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作者:左木茶茶君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流星小说网 www.lxbbbb.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一百四十一章

    侯长亮闻言双眼一亮:“这倒是一个法子。”

    “而且你们家离隔壁镇子也不远, 就两边镇子一起卖,可能卖得更好, ”杨继西想到三道沟去隔壁镇子的距离说, “但是第一次卖的时候,咱们少做点,看看情况, 再决定第二次的量。”

    侯长亮连连点头, 满眼期盼地看着杨继西:“我都记在脑子里了!”

    见此杨继西又说:“最好固定在一处位置卖,而且别人买的时候, 一定要跟对方说一下自己的招牌。”

    “招牌?”

    侯长亮挠头, “我们没有招牌诶。”

    “咋没有啊, ”谭佳雨听到他们的话后, 凑过来道, “侯家米糖, 不就是个招牌了吗?”

    再加上我们是三道沟侯家卖米糖的,那就更有定位了!

    “这个不错,”杨继西点头, “而且在生产队也能卖, 我们家铺子虽然在镇上, 但家里也是放着盐啥的, 就是为了方便队里的人。”

    毕竟为了买一袋盐跑去镇上, 那也是费腿的。

    说着说着,就说起各自生产队的路了。

    “你们队里的路还好, 大路就在生产队外面没有多远的地方, 就是拖拉机柴油机啥的过来也行, 可我们三道沟就不成了。”

    侯长亮两只手比画了一下,“就说从幸福镇这边回我们三道沟那, 大路就到老马沟岔路口过去一点,小路到我们生产队,还有一个多小时呢。”

    “这家里有点急事啥的,板车和牛车都用不了。”这个谭佳雨深有体会,当初侯长亮上门求亲的时候,谭家其实对他们队里的路况也有过考虑,不过最后还是觉得人比生活环境要重要些。

    “我听隔壁的王大嫂说,石永洞那边已经开始修大路了,好几个生产队跟前都通了路呢。”

    孙桂芳也过来了,一边说一边在杨继西身旁坐下说。

    “王大哥是邮递员,他每天在各个生产队跑,看得多,知道的也多。”杨继西解释了一下。

    “也不知道我们啥时候可以修路。”侯长亮感慨道。

    前几天还在和侯长亮夫妇谈修路的事儿呢,今儿杨继西刚准备带葱头出去溜达一圈,就听见让大伙儿开会的铜锣声。

    杨继西蹲下身,摸了摸葱头的狗头:“回来带你去玩儿。”

    葱头蹭了蹭他的手心,乖巧地趴在院门后继续睡觉。

    队长开会说的是修路的事儿,现在秋收完了,地里的活儿也没那么繁重,承包地的粮食也称过了,所以得闲的人还挺多。

    “咱们门前的路就差那么一点就全是直通镇上的大路了,大家伙儿努把力,咱们把这大路直接修到生产队门口,那咱们去镇上不就更方便了。”

    晒坝上,队长站在最前面大声说道。

    “再说每年秋收和卖菜啥的,我们都得把东西背到大路那边去,人家的货车在那等着,要是把路修好,那我们就不用那么费力了。”

    这个会开完后,得到了大伙儿的支持,第二天杨继西就加入了修路队。

    这也是有工分的,不过没有地里那种活儿多。

    别看行走只有十几分钟的小路,这弄起来还真有些麻烦,地下的石头要是多,那就得凿开才能继续。

    大伙儿干得热火朝天,副队长见下午大家没啥精神,于是起头唱起歌,杨继西埋头干活,怎么也不肯加入。

    他唱歌贼难听,都是自己人他不想误伤了。

    杨继康唱歌洪亮得很,这三十多个人里,就他声音最大,副队长干脆把起头唱歌的任务交给他。

    于是在修路的这些天,杨家大院时不时就响起杨继康唱团结歌的声音,这天下雨,杨继西坐在堂屋和杨二爷爷说话呢,就听见隔壁又开始了。

    他叹了口气:“康哥这是上头了啊。”

    杨二奶奶闷笑道:“我听你大娘说,他是为了练习,这样带头唱歌的时候也好听点。”

    正说着呢,又听见欢欢和乐乐奶声奶气跟着唱歌的声音。

    啥咱们乡民有力量,有力量……

    杨继西捂住耳朵,不行不行,太上头了,脑子里都开始自动跟唱了!

