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土地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流星小说网 www.lxbbbb.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有唐三水这个肇庆副将在幕后撑腰,张安终于在肇庆城真正立足,大东米行生意的兴隆也让他手头有了足够的资金,但他从没有忘记自己惨死于清兵刀下的兄嫂,也从没忘记过远在香山的太平军和千户周士相。
宋英的到来让原本就想派人到香山和太平军重新取得联系的张安大喜过望,和宋英一番密谈后,当夜张安就带着银票去了唐三水的府上。次日,张安将米行生意交由下面的掌柜打理,自己则以去广州购粮的名义和宋英一同离开肇庆。
........
夺取前山寨后,太平军于香山的有规模战事便告结束。自增城清军在银瓶嘴山被太平军击败后,广东总督李率泰抽调2000绿营兵进驻增城,但并没有对香山发起进攻,因为三江口遭到了明军的进攻。
腊月23日,凌海将军陈奇策联合镇国将军朱统、海北道周腾凤等人,调集水陆兵马一万余人以新会为基地,对有清军重兵把守的三江口发动了攻击。鏖战两日,明军未能突破清军防线。26日,因潮州总兵吴六奇所属本部舟师抵达三江口,明军水师无法继续封锁江面,还要面临腹背受敌,故陈奇策和朱统等人商议后决定撤兵。明军撤兵后,吴六奇部舟师尾随追击,却在江门遭到陈奇策部偏将郑成魁所率战船伏击大败而回。此役,明军伤亡3000余人,4条战船沉没;清军伤亡400余,12条舟船被毁。
陈奇策对三江口的进攻验证了尚可喜的担心,使得他想要夺回新回的心思更加坚定。与此同时,明军对三江口的进攻也吸引了广州清军的全部注意力,令得尚可喜、李率泰不敢分兵攻打香山太平军,为太平军在香山的立足和发展提供了时间和安全保障。
受明军夺取新会鼓舞,沿海地区明军、抗清义师活动再次活跃。永历朝廷派驻广东的大学士郭之奇因天子移跸昆明事件而秘密前往云南,两广总督连城壁对广东战局的发展变得向明军有利没能及时察觉,并未及时做出部署。致使各地明军、义师虽活动雀跃,但缺乏全盘统筹指挥,各地只能各自为战,取得战果并不大。
新会方面。因夺取三江口之战失败,云集此处的明军复又消极,若不是陈奇策坚持,镇国将军朱统等人已率部回返。
截止年关,聚集在新会的明军已达两万余人。除朱统部外,其余明军都是义师改编而来,不但缺乏必要装备,更是缺少粮草,内中派系也是十分复杂,有国公封号的都有两个,这使得陈奇策虽然竭力维持局面想要再演去年李定国大军东进势态,但精力却被明军内部错综复杂的关系消耗,无法再次组织有效的进攻。
陈奇策一面联合朱统等人向雷州的总督衙门发去急递,请求连城壁能够将总督行辕迁至新会。尔后各部在总督指挥下统一作战,如此有总督亲自坐镇新会,定会大振军心民心。陈奇策同时请雷州方面能够筹措粮草水运至新会,以解各军燃眉之急。
急递送至雷州后,连城壁除允筹粮外,并未答应总督行辕前移,但以总督身份行文汤平伯周金汤、靖氛将军邓耀、四府巡抚张孝起等部,要各部各选精兵输送至新会,务使新会不再落于寇手。
陈奇策信中另要求朝廷对太平军及周士相酬功,但因广东方面无法和云南的朝廷取得联系。连城壁无法私自做主替朝廷封赏,便以总督身份暂任周士相为记名潮州总兵官,待大学士郭之奇往朝廷奏君后再行正式赏赐。至于周士相所保举的香山知县廖瑞祥,连城壁则发文认可。颁给官凭铜印。
陈奇策的使者将香山知县的官凭和铜印送到仁厚坊时,还带来了陈奇策的信。信中白发老将很是愧疚,对于先前能保周士相升任总兵的承诺没有兑现很是不好意思。对此,周士相却无不满,潮州总兵也好,记名潮州总兵也好。说白了都是空头,那潮州现在的总兵可是清廷任命的吴六奇,他拿什么和人家去争。
使者言谈中流露新会现在缺粮得很,将士们只能一日吃一顿饭。听后,虽太平军也很缺粮,但毕竟香山县不像新会那般残破,这一个多月来各营在乡间缴获还算可以,因此周士相从良字都调了300石粮食和10口肥猪让使者带回,也算是对新会方面尽些绵薄之力,毕竟太平军能在香山安稳发展离不开新会对清军的牵制。新会明军若垮了,太平军的好日子也要到头。唇亡齿寒,周士相不能不无动于衷。
拿到香山知县正式官凭和铜印的廖瑞祥笑得合不拢嘴,虽说雷州给的铜印雕刻不如孙全正那颗精致,但性质却是孙全正那伪知县官印所无法比拟的。有了这颗由广东总督颁给的官印,哪怕是太平军不在了,他廖瑞祥都是永历朝廷的正式官员,这可是他做梦都能笑醒的大好事。苦了一辈子,如今算是终于出头了,廖瑞祥喜极而泣,对周士相这个赏识自己的伯乐生出的可不是一分半点士为知己者死,而是死心塌地要为周士相当好差,管好香山了。
.........
