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第264章 武装游行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流星小说网 www.lxbbbb.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胜利港地区极少会安排大型的活动让民众聚集到一起,这一来是出于安全上的考虑,民众聚集就必须要派出大量的军警人员维持治安和秩序才行,二来很多生产单位并没有完全施行统一的公休制,大型公众活动势必就会影响到生产安排。在此之前真正由官方发起的集会活动一只手就能数得出来,一次是黑土港拓殖船队出发的时候组织了民众到港口集体送别,另一次则是一个多月前“探索号”试验船下水典礼,也搞过一次大规模的围观活动。
不过随着本地社会秩序的逐渐建立,大型的公众活动已经不再是执委会的禁忌,特别是一些能起到提振士气、聚拢民心的活动,例如新年庆祝、穿越周年庆等等,极有可能会在今后定期举办。
百货店里的人纷纷涌出店门,站在路边张望起来。两列穿黑衣的保安人员沿着道路两边小跑着前进,每隔一段距离就站定一人,将围观的民众都隔离到路边。一些原本在路上行进的牛车和民众也在保安的吆喝之下赶紧避到路边,将主干道完全腾了出来。
“看码头那边!”已经有眼尖的人叫嚷起来。
刚刚走出店门的李奈、于大山等人踮着脚尖往南边的码头上张望,见四艘帆船停在了平时一直空着的一处栈桥两边,船上正有大量人员鱼贯下船。李奈在胜利港待的时间长了,也知道那处栈桥是“海汉军警部”专用的设施,只供港口码头与港湾东岸民团军营之间的交通船停靠,这四艘船上肯定是海汉民团的士兵了。不过李奈过去还从未见过海汉民团有这样大规模的调动,难不成是有外敌来袭?
这个念头只在他心中一闪而过便被立刻否定了,如果真有外敌来袭,执委会肯定不会让民众就这么在街上围观,起码会组织他们撤往坚固牢实的一号基地或是地处内陆的田独。
还是于大山的解释让他立刻明白了缘由:“各位今天可是有眼福了,执委会的首长们要阅兵,大伙儿等着看热闹吧!”
王财嘀咕道:“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首长们阅兵,小老百姓凑什么热闹……”
“我本家侄子就在民团二连当班长,他亲口说的。其实阅兵这事早半个月就已经布置好了,只是没有对外宣扬而已。”于大山得意洋洋地说道:“而且首长们还说了,这次阅兵就是给我们这些老百姓看的!首长们组织民团练的这些兵,就是为了保护我们老百姓!”
李奈听了这话却有些不以为然,练兵保护百姓?倒不如说是保护海汉人的财产——当然这个财产的定义也包括这附近地区所有的归化民在内。这些百姓都是海汉人的生财工具,那自然是得好好护着才行。不过相比普通的民团,海汉民团的装备也实在太逆天了一点。
李奈最近已经发现海汉民团装备的火枪与“福瑞丰”过去购入的火绳枪并不一样,虽然不明其运作原理,但看起来似乎比火绳枪更加厉害。但很显然海汉人并不打算向外出售这种“先进”武器,而李奈也很知趣地没有主动去向陶东来等人打听价钱。但毫无疑问的是,海汉人为了武装这支民团可是花了不少钱,而且几乎是隔天就要进行枪炮的实弹操演,做好了随时大战一场的准备——似乎就只差一个欠揍的对手出现在海汉民团面前了。
李奈正在胡思乱想之际,有人从人群中挤到他旁边招呼道:“李先生,陶总请您去一号基地的城门观礼。”
李奈回头一看,是港区管委会派给自己的跟班蒋三蒋凯申,当下点点头应了,又朝于大山和王财拱了拱手示意,便跟着蒋三挤出了人群,往一号基地方向去了。
于大山很是羡慕地看着李奈的背影消失在人群中,舔了舔嘴唇,对王财道:“王经理,赶紧让伙计去搬两张椅子出来,看热闹得站高点才看得清楚!”
