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釜底抽薪
推荐阅读:剑来、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一念永恒
一秒记住【流星小说网 www.lxbbbb.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得知秦将王翦聚兵南下的时候,楚国君臣此刻也不叫嚣着北上灭秦了,没喝到头汤的那些世族私军此刻也不争相开往前线了,就连已经被项燕归拢在营地中的世族私军也开始一小波一小波的离开。对此,项燕无力阻止也不愿阻止。
不久,庙堂公议之后楚王负刍给项燕下达王书:着即谋划御秦方略,整军备战以再胜秦军。
从这开始,项燕才能够真正地能够处置军务。看着父亲憔悴疲惫的身影,项梁每每愤愤然:"一窝乱蜂!若非秦军再度攻来,父亲便要累死!"项燕对此只是苦笑,"胜而不堪其扰,战而始能清静,如此为将,只怕不能长久也!"
不过话虽这么说,项燕还是开始任劳任怨的安排军事。盛名之下无虚士,项燕一出手就一改楚军往日的混乱。项燕首先整肃幕府,以景氏大将景祺、屈氏大将屈定分别为全军副将,以昭氏大将昭萄为军师,以项梁为前军主将,以项伯为后军主将,全部中军主力则由他亲自统领。如此任将,既安抚衡平了世家大族的势力,同时也保住了楚军战力不至于被很大削弱。
其次,项燕对老军力与新聚"官军"做了明确统属:原先大军分前中后三军,由他们父子三人分领;其余新聚"官军"分别由世家中实力最为雄厚的昭、屈、景三家的将领率领,各部兵力大体都在十万上下。诸般铺排下,各方皆大欢喜,军中纷争总算是平息了下去。
安排好兵力部署后,项燕聚拢众将,开始讨论抗御秦军的方略。
"诸位,本将军的御秦方略,仍沿用前次战胜李信之策。先放弃陈地诸城,大军渐次退至平舆、汝阴地带,而后相机出战!秦强楚弱,此格局并没有因为之前那一战的胜负而有所改变!秦依然是强军,而楚依然是弱旅。当此之时,若欲再败秦军,需空其当守,以淮北陈地诱使秦军分散兵力,而后方能寻找战机。否则,无以胜秦!"项燕苦口婆心的解释道。
"大将军之策,末将不敢苟同!"景祺率先发难。
"我等亦不敢苟同!"屈定昭萄见状同声响应。
看着三人脸上的小觑之意,项燕回身坐进帅案冷漠的看着他们三人说道:"老夫愿闻三位将军的高见。"
"我等所以不敢苟同者,乃是大将军错估秦楚大势也!"景祺昂昂然拱手高声道:"秦以一国之力连下四国,再加九原抗御匈奴,北中国足足分秦之兵二十余万!连同攻楚大败之伤亡,以及关塞驻军,再去秦军二十万只少不多!如此,秦军攻楚兵力能有几何?末将算计,至多三十万而已!我军几何?六十余万!以六十万大军对三十万,尚言秦强楚弱,大将军可是怯战了?"
对于景祺的挑衅,项燕置之不理,只是问道:"谁言秦军三十万?"
"斥候、间人连番军报,大将军视而不见么?"景祺理所当然道。
"此乃王翦骄楚奸谋,将军听之信之?"王翦闻言笑问道。
"吾常尝闻败军再起,必张其势,必扬其威!败军复出而隐匿兵力,吾未尝闻也!"景祺引据经典道。
王翦闻言呵呵笑道:"将军所言,乃弱军之败。而以秦军之强盛和王翦之持重,何须虚张声势。"
"我等以为,至少当据守陈地与秦军决战!"景祺坚持道。
"正是!富庶淮北刚刚被楚军夺回来。若是拱手相让,大王必不答应!"屈定站出来为景祺撑腰。
"陈地商路堪堪复原,当真弃之不顾,国赋必将锐减也!"昭萄也不甘示弱的站出来说道。
"三将军既有坚执之见,那老夫只好禀报楚王决断罢了。"
这便是楚国,军有私兵而府有族将。
景、屈、昭三人之所以不同意项燕放弃陈地和周围的城池,无非是因为这些地盘都是他们三家趁着项燕大败李信的那段时间里抢回来的。吃到嘴里的肉这三家哪里舍得吐出来,至于王翦说的战法他们也不是不懂,但是楚国就是这样,国家的利益远远没有世族的利益重要。
楚国徒拥数十万大军而鲜有煌煌大胜者,根源皆在于此。纵使项燕有天大的本领,也不得不循着长久累积的传统行事,上报郢寿庙堂由楚王权衡决断。
当然,项燕也不是好相与的。在上书楚王禀报战略歧见的同时,项燕向楚王另外上书一卷,以"旧伤发作,不堪重负"为由请辞归乡。前书由军使上达,后书由项梁专程晋见楚王申述。至于结局如何,项燕还当真没有成算。