经过一个多月的围剿,不但香山境内的清军散兵被太平军全部肃清,祸害地方的土匪也被逐一收拾。年关前,太平军已经彻底控制香山所属各坊都,香山连接外地的几处要地也由太平军分兵把守。
腊月二十八,周士相回到香山县治仁厚坊,回来的第一件事便是设坛祭奠在香山阵亡的太平军将士。
夺取香山和肃清清军散兵和土匪的战事并不激烈,规模也不大,但太平军也为此付出了阵亡62人,伤125人的代价。
阵亡的士兵被统一埋葬在香山县城外一处风水较好的丘陵坡地上,这一片坡地也被周士相正式作为太平军公墓使用。和新会阵亡将士只埋不立碑不同,这一次周士相为阵亡士兵立了墓碑。
墓碑面朝北方,上面刻有阵亡士兵的姓名、籍贯、年龄以及在军中的身份,于何地战死。同时,这片公墓还有一块高七尺余的石碑,上面刻有“大明太平军阵亡将士公墓”。公墓一里处设有下马石,不论文武到此俱下马步行。
领着军官们摆了香烛祭奠这些死去者时,周士相心中很不好受。墓碑他一一看了,死去的士兵都很年轻,很多都没满20岁。籍贯也很复杂,几乎贯穿了太平军立营头后的各方面兵员。阵亡的士兵有一些是太平军进入香山后主动参军的香山年轻人,根据周士相的安排,廖瑞祥将这些香山兵的亲人从家乡挑选了出来,让他们与后营住在一块,以后可以享受太平军公库拨给的烈属待遇,并且给予他们土地和牲畜以及其他物品的奖赏。
土地的奖赏不是只存在纸面上的东西,香山境内土地肥沃,虽境内颇多丘陵地带,但平原也有很多,可供开垦的土地更多。夺取龙眼都时,周士相便有意将土地和太平军紧紧捆绑在一起,为此他让宋襄公在龙眼都试点。
试点的主要内容就是清理整合无主土地,这个无主土地同时还包括被太平军镇压的地主田产以及那些逃走的大户田产。在保证原有居民田产权的前提下,宋襄公要做的就是将剩余土地全部收归太平军所有,然后再将这些土地用来安置后营老弱,并根据士兵军功大小进行分田。
分得田地的士兵因为身在军中无法耕种,这部分土地便由后营统一安排人耕种,所得则由后营和士兵平分。若士兵有亲人能够独力耕种这部分土地,那所得则全归该士兵,但为了保证太平军需求,士兵及其家人又必须要将多余的粮食以略低于市价的价格卖给太平军,或者拿多余的粮食从太平军公库换取其他物品。总之一点,周士相分田了,但又要把田间出产的粮食掌握在自己手中。
对当地百姓的政策,周士相基本保留以前官府做法,便是抽税。但因为太平军的到来使得大批地主士绅逃亡,因此很多替地主当佃户的农民不必再向从前的地主交租,只需向太平军交纳一定税粮,这就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使得香山农民对太平军产生了亲切,若不是不知道太平军到底能不能在香山立足脚,恐怕参加太平军的香山人会比现在的数字更多。毕竟参加太平军的好处多多,光是在各坊都安置的那些太平军家眷所分到的田产就足以让当地人眼红不已。
农民天生就是逐利的,这个逐利不是商人般贪婪,而是对于温饱和生活条件改善的向往。太平军的政策有利于农民,能让他们过上比从前好的日子,再也不用受官府和士绅欺压,农民自然就会拥护太平军。
宋襄公在龙眼都的治理稍有成效后,周士相便正式在香山各地推行。他计划将这一政策做为太平军的固定政策长期实现下去,并且也要将香山的原来居民纳入这一政策,以此让太平军在香山得到更多百姓的拥护,进而让太平军和百姓打成一片,兵就是民,民就是兵,军民渔水情。可以预见得到百姓支持的太平军肯定会逐步壮大。(未完待续。)
有唐三水这个肇庆副将在幕后撑腰,张安终于在肇庆城真正立足,大东米行生意的兴隆也让他手头有了足够的资金,但他从没有忘记自己惨死于清兵刀下的兄嫂,也从没忘记过远在香山的太平军和千户周士相。
宋英的到来让原本就想派人到香山和太平军重新取得联系的张安大喜过望,和宋英一番密谈后,当夜张安就带着银票去了唐三水的府上。次日,张安将米行生意交由下面的掌柜打理,自己则以去广州购粮的名义和宋英一同离开肇庆。
........
