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军田(第一更,求月票)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主神崛起、全职法师、异界直播间、诛天战帝、末世浮生、闲妻不淑、点满力量的我绝不会无用武之地、最强男神(网游)、精灵王的王妃
一秒记住【流星小说网 www.lxbbbb.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建立征兵制,实施义务兵,我看是一个可以尝试的办法,现在兵役改革势在必行,亦不得不行!”
在每周例行的东北军事会议上,唐浩然第一次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征召义务兵,建立征兵制!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建立征兵制的意义。而对大人提及的义务兵,商德全、孔令塘等人无不是一阵惊讶,对于义务兵这个名词,他们并不陌生,或多或少的总听讲武堂的德国教官提及过,但对于中国,至少这个时代的中国而言,却是极为陌生的,甚至有些不切实际的。
“然帅!”
这一声称谓却是现今东北军中对唐浩然的称呼,截然不同于官场中的大人,不过现在这称呼于府中才刚刚兴起。
“这从古至今当兵的都有粮子之称,粮子、粮子,吃粮的汉子,当兵吃粮,早已是天经地义之事,这义务兵所得仅只有个人衣食以及极少之津贴,若实施义务兵制恐难征募新兵,”
作为边防军联勤处处长的,除去统管后勤之外,新兵征募亦是由其负责,只不过这征募处未于本地设立征募点罢了。
“再者,自新军创办以来,因身处朝鲜以及关东,呃,东北,两地人口稀有少,官兵都是往关内征募,这征募丁勇虽有各地官府的配合,但却要许之于厚饷,方可得行,现今关内各省皆操办新军,招募丁勇更甚于昨日,如我军意唯持十万之军,按常备军、续备军和后备军三等加以维持,每年须征募三万新兵。凭此需考虑增加兵饷,当前关内兵饷以由练军之3两普遍提至四两。”
身为联勤处长的或许可以不去关注关内各省操练新军之事,但却又不得不去关注内地兵饷的增加,而各地纷纷仿效新军建立常备军、续备军和后备军三等军备体系的同时,却又提高了军饷。这顿时给了兵员依赖内地的东北军造成了压力。
“正因如此,咱们才需要建立义务兵!实施征兵制!”
面对的观点,唐浩然断然打断其话语说道。
“至于什么传统,我看征兵才是咱们中国的传统,我国早在在商、周时已经有征兵制度,实行的是全民皆兵。部落里的老弱妇孺都参加战斗。在当时的法令,在战争期间,每个部落成员都有当兵作战的义务。军队的核心是王家与贵族子弟,即“三族”与“多子族”所组成。基干力量是由平民组成的甲士。
而在战国时期,已经建立常备兵制度。常备兵是军队的基干。他们都是经过应征考选而来。考选条件相当严格。凡是中选的人,免除全家的赋税、徭役。
秦统一七国后,更是出现了全国规模的征兵制。农民是兵员的主要来源。秦朝兵役和劳役极为繁重,当时全国人口大约有2000多万,而经常被征发服兵役、劳役的就有二三百万。汉承秦制,规定男子在适龄期间,除每年农闲受训外,每人一生要服两次兵役。每次一年。汉武帝时,招募熟悉北方少数民族情况的人组成“胡骑”,招募熟悉南方越事的人组成“越骑”。直到东汉末年,全国的征兵制才遭受破坏,而在三国时则出现了“世兵制”,父子世代为兵是为兵户……”
言道着中国古代的兵役历史,到最后唐浩然又总结道。
“纵观我国古代兵役制度,数千年间。征兵、军户、募兵相继出现,又互相掺杂。总的说来。军户制因为兵农合一,不用政府出钱养兵而受推崇较多。但容易废弛破坏;募兵制使军事、生产分离,有利生产发展,人口增加,但又会带来新的顽症———吃空饷,易至战力下降。总之,古之兵役制的演变和朝代更迭一样,各有所长又弊病丛生。当今既然我等意重现中国旧日之荣光,这源自商周、兴于战国,倡于秦汉的征兵制理应恢复!”
