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4章 战疫英雄陆续平安归队!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流星小说网 www.lxbbbb.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我们一定会平安回来的……”
“泪点有点低,但其实我心里是高兴的……”
“经过14天的休整,今天回来,看到熟悉的工作场景……”
一段短短的采访,江苏省支援黄石医疗队医疗救治及专家组组长、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黄英姿数度哽咽抹眼泪,暂停了好几次。
4月11日下午,和黄英姿一起结束隔离观察回到了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一起回来的,还有驰援湖北黄石、武汉及江苏南京、无锡的其他11名抗疫勇士。
尽管天公不作美,绵绵细雨中透出丝丝寒意,但依然阻挡不了中大医院战友们迎接英雄凯旋的热情。当天下午4时许,在警车引导下,两侧悬挂有“热烈欢迎中大医院抗疫英雄平安凯旋”“致敬最美逆行者,你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横幅的大巴车徐徐开进东南大学丁家桥校区的大门,在风雨中等候多时的医护站在道路两旁,挥舞着国旗、院旗,举着“归无恙、去无悔”“终于等到你”等横幅和欢迎展板,欢呼着迎接战友英雄凯旋。
贴着“中大勇士,欢迎回家”的大巴车驶进医院。
中大医院第六批援武汉的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组成员、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助理谢剑锋一下车,8岁的女儿就冲上前,给爸爸来了一个大大的拥抱,她告诉大家,为了今天见爸爸,她早上五点就起床了!“尽管在武汉驰援近两个月,在驻地也能视频,孩子也会说想我,但和今天见面后的拥抱是不一样的感觉!”谢剑锋说。
面对媒体镜头,援鄂代表、中大医院副院长黄英姿才说了两个字,便说不出话来,经过十几秒调整情绪再度开口,“其实我们一定能平安回来的……”才说了一句,再度哽咽,一段短短的采访,黄英姿数次停下来抹眼泪。
“经过14天的休整,终于看到熟悉的同事以及工作场景,很开心很激动!抗疫期间,后方亲朋好友以及同事的关爱,让我们在前线作战更加有信心!相信这次抗疫经历对于我们每个队员来说,都是非常难忘的。”黄英姿说。
据介绍,此次归来的12名队员分别驰援湖北黄石、武汉以及江苏各地参与新冠肺炎一线救治。江苏省支援黄石医疗队医疗救治及专家组组长、中大医院副院长、著名重症医学专家黄英姿主任医师,呼吸内科张蔷副主任医师,感染管理科副主任程科萍,重症医学科护士长李晓青,重症医学科李卿副主任医师以及呼吸内科丁明主治医师这6名抗疫勇士在黄石战斗了47个日夜,3月28日,他们终于圆满完成抗疫任务,胜利归来。同时中大医院第六批援武汉的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组成员、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助理谢剑锋同机返回南京。4月11日,7名抗疫勇士结束隔离,平安归队。此前,驰援南京市第二医院汤山分院的南京医疗救援队队员、中大医院呼吸内科陆远主治医师、汪群主治医师、重症医学科常炜主治医师已结束隔离,平安归队。江苏省卫健委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重症医学组长、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杨毅教授,驰援无锡新冠肺炎救治的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郭兰骐主治医师,也正式回到中大医院投入工作。
东南大学党委书记左惟代表学校5万名师生员工欢迎队员们出色完成此次艰难而光荣的任务、零感染平安凯旋。他表示,疫情面前,大家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展现了良好的专业态度和职业精神,感谢队员们与共和国共呼吸,与人民共患难,圆满完成任务,为学校赢得了新的荣誉。左惟书记在致辞中说,希望回归的队员们好好调整身体状态,赶紧回家和家人团聚,继续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
4月26日下午,作为江苏省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第七批抗疫勇士,在结束隔离休整后正式回归家庭和单位。
4月26日下午2点,两侧悬挂有“幸得有你,山河无恙”“春暖花开,勇士归来”“白衣执甲,勇士归来”“致敬最美,大爱无疆”“春风十里,只为等你”“中大勇士,欢迎回家”横幅的四辆商务车开进队员隔离休养点,中大医院副院长黄英姿亲自带队,接6名抗疫勇士回家。
在隔离点,一幕幕感人的瞬间在上演。
黄英姿副院长和队员们来个深情的拥抱。
好想你,莫敏的儿子今年5岁半,来到隔离点接爸爸回家,父子俩80多天没见着面了。
“来,举高高!”