从胜利港码头登岸的是目前驻扎在军营区的三个民兵步兵连和一个炮兵连,以及两个连的民兵学员。另外为了让阅兵队伍看起来更加“雄壮”一些,只接受过数次集体军训的几百名归化民也将作为协从部队登场亮相。他们从半个月之前就接到通知,开始准备新年伊始的阅兵仪式。不过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并没有想到,这次的阅兵式之后不久,民团就会踏上真正的战场,开始履行一支军队的职责。
虽然提前进行了准备,但出席这次阅兵式的民团部队也并非齐装满员,一部分民兵目前仍然在胜利港之外的岗位上执勤。虽然军警部的调令已经下达,但民兵学员去这些地方换岗的时候,交接工作往往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行。当然了,住北越地区的数百名士兵是不可能回到胜利港参加这次阅兵了,但基于轮换驻外的体制,他们倒是很有希望能参加明年也就是1629年的新年阅兵式。
负责这次阅兵式指挥的是训练营总教官古卫,他原本还想让回来述职的钱天敦留下来帮助自己操办这个仪式,但因为黑土港方面同样有很多事情需要为接下来的军事行动做准备,前一天钱天敦便已经与顾凯一起乘船先期返回黑土港。与他们一同前往的人员除了顾凯的家属瑞莎之外,还有因为执委会的宣传政策调整而被“发配”外地的记者罗舞丹。
当然罗舞丹本人倒是不见得会把这种委派当作是发配看待,因为执委会在把她派去北越的同时也给了她调整了行政级别,准确地说是授予了她“驻北越地区新闻工作站站长”这么一个听起来很玄乎的职务。尽管这个职位暂时还只是一个光杆司令,但毫无疑问这也是罗舞丹仕途的起点,总比她留在胜利港做一个最基层的小记者更有前途。
钱天敦的提前出发也没有难住古卫,最后他还是找到了一个副手帮助自己操办这次的阅兵式。穿越之后大部分时间都在农业部畜牧基地待着的哈鲁恭被古卫给翻了出来,除了帮助古卫组织队伍之外,前骑兵战士哈鲁恭还得负责军警部下属最新编制骑兵排在公众视野的首次亮相。
三亚地区并不适合饲养战马,但为了今后的作战需要,又不得不从事这方面的准备工作。当初穿越时带来的物资中也包括了几匹马,经过半年的时间,又陆陆续续从崖州、琼州府城等地采购了一些马匹,从中挑选出了十六匹马,组成了一个骑兵排的编制,由哈鲁恭本人亲自担任排长一职。
编制虽然是有了,但战斗力却相当可疑,除了哈鲁恭本人之外,其他士兵别说骑兵,连骑马都是头一遭,全是在进入民团之后才开始学习骑术,至于什么冲阵、砍杀之类的骑兵战术暂时不能指望了。不管从质量还是数量上来说,这支新成立的骑兵部队显然都无法投放到正面战场上使用。而哈鲁恭给军警部的报告中也指出,这支部队目前最大的功能恐怕就是完善部队建制而已,谈不上实际的战斗力,如果一定要在战斗中使用,那么最好是作为传令、导向的工具——甚至连侦查任务都还不适合交给这支队伍去完成。
不过这次针对安南内战的军事行动,极有可能还是会把骑兵排也派出去作为协从部队使用。虽然中南半岛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都不适合骑兵作战,但如果是在限定区域内的小规模交战,骑兵仍然还是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军警部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应该在保证由北越方面负担基本军费的基础上,长期在安南战场上小规模派驻部队进行轮战,以实战来锻炼部队。而除了基本的步兵、炮兵和水兵之外,骑兵也将是未来攻略大陆的一个重要兵种。如果等到今后有实力介入大陆了才开始考虑将骑兵加入战斗编制,那时机就太晚了。哪怕现阶段的骑兵部队规模只能用迷你来形容,军警部也希望麾下能有一支少而精的骑兵部队存在。
士兵们在列队进入码头之后,由班排军官进行整队,然后以连为单位集中。为了这次的阅兵式,他们在最近半个月中的军训内容有七成都是行进队列练习。古卫倒不是指望他们的队列能够走出后世仪仗队的水平,但至少不能像普通民团那样一看就是一群放下锄头扛起枪的农民。既然已经将这支民团当作了职业部队来培养,那对于士兵的要求自然也得从职业军人的角度出发才行。
这种从老百姓到军人的转变不仅仅只是换一身皮那么简单,更重要的还是在心理层面上确立起军人的意识。而这除了长期的军事训练和集体生活之外,参与实际的战斗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培训手段。在完成今天的阅兵式之后,这支部队在接下来的几天中的训练科目将全部安排强化战斗训练,为即将到来的实战做准备。但具体的出兵时间,还得看顾凯与北越方面的交涉结果而定,军警部认为北越政权会在国内战局的压力下很快作出决定,出兵时间最迟也不会超过本月月底。
“列队集合!”“邻近两人为单位,互相检查装备!”“向右看齐!”