强词也好,狡辩也罢,对于来自后世的唐浩然而言,没有谁比他更清楚建立征兵制的必要性,实际上,从普法战争开始,这个世界便进入了“总体战”的时代,唯有动员举国的力量方才是制胜之道。
在另一个时空里那惨烈的八年间,若是没有建于战前的征兵制,没有那被所世人嘲笑、讽刺的“抓壮丁”,没有强制性的兵役,或许这个国家早已战败,又岂能凭着那场战争成为世界四强之一。
而在另一方面,十万陆军每月仅军饷就需六七十万两,每年千百万两兵饷无疑是一笔庞大的开支,如果可以省下这笔开支,则可以将更多的钱用于加强陆海军的建设。
“然帅,这征兵制虽好,可毕竟,这关外人丁稀少,行以征兵,只恐怕非但有人逃兵役,恐怕还会影响生产,影响移民……”
谨慎的提出反对意见时,商德全又特意补充道,
“我看可以先试行,征兵实为大事,还是谨慎一些的好,于关外试行时可不采用强迫,至于关内,可以继续实施募兵,如此一来既能保持部队战力,又能在试行中及时发现各种不足,在未来加以修改。”
商德全的谨慎自然得到了他人的赞同,对于先后于上校门下研习现代军事指挥学的他们来说,自然赞同于国内建立征兵制,但却又使得他们不得不考虑东三省的现实问题,尤其是中国人那种“国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国”的现实。
“古往今来,国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国,当年满清入关,凭借的又岂是旗兵,其靠的是于北方招降征募的数十万绿营,靠得的是倍于明军的二两兵饷,曾国藩的湘军当年不也是靠着倍饷之勇吗?”
滕毓藻在说话的时候,只差没说“新军当初之威”亦是靠着厚饷之助,虽说表面上新军兵独饷与北洋水师相仿高于陆师,但实际上新军兵饷不扣伙食、不扣服费,且又无官长克扣之虑,士兵实际所得倍于北洋,自然乐意效命,而现在若是把军饷断了,这自然会出现乱子。
“嗯,确实如此,子纯所言极是,这征兵关系甚大,不得不谨慎处之!”
先是赞同商德全谨慎处之的建议,唐浩然又看着滕毓藻说道。
“兴甫,现在十万官兵,每年兵饷不下千万两,若是百万之师呢?以厚饷养兵又需多少?”
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数学题,但面对大人的反问,几人无不是纷纷陷入沉默,万万两军费又岂是国家所能负担,现在大清国一年所入不过七八千万两,若全以新军一般,又岂能练百万强军?
“募兵制的前提就是要给予厚饷,当兵吃粮是为必然,这当兵的粮子们,吃北洋的粮是吃,吃我东北军的粮也是吃,谈不上所谓的忠诚,这一仗大家都看到了,清军纵是以北洋之精锐,亦是一碰即溃,完全谈不上英勇,募兵制可带来精兵,但士兵却谈不上忠诚!”
拿着清军说事的唐浩然虽有些强词夺理,可他这么说也是为了引出自己的观点。
“相比于内地,咱们东北的优势是什么?”
反问一声,看着唐浩然将面上的笑容一敛,正色说道。
“咱们过去靠的是厚饷来吸引人当兵,可别忘了咱们的兵都是农民,都是普通的百姓,所以,想要吸引他们,除了厚饷之外,还可以用他们内心的渴望来吸引他们!这自宋代起当兵之所以贱籍,那是因为当兵无所得,若是我中国千百间不是重文轻武,也不至于落得此步田地,所以,我意恢复中国,必先恢复先秦春秋中国之武勇,故而,唐某决定,自即日起,凡我东北边防军者,服役三年后,可授田四十亩,因伤残退役者可授六十至百亩不等,地皆为农垦田垦拓之熟地!既便有弟兄战死沙场,亦可授田于其家人,此田永不收回,授予地契!”
“然帅,若,若是如此……”
不用再去寻思其它了,任谁都明白授四十亩熟地意味着什么,自此之后再也不需募兵官苦心婆心的游说,只需坐于募兵处即会有数以十万计的良民涌入东北,争相加入边防军,为的就是那四十亩熟田。
“若是如此,非但自此之后再也无须为募兵忧烦,这军心亦完全为大人所驱使!”
何止是驱使,过去部队战力维持靠的是指导员的洗脑,还有严格的军法以及宪兵的枪口,而现在靠的却是利益的捆绑,对于那些士兵来说,他们想要保住四十亩军田,就必须要义无反顾的战斗下去,否则一但失败他们会如大人、如他们一般,失去全部,包括那四十亩熟地的诺言。
“然帅且慢。”
滕毓藻的声音随即响起,他的眉头一皱,流露出的焦虑之色。
“我东北三省,的确还有亿万亩荒田可供垦殖,但,大人麾下,却不可能永远都是这十万官兵,而我边防军亦不可能永远只为东北边防,若是他日……这田地如何授予?”