夺取前山寨后,太平军于香山的有规模战事便告结束。自增城清军在银瓶嘴山被太平军击败后,广东总督李率泰抽调2000绿营兵进驻增城,但并没有对香山发起进攻,因为三江口遭到了明军的进攻。
腊月23日,凌海将军陈奇策联合镇国将军朱统、海北道周腾凤等人,调集水陆兵马一万余人以新会为基地,对有清军重兵把守的三江口发动了攻击。鏖战两日,明军未能突破清军防线。26日,因潮州总兵吴六奇所属本部舟师抵达三江口,明军水师无法继续封锁江面,还要面临腹背受敌,故陈奇策和朱统等人商议后决定撤兵。明军撤兵后,吴六奇部舟师尾随追击,却在江门遭到陈奇策部偏将郑成魁所率战船伏击大败而回。此役,明军伤亡3000余人,4条战船沉没;清军伤亡400余,12条舟船被毁。
陈奇策对三江口的进攻验证了尚可喜的担心,使得他想要夺回新回的心思更加坚定。与此同时,明军对三江口的进攻也吸引了广州清军的全部注意力,令得尚可喜、李率泰不敢分兵攻打香山太平军,为太平军在香山的立足和发展提供了时间和安全保障。
受明军夺取新会鼓舞,沿海地区明军、抗清义师活动再次活跃。永历朝廷派驻广东的大学士郭之奇因天子移跸昆明事件而秘密前往云南,两广总督连城壁对广东战局的发展变得向明军有利没能及时察觉,并未及时做出部署。致使各地明军、义师虽活动雀跃,但缺乏全盘统筹指挥,各地只能各自为战,取得战果并不大。
新会方面。因夺取三江口之战失败,云集此处的明军复又消极,若不是陈奇策坚持,镇国将军朱统等人已率部回返。
截止年关,聚集在新会的明军已达两万余人。除朱统部外,其余明军都是义师改编而来,不但缺乏必要装备,更是缺少粮草,内中派系也是十分复杂,有国公封号的都有两个,这使得陈奇策虽然竭力维持局面想要再演去年李定国大军东进势态,但精力却被明军内部错综复杂的关系消耗,无法再次组织有效的进攻。
陈奇策一面联合朱统等人向雷州的总督衙门发去急递,请求连城壁能够将总督行辕迁至新会。尔后各部在总督指挥下统一作战,如此有总督亲自坐镇新会,定会大振军心民心。陈奇策同时请雷州方面能够筹措粮草水运至新会,以解各军燃眉之急。
急递送至雷州后,连城壁除允筹粮外,并未答应总督行辕前移,但以总督身份行文汤平伯周金汤、靖氛将军邓耀、四府巡抚张孝起等部,要各部各选精兵输送至新会,务使新会不再落于寇手。
陈奇策信中另要求朝廷对太平军及周士相酬功,但因广东方面无法和云南的朝廷取得联系。连城壁无法私自做主替朝廷封赏,便以总督身份暂任周士相为记名潮州总兵官,待大学士郭之奇往朝廷奏君后再行正式赏赐。至于周士相所保举的香山知县廖瑞祥,连城壁则发文认可。颁给官凭铜印。
陈奇策的使者将香山知县的官凭和铜印送到仁厚坊时,还带来了陈奇策的信。信中白发老将很是愧疚,对于先前能保周士相升任总兵的承诺没有兑现很是不好意思。对此,周士相却无不满,潮州总兵也好,记名潮州总兵也好。说白了都是空头,那潮州现在的总兵可是清廷任命的吴六奇,他拿什么和人家去争。
使者言谈中流露新会现在缺粮得很,将士们只能一日吃一顿饭。听后,虽太平军也很缺粮,但毕竟香山县不像新会那般残破,这一个多月来各营在乡间缴获还算可以,因此周士相从良字都调了300石粮食和10口肥猪让使者带回,也算是对新会方面尽些绵薄之力,毕竟太平军能在香山安稳发展离不开新会对清军的牵制。新会明军若垮了,太平军的好日子也要到头。唇亡齿寒,周士相不能不无动于衷。
拿到香山知县正式官凭和铜印的廖瑞祥笑得合不拢嘴,虽说雷州给的铜印雕刻不如孙全正那颗精致,但性质却是孙全正那伪知县官印所无法比拟的。有了这颗由广东总督颁给的官印,哪怕是太平军不在了,他廖瑞祥都是永历朝廷的正式官员,这可是他做梦都能笑醒的大好事。苦了一辈子,如今算是终于出头了,廖瑞祥喜极而泣,对周士相这个赏识自己的伯乐生出的可不是一分半点士为知己者死,而是死心塌地要为周士相当好差,管好香山了。
.........
