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第42章 光彩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流星小说网 www.lxbbbb.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盐铁之事,自从齐国重用管仲, 确立了“官山海”之法, 各国便都陆续效仿, 大多设为官营, 由官方统一采挖、统一售卖。
所谓的官山,指的是山里的东西都是国家的,哪儿发现了矿藏必然要圈起来收归国有,你想采挖得得到官方许可, 大头归国家, 小头归自己。
官海也一样, 江河湖海里的东西都是国家的, 发现哪里有产盐当然也立刻圈起来,第一时间收归国有。
商鞅变法之后,秦国也照搬了这一套,有盐官专门管着盐事。
百姓要是在湖边山脚弄到点天然盐巴,盐官当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过民间要是有人制私盐售卖, 那是犯法的, 谁都别想干。
别看盐价不算特别高, 可谁家做菜不用盐呢, 没盐的菜肉吃多了, 嘴里能淡出鸟来。
所以垄断盐业,售卖官盐赚的钱积少成多,一年下来对国库来说是一项大收入!
这也是扶苏没有自己找个盐湖捣鼓的原因, 这种东西他是不能贸然插手了,最好是嬴政派人去搞。
现在秦国除了采集天然盐巴之外,还会采用比较原始的煮盐法,这法子成本高,既费人又费柴,产量还低。
扶苏准备建个盐场试验一下晒盐法,借用天上的太阳把盐晒出来。
这法子可能耗时长一些,但胜在成本低,出盐多,盐场建好以后便能源源不断地产出,足以大大地提高秦国盐产量。
等将来沿海诸国成为秦国版图的一部分,可以在沿海地区建设更多更大的盐场。
到那时盐价虽然会降,百姓却不会再舍不得买盐,总的来说,国库还是会更加充盈。
有嬴政下的诏令,负责此事的盐官便带了人马不停蹄地奔向盐湖。
比起扶苏这个局外人,盐官对秦国盐产地的方位了若指掌,很快抵达盐湖所在地,组织人手围湖圈地建盐场,动作十分迅速。
没办法,大王有令,不能耽误了云阳县那边做腊肉腊肠,不管他们怎么个试法,都得在年前赶制出第一批新盐!
为了确保能够拿出盐来,盐官跑完一个盐湖,安排好盐场建设工作,还往另一个盐产地跑了一趟,设了个盐场分号,免得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全摔没了,最后拿不出成果来。
新盐虽然没弄出来,但嬴政还是很乐观地等着成果出来,毕竟扶苏连纸都能让人做出来,更何况只是改良一下制盐之法!
既然云阳学宫那边的事能给扶苏启示,嬴政进一步放开了云阳县那边的通行管制,允许更多不同地区前往云阳学宫借书和讲学。
一般来说,秦国是不许寻常百姓到处跑的,你在哪有地就得在哪待着,上头要征调人手时才能准确无误地把人凑齐。
现在如果你有点学问,想提升自己或者和别人分享一下,可以去府衙弄个通行证到云阳学宫去。
而随着前去云阳进行隶书培训的隶卒批次逐渐增多,各地府衙也都渐渐有了藏书,虽然还不多,但总比没有强。
这些被隶卒或者私人带到各地去的书,像是一颗颗新播下去的种子,它们虽然不一定会发芽、不一定会长大,但也有可能茁壮成长成参天大树。
这只是云阳学宫的一部分影响。
九月伊始,扶苏收到学宫那边的消息,说是学宫那边新来了一批人,大多是中老年人,谈吐都挺不凡,彼此之间相互认识,拿出来的东西都是在学宫以前那些讲学内容上进行延伸或者批判,怎么看怎么像是来砸场子的。
学宫那边客客气气地接待了这批人,但心里还是忍不住揣度他们的来历和来意,越想越觉得不踏实,特意传信过来让扶苏拿主意。
这些人里头还有两个特别老的,瞧着该有八十岁了,这么大岁数的人突然从外地来到云阳县,怎么想怎么古怪。
扶苏没想起有这样的人,不过看学宫那边说人在学宫住下了,也没着急,寻了个日子约上同窗和李由、王离一起去云阳县溜达一圈。
王离他们对云阳县非常好奇:这小小的县城,先是弄出了堆肥和新犁,随后又弄出了竹纸和草纸!