    得知他们队里在修路,隔壁队也开始躁动了,渐渐地一个接着一个的生产队,带着自家队员开始修路。

    这让得到消息的镇长很是吃惊,还特意下乡四处看了看,发现大伙儿热情高涨得很,而且路也差不多都修到自家生产队门口了,这对以后的发展可是很有利的!

    但也有修不了的,比如三道沟,一个多小时的小路呢,那可不是十几天一个月能干完的,所以即便得知水竹林生产队和老马沟生产队大路已经修到门口了,三道沟的队长也无能为力。

    好在他们队的人没闹,不然这队长就更难了。

    县里的报社特意来拍了照片,也不知道怎么的,就上了他们省城报纸上,然后修路风就开始流行起来了。

    想致富,先修路。

    这个话得晚好几年才能听见,但是现在,杨继西瞅着镇上公告墙上的那几个眼熟的大字,再次感慨:“变化真的大啊。”

    队里的路已经修完了,如今也十月底,杨继西还没去收下半年的房租,这不,才从县里回来,天也快黑了,所以杨继西直接去了铺子上。

    孙桂芳正在做饭,嫣嫣和平安都在老家,杨幺妹一边织毛衣,一边守着前屋的东西,要是有人来买啥,也有人。

    听见脚步声,杨幺妹赶紧放下手里的活儿,笑着起身想问对方买点啥呢,结果发现是杨继西。

    “哥啊!”

    “就是我。”杨继西是直接从生产队去县里的,之前没来铺子上,这回来了才过来的。

    杨幺妹移开长桌,杨继西背着背篓进来了,还从背篓里拿出几个苹果放在桌上:“张姨给的,洗了自己吃啊。”

    “欸。”杨幺妹应着,而这会儿刚好有人来,她便去卖东西了,杨继西则是去灶房跟孙桂芳说了会话,然后洗手帮忙。

    “张爱民他们在门前卖饺子,每天卖一上午,生意还不错呢,还说过了年就给我们交一年的房租了,不再半年半年的给。”

    杨继西说起这个事儿。

    “那挺好啊,”孙桂芳把清水南瓜舀进大碗里,“我听张姨说过,这张大哥家里那位手可巧了,我看这生意要是做大了,还能租个铺子卖大些,那日子肯定越过越好。”

    “侯兄弟他们的米糖也打出名声了,今儿我们在县里碰见,他刚去商局那边弄了营业证,准备下一次卖米糖的时候,就放在一旁给大伙儿看。”

    杨继西把南瓜端到堂屋后,很快又回来了。

    “康哥他们在编竹篮,拿到县里的杂货铺去卖的,他们的竹篮小巧精致,卖得还不错呢。”

    他们这杂货铺没收竹制品,一是会这门手艺的人不少,镇上不好卖出去,二是占地方,他们的货又到了许多,两个房间都堆了好些了,竹篮再来,那就没地儿咯。

    “前天大嫂还过来卖鸡蛋呢,”孙桂芳又说起沈凤仙,“她还跟我打听隔壁柳婶子回来没,说是回去跟三婶说,你说是三婶打听,还是她想给三婶听啊?”

    杨继西闻言一笑:“那就不知道咯。”

    他好久没去杨老婆子那边了,杨老婆子最近也很少出门,都在家待着。

    杨继北回去背粮食倒也容易,杨二奶奶还说杨老汉二人这是转了性了呢。

    吃过饭后,杨继西帮着收拾好,就准备去洗澡,结果刚回来的王成功拿来了一封信,这是李成杰寄给他们夫妻的。

    “这还是第一次单独给咱们寄信呢。”杨继西说。

    李成杰出去后,也不是没来过信,但多是给成才,然后里面向他们问好的话,成才会拿过来给杨继西他们还有陈翔看。

    “拆开看看说了啥。”

    孙桂芳也好奇。

    杨幺妹见有孩子过来买糖,便出去招呼小客人了。

    李成杰在信上说,他现在在搞服装店,才这么点时间,就发觉这里面的商机非常大,所以他也不开店了,想直接搞个服装厂。

    这可要老多钱了,李嫂那边还要运转生意,抽出来的钱也没有太多,所以李成杰手里缺钱。

    如果杨继西他们愿意参与,那就当他们的创业金了,里面还有两张火车票,说他们可以先过去看看再做决定。

    “你怎么想的?”

