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一百零八章 徐光启 六

第一百零八章 徐光启 六

作者:云和山的此端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流星小说网 www.lxbbbb.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到了晚上。wWW。qb5、cǒm

    杨改革更是兴奋的睡不着觉,反复的唠叨着。

    “蒸番薯……”

    杨改革提起竹管笔,写在纸上。

    “烤番薯……”

    又写在纸上。

    “煮番薯……”

    照样记在纸上。

    “炸番薯……”

    再记在纸上。

    “番薯糖……”

    纸上面,已经记录了一大堆了。

    “红薯粉丝……”

    “喂猪……”

    纸已经是密密麻麻一叠了。这是杨改革能想起来的所有番薯的用途,想到番薯能有这样多的用途,就高兴得不得了,用途越大,这价值就越高,需求就越大,这种植的面积也就越大,这储备也就越多,这抵抗天灾的能力就越强,这大明朝,就越不容易翻船,自己就越安全。

    晚上,梦回百度,还继续搜索番薯还有那些用途。

    “番薯干……”

    ……

    “红薯粉(粉末)……”

    ……

    “红薯酒……”

    “红薯淀粉……”

    ……

    杨改革第二天一起床,就吩咐王承恩。

    “大伴,去请孙、徐两位师傅来东暖阁见朕,朕请两位师傅吃早饭。”杨改革无头无脑的对着王承恩说了这样一句。

    王承恩莫名其妙的去办差了。

    杨改革端坐在桌子前,又在昨天的基础上,补上了自己一夜辛苦搜索出来的内容。

    ……

    很快,王承恩就回来禀报:“启禀皇上,奴婢已经派人去请两位师傅了,估摸着,小半个时辰就能到了,请问陛下,今日早膳要吃什么?”

    杨改革搁下竹管笔,说道:“大伴,听说南方有一种米粉,十分好吃,朕今天想请两位师傅吃米粉,大伴叫御膳房的人去准备一下吧。”

    崇祯帝杨改革又是无头无脑的说了这样一句,王承恩差一点一个撇脚,摔倒在地,这都是哪跟哪啊?米粉?那是什么东西?

    王承恩有点惴惴不安,不知道这皇帝今天是怎么了,小声的问道:“皇上,这米粉……”

    杨改革见王承恩一副迷惑的样子,想了想,解释道:“米粉?不懂?或许应该叫米线吧?”

    说到米线,王承恩多少明白了,民间确实有以米磨浆,制成丝,辅以鸡鱼肉等自制作料,开水烫熟即食的东西,这也叫米粉,而不是像麦子粉那样的粉末。

    “奴婢明白。”王承恩搞明白了皇帝要吃这玩意,立刻退出去,准备吩咐御膳房的人去做了。

    “大伴,记得,只要三份,朕一份,孙、徐两位师傅各一份,不要浪费了,明白吗?……哦,对了,要四份,给皇后送一碗去……”杨改革话到半截,想起昨天吃了周婉儿的一碗粉蒸肉,因而想起了番薯的巨大经济价值,今天,也就算是回请皇后吃一顿饭了。

    “奴婢明白了。”王承恩出去了。

    ……

    乾清宫东暖阁。

    孙承宗和徐光启两位老人都有些疑惑,这样早,皇上就派人把他们找来,说是请他们吃早饭,不知道这里面到底是什么事,两个人在东暖阁里,两眼望两眼,皆不知道皇帝卖弄什么药。