几日之后项梁归来,随他一同归来的除了楚王的特使还有楚王派来的御医。特使在景、屈、昭三人面前宣读的王书云:秦楚大战在即,举凡方略部署皆以大将军项燕为决断,任何部将俱奉将令行事;大将军操劳致病,本王并庙堂大臣无不忧心如焚,唯战事在即,尚须大将军带兵大胜秦军,以振兴大楚霸业;今本王遣太医署一圣手入军,专司大将军病体,余事胜秦之后再论。宣罢王书,又一番抚慰,特使留下太医自己走了。
项燕立即召来项梁询问朝中情形,待项梁叙说罢了,项燕却更是忧心忡忡了。
以项燕对庙堂大局的预料,楚王负刍应当是全力支持他的,原因有二。
其一,项氏一族的兴盛对其他老旧世族来说一种威胁,但对楚王及其王族来说项氏一族实力的增长正好让他们脱离受景、屈、昭三氏的威胁。其二,楚王负刍与项氏交谊颇有渊源,在负刍还是王族公子时,项燕便是公子府的常客之一,后来负刍兵变夺取王位,项氏也是其根基势力之一。
凡此种种,若无异常情势,楚王负刍就应当全力支持项燕的抗秦方略与统军将权。
不过,项燕也深知楚国庙堂势力盘错纠结极深,权力分合无定,若其他世族大臣铁心反对,楚王纵然想要全力支持他也是无能为力。为此,项燕主动给楚王提供向世族大臣施压的力量,否则,各大世族不明里掣肘,只需搪塞王命,粮草辎重立马便告吃紧。
寿春的朝堂上,景、屈、昭三家果不其然的站出来对楚王施压。楚王见状也抛出了项燕给他的杀招:老子不干了,你们来打吧!话虽然不是这么粗俗,不过意思却是大同小异。
项燕请辞归乡,谁来领军抗秦?楚国也不是没有将军,但是像项燕这般大胜秦军而在朝野具有极高声望的良将无人可以匹肩。除非世族大臣们愿意玉石俱焚,否则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承认项燕至高无上的将权。朝会过后,景、屈、昭三家俱秘密知会自家将军不要与项燕对峙。
项燕的釜底抽薪成功的让他拿到了完整的将权,不过,景、昭、屈三家也不是全无反抗之力!
得知秦将王翦聚兵南下的时候,楚国君臣此刻也不叫嚣着北上灭秦了,没喝到头汤的那些世族私军此刻也不争相开往前线了,就连已经被项燕归拢在营地中的世族私军也开始一小波一小波的离开。对此,项燕无力阻止也不愿阻止。
不久,庙堂公议之后楚王负刍给项燕下达王书:着即谋划御秦方略,整军备战以再胜秦军。
从这开始,项燕才能够真正地能够处置军务。看着父亲憔悴疲惫的身影,项梁每每愤愤然:"一窝乱蜂!若非秦军再度攻来,父亲便要累死!"项燕对此只是苦笑,"胜而不堪其扰,战而始能清静,如此为将,只怕不能长久也!"
不过话虽这么说,项燕还是开始任劳任怨的安排军事。盛名之下无虚士,项燕一出手就一改楚军往日的混乱。项燕首先整肃幕府,以景氏大将景祺、屈氏大将屈定分别为全军副将,以昭氏大将昭萄为军师,以项梁为前军主将,以项伯为后军主将,全部中军主力则由他亲自统领。如此任将,既安抚衡平了世家大族的势力,同时也保住了楚军战力不至于被很大削弱。
其次,项燕对老军力与新聚"官军"做了明确统属:原先大军分前中后三军,由他们父子三人分领;其余新聚"官军"分别由世家中实力最为雄厚的昭、屈、景三家的将领率领,各部兵力大体都在十万上下。诸般铺排下,各方皆大欢喜,军中纷争总算是平息了下去。
安排好兵力部署后,项燕聚拢众将,开始讨论抗御秦军的方略。
"诸位,本将军的御秦方略,仍沿用前次战胜李信之策。先放弃陈地诸城,大军渐次退至平舆、汝阴地带,而后相机出战!秦强楚弱,此格局并没有因为之前那一战的胜负而有所改变!秦依然是强军,而楚依然是弱旅。当此之时,若欲再败秦军,需空其当守,以淮北陈地诱使秦军分散兵力,而后方能寻找战机。否则,无以胜秦!"项燕苦口婆心的解释道。
"大将军之策,末将不敢苟同!"景祺率先发难。
"我等亦不敢苟同!"屈定昭萄见状同声响应。
看着三人脸上的小觑之意,项燕回身坐进帅案冷漠的看着他们三人说道:"老夫愿闻三位将军的高见。"
"我等所以不敢苟同者,乃是大将军错估秦楚大势也!"景祺昂昂然拱手高声道:"秦以一国之力连下四国,再加九原抗御匈奴,北中国足足分秦之兵二十余万!连同攻楚大败之伤亡,以及关塞驻军,再去秦军二十万只少不多!如此,秦军攻楚兵力能有几何?末将算计,至多三十万而已!我军几何?六十余万!以六十万大军对三十万,尚言秦强楚弱,大将军可是怯战了?"
