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三章 工欲善其事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流星小说网 www.lxbbbb.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狄公是指韩琦吗?”林昭觉得,狄青说这句话绝对不是无的放矢的,尤其是眼下大名府黄河决口,河北路官员处于风口浪尖的时候,就更加有指代嫌疑了。
狄青轻轻笑道:“我只是知道他韩琦绝对没有想象的那样干净!”
“果真?”
“那是自然,莫非公子以为我是有意中伤韩琦?”
倒不是没有这种可能,狄青与韩琦可是有恩怨的。根源则是大宋朝重文轻武的传统,韩琦是正经的科举进士出身,而狄青出身行伍。即便狄青平定了南方侬智高之乱,官至枢密使,可文官们依旧秉持“东华门外状元唱名者才是好汉”的传统,根本看不起狄青,多有怠慢,韩琦正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当年狄青担任枢密副使的时候,韩琦情愿去做三司使,都不愿意担任枢密使这个大宋军方第一号人物。压根就是看不起狄青,不愿与之威武。后来文官集团合力将狄青赶出朝堂,韩琦更是其中的领军人物,可以说是狄青的死对头。
若非狄青有别的重要任务,那般悲惨遭遇……可以说全都是拜韩琦所赐,记仇是肯定的。再者,韩琦支持的是赵宗实,与仁宗皇帝亲信的狄青自然出于敌对状态。不过林昭相信,在正事上,狄青不至于这般公报私仇,不会这样不理智,否则他就不会坚持二十年寻找林昭,一手建立起明月宗,忠心耿耿为之谋划谋略了。
林昭摇头道:“自然不会!”
狄青续道:“我并非无的放矢,而是河北那边有消息传出来,大名府决口并非只是天灾。也与**有关系,东流下游有许多的土地,若是大规模分红抑或者决口,损失会不小的,这些人与韩琦隐约都有关系……”
“这样啊?”林昭没想到黄河决口。还有这样的**原因,沉声道:“这么说的话,韩琦确实有问题!”
“至少是有嫌疑!”狄青给出了一个相对准确的答案。
“狄公有什么想法吗?”林昭知道,狄青提起这件事,可能不是那么单纯,很可能另有所图。
“韩琦当年没少为赵宗实出力。不得不承认,他确实有能耐。虽说他现在远离中枢,可是若一旦有事情,韩琦必然会是赵顼的帮手,至少高滔滔会对她多有倚重的,如果趁此机会。打击一下韩琦,不知公子意下如何?”狄青果然是要出手了,以前他们的行动都十分被动,这次则是要主动出击,当然了,一开始自然不能对准主要目标,只能循序渐进。从外围开始入手,不引起怀疑,日积月累必有重大进展。
林昭点头道:“如果韩琦真的有问题,按照赵顼此番的决心,以及朝堂上的影响,倒是可以让韩相公难受难受。”
“公子眼下必须要与赵顼虚以为蛇,最好是借力打力,借用赵顼的力量来对付韩琦,让他自毁长城。”这是一个有些阴险的招数。
听到狄青这个建议,林昭完全同意。一方面是韩琦本身可能有问题。另外一番,他们都算是自己的仇人,既然是报仇,就绝对不能心慈手软。若是能让仇人之间,彼此相互残杀。那更是大快人心。
“只是赵顼对韩琦十分信任,那老家伙在朝中根基很深,怕不是那么容易能动摇!”
“那我们可以先试试,看看赵顼维护韩琦到底到什么程度?”狄青沉声道:“还有便是打草惊蛇,看看河北那边到底有什么反应,加以印证,然后再想办法对付韩琦。”
“好,就这么办!”林昭已经清楚地认识到韩琦的价值,虽说眼下他最宠幸信任的臣子是王安石,可是一旦遇到大事,真正为辅佐赵顼的第一人无疑正是韩琦。至于文彦博和富弼等人,就不好说了。如果能干掉韩琦,或者将其“打残”,无疑是废掉了赵顼的左膀右臂,对于将来的事情大有好处。
随后他们商议了,先略微试探性的上疏弹劾。在朝堂上引起一股风潮,对目标对准韩相公,只需要略微推波助澜就是了,接下来等着看好戏就是了。找两个御史不是问题,明月宗那边自然会安排妥当。狄青甚至打算暗中向皇城司传递消息,让他们间接来告知赵顼,双管齐下,起到的效果或许会更加明显。
狄青道:“不过轻易想要插手此事,怕不是那么容易,最重要的还是治河方案。这个我会尽力帮公子谋划的,只是那材料的事情……”
“我已经在试验了,有一种叫做水泥的新材料,保证可以让河堤坚硬如铁,牢固如磐石。”
没错,林昭研究的新材料正是水泥!