经过一个多月的围剿,不但香山境内的清军散兵被太平军全部肃清,祸害地方的土匪也被逐一收拾。年关前,太平军已经彻底控制香山所属各坊都,香山连接外地的几处要地也由太平军分兵把守。
腊月二十八,周士相回到香山县治仁厚坊,回来的第一件事便是设坛祭奠在香山阵亡的太平军将士。
夺取香山和肃清清军散兵和土匪的战事并不激烈,规模也不大,但太平军也为此付出了阵亡62人,伤125人的代价。
阵亡的士兵被统一埋葬在香山县城外一处风水较好的丘陵坡地上,这一片坡地也被周士相正式作为太平军公墓使用。和新会阵亡将士只埋不立碑不同,这一次周士相为阵亡士兵立了墓碑。
墓碑面朝北方,上面刻有阵亡士兵的姓名、籍贯、年龄以及在军中的身份,于何地战死。同时,这片公墓还有一块高七尺余的石碑,上面刻有“大明太平军阵亡将士公墓”。公墓一里处设有下马石,不论文武到此俱下马步行。
领着军官们摆了香烛祭奠这些死去者时,周士相心中很不好受。墓碑他一一看了,死去的士兵都很年轻,很多都没满20岁。籍贯也很复杂,几乎贯穿了太平军立营头后的各方面兵员。阵亡的士兵有一些是太平军进入香山后主动参军的香山年轻人,根据周士相的安排,廖瑞祥将这些香山兵的亲人从家乡挑选了出来,让他们与后营住在一块,以后可以享受太平军公库拨给的烈属待遇,并且给予他们土地和牲畜以及其他物品的奖赏。
土地的奖赏不是只存在纸面上的东西,香山境内土地肥沃,虽境内颇多丘陵地带,但平原也有很多,可供开垦的土地更多。夺取龙眼都时,周士相便有意将土地和太平军紧紧捆绑在一起,为此他让宋襄公在龙眼都试点。
试点的主要内容就是清理整合无主土地,这个无主土地同时还包括被太平军镇压的地主田产以及那些逃走的大户田产。在保证原有居民田产权的前提下,宋襄公要做的就是将剩余土地全部收归太平军所有,然后再将这些土地用来安置后营老弱,并根据士兵军功大小进行分田。
分得田地的士兵因为身在军中无法耕种,这部分土地便由后营统一安排人耕种,所得则由后营和士兵平分。若士兵有亲人能够独力耕种这部分土地,那所得则全归该士兵,但为了保证太平军需求,士兵及其家人又必须要将多余的粮食以略低于市价的价格卖给太平军,或者拿多余的粮食从太平军公库换取其他物品。总之一点,周士相分田了,但又要把田间出产的粮食掌握在自己手中。
对当地百姓的政策,周士相基本保留以前官府做法,便是抽税。但因为太平军的到来使得大批地主士绅逃亡,因此很多替地主当佃户的农民不必再向从前的地主交租,只需向太平军交纳一定税粮,这就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使得香山农民对太平军产生了亲切,若不是不知道太平军到底能不能在香山立足脚,恐怕参加太平军的香山人会比现在的数字更多。毕竟参加太平军的好处多多,光是在各坊都安置的那些太平军家眷所分到的田产就足以让当地人眼红不已。
农民天生就是逐利的,这个逐利不是商人般贪婪,而是对于温饱和生活条件改善的向往。太平军的政策有利于农民,能让他们过上比从前好的日子,再也不用受官府和士绅欺压,农民自然就会拥护太平军。
宋襄公在龙眼都的治理稍有成效后,周士相便正式在香山各地推行。他计划将这一政策做为太平军的固定政策长期实现下去,并且也要将香山的原来居民纳入这一政策,以此让太平军在香山得到更多百姓的拥护,进而让太平军和百姓打成一片,兵就是民,民就是兵,军民渔水情。可以预见得到百姓支持的太平军肯定会逐步壮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