    孙桂芳问他。

    “李哥的能力,那是绝对有的,”杨继西说,“跟着他干准能赚钱,不过我们那点家底,李哥不一定看得上眼,也不知道能不能帮着他。”

    对他们来说,手里有两三千块钱,那就是比较富裕了,可李成杰是七十年代的万元户,那眼界可不一样的。

    “这火车票是咱们这边的章。”孙桂芳刚点头,就发现火车票是他们这边出售的,因为章不一样。

    “我看是李嫂怕我们不答应,所以和李哥商量好后,一个写信过来,一个把票一道寄过去再一起寄过来的吧。”

    杨继西觉得有些复杂了,不过准备得确实好。

    “要不,咱们出去看看,说起来我们还没一起出过远门呢,来回十天左右,也不久。”

    杨继西说。

    “好是好,可这事儿还是得和爹娘商量商量,别让他们担心。”孙桂芳抱着他的手臂道。

    “好。”

    第二天,杨继西回生产队和杨二爷爷他们说了这事儿,杨二爷爷和杨二奶奶没有意见。

    “就你说的,来回才不过十天,这十天的功夫能见不少世面呢!要是能拍点相片回来,那就更好了,也给我们见见,这挨着大海的城市到底长啥样。”

    杨二爷爷说。

    “你爹说得对,继西啊,你们还年轻,能四处走走看看,那是很好的,不过这火车票钱,你们得还给人家啊,不能白得。”

    杨二奶奶叮嘱了一番。

    于是杨继西找队长开了介绍信,几天后,夫妻二人一人背了一个小包,便出门了。

    多的东西他们放在空间呢。

    铺子由杨幺妹还有刘章看着,他们也放心。

    “也不知道嫣嫣闹不闹。”

    他们到了县城后,坐上班车去市里,然后坐火车到沿海。

    现在刚上班车没多久,孙桂芳就提起嫣嫣了。

    “这几天我们一直陪着她,还答应给她带什么什么东西,小家伙高兴得很呢,”杨继西想起嫣嫣笑眯眯的样子就忍不住想笑,“我也请大娘他们帮着看着点孩子,这十天就不让嫣嫣去镇上了,就在老家我们也放心。”

    “娘也是这么说的。”孙桂芳把自己的布包放在二人中间,趁机在下面握住杨继西的手,杨继西侧头看她。

    “睡一觉,下车了我唤你。”因为今天要出远门,孙桂芳也比较激动,一晚上都没怎么睡呢。

    听杨继西这么说,孙桂芳也有些困了,她靠着窗,很快便睡着了。怕她这样睡脖子不舒服,杨继西把她的脑袋放在自己肩膀上靠着,整个人往下缩了缩,让孙桂芳睡得更舒服些。

    等杨继西唤醒孙桂芳的时候,车已经进站了,车上的人陆陆续续开始下车,就只有几个人在上面。

    “你就这个姿势坐了这么久?”

    孙桂芳见他起身腿有些不稳,立马知道是腿麻了,顿时心疼得不行。

    “这人长得太高了,也不好,下次一定记得活动活动腿。”杨继西背着一个包,另一个包他趁着人不注意放到空间去了。

    “没有下次了。”孙桂芳才不接茬呢,得了他的保证,这才露出笑颜,二人下了车,出了车站赶往火车站。

    “我的天,”孙桂芳看着一路的人和东西,惊讶地抓住杨继西的手臂,“西哥,好热闹啊!”