隔离期结束了,终于可以回家了,我们来接你回家。
4月26日下午3点半,在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办公室,同事、家人等候英雄归来。莫敏、邓猛、顾德玉、高伟、郑智宙等5名抗疫勇士终于回到亲人和同事身边。
我们回来了,为迎接英雄凯旋,重症医护同事们也是精心准备,一走进办公室,简朴而热烈的氛围扑面而来。可乐和旺仔牛奶拼成了“欢迎回家”四个字,水果蛋糕上印有五位身穿防护服的抗疫勇士的图案超有心的。
抗疫勇士现场分享在武汉工作的点滴,说到动情处忍不住哽咽。
黄英姿副院长、重症医学科科护士长朱艳萍、以及重症医学科主任助理谢剑锋、对战友们平安归来表示欢迎。
作为江苏省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员,中大医院第七批6名抗疫勇士,2月2日出征奋战了70多个日夜4月12日平安归来,直到今天(4月26日)隔离结束,他们才算真正意义上“回家”了。
莫敏,作为第三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医疗组副组长,莫敏身先士卒,以身作则,第一批进驻重症医学科病房开展重症新冠肺炎的救治工作。ICU收治的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ICU内的第一例无创机械通气、ICU内的第一份血气分析、ICU病房内的第一例经口吸痰气道管理、ICU内的第一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ICU内的第一例深静脉置管等等,无数的第一次都有他冲锋在前的身影。莫敏还在1小时内为病房内25例患者取咽拭子行2019-nCoV核酸检测,受到人民日报官微的点赞,并和ICU团队组员8小时内收治11名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医术精湛,创下重症“零死亡”战绩。“是战士,就要冲锋陷阵;是党员,关键时刻必须冲在前面。”他充分发挥重症人敢打敢拼的作风,不惧困难和危险,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张立,虽然是一名女将,但在驰援武汉期间,她与战友们接管50张床位重症病区。张立参与病区每日查房,制定治疗方案,积极参与危重患者抢救,并予患者采取咽拭子评估病情,在积极给与药物治疗的同时与患者沟通交流,给与患者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援鄂期间,积极主动,吃苦耐劳,在防护物资短缺期间,为尽量节省防护物资,张立最长12小时坚守岗位,与患者共进退,受到病区患者的一致好评。在ICU期间,张立协助麻醉科医生给患者行气管插管,独立完成患者的血气检查,从动脉血的抽取到血样的分析,张立还接管了一位上了ECMO的危重症患者,并亲自为他调试有创呼吸机。通过这次疫情,让张立真正体会到了医护工作的价值所在,这就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邓猛,作为江苏省第三批援湖北医疗队护理组副组长,邓猛的工作要 “点面结合”,需要每天整合、评估患者的病情,并根据查房医生的意见,及时更新每位患者的护理及配药工作,并向护理小组反馈问题并且布置工作。查房、再查房、评估患者病情、布置工作、吃饭、申领物资、参加碰头会……这是江苏援湖北医疗队队员邓猛的一天。用邓猛的话说,在武汉驰援期间,每天晚上12点前能睡就已经很不错了,但他无怨无悔,正如他在向中共江苏省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临时党支部递交的入党申请书中所写到的:“2003 年非典肆虐以及 2008 年汶川地震时,作为学生时代的自己需要前辈的照顾和鼓励,现在长大了有能力为祖国、为人民和做出些许贡献。”
顾德玉,“非典那时觉得医护人员好英勇!驰援湖北抗击新冠病毒,对我来说这是一种光荣的使命!”在出征当天,顾德玉说道。在隔离病房里,他一人分饰多角:给患者做相关治疗外,还担起了护理员的任务,比如帮患者打开水、清洗并切块食物助患者进食、扶患者上下床甚至陪同大小便。除了日常的工作,在文化生活方面他也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建广播站、唱响江苏文化传承之曲《茉莉花》……通过一份文化传承,他让患者和医者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如果用三个词去总结我们的工作,我会选用‘众志成城’‘感动’‘强大’三个词,国家给我们人民做坚强的后盾,如果没有国家的支撑,这场战役也不会打得这么完美。”顾德玉谈及抗“疫”之行的总结时如是说道。