听说国子学那些基础课程所用的课本,还是云阳学宫那边集思广益编纂出来的,他们都粗粗地读过一遍,觉得浅显易懂,涵盖面还特别广,全部学一遍可以算是扫盲了。
他们已经在国子学参加了一个多月的体能训练,能出去透透气当然好。
于是在风和日丽的九月九,扶苏带着李由他们一起出了城,溜溜达达地往云阳县去了。
正巧这日不上朝,百官回家休沐,嬴政把各方消息看完了,闲着无聊转去国子学看了看。
走到教学区那边,各个班级井然有序地上着课,连嬴政在外面巡视都没人发现,看起来全都专注又认真。
嬴政非常满意,想着扶苏头两个月不用上课,现在应该在校场那边练习骑射,便转道去了校场。
不想嬴政领着人走到校场,里头却空空荡荡,半个人影都见不着。还是有学官远远见到嬴政来了,急匆匆过来拜见。
嬴政看了眼空空如也的校场,问那学官:“扶苏呢?”
学官小心地解释:“今日公子他们出城往云阳县去了。”
照理说学校的课程应该让老师来安排,但扶苏明显不一样,在国子学他说话比谁都管用,他提出要出城根本没人会反对。
所有人都想着嬴政也不管学宫这边的事,这次不过是一次小小的集体活动而已,便也没人想起去知会嬴政一声,直接翘课去云阳县了。
谁都不会想到第一次集体翘课就撞上嬴政心血来潮巡幸国子监。
嬴政面上的表情瞧不出喜怒,只摆摆手让那学官退下,径直回宫去了。
扶苏当然不知道自己翘课被抓包,他左边跟着李由,右边跟着王离,都算是熟人了。
李由一向沉默寡言,王离却是个能言善道的人,一路上嘴巴都没闲着,和扶苏说起不少咸阳城中关于云阳县的传闻。
扶苏还是头一次从别人嘴里听到这些越传越离奇的云阳县传奇故事,觉得还挺新鲜,一路上听得津津有味。
等到了云阳县,活力充沛的少年人们就彻底活跃开了,完全把这次云阳县之行当秋游来对待。
云阳县不大,消息传得很快,百姓们听说扶苏回来了都纷纷出来相迎。
扶苏在别庄外下了马,让别庄的人把他们的马都牵去马厩养着,自己则和气地和暌违已久的庄户们闲谈。
王离这人蔫儿坏,他也热情地和百姓们说话,等和百姓们混熟以后便问:“你们家真的都贴着李由的画像吗?”
李由被云阳县百姓当成阉猪祖师爷供奉的消息早在咸阳传开了,王离对此十分好奇,很想亲眼看一看。
其他少年一听到这个问题,都偷偷瞧了黑着脸的李由一眼,纷纷竖起耳朵听百姓们的回答。
提到这事,百姓们话就多了,七嘴八舌地给他们科普起贴像的好处和必要性来——
“那当然的哩,我家的还贴着。”
“我家自从贴了像,一切都好起来了,三年不生娃的媳妇都生了个大胖小子!”
“我家也是,不仅猪长得好,人丁也旺了起来,听说好多外地人都来我们这求画像来着!”
“我家有个不能生的远亲,听说贴了能添丁以后居然跑我家偷偷揭了画跑了!”
“没事,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管事说要是坏了旧了,今年再给我们印新的!”
其他人看向李由的目光更为复杂:没想到你不仅会阉猪,还能给人送子!
平时看你严肃寡言,还觉得你这人不好亲近,结果你在云阳县百姓心里居然这么亲切友好!
王离看热闹不嫌事大,还提出要去相距最近的百姓家亲眼瞧瞧那画像。
李由:“……”
李由更加沉默了。
始作俑者扶苏一脸歉疚地对李由说:“师兄,我弄这个画像是不是让你不高兴了?”
对上扶苏满含歉意的眼睛,李由能说什么?
李由只能说:“没有,我没不高兴。”要不是百姓有求在先,扶苏也不会弄出这画像来,扶苏又不是故意的。
扶苏适时地制止了王离带着其他人去百姓家看画像的瞎起哄行为,带着一群人浩浩荡荡地往嵯峨山方向走去。
不远处,一个书童模样的半大小子远远地看了半天,见扶苏他们往学宫去了,麻溜地转身消失在竹林之中。
那书童跑回学宫客舍之中,与两位坐着对弈的老者说了刚才的见闻,说那公子扶苏一下车就被百姓围住了,一群人有说有笑说了好久。
他不敢走太近,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不过看起来确实和传言差不多,那公子扶苏很受云阳县百姓爱戴,对待百姓也丝毫没有以前那些王族的趾高气昂。
两位老者身穿褐衣,脚穿草鞋,看起来非常穷苦。
他们这副打扮之所以能住进客舍,是因为他们拿出了让学宫那边觉得有用的学问。
学宫的人一点都没有因为他们的穷困看轻他们,反而还将他们奉为上宾,让他们安心入住学宫客舍。
云阳学宫摆出了这样的姿态,难怪有那么多人赶紧把看家绝技拿出来与云阳百姓分享。
这位公子扶苏,会和他们以前见过的各国权贵不一样吗?