    卖地瓜的,卖烧土豆的,还有卖鸡蛋饼的,叫卖声不断,人也多,瞧着十分热闹。

    “个体经济发展迅速,做生意的也多了,等咱们到沿海,那边更多呢。”

    杨继西笑着去买了两个鸡蛋饼,和孙桂芳一人一个。

    “好吃,加点辣酱肯定更好吃。”孙桂芳一边吃一边道,天冷的时候,她就爱吃辣的。

    “那咱们回家试试。”杨继西笑。

    “好。”

    两天后,他们终于到了沿海城,下火车时,二人腿都是软唧唧的,即便在火车上他们也没有一直坐着,而是逮住时间就走动一下,但从未坐过这么远的路,腿还是有些肿了。

    李成杰也拿不准他们会不会来,但还是让小夏在这边等着,手里举着个牌子,就站在火车站出口处。

    杨继西一出站就瞧见小夏举着一个大纸牌站在人群里,纸牌上面写着杨继西和孙桂芳的名字。

    “是小夏。”孙桂芳也看见小夏了,因为对方实在是长得高大,在人群中很显眼。

    “杨哥,嫂子!”

    小夏笑眯眯地冲他们招手。

    “李哥就怕你们没来,这些天一直念叨呢。”小夏带着他们往旁边的停车位走去,高楼让杨继西夫妇看得目不转睛。

    在看见小夏开着一辆四轮车过来时,也有些惊讶,二人上了车,透着车窗看向外面的城市。

    比起他们省城,这沿海经济开发处可漂亮多了,高楼多,做生意的也多,到处都通了电,瞧着十分漂亮。

    再看那些小伙子,小姑娘们,穿得都很好看,颜色也不像他们小县城那么朴素,还有头发。

    孙桂芳盯着几个姑娘的卷发看:“真好看啊。”

    “那是喇叭裤吧?”

    杨继西则是盯着小伙子的紧身裤看。

    小夏闻言应着:“是啊,现在流行得很呢,我们厂里就在加做这个,订单多得很!”

    孙桂芳却不是很喜欢那裤子,但杨继西要是喜欢,也能买:“西哥,咱们买几条回去?”

    “不要不要,”杨继西连忙摆手,“我不适合这种裤子,而且我也不是很喜欢。”

    “我也不喜欢,”小夏大笑道,“可现在好些年轻人就爱这个呢,我们喜不喜欢不打紧,能靠这个赚钱,我啥都能接受。”

    车开了四十分钟左右,他们来到了一大片厂区。

    这是郊区,眼前全是厂房,什么鞋厂,服装厂,多得不得了,远处还能看见一点田地,除此之外就是进进出出上班的人,现在是早上九点左右,骑自行车的人不少。

    “我们的厂房在这边。”把车停好后,小夏带着他们往里面走。

    进大门的时候需要签字,然后守门的大爷会盯着他们看几眼,再放他们进去。

    “别小看这几个大爷,记性好得很呢。”小夏小声道。

    孙桂芳和杨继西点头。

    到李成杰所在的服装厂时,李成杰正在和人谈单子,于是小夏就带着杨继西他们在厂里转悠,城里有不少缝纫机,还有正在干活儿的女工与男工。

    瞧着他们的动作都挺熟练,孙桂芳一脸佩服道:“我要是能有这么快的速度,早就把你那件棉衣做好了。”

    “慢慢来,现在天还不怎么冷呢。”杨继西说。

    李成杰忙完后,赶忙过来和他们打招呼。

    “我现在吃住都在这边,”李成杰带着他们来到后面几间屋子介绍了一下,“这间是小夏他们住,这里是上夜班的人住,这边灶房加食堂,我们吃饭就是在这边。”