黄河之所以不断决口,除了水位确实高之外,一个很重要的缘故,那就是河堤多为泥土,根本不结实,长时间的浸泡和冲刷之后,很容易出现溃坝决口。从府州返回经过滑州渡河时,折美凤童言无忌的一句话,想到了这个可以坚硬如铁的材料。
有了水泥,再加上砂石搅拌,便有了混凝土,这玩意用来修筑河堤,自然比黄土要坚固许多。单是这一样材料,就足可以说服朝廷诸公,有至少一半的机会能拿下治河的“招标”,当然了,一个合理的方案是必不可少的。
于是乎,他们分头行动,林昭这边抓紧水泥的研发与生产,狄青则是全力帮助林昭制定治河方案。当然了,林昭自己也是有考虑的。
后世治理河流,很重要的一个方式便是修建水坝,抑或者是水利枢纽工程。可是碍于技术手段的问题,在这个时代是很难行得通的。让大宋朝在黄河上修建一座水坝,这有可能吗?至少林昭没有这样异想天开。
那么只能采取疏导和清淤的方式来办,如何疏导最为便捷,这个问题有待狄青他们去落实。林昭决定先从工具上来入手,有时候一个方案固然优秀,也可以说得天花乱坠,可是如何能让人相信这个方式能有效呢?如果有一两件实物,当场展示结果就不一样了,眼见为实乃是自古以来的传统,明显更具有说服。
回到汴京的那一日其,林昭便吩咐了于玄,寻找一些有经验的工匠,然后前往汴京城外的一座砖窑,水泥的研发就是在这里秘密进行的。
水泥的制作并不十分复杂,主要是把含有硅酸盐和碳酸钙的石头经过煅烧,再加上一些工艺,最终烧制成为粉末。但是加水之后便成为一种极强的建筑粘合剂,干燥之后便会十分坚固,乃是后世最常用的建筑材料。
此时放在大宋朝,那绝对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型建筑材料。尤其是在大工程中效果更为明显,若以此来加固黄河河堤,必然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林昭很庆幸,自己前世对这些化学方面的东西有些了解,故而此时摸索着弄出来。然后又找寻了一些有经验的工匠一起琢磨,总算是搞明白了一些门道。如果沈括在,与他一起合作自然是最好不过,凭借沈大科学家的思维和创造能力,肯定会很快有所突破的。只是沈括而今尚在延州,来不及参与,故而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所幸,多次的实验之后,总算是有些眉目了,而今第一批产品就要出炉了。林昭很是期待,想要一睹为快,瞧瞧自己制造的第一袋水泥能有怎样的功效?
来到砖窑的时候,于玄便迎了出来,这几天他为此事忙忙碌碌,甚至顾不上回家。加之保密的缘故,他也是有意留下来的。几日下来也算是殚精竭虑,没少忙碌,也着实有些劳累了。
不过瞧见林昭时候,顿时来了精神:“侯爷,你怎么过来了!”
“看看你们研发的情况?如何?”
“已经快要出炉了,因为没有经验,故而制作颇为麻烦,所以耽误了不少时间。不知道做出来的,是否是侯爷想要的东西!”
“只要你们用心就好了,不成功也不要紧,工艺的问题我们可以再逐步改进。”林昭虽然着急,却知道这是急不来的事情,最重要的是水泥质量与功效必须要达到预期,这一点至关重要,故而不可操之过急。
“侯爷放心,我们一定会尽力的。”林昭交待的事情,于玄自然尽职尽责。他虽然不知道林昭到底要做什么,但可以从着急与重视的程度揣测一二,故而丝毫不敢怠慢。
“侯爷,那边有消息了!”
林昭正在等待水泥出炉的时候,李承匆匆赶来禀报了一个消息:“公子,河工之中果然找到人了。公子当真是料事如神啊!”
“嘿嘿,不是料事如神,而是漕运也要牵涉到清淤问题,河工之中自然有清淤的好手,这些人正是我们能用得着的。”
“原来如此!”
“走,我们去见见,看看他们到底有什么奇思妙想!”