两位老者看了眼棋盘,在心里叹了口气。
天下动荡,民心不安,不管走到哪儿,他们看到的都是百姓们那一张张遍布苦楚的脸。
相比之下,这云阳县的百姓简直像是活在世外,不管走到哪他们脸上都满是笑脸,眼底也都熠熠地亮着光。
他们的日子过得很轻松吗?
也不是,他们每日日出而作,在地里干到披星戴月才回家。他们从不放松地里的事,锄草抓虫一件不落,还得时常去参加县里的劳役。
比之外地的人,他们因为学了肥田之法,还准备在土地上轮作,秋收之后马上种第二茬。
同时他们还家家户户养猪、养鸡、养鸭,空闲时还争相去各个作坊当帮工,从不让自己真正闲下来。
遇到朝廷征调兵卒时,他们家中的男丁还是得按照规定随军出征。
可以说,他们一年下来要做的事比别处的百姓都多。
可云阳县的百姓就是和许多地方的百姓不一样,他们眼里闪动着难掩的光彩。
那是对未来充满期盼和希望的人才会有的眼睛。
正是那样的一双双眼睛,才让他们一行人选择停留在这里。
至少他们想弄清楚,这些百姓眼底的光是怎么来的。
作者有话要说:
扶小苏:虽然不知道你们是谁!
扶小苏:但是,来都来了……
嬴政:儿子不听话了,都敢翘课了!
今天更新得特别早!
过年期间爆发疫情,大家要注意安全啊!
外面的世界这么危险,不如在家看文吧!(bushi
昨天的随机小红包已发,没拿到的小可爱可以关注下次的小红包活动!
注:
关于官山海,参考百度!
盐铁之事,自从齐国重用管仲, 确立了“官山海”之法, 各国便都陆续效仿, 大多设为官营, 由官方统一采挖、统一售卖。
所谓的官山,指的是山里的东西都是国家的,哪儿发现了矿藏必然要圈起来收归国有,你想采挖得得到官方许可, 大头归国家, 小头归自己。
官海也一样, 江河湖海里的东西都是国家的, 发现哪里有产盐当然也立刻圈起来,第一时间收归国有。
商鞅变法之后,秦国也照搬了这一套,有盐官专门管着盐事。
百姓要是在湖边山脚弄到点天然盐巴,盐官当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过民间要是有人制私盐售卖, 那是犯法的, 谁都别想干。
别看盐价不算特别高, 可谁家做菜不用盐呢, 没盐的菜肉吃多了, 嘴里能淡出鸟来。
所以垄断盐业,售卖官盐赚的钱积少成多,一年下来对国库来说是一项大收入!
这也是扶苏没有自己找个盐湖捣鼓的原因, 这种东西他是不能贸然插手了,最好是嬴政派人去搞。
现在秦国除了采集天然盐巴之外,还会采用比较原始的煮盐法,这法子成本高,既费人又费柴,产量还低。
扶苏准备建个盐场试验一下晒盐法,借用天上的太阳把盐晒出来。
这法子可能耗时长一些,但胜在成本低,出盐多,盐场建好以后便能源源不断地产出,足以大大地提高秦国盐产量。
等将来沿海诸国成为秦国版图的一部分,可以在沿海地区建设更多更大的盐场。
到那时盐价虽然会降,百姓却不会再舍不得买盐,总的来说,国库还是会更加充盈。
有嬴政下的诏令,负责此事的盐官便带了人马不停蹄地奔向盐湖。
比起扶苏这个局外人,盐官对秦国盐产地的方位了若指掌,很快抵达盐湖所在地,组织人手围湖圈地建盐场,动作十分迅速。
没办法,大王有令,不能耽误了云阳县那边做腊肉腊肠,不管他们怎么个试法,都得在年前赶制出第一批新盐!