    杨继西他们出火车站没多久,就被小夏带着去吃了面,这会儿也不饿,于是便进了李成杰的小办公室,谈起一起做生意的事。

    他们夫妻在火车上就商量过了,再看了这大城市的样子,以及李成杰的干劲后,原本准备拿出五百块钱,现在拿出一千块钱。

    李成杰也不嫌弃这一千块钱,说实话,他想着能有五百块就不错了,结果多了五百,这也是惊喜。

    他写了承诺书和分红协议,夫妻二人签上自己的名字,盖了手印后,东西一方一份放着就成。

    接下来杨继西和孙桂芳就被小夏带着去沿海比较出名的地方游玩,李成杰把自己的相机给了小夏,小夏给二人拍了不少照片。

    “大海可真美啊。”孙桂芳和杨继西在海边站着,孙桂芳手里还抓着一把细沙呢。

    “是啊。”杨继西点头,接着一阵海风袭来,一直生活在淡水区的二人顿时眉头一皱,接着同时转过身来。

    “就是海风味儿有点上头。”

    杨继西道。

    “是啊是啊。”孙桂芳连连点头。

    第一天就把正事儿办了,接下来的几天里杨继西夫妻不是跟着小夏到处游玩,就是二人单独四处走走逛逛,他们去批发区买了不少吃的喝的,糖果也买了不少,都分类装在空间里,准备以后上架在小杂货铺。

    衣服他们给亲戚买了些,买得多的是布料,颜色正,做衣服那铁定好看啊!

    关键是便宜!

    眼瞅着几天下来,空间堆得满满当当,二人拿到那天拍的照片后,便心满意足地和李成杰他们道别了。

    比起预计的时间,他们早回家了两天。

    他们直带了衣服和照片回铺子上,杨幺妹看着那些照片,眼睛亮晶晶的:“真好看啊!”

    “是啊,外面发展可快了,晚上更漂亮,全是电灯……”

    孙桂芳和杨幺妹叽叽喳喳地说了起来,杨继西把衣服分了分,先让杨幺妹选她的。

    他们只带了女士衣服回来,男士的没有,但是有布,看上啥料子,用料子做就成。

    杨幺妹选了一件淡黄色的连衣裙:“真好看。”

    “我们买的都是夏天的衣服,现在便宜得很。”孙桂芳说。

    “有机会了,我也和阿章还有平安出去看看。”

    “那肯定的。”

    当天下午杨幺妹和刘章回老马沟了,于是杨继西和孙桂芳把前门一关,将空间里的东西一一拿出来,顿时堆满了堂屋。

    二人忙了大半夜,把他们住的房间当成库房,把东西一一规整好,然后睡在中间的床上,因为周围都是东西,所以有些挤。

    好在都是些轻巧的,要是重一点的他们都怕晚上会掉下来打到他们。

    第二天杨继西去了几个姐姐家里,把衣服给送过去了,这是孙桂芳给她们挑选的,每件衣服都很适合她们。

    在二姐家吃了饭,杨继西又回了镇上,得了口信的杨二奶奶带着嫣嫣已经到铺子上了。

    此时正笑眯眯地和孙桂芳说话,身后的货架上多了不少新鲜玩意儿,布料也被摆出来卖了。

    出门时杨继西看见有十匹布呢,现在只有两匹在那摆着了。

    “今儿生意挺好?”

    杨继西抱起冲过来的嫣嫣问道。

    “好,好得很呢!我要是再晚点来,桂芳一个人都忙不过来。”杨二奶奶笑道。

    下午杨二奶奶还有孙桂芳带着嫣嫣,还有给孙父他们的东西去了水竹林生产队。

    杨继西看铺子。

    王成功难得休息一天,见他们回来了,便过来串门。

    索性也没事,杨继西拿出在沿海买的象棋,摆在长桌上,和王成功下起来了。

    柳老二听见王大爷给王成功助威的声音,走过来一看发现在下棋,于是也加入了战斗。

    有人来买东西,杨继西就卖,没人就继续下棋,今晚孙桂芳她们不回来,于是王大嫂干脆让杨继西去他们家吃饭。

    杨继西也没空手去,拿了点小零食给王小松,王小松得了吃的,高兴得不行。

    听杨继西说起沿海城市发展迅速,王大爷十分感慨,更多的是喜悦:“我想不久的将来,咱们这边也会发展成那样的。”

    “只要能通电,我都觉得很满足。”王成功笑道。

    “有点出息。”王大嫂笑骂着。

    第二天下午,在孙桂芳她们回铺子后,杨继西一个人回了生产队,他找上杨继康。

    “李哥那缺人,男工是二十八块钱一个月,包住,吃饭是跟着吃,加肉得给钱,你去不去?”