高伟,“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 他们感动着我,激励着我加入到党的队伍中来 ……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愿意奉献我的一切。”这句坚定的话语摘自高伟的入党申请书。在党和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他毅然告别年幼的儿子和妻子,和同事一同奔赴湖北抗疫一线。高伟身材魁梧,但照顾起病人来却出人意料地耐心周到。除了输液打针,熟练操作各种仪器,高伟总是会悉心照料无法自理的病人。至今还记得一位病人的嘱咐,“一定要做好防护,平平安安回到江苏。”高伟眼窝子湿湿的。“这就是感情吧,在他最无助的时候,我搭了把手,肩膀给他靠了一下,他就把我当成重要的人记在了心里。在武汉战斗的日子,一定是我人生中最珍贵的记忆。”
郑智宙,2月2日的武汉抗“疫”形势正值白热化,郑智宙刚抵达武汉就开始了辛苦的工作,连续工作8、9个小时更是家常便饭。“我们当时来的时候,武汉本地的医护人员已经连续奋战很久了,连续一个多月没休息,看到他们,我想我一定要竭尽全力,在这场战役之中,多奉献一点力量,这点苦算不上什么。”郑智宙离开时女儿才两个月大,但祖国母亲需要时他表示更应挺身而出,女儿需要一个好爸爸,她也需要好榜样。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身为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是天职,更是使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寥寥几句话道出了他朴实的心声。
自此,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支援湖北武汉、黄石及江苏南京的近20名医护人员已解除隔离回家,他们将重新走上自己熟悉的工作岗位,发挥自己专业所长造福江苏更多的老百姓。
“我们一定会平安回来的……”
“泪点有点低,但其实我心里是高兴的……”
“经过14天的休整,今天回来,看到熟悉的工作场景……”
一段短短的采访,江苏省支援黄石医疗队医疗救治及专家组组长、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黄英姿数度哽咽抹眼泪,暂停了好几次。
4月11日下午,和黄英姿一起结束隔离观察回到了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一起回来的,还有驰援湖北黄石、武汉及江苏南京、无锡的其他11名抗疫勇士。
尽管天公不作美,绵绵细雨中透出丝丝寒意,但依然阻挡不了中大医院战友们迎接英雄凯旋的热情。当天下午4时许,在警车引导下,两侧悬挂有“热烈欢迎中大医院抗疫英雄平安凯旋”“致敬最美逆行者,你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横幅的大巴车徐徐开进东南大学丁家桥校区的大门,在风雨中等候多时的医护站在道路两旁,挥舞着国旗、院旗,举着“归无恙、去无悔”“终于等到你”等横幅和欢迎展板,欢呼着迎接战友英雄凯旋。
贴着“中大勇士,欢迎回家”的大巴车驶进医院。
中大医院第六批援武汉的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组成员、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助理谢剑锋一下车,8岁的女儿就冲上前,给爸爸来了一个大大的拥抱,她告诉大家,为了今天见爸爸,她早上五点就起床了!“尽管在武汉驰援近两个月,在驻地也能视频,孩子也会说想我,但和今天见面后的拥抱是不一样的感觉!”谢剑锋说。
面对媒体镜头,援鄂代表、中大医院副院长黄英姿才说了两个字,便说不出话来,经过十几秒调整情绪再度开口,“其实我们一定能平安回来的……”才说了一句,再度哽咽,一段短短的采访,黄英姿数次停下来抹眼泪。
“经过14天的休整,终于看到熟悉的同事以及工作场景,很开心很激动!抗疫期间,后方亲朋好友以及同事的关爱,让我们在前线作战更加有信心!相信这次抗疫经历对于我们每个队员来说,都是非常难忘的。”黄英姿说。