为了确保能够拿出盐来,盐官跑完一个盐湖,安排好盐场建设工作,还往另一个盐产地跑了一趟,设了个盐场分号,免得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全摔没了,最后拿不出成果来。
新盐虽然没弄出来,但嬴政还是很乐观地等着成果出来,毕竟扶苏连纸都能让人做出来,更何况只是改良一下制盐之法!
既然云阳学宫那边的事能给扶苏启示,嬴政进一步放开了云阳县那边的通行管制,允许更多不同地区前往云阳学宫借书和讲学。
一般来说,秦国是不许寻常百姓到处跑的,你在哪有地就得在哪待着,上头要征调人手时才能准确无误地把人凑齐。
现在如果你有点学问,想提升自己或者和别人分享一下,可以去府衙弄个通行证到云阳学宫去。
而随着前去云阳进行隶书培训的隶卒批次逐渐增多,各地府衙也都渐渐有了藏书,虽然还不多,但总比没有强。
这些被隶卒或者私人带到各地去的书,像是一颗颗新播下去的种子,它们虽然不一定会发芽、不一定会长大,但也有可能茁壮成长成参天大树。
这只是云阳学宫的一部分影响。
九月伊始,扶苏收到学宫那边的消息,说是学宫那边新来了一批人,大多是中老年人,谈吐都挺不凡,彼此之间相互认识,拿出来的东西都是在学宫以前那些讲学内容上进行延伸或者批判,怎么看怎么像是来砸场子的。
学宫那边客客气气地接待了这批人,但心里还是忍不住揣度他们的来历和来意,越想越觉得不踏实,特意传信过来让扶苏拿主意。
这些人里头还有两个特别老的,瞧着该有八十岁了,这么大岁数的人突然从外地来到云阳县,怎么想怎么古怪。
扶苏没想起有这样的人,不过看学宫那边说人在学宫住下了,也没着急,寻了个日子约上同窗和李由、王离一起去云阳县溜达一圈。
王离他们对云阳县非常好奇:这小小的县城,先是弄出了堆肥和新犁,随后又弄出了竹纸和草纸!
听说国子学那些基础课程所用的课本,还是云阳学宫那边集思广益编纂出来的,他们都粗粗地读过一遍,觉得浅显易懂,涵盖面还特别广,全部学一遍可以算是扫盲了。
他们已经在国子学参加了一个多月的体能训练,能出去透透气当然好。
于是在风和日丽的九月九,扶苏带着李由他们一起出了城,溜溜达达地往云阳县去了。
正巧这日不上朝,百官回家休沐,嬴政把各方消息看完了,闲着无聊转去国子学看了看。
走到教学区那边,各个班级井然有序地上着课,连嬴政在外面巡视都没人发现,看起来全都专注又认真。
嬴政非常满意,想着扶苏头两个月不用上课,现在应该在校场那边练习骑射,便转道去了校场。
不想嬴政领着人走到校场,里头却空空荡荡,半个人影都见不着。还是有学官远远见到嬴政来了,急匆匆过来拜见。
嬴政看了眼空空如也的校场,问那学官:“扶苏呢?”
学官小心地解释:“今日公子他们出城往云阳县去了。”
照理说学校的课程应该让老师来安排,但扶苏明显不一样,在国子学他说话比谁都管用,他提出要出城根本没人会反对。
所有人都想着嬴政也不管学宫这边的事,这次不过是一次小小的集体活动而已,便也没人想起去知会嬴政一声,直接翘课去云阳县了。
谁都不会想到第一次集体翘课就撞上嬴政心血来潮巡幸国子监。
嬴政面上的表情瞧不出喜怒,只摆摆手让那学官退下,径直回宫去了。
扶苏当然不知道自己翘课被抓包,他左边跟着李由,右边跟着王离,都算是熟人了。
李由一向沉默寡言,王离却是个能言善道的人,一路上嘴巴都没闲着,和扶苏说起不少咸阳城中关于云阳县的传闻。
扶苏还是头一次从别人嘴里听到这些越传越离奇的云阳县传奇故事,觉得还挺新鲜,一路上听得津津有味。
等到了云阳县,活力充沛的少年人们就彻底活跃开了,完全把这次云阳县之行当秋游来对待。
云阳县不大,消息传得很快,百姓们听说扶苏回来了都纷纷出来相迎。
扶苏在别庄外下了马,让别庄的人把他们的马都牵去马厩养着,自己则和气地和暌违已久的庄户们闲谈。
王离这人蔫儿坏,他也热情地和百姓们说话,等和百姓们混熟以后便问:“你们家真的都贴着李由的画像吗?”
