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仙人指路,一语中的
推荐阅读:剑来、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一念永恒
一秒记住【流星小说网 www.lxbbbb.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对世界的看法?
这么宏大的命题居然要他一个五岁的孩子来回答?张执象再一次认识到这个时代对“仙人转世”四个字的重视了。
但他又疑惑了,王源之……不是商人么?
这个问题如果是嘉靖帝来问,张执象会觉得很正常,但王源之来问……他想了想,反问道:“居士想问哪个方面?”
张执象自然可以说上一些,但也没有必要知无不言。
毕竟不过是萍水相逢。
王源之微微一笑,他礼遇甚厚,又十分推崇,再加上有女儿坐在一旁,如果是普通男孩恐怕已经知无不言了,可张执象依旧十分平静,还透着几分谨慎。
莫说只是孩童,哪怕坐在这里的是一个少年,那也是极出色的。
仙人转世啊……
“士农工商,商人为末尾,小仙人怎么看?”王源之挑了个与自己有关的方面,既是想听些独到的见解,也是在考究张执象。
大明朝的商人虽然已经无法无天,但外行人能够看到的永远是冰山一角。
他们首先是隐藏在文官集团背后的影子。
想要看透他们,必须先绕过文官集团,因此皇帝都看不透彻。
遑论方外之人?
张执象尚未见识过这个时代的商人有多厉害,他的印象中,明朝是重农抑商的,课本上教的,也是因为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从而导致华夏落后于世界,最终有了近代的屈辱。
他刚想说些什么。
忽然想到师兄和父亲都知道地球是圆的,也都以郑和完成了全球航行为常理,大防风更是活生生的出现在身边……
也许,历史不是课本上写的那样,他想到。
“敢问居士的生意,有涉及海外吗?”张执象没有选择去一一陈述,而是再一次反问,他没有什么具体的想法,但的确是在抢夺主导权。
王源之眼睛眯了一下,神思微顿。
他们的人参货源是来自北商洲,这是核心的商业机密,他们也做一些海外生意,但都是掩人耳目,瓷器、丝绸、皮毛、甚至前往建州、朝鲜收购人参,这些都是障眼法。
实际。
在北商洲某地,人参多如野草。
年份又高,质量又好,当地人又以杂草视之,可以说是无本万利的买卖,如果是普通人做生意,那肯定是继续以杂草收购。
但王家不一样。
除了第一船人参缺乏本钱是以杂草价收购外,此后都是公道价格,而且在发家后还补上了第一次的货钱,在明朝本土,人参一斤是3两银子,这是王家这些年对人参营销炒作后的结果。
早几年人参的价格最低在1钱5分银子每斤。
王家二十年前将第一船人参运回来,一共两千石,合计24万斤,这已经远远超出了市场需求,全大明每年的药用人参其实不超过2万斤,单以人参做药材,是卖不出这么多货的。
就算贱卖出去,也才二万两银子的赚头。
这对王家兄弟豁出命去北商洲闯荡是划不来的,那些搞武装抢劫的,洗劫几个殷地安人的部落,都不止这点赚头。
但生意毕竟是靠头脑来做的。
王家便着重宣传人参的养生功效,又推出百岁汤为主的补品售卖。
百岁汤,顾名思义,常喝便能长命百岁,由于人参的补虚提神的功效,此药一出,便受百姓热捧,但凡民间有个头痛脑热,都喜欢买一瓶百岁汤,传言更是认为可以包治百病。
这样。
王家就发家了,第一船人参让王家两兄弟赚了足足五十万两银子,百岁汤更是风靡大江南北,利润比单纯卖人参高出数十倍不止……
这时。
王家兄弟做了一个决定,他们将人参的价值告诉了北商洲当地的那几个人口上百万的大部落,告诉他们这东西在大明的价格是每斤1钱5分银子,同时还带着部落的使者不远数千里前往了东海岸的港口做调查询问。
王家的真诚换来了当地部落的友谊。
他们签订了契约,以每斤人参1钱银子的价格,确定了独家贸易,当地数百万土著为王家保密,为他们守护那漫山遍野的人参,而王家不仅给银子,还以大明的物价收购他们需要的物资,不远万里的送到他们那边……
说实在的。
王家这么些年做生意,最大的本钱早已不是明面上的财富了,而是苏必利尔地区的数百万殷地安人对他们的支持。
若是他们愿意,完全可以在那边建国。
许家控制了东南海十多万海盗,他们王家在苏必利尔地区也可以拉起数万人的武装……
“我们王家自然有生意涉及海外的。”
回顾了一遍王家的发家史,王源之轻描淡写的回了一句,但却不料张执象下一句话竟然是问他:“那么,生意有多大呢?”
王源之笑了,看着张执象说道:“小仙人认为这生意最大可以有多大?”