据介绍,此次归来的12名队员分别驰援湖北黄石、武汉以及江苏各地参与新冠肺炎一线救治。江苏省支援黄石医疗队医疗救治及专家组组长、中大医院副院长、著名重症医学专家黄英姿主任医师,呼吸内科张蔷副主任医师,感染管理科副主任程科萍,重症医学科护士长李晓青,重症医学科李卿副主任医师以及呼吸内科丁明主治医师这6名抗疫勇士在黄石战斗了47个日夜,3月28日,他们终于圆满完成抗疫任务,胜利归来。同时中大医院第六批援武汉的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组成员、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助理谢剑锋同机返回南京。4月11日,7名抗疫勇士结束隔离,平安归队。此前,驰援南京市第二医院汤山分院的南京医疗救援队队员、中大医院呼吸内科陆远主治医师、汪群主治医师、重症医学科常炜主治医师已结束隔离,平安归队。江苏省卫健委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重症医学组长、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杨毅教授,驰援无锡新冠肺炎救治的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郭兰骐主治医师,也正式回到中大医院投入工作。
东南大学党委书记左惟代表学校5万名师生员工欢迎队员们出色完成此次艰难而光荣的任务、零感染平安凯旋。他表示,疫情面前,大家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展现了良好的专业态度和职业精神,感谢队员们与共和国共呼吸,与人民共患难,圆满完成任务,为学校赢得了新的荣誉。左惟书记在致辞中说,希望回归的队员们好好调整身体状态,赶紧回家和家人团聚,继续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
4月26日下午,作为江苏省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第七批抗疫勇士,在结束隔离休整后正式回归家庭和单位。
4月26日下午2点,两侧悬挂有“幸得有你,山河无恙”“春暖花开,勇士归来”“白衣执甲,勇士归来”“致敬最美,大爱无疆”“春风十里,只为等你”“中大勇士,欢迎回家”横幅的四辆商务车开进队员隔离休养点,中大医院副院长黄英姿亲自带队,接6名抗疫勇士回家。
在隔离点,一幕幕感人的瞬间在上演。
黄英姿副院长和队员们来个深情的拥抱。
好想你,莫敏的儿子今年5岁半,来到隔离点接爸爸回家,父子俩80多天没见着面了。
“来,举高高!”
隔离期结束了,终于可以回家了,我们来接你回家。
4月26日下午3点半,在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办公室,同事、家人等候英雄归来。莫敏、邓猛、顾德玉、高伟、郑智宙等5名抗疫勇士终于回到亲人和同事身边。
我们回来了,为迎接英雄凯旋,重症医护同事们也是精心准备,一走进办公室,简朴而热烈的氛围扑面而来。可乐和旺仔牛奶拼成了“欢迎回家”四个字,水果蛋糕上印有五位身穿防护服的抗疫勇士的图案超有心的。
抗疫勇士现场分享在武汉工作的点滴,说到动情处忍不住哽咽。
黄英姿副院长、重症医学科科护士长朱艳萍、以及重症医学科主任助理谢剑锋、对战友们平安归来表示欢迎。
作为江苏省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员,中大医院第七批6名抗疫勇士,2月2日出征奋战了70多个日夜4月12日平安归来,直到今天(4月26日)隔离结束,他们才算真正意义上“回家”了。
莫敏,作为第三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医疗组副组长,莫敏身先士卒,以身作则,第一批进驻重症医学科病房开展重症新冠肺炎的救治工作。ICU收治的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ICU内的第一例无创机械通气、ICU内的第一份血气分析、ICU病房内的第一例经口吸痰气道管理、ICU内的第一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ICU内的第一例深静脉置管等等,无数的第一次都有他冲锋在前的身影。莫敏还在1小时内为病房内25例患者取咽拭子行2019-nCoV核酸检测,受到人民日报官微的点赞,并和ICU团队组员8小时内收治11名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医术精湛,创下重症“零死亡”战绩。“是战士,就要冲锋陷阵;是党员,关键时刻必须冲在前面。”他充分发挥重症人敢打敢拼的作风,不惧困难和危险,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张立,虽然是一名女将,但在驰援武汉期间,她与战友们接管50张床位重症病区。