对于景祺的挑衅,项燕置之不理,只是问道:"谁言秦军三十万?"
"斥候、间人连番军报,大将军视而不见么?"景祺理所当然道。
"此乃王翦骄楚奸谋,将军听之信之?"王翦闻言笑问道。
"吾常尝闻败军再起,必张其势,必扬其威!败军复出而隐匿兵力,吾未尝闻也!"景祺引据经典道。
王翦闻言呵呵笑道:"将军所言,乃弱军之败。而以秦军之强盛和王翦之持重,何须虚张声势。"
"我等以为,至少当据守陈地与秦军决战!"景祺坚持道。
"正是!富庶淮北刚刚被楚军夺回来。若是拱手相让,大王必不答应!"屈定站出来为景祺撑腰。
"陈地商路堪堪复原,当真弃之不顾,国赋必将锐减也!"昭萄也不甘示弱的站出来说道。
"三将军既有坚执之见,那老夫只好禀报楚王决断罢了。"
这便是楚国,军有私兵而府有族将。
景、屈、昭三人之所以不同意项燕放弃陈地和周围的城池,无非是因为这些地盘都是他们三家趁着项燕大败李信的那段时间里抢回来的。吃到嘴里的肉这三家哪里舍得吐出来,至于王翦说的战法他们也不是不懂,但是楚国就是这样,国家的利益远远没有世族的利益重要。
楚国徒拥数十万大军而鲜有煌煌大胜者,根源皆在于此。纵使项燕有天大的本领,也不得不循着长久累积的传统行事,上报郢寿庙堂由楚王权衡决断。
当然,项燕也不是好相与的。在上书楚王禀报战略歧见的同时,项燕向楚王另外上书一卷,以"旧伤发作,不堪重负"为由请辞归乡。前书由军使上达,后书由项梁专程晋见楚王申述。至于结局如何,项燕还当真没有成算。
几日之后项梁归来,随他一同归来的除了楚王的特使还有楚王派来的御医。特使在景、屈、昭三人面前宣读的王书云:秦楚大战在即,举凡方略部署皆以大将军项燕为决断,任何部将俱奉将令行事;大将军操劳致病,本王并庙堂大臣无不忧心如焚,唯战事在即,尚须大将军带兵大胜秦军,以振兴大楚霸业;今本王遣太医署一圣手入军,专司大将军病体,余事胜秦之后再论。宣罢王书,又一番抚慰,特使留下太医自己走了。
项燕立即召来项梁询问朝中情形,待项梁叙说罢了,项燕却更是忧心忡忡了。
以项燕对庙堂大局的预料,楚王负刍应当是全力支持他的,原因有二。
其一,项氏一族的兴盛对其他老旧世族来说一种威胁,但对楚王及其王族来说项氏一族实力的增长正好让他们脱离受景、屈、昭三氏的威胁。其二,楚王负刍与项氏交谊颇有渊源,在负刍还是王族公子时,项燕便是公子府的常客之一,后来负刍兵变夺取王位,项氏也是其根基势力之一。
凡此种种,若无异常情势,楚王负刍就应当全力支持项燕的抗秦方略与统军将权。
不过,项燕也深知楚国庙堂势力盘错纠结极深,权力分合无定,若其他世族大臣铁心反对,楚王纵然想要全力支持他也是无能为力。为此,项燕主动给楚王提供向世族大臣施压的力量,否则,各大世族不明里掣肘,只需搪塞王命,粮草辎重立马便告吃紧。
寿春的朝堂上,景、屈、昭三家果不其然的站出来对楚王施压。楚王见状也抛出了项燕给他的杀招:老子不干了,你们来打吧!话虽然不是这么粗俗,不过意思却是大同小异。
项燕请辞归乡,谁来领军抗秦?楚国也不是没有将军,但是像项燕这般大胜秦军而在朝野具有极高声望的良将无人可以匹肩。除非世族大臣们愿意玉石俱焚,否则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承认项燕至高无上的将权。朝会过后,景、屈、昭三家俱秘密知会自家将军不要与项燕对峙。
项燕的釜底抽薪成功的让他拿到了完整的将权,不过,景、昭、屈三家也不是全无反抗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