    杨继康一拍大腿,神情激动道:“去啊!石头马上就念初中了,欢欢和乐乐也大了,这哪里都得用钱,不过能织干几个月吗?春耕我还得回来……”

    “回来啥啊,”杨继西哭笑不得,“承包地的活儿,就我们帮着一起干了,你放心在外面找钱就是。”

    “那也不能让你们白干,我给钱。”杨继康越想越觉得可以,于是去找康嫂商量,康嫂也激动,于是晚上就给杨继西回了话,杨继康要去李成杰那。

    这工钱和工人工资差不多了,只是没有工人那么好的待遇,但这对于他们来说是难得的机会啊。

    杨继康和几个姐夫一道拿着杨继西给的地址,去了沿海,半个月后寄信回来,表示一切都熟悉了,今年过年也不回家,就在外面干。

    这杨继康无缘无故离开了这么久,生产队的人自然发现了,但不管别人怎么问,康嫂只是说在外面接了个活儿。

    杨老婆子的脑子难得转了一圈:“我看这事儿一定和继西有关系,他们之前好像去了沿海,回来没几天,继康就出去了,你们说是不是继西给介绍的活儿?”

    沈凤仙和杨继东闻言心中一动。

    于是他们晚上来找杨继西,笑着扯了几句场面话后,杨继东笑问道:“是这样的继西,你说你之前去大城市了,那、那边的活儿多吗?”

    他们倒是没脸说啥你给我们找个活儿,而是换了个方式问道。

    “多,”杨继西笑着点头,“要不说是大城市呢?不过活儿多,也累,还得离开家乡,能承受这些,其实我觉得出去找活儿做也不错。”

    “那、那一个月能挣多少钱啊?”

    沈凤仙问。

    “二三十吧,具体多少我没问。”杨继西说。

    二三十那也很多了!

    夫妻二人回家后怎么也睡不好,杨继东激动道:“就算一个月二十五块钱,吃喝住用五块钱,那还有二十块呢!一年下来就是,就是多少来着。”

    他读书是个不厉害的,也读得少,有些算不清。

    沈凤仙虽然只读到二年级,可她数学还不错,于是回道:“一年240块呢!”

    “这么多钱呢!那咱们两个人一年就能回家盖新房子,而且是砖房!”

    杨继东睡不下去了,“我得出去,你也跟着一起出去,福娃已经断奶了,再说爹娘身体也不错,狗蛋也这么大了,家里不会有事儿。”

    “就算是有事儿,那老二和老四不是在养兔子吗?咱们出去不打紧。”

    沈凤仙越听越觉得有盼头,于是夫妻二人商讨起来,第二天一早,杨继东就去找队长开介绍信,回家就和杨老汉他们说了去沿海的事儿。

    二老是支持的,可有个条件。

    “你们走了,每个月要不要寄点钱回来?”

    杨老婆子道,“也不用太多,够我们几人生活就成啊。”

    “是啊,这买盐,买油的,都是钱啊。”杨老汉抽着旱烟道。

    “这事儿啊,我都想好了,”杨继东笑道,“每个月你们去二娘家支两块钱,二娘他们记账,我们回来就还给二娘。”

    这是不信任他们啊。

    二老对视一眼,却没争论,默认了这个事儿。

    “那我们就等着你们回来盖房子了。”

    听他们这么说,杨继东夫妇露出真心的笑:“爹,娘,你们就等着我们回来吧!”