张执象闭目,并非是惧怕对视,而是对脑海中的一些数据不忍直视,说道:“或许,32亿两白银,2亿两黄金,只是一个开始。”
从西班牙攻破玛雅、阿兹特克、印加开始。
整整一个世纪,仅官方统计,就有10万吨白银,数千吨黄金流入,官方统计的数据相对于走私而言,虽然不至于是冰山一角,但相比于明朝的隐户人口和税收人口比例而言,想必也不会比这个好了,所以总量至少还要翻个四倍。
那是天量的,不可想象的财富。也是不可想象的……尸山血海。
张执象说的沉重,王源之却是瞳孔微微一缩,他是生意做得大,所以才能估算出每年流入大明的白银在一亿两左右。
此事老天师都不可能知晓,张执象却能将贸易体量完整的概括出来?
从郑和下西洋开始,到如今这百年间,世界贸易是一步步发展的,所以早期并没有如今这么大的体量,若要将存量统计起来,差不多就是张执象说的这个数字了。
大约50亿两白银。
王源之却不知,两人说的不是同一个东西。
但却巧合的反应了一个事实。
那就是做生意,搞朝贡,确实不如抢劫来得赚钱,特别是当他们抢不到的时候,上天却送了他们一场泼天富贵……
“王家在海外每年有百万两的生意。”
明朝时的商人说生意,不喜欢说规模,多少银子,一般是指这个生意的利润,王源之少说了个量级,却打量着张执象的反应。
这个数字对于许多人来说,是无法想象的。
然而。
张执象只是微微惊讶,而且惊讶的不是生意有这么大,而是他们居然能做这么大的生意,这与课本里的又完全不同了……
课本里面,那是西罗人勇猛开拓富有冒险精神,有郑和下西洋的大明却是只敢沿着海岸线走,然后因为闭关锁国挂机了两百多年……
仔细想想,当年看书的时候就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啊。
凭什么郑和船队数万人花了28年,整整七次出航,就只是沿着海岸线走,而哥伦布和麦哲伦带着一两百人就敢去全球航行,而且目标明确?且顺利完成航行?
这符合客观发展规律吗?
就这么看不起华夏古人?
张执象越是接触,越是察觉到知识与事实的差别,他拿不准如今大明商人在海外做生意是个什么情况,便只能再问道:“桂源商行是做药材生意的,居士在海外的生意也是收购药材?”
王源之眼睑低垂,道:“是。”
张执象略微犹豫了下,便说道:“在北商洲,五大湖地区,嗯,可能是叫苏必利尔湖,也就是五大湖最靠近大明这边的那个,苏必利尔湖的南边生长着无数人参,如野草般繁多,居士有兴趣可以去探访一翻。”
王源之霍然起身!!!
对世界的看法?
这么宏大的命题居然要他一个五岁的孩子来回答?张执象再一次认识到这个时代对“仙人转世”四个字的重视了。
但他又疑惑了,王源之……不是商人么?
这个问题如果是嘉靖帝来问,张执象会觉得很正常,但王源之来问……他想了想,反问道:“居士想问哪个方面?”
张执象自然可以说上一些,但也没有必要知无不言。
毕竟不过是萍水相逢。
王源之微微一笑,他礼遇甚厚,又十分推崇,再加上有女儿坐在一旁,如果是普通男孩恐怕已经知无不言了,可张执象依旧十分平静,还透着几分谨慎。
莫说只是孩童,哪怕坐在这里的是一个少年,那也是极出色的。
仙人转世啊……
“士农工商,商人为末尾,小仙人怎么看?”王源之挑了个与自己有关的方面,既是想听些独到的见解,也是在考究张执象。
大明朝的商人虽然已经无法无天,但外行人能够看到的永远是冰山一角。
他们首先是隐藏在文官集团背后的影子。
想要看透他们,必须先绕过文官集团,因此皇帝都看不透彻。
遑论方外之人?