林昭坚信一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必要的准备,一个都不能少!(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RT
“狄公是指韩琦吗?”林昭觉得,狄青说这句话绝对不是无的放矢的,尤其是眼下大名府黄河决口,河北路官员处于风口浪尖的时候,就更加有指代嫌疑了。
狄青轻轻笑道:“我只是知道他韩琦绝对没有想象的那样干净!”
“果真?”
“那是自然,莫非公子以为我是有意中伤韩琦?”
倒不是没有这种可能,狄青与韩琦可是有恩怨的。根源则是大宋朝重文轻武的传统,韩琦是正经的科举进士出身,而狄青出身行伍。即便狄青平定了南方侬智高之乱,官至枢密使,可文官们依旧秉持“东华门外状元唱名者才是好汉”的传统,根本看不起狄青,多有怠慢,韩琦正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当年狄青担任枢密副使的时候,韩琦情愿去做三司使,都不愿意担任枢密使这个大宋军方第一号人物。压根就是看不起狄青,不愿与之威武。后来文官集团合力将狄青赶出朝堂,韩琦更是其中的领军人物,可以说是狄青的死对头。
若非狄青有别的重要任务,那般悲惨遭遇……可以说全都是拜韩琦所赐,记仇是肯定的。再者,韩琦支持的是赵宗实,与仁宗皇帝亲信的狄青自然出于敌对状态。不过林昭相信,在正事上,狄青不至于这般公报私仇,不会这样不理智,否则他就不会坚持二十年寻找林昭,一手建立起明月宗,忠心耿耿为之谋划谋略了。
林昭摇头道:“自然不会!”
狄青续道:“我并非无的放矢,而是河北那边有消息传出来,大名府决口并非只是天灾。也与**有关系,东流下游有许多的土地,若是大规模分红抑或者决口,损失会不小的,这些人与韩琦隐约都有关系……”
“这样啊?”林昭没想到黄河决口。还有这样的**原因,沉声道:“这么说的话,韩琦确实有问题!”
“至少是有嫌疑!”狄青给出了一个相对准确的答案。
“狄公有什么想法吗?”林昭知道,狄青提起这件事,可能不是那么单纯,很可能另有所图。
“韩琦当年没少为赵宗实出力。不得不承认,他确实有能耐。虽说他现在远离中枢,可是若一旦有事情,韩琦必然会是赵顼的帮手,至少高滔滔会对她多有倚重的,如果趁此机会。打击一下韩琦,不知公子意下如何?”狄青果然是要出手了,以前他们的行动都十分被动,这次则是要主动出击,当然了,一开始自然不能对准主要目标,只能循序渐进。从外围开始入手,不引起怀疑,日积月累必有重大进展。
林昭点头道:“如果韩琦真的有问题,按照赵顼此番的决心,以及朝堂上的影响,倒是可以让韩相公难受难受。”
“公子眼下必须要与赵顼虚以为蛇,最好是借力打力,借用赵顼的力量来对付韩琦,让他自毁长城。”这是一个有些阴险的招数。
听到狄青这个建议,林昭完全同意。一方面是韩琦本身可能有问题。另外一番,他们都算是自己的仇人,既然是报仇,就绝对不能心慈手软。若是能让仇人之间,彼此相互残杀。那更是大快人心。
“只是赵顼对韩琦十分信任,那老家伙在朝中根基很深,怕不是那么容易能动摇!”
“那我们可以先试试,看看赵顼维护韩琦到底到什么程度?”狄青沉声道:“还有便是打草惊蛇,看看河北那边到底有什么反应,加以印证,然后再想办法对付韩琦。”
“好,就这么办!”林昭已经清楚地认识到韩琦的价值,虽说眼下他最宠幸信任的臣子是王安石,可是一旦遇到大事,真正为辅佐赵顼的第一人无疑正是韩琦。至于文彦博和富弼等人,就不好说了。如果能干掉韩琦,或者将其“打残”,无疑是废掉了赵顼的左膀右臂,对于将来的事情大有好处。
随后他们商议了,先略微试探性的上疏弹劾。在朝堂上引起一股风潮,对目标对准韩相公,只需要略微推波助澜就是了,接下来等着看好戏就是了。找两个御史不是问题,明月宗那边自然会安排妥当。狄青甚至打算暗中向皇城司传递消息,让他们间接来告知赵顼,双管齐下,起到的效果或许会更加明显。
狄青道:“不过轻易想要插手此事,怕不是那么容易,最重要的还是治河方案。这个我会尽力帮公子谋划的,只是那材料的事情……”
“我已经在试验了,有一种叫做水泥的新材料,保证可以让河堤坚硬如铁,牢固如磐石。”
没错,林昭研究的新材料正是水泥!