    杨继南和杨继北知道杨继东他们要出去的事后,倒是有些惊讶,不过也理解,毕竟家里的孩子多,以后还要给狗蛋三人娶媳妇儿,那都是钱啊。

    队长见杨家大院一下就走了三个人,而且都是去沿海了,也猜到是因为啥了。

    都是穷闹的啊,但凡他们生产队富裕一点,年底分到的钱多一些,也不会留不住人。

    不过他也想得开,以后走的人说不定会越来越多,外面城市在搞建设,要的人多着呢。

    过年的时候,杨继康和杨继东夫妇没在家,四个姐姐带着孩子们来了,姐夫们都没来,这下只有刘章陪着杨继西下棋了。

    刘章现在在肉联厂干得不错,所以没有打算出去干,毕竟工资都差不多,还离家远,他不放心幺妹一个人带着孩子在家。

    “前不久我收到我家那口子寄回来的钱,好家伙,这个数呢。”杨继丽比了个手势。

    “差不多差不多,”杨继春笑得合不拢嘴,“不过我们得分给大家一份,没有你们的小日子滋润。”

    “是啊,但也满足了,我们再怎么说也拿大头,要是全给,我才不愿意呢。”杨继燕道。

    “是啊是啊。”

    去周家拜年时,杨继西跟周大舅说起学车的事儿,周大舅笑道:“只要你想学,我有的是熟人,但这认师傅得走师礼,而且不能抢饭碗。”

    “不抢不抢,我就是想着学着以后万一有条件买车,也方便。”

    杨继西笑道。

    “该这样的。”周大舅点头,和杨继西约好日子带着他去见自己的朋友后,又说起周文柏夫妇的小卖部,他们的生意还不错。

    从周家回来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可这个时候杨继南兴冲冲地跑了过来:“赵五家住了个外地人,说是来收老玩意儿的,只要是有点年份,不管是铜板还是银角子啥的,都要。”

    “哪有啥银角子,不过老铜板倒是有几个,咋还收这个啊?”

    杨二奶奶好奇道。

    “不知道,反正好些人都往赵五那边去了。”杨继南说。

    “咋住赵五家呢?”

    杨二爷爷疑惑。

    “给了钱的,没地儿住,想着在我们生产队待一天,收了东西第二天就走。我是没啥东西,不过我爹他们拿了夜壶过去都给收了!”

    杨继南想到那东西都觉得嫌弃,那东西都有人收。

    “那夜壶我记得太爷爷在的时候用着的,放到现在也有些时候了,”杨继西忍着笑,“卖了多少钱?”

    “我问了爹不说,”杨继南摊手,“味儿重得很,说前一天晚上还用过呢,只是用水冲洗了一下,结果那人还是要了。”

    “咱们家可没夜壶。”杨二爷爷哈哈一笑,让杨继西夫妇拿着杨二奶奶给的铜板去赵五家瞧瞧。

    反正也是过年,没啥事儿干,二人笑眯眯地来到了赵五家。

    赵五家挤满了人,还有隔壁队的呢。

    那人四十多岁,留着络腮胡,戴着一副眼镜,看起来有些文化。

    此时正在看一块缺了口黑乎乎的牌子,这是李四娘拿来的,她还在一旁笑眯眯地介绍着:“这是我姥姥留给我娘,我娘在我出嫁的时候留给我的,本来是想留给我儿媳妇,可我想着我还没死呢,就没给,结果现在没有儿媳妇了,索性卖了。

    “要是能卖个好价钱,我就把房子重建了,然后再给我儿子娶个黄花大闺女。”

    听到这话,就有人不客气道。

    “得了吧,现在寡妇都不愿意嫁到你家去,还想要大姑娘呢?”

    “就是,还有这玩意儿不是你家老伴儿小时候在后山捡到的吗?咋就成了你姥姥传下来的了?”

    李四娘脸上挂不住,立马叉腰骂道:“你们懂个屁!听听人家咋说的。”

    那人把牌子还给她:“这是铁片,不是玉佩啥的,就是年代久了,生锈了,这东西我不要。”

    众人哄笑,李四娘不乐意了:“你再仔细看看,这真是我姥姥传下来的,要不你给我五块钱?”

    “我不收,麻烦让让,下一位拿东西来。”那人摇头,喊着下一个人。

    李四娘骂骂咧咧地走了,杨继西和孙桂芳还给她让了路,他们可不想大过年的被喷一脸沫子。

    “这人姓张,说是南城人,走了好些地方了,就是收这些东西。”见杨继西他们刚来不知道情况,有人便给他们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