    “两位师傅早啊!”杨改革心情极好,率先给两个人打招呼了。

    两人连忙跪下来请安。

    “两位师傅快起来吧,不用如此,快给两位师傅搬个椅子来。”杨改革很热情的“招待”自己左膀右臂。

    坐定了。

    “今天,朕请两位师傅吃早餐,大伴……”杨改革对孙、徐两位说完,又对王承恩说道,意思让王承恩快点上米粉。

    一溜的宫女太监,鱼贯而入,摆案子的摆案子,摆吃食的摆吃食,还有摆开胃菜的,还有摆擦嘴用的。本来一碗简单的米粉,现在变成配了七八个凉菜的高级货了。

    孙、徐两位不知就里,互相对看了一眼,莫名其妙。

    “两位师傅,请吃……”说完,杨改革率先开动,用筷子调了调米粉,然后甩开膀子大吃起来。

    孙、徐两位更是摸不着头脑,见皇帝吃了,也跟着吃,吸吸嗦嗦,东暖阁里,一阵吃米粉的声音,好似路边早点摊。

    吃完,杨改革笑着道:“两位师傅,如何?”

    两人对望了一眼,一同开口道:“美味。”

    “呵呵,两位师傅,朕不光是让二位吃这米粉,而是朕想到了这番薯的去处了。”杨改革说完,拿目光撇了撇吃空了的的米粉碗。

    孙、徐二位见皇帝示意刚才吃过的米粉,心想莫非这米粉里有古怪?

    “番薯的去处?皇上?莫非?……”显然,对于这番薯,徐光启下的心思比较多,立刻回过神来。

    孙承宗也不慢,道:“莫非就是把这番薯做成粉丝?”

    杨改革“啪啪啪”的鼓掌,道:“不错,两位师傅果然聪明,这番薯可以做成番薯粉丝,这销路必不用愁,朕想过了,可以全额用番薯抵税赋,朕将这收上来的番薯,做成番薯粉丝,再销售回去,这一进一出之间,就赚大发了,这番薯的推广,必将十分迅速。”

    ……

    “这番薯做成粉丝,也许是可以的,不过陛下就这样肯定,这红薯粉丝就好卖?”徐光启很怀疑这红薯粉丝的销路问题,如果卖不掉,那岂不是要皇帝当裤子?

    “呵呵,徐师傅不用着急,这件事,朕有把握,必定叫天下的人都爱吃这番薯粉丝的。”徐光启显然那没有见过后世买红薯粉丝过年的场景,如果见过,就不会怀疑它的销量了。

    一家人买五斤过年,这大明朝过亿的人口,就算一千万的家庭,这也有几千万斤的销量,当然,实际销量肯定达不到这个数。但这还只是过年的消耗,如果算上全年,再加上其他七七八八的番薯制品的消耗,这北方几省的赋税,其实,完全可以全额用番薯来抵。

    “陛下慎重,此事,一旦全额抵赋税,这番薯的种植面积,必将迅速的扩大,陛下还是稳妥一些比较好。”孙承宗连忙出言劝崇祯帝,不要太冒进了,这不是过家家,一旦事情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那可没后悔药吃。

    “呵呵,孙师傅,此事朕已有对策,不光是靠番薯粉丝一样。”说完,杨改革将写了番薯的诸多用途的那叠纸,递给了孙承宗和徐光启。

    “烤番薯……”

    “蒸番薯……”

    “炸番薯……”

    “番薯糖……”

    “红薯粉丝……”

    “番薯干……”

    “红薯粉(粉末)……”

    “红薯酒……”

    最后还列了一个“喂猪……”

    孙承宗和徐光启看到番薯的这样多的用途,看得目瞪口呆。再看看皇帝,不知道皇帝是怎么想出这样多东西的,天生圣人?皇帝实在太强悍了,一个晚上就列出这样许多的用途。

    ……

    孙承宗和徐光启吃惊了半响,才回过神来。

    徐光启实在是好奇,问道:“敢问陛下,陛下是如何知道如此之多的用途的?”能写出这样多用途的人,不是一般人。非神人不能也。当然要好奇的问一问皇帝到底是怎么弄出来的。难道皇帝还有其他的高人指点?