黄河之所以不断决口,除了水位确实高之外,一个很重要的缘故,那就是河堤多为泥土,根本不结实,长时间的浸泡和冲刷之后,很容易出现溃坝决口。从府州返回经过滑州渡河时,折美凤童言无忌的一句话,想到了这个可以坚硬如铁的材料。
有了水泥,再加上砂石搅拌,便有了混凝土,这玩意用来修筑河堤,自然比黄土要坚固许多。单是这一样材料,就足可以说服朝廷诸公,有至少一半的机会能拿下治河的“招标”,当然了,一个合理的方案是必不可少的。
于是乎,他们分头行动,林昭这边抓紧水泥的研发与生产,狄青则是全力帮助林昭制定治河方案。当然了,林昭自己也是有考虑的。
后世治理河流,很重要的一个方式便是修建水坝,抑或者是水利枢纽工程。可是碍于技术手段的问题,在这个时代是很难行得通的。让大宋朝在黄河上修建一座水坝,这有可能吗?至少林昭没有这样异想天开。
那么只能采取疏导和清淤的方式来办,如何疏导最为便捷,这个问题有待狄青他们去落实。林昭决定先从工具上来入手,有时候一个方案固然优秀,也可以说得天花乱坠,可是如何能让人相信这个方式能有效呢?如果有一两件实物,当场展示结果就不一样了,眼见为实乃是自古以来的传统,明显更具有说服。
回到汴京的那一日其,林昭便吩咐了于玄,寻找一些有经验的工匠,然后前往汴京城外的一座砖窑,水泥的研发就是在这里秘密进行的。
水泥的制作并不十分复杂,主要是把含有硅酸盐和碳酸钙的石头经过煅烧,再加上一些工艺,最终烧制成为粉末。但是加水之后便成为一种极强的建筑粘合剂,干燥之后便会十分坚固,乃是后世最常用的建筑材料。
此时放在大宋朝,那绝对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型建筑材料。尤其是在大工程中效果更为明显,若以此来加固黄河河堤,必然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林昭很庆幸,自己前世对这些化学方面的东西有些了解,故而此时摸索着弄出来。然后又找寻了一些有经验的工匠一起琢磨,总算是搞明白了一些门道。如果沈括在,与他一起合作自然是最好不过,凭借沈大科学家的思维和创造能力,肯定会很快有所突破的。只是沈括而今尚在延州,来不及参与,故而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所幸,多次的实验之后,总算是有些眉目了,而今第一批产品就要出炉了。林昭很是期待,想要一睹为快,瞧瞧自己制造的第一袋水泥能有怎样的功效?
来到砖窑的时候,于玄便迎了出来,这几天他为此事忙忙碌碌,甚至顾不上回家。加之保密的缘故,他也是有意留下来的。几日下来也算是殚精竭虑,没少忙碌,也着实有些劳累了。
不过瞧见林昭时候,顿时来了精神:“侯爷,你怎么过来了!”
“看看你们研发的情况?如何?”
“已经快要出炉了,因为没有经验,故而制作颇为麻烦,所以耽误了不少时间。不知道做出来的,是否是侯爷想要的东西!”
“只要你们用心就好了,不成功也不要紧,工艺的问题我们可以再逐步改进。”林昭虽然着急,却知道这是急不来的事情,最重要的是水泥质量与功效必须要达到预期,这一点至关重要,故而不可操之过急。
“侯爷放心,我们一定会尽力的。”林昭交待的事情,于玄自然尽职尽责。他虽然不知道林昭到底要做什么,但可以从着急与重视的程度揣测一二,故而丝毫不敢怠慢。
“侯爷,那边有消息了!”
林昭正在等待水泥出炉的时候,李承匆匆赶来禀报了一个消息:“公子,河工之中果然找到人了。公子当真是料事如神啊!”
“嘿嘿,不是料事如神,而是漕运也要牵涉到清淤问题,河工之中自然有清淤的好手,这些人正是我们能用得着的。”
“原来如此!”
“走,我们去见见,看看他们到底有什么奇思妙想!”
林昭坚信一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必要的准备,一个都不能少!(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