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循环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流星小说网 www.lxbbbb.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从全体投资者的角度观察,资本增殖,或曰“钱生钱”,是一个有些匪夷所思的过程。
在经济循环中,作为整体的投资者投入一百马克,并期待着收回两百马克,为此,可以进行十分复杂的经济活动,但不管怎样,一百马克并不会凭空翻倍,当循环结束时,如果投资者的结算账户上真的有了两百马克,可以想象,那多出来的一百马克,必然是来自于整个经济循环之外。
多余的马克,这种东西,究竟存在于哪里;
一般人的想法大抵是“政府开动印钞机,央行随便改账户”,这种将货币想象成现钞、或者数字的念头,并无助于思考。
事实上,要顺利完成经济循环,让资本增殖,无非就是需要外来的货币注入,充当利润;
这种注入的货币,来源,可以是其他国家、地区的国民财富,可以是科技进步带来的生产力提升,也可以是简单的开闸放水、信贷扩张,总之,要么来自其他经济组织,要么来自科技进步的衍生,要么来自信贷指向的未来。
万变不离其宗,总而言之,没有额外的货币一定是不成的。
联邦历史上的每一次经济刺激,货币、或者说就是“利润”的来源,都脱不出以上几条的范畴。
倘若以上渠道,全都无法提供资金注入,情况又会怎样呢:
一场极端典型的超级危机,就会到来。
置身于盛夏的大学校园,从媒体和网页上感受到联邦新一轮经济刺激的规模和力度,方然的感受,与卡奥*海因里希的观点大致仿佛,不过,这轮经济刺激埋下的隐患,可想而知,会比联邦历史上任何一次经济刺激都更严重,未来一旦爆发的后果,也将会是空前惨烈。
将大笔资金投入IT、自动化、人工智能,这样的做法,效应与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刺激政策并无多大区别,带来的后果,却很不一样。
一言蔽之,在这样的经济刺激过程中,作为资本利润来源的联邦民众,能够获得的货币,会比以往任何一次经济复苏过程都少得多。
从电力骨干网,到人工智能,诸多经济刺激的大方向都有一个共同点,表面上,是高新科技的眼花缭乱,仿佛联邦即将开始第四次工业变革,待那些重化工、重人力的产业被淘汰后,就会自然迎来令人鼓舞的新一轮经济繁荣。
然而这所谓的变革,经济循环几乎完全在少数高科技企业、与基础设施制造商之间进行,衍生出的上下游产业少得可怜,普通民众的参与程度,则再创新低。
就方然手上的资料,譬如说,加利福尼亚某地的新能源汽车工厂,从项目规划到竣工投产,一共只有寥寥数百人参与其中,这数百人,还包括项目主管和设计师在内的,十指不沾泥的技术和管理人员。
现场施工队的规模不过四五十人,庞大的工程量,几乎完全动用自动化机械,按人工智能规划的流程来完成。
工厂建成后,日常的运行和维护,更只需要寥寥二十人的管理团队,每天即可生产三百五十辆无人驾驶电动车,如果全部卖出,毛利润高达一百四十万马克。
甚至,就连极罕见的生产线故障,前来处理的,也是流水线制造厂家的智能化检测维修系统,随行的工程师,一身西装坐在工厂会客室的沙发上喝咖啡,顶多瞥一眼平板电脑上的进度,轻松闲适的样子如果被大老板看到,说不定下一次,就连这家伙的机票钱、甚至薪水也都会被砍掉。
这样的智能化工厂,偌大厂房里,见不到一盏照明灯具;
仿佛墓室,令人窒息。
因为从头到尾,从原料投放到检测下线,根本没有一个工人实质性的参与其中,名义上监控流水线运行、事实上往往只是看客的运行团队,寥寥几名当班者,都在单独的值班室里,维系人类仅剩的存在感,仅此而已。
从现场施工,到工业流程,越来越多的岗位已经、或者正在被机器所取代,而联邦政府为经济开出的一张药方,则进一步加速了这样的嬗变。
纵观全局,只有在科技研发,或者前沿探索的机构里,才能轻易找到人的身影。
对置身于伯克利大学的方然,表面上,如果只关注周遭环境,很容易形成一种错觉,就是在当今时代的经济循环中,人的地位仍然至关重要。
毕竟,在联邦顶尖的大学,研究所,或者企业的研发部门,无数头脑正殚精竭虑,设法攻克技术难关。
然而这些人类中的顶尖头脑,在人口中的比例,却是不足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的微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达,人的体力,技能,乃至相对比较初级的智力,依次被系统所替代,越来越多的联邦民众被从经济循环中剔除,进而,无法获得其中流动的货币,继而丧失消费能力。
待到经济循环堆积到产品销售、变现回款的那一天,危机,就将再度爆发,如同雪崩般将联邦掩埋。
自动化的电动车工厂,从规划到运行,一个没多少人参与其中,对投资者来讲,似乎是天大的好事,也可以节省许多人工成本。
然而从整体上考量,这也就意味着,工厂所制造的产品——每天的三百五十辆无人驾驶电动车,很可能根本就没有买主,进而,投资者幻想中的利润,也将随着产品的销路不畅,而注定无法实现。
商品找不到买主,在投资者,是极大的痛苦。
然而站在普通民众的角度,无钱购买生活必需品,则是天大的恐怖。