张执象尚未见识过这个时代的商人有多厉害,他的印象中,明朝是重农抑商的,课本上教的,也是因为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从而导致华夏落后于世界,最终有了近代的屈辱。
他刚想说些什么。
忽然想到师兄和父亲都知道地球是圆的,也都以郑和完成了全球航行为常理,大防风更是活生生的出现在身边……
也许,历史不是课本上写的那样,他想到。
“敢问居士的生意,有涉及海外吗?”张执象没有选择去一一陈述,而是再一次反问,他没有什么具体的想法,但的确是在抢夺主导权。
王源之眼睛眯了一下,神思微顿。
他们的人参货源是来自北商洲,这是核心的商业机密,他们也做一些海外生意,但都是掩人耳目,瓷器、丝绸、皮毛、甚至前往建州、朝鲜收购人参,这些都是障眼法。
实际。
在北商洲某地,人参多如野草。
年份又高,质量又好,当地人又以杂草视之,可以说是无本万利的买卖,如果是普通人做生意,那肯定是继续以杂草收购。
但王家不一样。
除了第一船人参缺乏本钱是以杂草价收购外,此后都是公道价格,而且在发家后还补上了第一次的货钱,在明朝本土,人参一斤是3两银子,这是王家这些年对人参营销炒作后的结果。
早几年人参的价格最低在1钱5分银子每斤。
王家二十年前将第一船人参运回来,一共两千石,合计24万斤,这已经远远超出了市场需求,全大明每年的药用人参其实不超过2万斤,单以人参做药材,是卖不出这么多货的。
就算贱卖出去,也才二万两银子的赚头。
这对王家兄弟豁出命去北商洲闯荡是划不来的,那些搞武装抢劫的,洗劫几个殷地安人的部落,都不止这点赚头。
但生意毕竟是靠头脑来做的。
王家便着重宣传人参的养生功效,又推出百岁汤为主的补品售卖。
百岁汤,顾名思义,常喝便能长命百岁,由于人参的补虚提神的功效,此药一出,便受百姓热捧,但凡民间有个头痛脑热,都喜欢买一瓶百岁汤,传言更是认为可以包治百病。
这样。
王家就发家了,第一船人参让王家两兄弟赚了足足五十万两银子,百岁汤更是风靡大江南北,利润比单纯卖人参高出数十倍不止……
这时。
王家兄弟做了一个决定,他们将人参的价值告诉了北商洲当地的那几个人口上百万的大部落,告诉他们这东西在大明的价格是每斤1钱5分银子,同时还带着部落的使者不远数千里前往了东海岸的港口做调查询问。
王家的真诚换来了当地部落的友谊。
他们签订了契约,以每斤人参1钱银子的价格,确定了独家贸易,当地数百万土著为王家保密,为他们守护那漫山遍野的人参,而王家不仅给银子,还以大明的物价收购他们需要的物资,不远万里的送到他们那边……
说实在的。
王家这么些年做生意,最大的本钱早已不是明面上的财富了,而是苏必利尔地区的数百万殷地安人对他们的支持。
若是他们愿意,完全可以在那边建国。
许家控制了东南海十多万海盗,他们王家在苏必利尔地区也可以拉起数万人的武装……
“我们王家自然有生意涉及海外的。”
回顾了一遍王家的发家史,王源之轻描淡写的回了一句,但却不料张执象下一句话竟然是问他:“那么,生意有多大呢?”
王源之笑了,看着张执象说道:“小仙人认为这生意最大可以有多大?”
张执象闭目,并非是惧怕对视,而是对脑海中的一些数据不忍直视,说道:“或许,32亿两白银,2亿两黄金,只是一个开始。”
从西班牙攻破玛雅、阿兹特克、印加开始。
整整一个世纪,仅官方统计,就有10万吨白银,数千吨黄金流入,官方统计的数据相对于走私而言,虽然不至于是冰山一角,但相比于明朝的隐户人口和税收人口比例而言,想必也不会比这个好了,所以总量至少还要翻个四倍。
那是天量的,不可想象的财富。也是不可想象的……尸山血海。
张执象说的沉重,王源之却是瞳孔微微一缩,他是生意做得大,所以才能估算出每年流入大明的白银在一亿两左右。
此事老天师都不可能知晓,张执象却能将贸易体量完整的概括出来?
从郑和下西洋开始,到如今这百年间,世界贸易是一步步发展的,所以早期并没有如今这么大的体量,若要将存量统计起来,差不多就是张执象说的这个数字了。
大约50亿两白银。
王源之却不知,两人说的不是同一个东西。
但却巧合的反应了一个事实。
那就是做生意,搞朝贡,确实不如抢劫来得赚钱,特别是当他们抢不到的时候,上天却送了他们一场泼天富贵……
“王家在海外每年有百万两的生意。”
明朝时的商人说生意,不喜欢说规模,多少银子,一般是指这个生意的利润,王源之少说了个量级,却打量着张执象的反应。
这个数字对于许多人来说,是无法想象的。
然而。
张执象只是微微惊讶,而且惊讶的不是生意有这么大,而是他们居然能做这么大的生意,这与课本里的又完全不同了……
课本里面,那是西罗人勇猛开拓富有冒险精神,有郑和下西洋的大明却是只敢沿着海岸线走,然后因为闭关锁国挂机了两百多年……
仔细想想,当年看书的时候就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啊。
凭什么郑和船队数万人花了28年,整整七次出航,就只是沿着海岸线走,而哥伦布和麦哲伦带着一两百人就敢去全球航行,而且目标明确?且顺利完成航行?
这符合客观发展规律吗?
就这么看不起华夏古人?
张执象越是接触,越是察觉到知识与事实的差别,他拿不准如今大明商人在海外做生意是个什么情况,便只能再问道:“桂源商行是做药材生意的,居士在海外的生意也是收购药材?”
王源之眼睑低垂,道:“是。”
张执象略微犹豫了下,便说道:“在北商洲,五大湖地区,嗯,可能是叫苏必利尔湖,也就是五大湖最靠近大明这边的那个,苏必利尔湖的南边生长着无数人参,如野草般繁多,居士有兴趣可以去探访一翻。”
王源之霍然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