面对滕毓藻的忧虑,唐浩然用力一挥手打断他的话说道。
“东北地不够,不还有蒙古、还有新疆、还有河套,这天下的土地多得狠,还不够咱们分给几百万官兵的吗?”(未完待续)
“……建立征兵制,实施义务兵,我看是一个可以尝试的办法,现在兵役改革势在必行,亦不得不行!”
在每周例行的东北军事会议上,唐浩然第一次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征召义务兵,建立征兵制!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建立征兵制的意义。而对大人提及的义务兵,商德全、孔令塘等人无不是一阵惊讶,对于义务兵这个名词,他们并不陌生,或多或少的总听讲武堂的德国教官提及过,但对于中国,至少这个时代的中国而言,却是极为陌生的,甚至有些不切实际的。
“然帅!”
这一声称谓却是现今东北军中对唐浩然的称呼,截然不同于官场中的大人,不过现在这称呼于府中才刚刚兴起。
“这从古至今当兵的都有粮子之称,粮子、粮子,吃粮的汉子,当兵吃粮,早已是天经地义之事,这义务兵所得仅只有个人衣食以及极少之津贴,若实施义务兵制恐难征募新兵,”
作为边防军联勤处处长的,除去统管后勤之外,新兵征募亦是由其负责,只不过这征募处未于本地设立征募点罢了。
“再者,自新军创办以来,因身处朝鲜以及关东,呃,东北,两地人口稀有少,官兵都是往关内征募,这征募丁勇虽有各地官府的配合,但却要许之于厚饷,方可得行,现今关内各省皆操办新军,招募丁勇更甚于昨日,如我军意唯持十万之军,按常备军、续备军和后备军三等加以维持,每年须征募三万新兵。凭此需考虑增加兵饷,当前关内兵饷以由练军之3两普遍提至四两。”
身为联勤处长的或许可以不去关注关内各省操练新军之事,但却又不得不去关注内地兵饷的增加,而各地纷纷仿效新军建立常备军、续备军和后备军三等军备体系的同时,却又提高了军饷。这顿时给了兵员依赖内地的东北军造成了压力。
“正因如此,咱们才需要建立义务兵!实施征兵制!”
面对的观点,唐浩然断然打断其话语说道。
“至于什么传统,我看征兵才是咱们中国的传统,我国早在在商、周时已经有征兵制度,实行的是全民皆兵。部落里的老弱妇孺都参加战斗。在当时的法令,在战争期间,每个部落成员都有当兵作战的义务。军队的核心是王家与贵族子弟,即“三族”与“多子族”所组成。基干力量是由平民组成的甲士。
而在战国时期,已经建立常备兵制度。常备兵是军队的基干。他们都是经过应征考选而来。考选条件相当严格。凡是中选的人,免除全家的赋税、徭役。
秦统一七国后,更是出现了全国规模的征兵制。农民是兵员的主要来源。秦朝兵役和劳役极为繁重,当时全国人口大约有2000多万,而经常被征发服兵役、劳役的就有二三百万。汉承秦制,规定男子在适龄期间,除每年农闲受训外,每人一生要服两次兵役。每次一年。汉武帝时,招募熟悉北方少数民族情况的人组成“胡骑”,招募熟悉南方越事的人组成“越骑”。直到东汉末年,全国的征兵制才遭受破坏,而在三国时则出现了“世兵制”,父子世代为兵是为兵户……”
言道着中国古代的兵役历史,到最后唐浩然又总结道。
“纵观我国古代兵役制度,数千年间。征兵、军户、募兵相继出现,又互相掺杂。总的说来。军户制因为兵农合一,不用政府出钱养兵而受推崇较多。但容易废弛破坏;募兵制使军事、生产分离,有利生产发展,人口增加,但又会带来新的顽症———吃空饷,易至战力下降。总之,古之兵役制的演变和朝代更迭一样,各有所长又弊病丛生。当今既然我等意重现中国旧日之荣光,这源自商周、兴于战国,倡于秦汉的征兵制理应恢复!”