李由被云阳县百姓当成阉猪祖师爷供奉的消息早在咸阳传开了,王离对此十分好奇,很想亲眼看一看。
其他少年一听到这个问题,都偷偷瞧了黑着脸的李由一眼,纷纷竖起耳朵听百姓们的回答。
提到这事,百姓们话就多了,七嘴八舌地给他们科普起贴像的好处和必要性来——
“那当然的哩,我家的还贴着。”
“我家自从贴了像,一切都好起来了,三年不生娃的媳妇都生了个大胖小子!”
“我家也是,不仅猪长得好,人丁也旺了起来,听说好多外地人都来我们这求画像来着!”
“我家有个不能生的远亲,听说贴了能添丁以后居然跑我家偷偷揭了画跑了!”
“没事,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管事说要是坏了旧了,今年再给我们印新的!”
其他人看向李由的目光更为复杂:没想到你不仅会阉猪,还能给人送子!
平时看你严肃寡言,还觉得你这人不好亲近,结果你在云阳县百姓心里居然这么亲切友好!
王离看热闹不嫌事大,还提出要去相距最近的百姓家亲眼瞧瞧那画像。
李由:“……”
李由更加沉默了。
始作俑者扶苏一脸歉疚地对李由说:“师兄,我弄这个画像是不是让你不高兴了?”
对上扶苏满含歉意的眼睛,李由能说什么?
李由只能说:“没有,我没不高兴。”要不是百姓有求在先,扶苏也不会弄出这画像来,扶苏又不是故意的。
扶苏适时地制止了王离带着其他人去百姓家看画像的瞎起哄行为,带着一群人浩浩荡荡地往嵯峨山方向走去。
不远处,一个书童模样的半大小子远远地看了半天,见扶苏他们往学宫去了,麻溜地转身消失在竹林之中。
那书童跑回学宫客舍之中,与两位坐着对弈的老者说了刚才的见闻,说那公子扶苏一下车就被百姓围住了,一群人有说有笑说了好久。
他不敢走太近,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不过看起来确实和传言差不多,那公子扶苏很受云阳县百姓爱戴,对待百姓也丝毫没有以前那些王族的趾高气昂。
两位老者身穿褐衣,脚穿草鞋,看起来非常穷苦。
他们这副打扮之所以能住进客舍,是因为他们拿出了让学宫那边觉得有用的学问。
学宫的人一点都没有因为他们的穷困看轻他们,反而还将他们奉为上宾,让他们安心入住学宫客舍。
云阳学宫摆出了这样的姿态,难怪有那么多人赶紧把看家绝技拿出来与云阳百姓分享。
这位公子扶苏,会和他们以前见过的各国权贵不一样吗?
两位老者看了眼棋盘,在心里叹了口气。
天下动荡,民心不安,不管走到哪儿,他们看到的都是百姓们那一张张遍布苦楚的脸。
相比之下,这云阳县的百姓简直像是活在世外,不管走到哪他们脸上都满是笑脸,眼底也都熠熠地亮着光。
他们的日子过得很轻松吗?
也不是,他们每日日出而作,在地里干到披星戴月才回家。他们从不放松地里的事,锄草抓虫一件不落,还得时常去参加县里的劳役。
比之外地的人,他们因为学了肥田之法,还准备在土地上轮作,秋收之后马上种第二茬。
同时他们还家家户户养猪、养鸡、养鸭,空闲时还争相去各个作坊当帮工,从不让自己真正闲下来。
遇到朝廷征调兵卒时,他们家中的男丁还是得按照规定随军出征。
可以说,他们一年下来要做的事比别处的百姓都多。
可云阳县的百姓就是和许多地方的百姓不一样,他们眼里闪动着难掩的光彩。
那是对未来充满期盼和希望的人才会有的眼睛。
正是那样的一双双眼睛,才让他们一行人选择停留在这里。
至少他们想弄清楚,这些百姓眼底的光是怎么来的。
作者有话要说:
扶小苏:虽然不知道你们是谁!
扶小苏:但是,来都来了……
嬴政:儿子不听话了,都敢翘课了!
今天更新得特别早!
过年期间爆发疫情,大家要注意安全啊!
外面的世界这么危险,不如在家看文吧!(bushi
昨天的随机小红包已发,没拿到的小可爱可以关注下次的小红包活动!
注:
关于官山海,参考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