    “呵呵呵……”杨改革很得意的笑起来,这当然得益于自己二十一世纪的经历,得益于自己梦回百度搜索的,这个,当然不可能和他们说。随口扯了一理由,准备搪塞。

    “此事,其实也极简单,朕见这番薯也是吃食,所以,按照烹饪的方法,蒸、煮、煎、烤、炸、闷、烫细细的想了一遍,写下了觉得可能的烹饪方式,也就有了这些,至于后面的酒,朕见这番薯类似果子,也可生吃,传闻猴子可以用果子酿猴儿酒,那这番薯为何就酿不得番薯酒?至于番薯糖,朕觉得,既然这番薯食之味甘,也许能制成糖……”

    杨改革一通胡天胡地的胡扯,扯得孙承宗和徐光启二人两眼冒光,好似看到了宝贝一样。如果都如皇帝所说的那样,那么,这番薯全额抵赋税也不见得不行,当然,前提是皇帝说的这些都是真的。

    “启禀陛下,臣觉得,如果都如陛下所言,番薯有如此之多的功效,那以番薯抵赋税的比例,也可以极大的提高了,关键是如何证明这些可行?”徐光启道出了自己的担心。

    “呵呵,徐师傅,此事不急,徐师傅回去之后,可派人用番薯逐步摸索,想必能摸索出相当多的用途来,毕竟,这是一个能填饱肚子粮食,不是地里的杂草。徐师傅不是说过吗?南洋皆以此物为食,可得长寿?”杨改革顺水推舟,将一揽子番薯产品的试制工作,交给了徐光启。

    “这,遵命,陛下。”徐光启无言以对,只好答应下来。

    徐光启又道:“如此说来,陛下是打算用这些番薯制品的出息来补赋税?”

    杨改革原本的想法是用番薯的制成品赚来的银子抵该交的赋税,按杨改革的理解,这北方的一些省,交的赋税,及其有限,甚至不如南方一个府,一个州,所以,料想,这要的银子要的也不是很多。

    “确实,朕是想用这番薯的制成品赚的钱去抵赋税的,比如开个番薯粉丝的加工工厂,只要大致能抵消赋税就行了,朕也不指望这番薯能赚多少钱,目的就是番薯能大规模的推广开就好。”

    “启禀陛下,臣以为,既如此,番薯抵赋税的比例,宜为五五开,或者是三七开,较为妥当。”

    “臣也赞同徐少保的意见,陛下可渐进,如果用番薯的出息能够补足该交的赋税,则逐步推广开,如果入不敷出,则可缩小所占比例。”

    杨改革思索了一下这两位师傅的话,觉得有道理,一次性全额抵赋税,规模有点大,自己把情况想得太理想了,那就看情况,一步步的来把这个抵消的比例提高吧。两位师傅的面子,还是要给的。

    “既然如此,那就按照两位师傅说的,从五五开开始吧,如果情况良好,就三七开,甚至全额抵赋税。”

    “陛下圣明。”两人异口同声的说道。

    ……

    “哦,对了,朕已经选定了几个试种番薯的地方,徐师傅试种番薯的时候,可以把这几个地方包括进去,……一处就是陕西的榆林地区,特别是米脂县,据说这个地方是贫困异常,所以,番薯应该尽快在这些地方推广,顺天府,也至少列入一个,其他的地方,徐师傅就自己安排吧……”

    皇帝指定了两个种番薯的地方?徐光启摸不着头脑,为什么不是其他地方?不过既然指定了,那就在那里栽种吧。至于为什么,只有杨改革一个人知道,这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李自成,可就在米脂起义的啊!如何不防范他?

    这番薯的推广,大的计策是出炉了。连一些细节问题,都考虑进去了,杨改革这个穿越过来的崇祯皇帝相当重视的,视为金手指对抗北方干旱的种番薯,也算是告了一个段落了,接下来,就看徐光启的实际操作能力了。

    历史,必将不同!

    【头脑有点混乱,另外,没仔细查看明末北方各省的赋税情况。】

    最新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