。
是勋长叹一口气:“子辅若降曹时,恐审配害了公子;若不降曹。今日受刑,明日邺城克陷,难免玉石俱焚——此真两难者也。然以勋观之,子死尚可再生,父子皆死,则恐沮氏绝嗣也。如藤缠树。树枯则藤死,藤枯而树未必死,还请子辅三思。”
沮授心道我说什么来着?绕个大圈子,还是劝我降曹啊——当下摇头:“宏辅毋再多言。即父子皆死,此亦命也。授并无怨怼。”
是勋追问道:“子辅乃以为我军难以克定邺城耶?”
沮授苦笑道:“外援已绝,邺绝不可守,授亦明矣。若异日城陷,还请宏辅于曹司空前进言,宽放犬子,使归乡务农,则授在九泉之下,亦感恩德。”
是勋心说你要是一点儿都不为儿子担心,我还真拿你没招,可是就这句话,说明你们父子之间还是有感情的呀,那我便可以趁隙而进啦。当下随口问问沮鹄的情况,沮授倒是也不隐瞒,一一作答。是勋趁机夸赞沮鹄几句:“真聪明儿也。”随即轻叹:“惜乎哉,逮邺城破,公子若为我所擒,勋必保其性命不失,若没之于乱军之中,勋无能为也。”
沮授说你有这份心意,我就足感盛情了,要是沮鹄死在乱军之中,那是他的命不好,我绝不怨你。是勋点点头,然后象是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突然一拍双掌:“吾得之矣。子辅尽可降,我劝主公密其事也,则公子必无忧。待城破之日,乃可传令军中,使全公子性命。”
沮授注目是勋:“吾前有言,乃不降曹者,志也,非为犬子也。宏辅若谈他事,授必有所应;若再论降曹事,授只得缄口不言矣。”你就算说得天花乱缀——好吧,这年月还没这词儿——我也是定不降的。
是勋微微而笑:“子辅之志,吾亦明矣,岂敢再劝?吾所言,非欲子辅降曹,乃欲子辅归朝也。子辅昔为袁本初属吏,本初虽有悖于朝廷,乃致天讨,亦不敢自叛,则子辅既为大汉之臣,焉有不肯归汉之意?”
沮授闻言,小小吃了一惊,随即坦然:“今天下皆知,曹公挟天子以制诸侯,则归汉与降曹,焉有别乎?”
是勋摇头:“曹则曹,汉则汉,岂可一概而论?若自袁而降曹,或恐招背主之讥,子辅不降,乃士之操也。然子辅亦汉臣也,岂可不归于汉?则后世何以目之?以为叛逆乎?以为蛮夷乎?”你是大汉的臣属,如今要你归汉,你若不肯,以为一定会落下好名声吗?谁才不肯归汉?那只有叛贼或者蛮夷了。你是想当汉贼啊,是想当蛮夷啊?
沮授哂笑道:“宏辅好利口也。然以授观之,曹公迟早篡汉,则归汉亦即降曹也,授不肯为。”
是勋反驳道:“王莽礼贤下士,周公恐惧流言,后日之事,岂可为今日之征?似周公在朝,成王不过傀儡,管、蔡乃欲兴兵而清君之侧,终为周公殄灭。子辅若为管、蔡之臣,乃肯归周否?”
沮授一甩袖子:“岂可以管、蔡以比袁将军?”是勋笑道:“管、蔡为武王昆仲、成王叔伯,袁将军自不可比。然以势论之,袁将军据国之大州,居嫌疑之地,而不知内辅天子,外安四夷,妄起兵马,以伐许都,其与管、蔡何异?”你搞搞清楚,是袁绍先起兵来打保着正牌天子的曹操的,你就算再给他说好话,也抹杀不了他大义有亏的事实——“袁、曹之战,或者诸侯之争。然君为中国之人,譬如楚之与齐,子辅若处其时,岂可言归周即降齐,从而自陷蛮夷之地,而不愿归之中国耶?”
是勋这也是从小说中得来的智慧。演义中说关羽被围土山,提出“降汉不降曹”,虽然是文学虚构,但无论逻辑还是情理都说得通,正符合书中所塑造的关老爷义人的形象。是勋心说你沮授再忠义,还能比得上关二哥(当然是文学艺术加工后的关二哥)吗?天下谁人乐死?越是有本事,有志向之人,其实越不想死——想不想是一回事儿,怕不怕又是另一回事儿。我如今给你个可以不死的理由,你还不赶紧接着吗?
可惜沮授就是不接着,还跟那儿低头沉吟,琢磨是勋的话。是勋加紧劝说:“过往之沮子辅,譬如今日死,为袁氏殉也;明日之沮子辅,譬如今日生,为天下谋也。自黄巾以来,中国丧乱几二十载,民则填于沟壑,兵则膏于锋锷,冀州虽大,荒土亦多。其仁人志士,谁不欲出而拯难者耶?吾闻汝南袁夏甫避祸而穴室,卿以为彼是耶,袁将军是耶?”
袁夏甫名闳,是袁绍的堂兄,那是真正汝南袁家的正支嫡派,有资格继任大家长的。但他瞧着“党锢之祸”起,士大夫每遭宦官迫害,加上袁绍、袁术等几个兄弟又不学好,既怕国破,又怕家亡,干脆挖个地洞隐居去了,自己关了自己十八年禁闭,一直关到死。可是袁闳避世的时候,他向来瞧不大起,认为是家族祸端的袁绍又在做啥呢?袁绍在跟何颙等人密商,拯救党人哪!
因此是勋就问了,当此乱世,你忍心一死百了,不为天下太平做点儿贡献吗?你认为象袁闳那样避世正确,还是象袁绍那般入世正确?这回我不说袁绍坏话了,我说他点儿好话,你要不要跟着学学?
是勋这一段话,四面皆圆,什么都说到了。沮授要是有仁心,是勋就问他“中国丧乱几二十载,民则填于沟壑,兵则膏于锋锷”,你瞧得过去吗?沮授要是有大志,是勋就问他“其仁人志士,谁不欲出而拯难者耶”,你甘心放弃吗?沮授要是只以乡梓为念,是勋就问他“冀州虽大,荒土亦多”,你就不为家乡打算吗?总而言之,各条道儿都给沮授堵上了,我瞧瞧你还有什么理由不继续活下去!
只要你想活,不想死,我就有机会救你的命!
沮授听了他这番话,沉思良久,不禁喟然而叹:“天下虽大,能明于人心而如宏辅者,几希!”只好无奈地问道:“然而,何所谓归汉而不降曹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