张立参与病区每日查房,制定治疗方案,积极参与危重患者抢救,并予患者采取咽拭子评估病情,在积极给与药物治疗的同时与患者沟通交流,给与患者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援鄂期间,积极主动,吃苦耐劳,在防护物资短缺期间,为尽量节省防护物资,张立最长12小时坚守岗位,与患者共进退,受到病区患者的一致好评。在ICU期间,张立协助麻醉科医生给患者行气管插管,独立完成患者的血气检查,从动脉血的抽取到血样的分析,张立还接管了一位上了ECMO的危重症患者,并亲自为他调试有创呼吸机。通过这次疫情,让张立真正体会到了医护工作的价值所在,这就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邓猛,作为江苏省第三批援湖北医疗队护理组副组长,邓猛的工作要 “点面结合”,需要每天整合、评估患者的病情,并根据查房医生的意见,及时更新每位患者的护理及配药工作,并向护理小组反馈问题并且布置工作。查房、再查房、评估患者病情、布置工作、吃饭、申领物资、参加碰头会……这是江苏援湖北医疗队队员邓猛的一天。用邓猛的话说,在武汉驰援期间,每天晚上12点前能睡就已经很不错了,但他无怨无悔,正如他在向中共江苏省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临时党支部递交的入党申请书中所写到的:“2003 年非典肆虐以及 2008 年汶川地震时,作为学生时代的自己需要前辈的照顾和鼓励,现在长大了有能力为祖国、为人民和做出些许贡献。”
顾德玉,“非典那时觉得医护人员好英勇!驰援湖北抗击新冠病毒,对我来说这是一种光荣的使命!”在出征当天,顾德玉说道。在隔离病房里,他一人分饰多角:给患者做相关治疗外,还担起了护理员的任务,比如帮患者打开水、清洗并切块食物助患者进食、扶患者上下床甚至陪同大小便。除了日常的工作,在文化生活方面他也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建广播站、唱响江苏文化传承之曲《茉莉花》……通过一份文化传承,他让患者和医者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如果用三个词去总结我们的工作,我会选用‘众志成城’‘感动’‘强大’三个词,国家给我们人民做坚强的后盾,如果没有国家的支撑,这场战役也不会打得这么完美。”顾德玉谈及抗“疫”之行的总结时如是说道。
高伟,“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 他们感动着我,激励着我加入到党的队伍中来 ……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愿意奉献我的一切。”这句坚定的话语摘自高伟的入党申请书。在党和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他毅然告别年幼的儿子和妻子,和同事一同奔赴湖北抗疫一线。高伟身材魁梧,但照顾起病人来却出人意料地耐心周到。除了输液打针,熟练操作各种仪器,高伟总是会悉心照料无法自理的病人。至今还记得一位病人的嘱咐,“一定要做好防护,平平安安回到江苏。”高伟眼窝子湿湿的。“这就是感情吧,在他最无助的时候,我搭了把手,肩膀给他靠了一下,他就把我当成重要的人记在了心里。在武汉战斗的日子,一定是我人生中最珍贵的记忆。”
郑智宙,2月2日的武汉抗“疫”形势正值白热化,郑智宙刚抵达武汉就开始了辛苦的工作,连续工作8、9个小时更是家常便饭。“我们当时来的时候,武汉本地的医护人员已经连续奋战很久了,连续一个多月没休息,看到他们,我想我一定要竭尽全力,在这场战役之中,多奉献一点力量,这点苦算不上什么。”郑智宙离开时女儿才两个月大,但祖国母亲需要时他表示更应挺身而出,女儿需要一个好爸爸,她也需要好榜样。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身为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是天职,更是使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寥寥几句话道出了他朴实的心声。
自此,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支援湖北武汉、黄石及江苏南京的近20名医护人员已解除隔离回家,他们将重新走上自己熟悉的工作岗位,发挥自己专业所长造福江苏更多的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