强词也好,狡辩也罢,对于来自后世的唐浩然而言,没有谁比他更清楚建立征兵制的必要性,实际上,从普法战争开始,这个世界便进入了“总体战”的时代,唯有动员举国的力量方才是制胜之道。
在另一个时空里那惨烈的八年间,若是没有建于战前的征兵制,没有那被所世人嘲笑、讽刺的“抓壮丁”,没有强制性的兵役,或许这个国家早已战败,又岂能凭着那场战争成为世界四强之一。
而在另一方面,十万陆军每月仅军饷就需六七十万两,每年千百万两兵饷无疑是一笔庞大的开支,如果可以省下这笔开支,则可以将更多的钱用于加强陆海军的建设。
“然帅,这征兵制虽好,可毕竟,这关外人丁稀少,行以征兵,只恐怕非但有人逃兵役,恐怕还会影响生产,影响移民……”
谨慎的提出反对意见时,商德全又特意补充道,
“我看可以先试行,征兵实为大事,还是谨慎一些的好,于关外试行时可不采用强迫,至于关内,可以继续实施募兵,如此一来既能保持部队战力,又能在试行中及时发现各种不足,在未来加以修改。”
商德全的谨慎自然得到了他人的赞同,对于先后于上校门下研习现代军事指挥学的他们来说,自然赞同于国内建立征兵制,但却又使得他们不得不考虑东三省的现实问题,尤其是中国人那种“国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国”的现实。
“古往今来,国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国,当年满清入关,凭借的又岂是旗兵,其靠的是于北方招降征募的数十万绿营,靠得的是倍于明军的二两兵饷,曾国藩的湘军当年不也是靠着倍饷之勇吗?”
滕毓藻在说话的时候,只差没说“新军当初之威”亦是靠着厚饷之助,虽说表面上新军兵独饷与北洋水师相仿高于陆师,但实际上新军兵饷不扣伙食、不扣服费,且又无官长克扣之虑,士兵实际所得倍于北洋,自然乐意效命,而现在若是把军饷断了,这自然会出现乱子。
“嗯,确实如此,子纯所言极是,这征兵关系甚大,不得不谨慎处之!”
先是赞同商德全谨慎处之的建议,唐浩然又看着滕毓藻说道。
“兴甫,现在十万官兵,每年兵饷不下千万两,若是百万之师呢?以厚饷养兵又需多少?”
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数学题,但面对大人的反问,几人无不是纷纷陷入沉默,万万两军费又岂是国家所能负担,现在大清国一年所入不过七八千万两,若全以新军一般,又岂能练百万强军?
“募兵制的前提就是要给予厚饷,当兵吃粮是为必然,这当兵的粮子们,吃北洋的粮是吃,吃我东北军的粮也是吃,谈不上所谓的忠诚,这一仗大家都看到了,清军纵是以北洋之精锐,亦是一碰即溃,完全谈不上英勇,募兵制可带来精兵,但士兵却谈不上忠诚!”
拿着清军说事的唐浩然虽有些强词夺理,可他这么说也是为了引出自己的观点。
“相比于内地,咱们东北的优势是什么?”
反问一声,看着唐浩然将面上的笑容一敛,正色说道。
“咱们过去靠的是厚饷来吸引人当兵,可别忘了咱们的兵都是农民,都是普通的百姓,所以,想要吸引他们,除了厚饷之外,还可以用他们内心的渴望来吸引他们!这自宋代起当兵之所以贱籍,那是因为当兵无所得,若是我中国千百间不是重文轻武,也不至于落得此步田地,所以,我意恢复中国,必先恢复先秦春秋中国之武勇,故而,唐某决定,自即日起,凡我东北边防军者,服役三年后,可授田四十亩,因伤残退役者可授六十至百亩不等,地皆为农垦田垦拓之熟地!既便有弟兄战死沙场,亦可授田于其家人,此田永不收回,授予地契!”
“然帅,若,若是如此……”
不用再去寻思其它了,任谁都明白授四十亩熟地意味着什么,自此之后再也不需募兵官苦心婆心的游说,只需坐于募兵处即会有数以十万计的良民涌入东北,争相加入边防军,为的就是那四十亩熟田。
“若是如此,非但自此之后再也无须为募兵忧烦,这军心亦完全为大人所驱使!”
何止是驱使,过去部队战力维持靠的是指导员的洗脑,还有严格的军法以及宪兵的枪口,而现在靠的却是利益的捆绑,对于那些士兵来说,他们想要保住四十亩军田,就必须要义无反顾的战斗下去,否则一但失败他们会如大人、如他们一般,失去全部,包括那四十亩熟地的诺言。
“然帅且慢。”
滕毓藻的声音随即响起,他的眉头一皱,流露出的焦虑之色。
“我东北三省,的确还有亿万亩荒田可供垦殖,但,大人麾下,却不可能永远都是这十万官兵,而我边防军亦不可能永远只为东北边防,若是他日……这田地如何授予?”
面对滕毓藻的忧虑,唐浩然用力一挥手打断他的话说道。
“东北地不够,不还有蒙古、还有新疆、还有河套,这天下的土地多得狠,还不够咱们分给几百万官兵的吗?”(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