因为这些必需品,从电动车、服装鞋帽到生活必须的自来水、电力,甚至维持生命所必须的食品,生产的过程,几乎和普通民众没有一点交集,在这些商品的制造过程中,除极少数专业人才外,其他人根本拿不到任何报酬,现在又如何拿得出马克,去交换商品,满足自己可怜的生活需要呢。
从全体投资者的角度观察,资本增殖,或曰“钱生钱”,是一个有些匪夷所思的过程。
在经济循环中,作为整体的投资者投入一百马克,并期待着收回两百马克,为此,可以进行十分复杂的经济活动,但不管怎样,一百马克并不会凭空翻倍,当循环结束时,如果投资者的结算账户上真的有了两百马克,可以想象,那多出来的一百马克,必然是来自于整个经济循环之外。
多余的马克,这种东西,究竟存在于哪里;
一般人的想法大抵是“政府开动印钞机,央行随便改账户”,这种将货币想象成现钞、或者数字的念头,并无助于思考。
事实上,要顺利完成经济循环,让资本增殖,无非就是需要外来的货币注入,充当利润;
这种注入的货币,来源,可以是其他国家、地区的国民财富,可以是科技进步带来的生产力提升,也可以是简单的开闸放水、信贷扩张,总之,要么来自其他经济组织,要么来自科技进步的衍生,要么来自信贷指向的未来。
万变不离其宗,总而言之,没有额外的货币一定是不成的。
联邦历史上的每一次经济刺激,货币、或者说就是“利润”的来源,都脱不出以上几条的范畴。
倘若以上渠道,全都无法提供资金注入,情况又会怎样呢:
一场极端典型的超级危机,就会到来。
置身于盛夏的大学校园,从媒体和网页上感受到联邦新一轮经济刺激的规模和力度,方然的感受,与卡奥*海因里希的观点大致仿佛,不过,这轮经济刺激埋下的隐患,可想而知,会比联邦历史上任何一次经济刺激都更严重,未来一旦爆发的后果,也将会是空前惨烈。
将大笔资金投入IT、自动化、人工智能,这样的做法,效应与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刺激政策并无多大区别,带来的后果,却很不一样。
一言蔽之,在这样的经济刺激过程中,作为资本利润来源的联邦民众,能够获得的货币,会比以往任何一次经济复苏过程都少得多。
从电力骨干网,到人工智能,诸多经济刺激的大方向都有一个共同点,表面上,是高新科技的眼花缭乱,仿佛联邦即将开始第四次工业变革,待那些重化工、重人力的产业被淘汰后,就会自然迎来令人鼓舞的新一轮经济繁荣。
然而这所谓的变革,经济循环几乎完全在少数高科技企业、与基础设施制造商之间进行,衍生出的上下游产业少得可怜,普通民众的参与程度,则再创新低。
就方然手上的资料,譬如说,加利福尼亚某地的新能源汽车工厂,从项目规划到竣工投产,一共只有寥寥数百人参与其中,这数百人,还包括项目主管和设计师在内的,十指不沾泥的技术和管理人员。
现场施工队的规模不过四五十人,庞大的工程量,几乎完全动用自动化机械,按人工智能规划的流程来完成。
工厂建成后,日常的运行和维护,更只需要寥寥二十人的管理团队,每天即可生产三百五十辆无人驾驶电动车,如果全部卖出,毛利润高达一百四十万马克。
甚至,就连极罕见的生产线故障,前来处理的,也是流水线制造厂家的智能化检测维修系统,随行的工程师,一身西装坐在工厂会客室的沙发上喝咖啡,顶多瞥一眼平板电脑上的进度,轻松闲适的样子如果被大老板看到,说不定下一次,就连这家伙的机票钱、甚至薪水也都会被砍掉。
这样的智能化工厂,偌大厂房里,见不到一盏照明灯具;
仿佛墓室,令人窒息。
因为从头到尾,从原料投放到检测下线,根本没有一个工人实质性的参与其中,名义上监控流水线运行、事实上往往只是看客的运行团队,寥寥几名当班者,都在单独的值班室里,维系人类仅剩的存在感,仅此而已。
从现场施工,到工业流程,越来越多的岗位已经、或者正在被机器所取代,而联邦政府为经济开出的一张药方,则进一步加速了这样的嬗变。
纵观全局,只有在科技研发,或者前沿探索的机构里,才能轻易找到人的身影。
对置身于伯克利大学的方然,表面上,如果只关注周遭环境,很容易形成一种错觉,就是在当今时代的经济循环中,人的地位仍然至关重要。
毕竟,在联邦顶尖的大学,研究所,或者企业的研发部门,无数头脑正殚精竭虑,设法攻克技术难关。
然而这些人类中的顶尖头脑,在人口中的比例,却是不足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的微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达,人的体力,技能,乃至相对比较初级的智力,依次被系统所替代,越来越多的联邦民众被从经济循环中剔除,进而,无法获得其中流动的货币,继而丧失消费能力。
待到经济循环堆积到产品销售、变现回款的那一天,危机,就将再度爆发,如同雪崩般将联邦掩埋。
自动化的电动车工厂,从规划到运行,一个没多少人参与其中,对投资者来讲,似乎是天大的好事,也可以节省许多人工成本。
然而从整体上考量,这也就意味着,工厂所制造的产品——每天的三百五十辆无人驾驶电动车,很可能根本就没有买主,进而,投资者幻想中的利润,也将随着产品的销路不畅,而注定无法实现。
商品找不到买主,在投资者,是极大的痛苦。
然而站在普通民众的角度,无钱购买生活必需品,则是天大的恐怖。
因为这些必需品,从电动车、服装鞋帽到生活必须的自来水、电力,甚至维持生命所必须的食品,生产的过程,几乎和普通民众没有一点交集,在这些商品的制造过程中,除极少数专业人才外,其他人根本拿不到任何报酬,现在又如何拿得出马克,去交换商品,满足自己可怜的生活需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