于铁柱大声向自己的下属士兵下达命令,不敢有丝毫的松懈。于铁柱是首批被纳入海汉治下的归化民之一,也是第一批进入海汉民团的人员,在这支年轻的队伍当中已经可以算是“老兵”了。虽然没有参加过真正的战斗,但各种军事任务已经参与过多次。从最初的榆林角哨所执勤,到后来的海上巡逻他都曾直接参与,靠着资历在民团中第一批晋升到中士,并成为了首批归化民基层军官。虽然只是一个班长,但在于铁柱看来,这其实跟过去需要仰望的“军爷”已经是一个等级了——要知道即便那些来胜利港的崖州水师人员,看到海汉民团的人可都是主动礼让三分的。
于铁柱并不在意海汉民团的性质究竟是私人武装还是属于反政府武装,现在每个人的生活都比以前过得更好,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于铁柱的家人和亲戚朋友现在全都入了归化民的籍,并且也有于大山这种已经“混出名堂”的成功人士亲戚,这让于铁柱对于自己的从军之路也充满了期望。他不止一次听自己的教官说过,在这个体制之内,升得最快的肯定是当兵的,只要一打仗,获得提拔的机会就将大把大把地出现,今后当排长、连长甚至更大的官也并非不可能——当然,前提是必须奋勇作战的同时还得在战斗中存活下来。
于铁柱虽然没打过仗,但他有幸看过只有军官一级人员才能观看的“海汉画片”,对于战争的残酷也有初步的印象。同时他也慢慢明白,海汉首长们组建这支民团的目的可不仅仅只是为了保卫胜利港而已。但于铁柱心中却并不畏惧,反而十分渴望早日体验到那种血与火的滋味。在昨晚参加的连部准备会上,担任二连连长的穿越众军官已经向他们告知,在近段时间可能将会对外发起一次军事行动。当然,这位高级军官也向他们着重声明了一点,这次军事行动的目标肯定不会是大明。
在于铁柱看来,这次公开阅兵的目的恐怕就是要让本地民众也对即将到来的战争有一个心理准备,至少让他们知道海汉民团的战斗力足以保证能够取得胜利的结果,免得民众在得知开战消息之后担惊受怕。
于铁柱所在的民兵二连在集合整备完成之后,便迅速被带离了码头,到通往一号基地的景观大道上待命。他们空出来的地方则是立刻被刚刚登陆上岸的炮兵连填充,这支被执委会和军警部寄予厚望的连队配备了六门6磅炮和四门12磅炮,所有的火炮都安装在两轮式的活动炮架上,行进时由骡子进行牵引。在他们的队列当中,还有数辆运输弹药和火炮配套工具的辎重平板大车,基本是把战时的编制全部搬了出来。
此时的景观大道两旁已经挤满了看热闹的民众,特别是那些外来人员,更是十分好奇海汉人这又是要唱哪一出戏。围观民众正在议论纷纷之时,便听一阵鼓声响起,然后迅速地慢了下来,保持着一个固定的节奏。景观大道尽头与码头相连的地方,穿着灰布军装的海汉民团开始踏着咚咚作响的鼓点,迈着整齐地步伐行进而来。
这些民团士兵头戴藤盔,身着灰布军装,外面扎着牛皮武装带,小腿上打着绑腿,穿着千层底布鞋,左臂上有一块绣有“海汉民团”字样的袖标,左胸处还有一个小标,上面标注了士兵所属连队。普通士兵的衣领上还有一道红色标志,这是他们的下士军衔,中士和上士则依次多出一道红标。至于更高级的穿越众军官,则是佩戴了军警部统一配发的肩章。如果不是藤盔的违和感太强,这支队伍远看倒是颇有点“土八路”复刻版的味道。
士兵们抬头挺胸,将燧发枪背在背后,一手抓住连接枪身两端的枪带以保持稳定。为了彰显威武的效果,还特地将刺刀都全部装上,一大片闪着白光的刺刀林在视觉效果上的确很有冲击力。队列以六人为横排,每个连队为一个矩形方阵行进,队列前方还有专门的旗手打着绣有部队编制的旌旗,气势丝毫不亚于大明正规军。
不知是什么人开了头,突然道路两边的围观人群中便开始传出啪啪的鼓掌声,这种来自海汉的情绪宣泄方式立刻就形成了连锁反应,大量民众都有模有样地开始鼓掌,更有人大声叫起好来——这些民兵都是来自本地,围观者中自然有很多熟识者,叫好声多半是针对个人,倒未必是冲着这支部队去的。不过民众的这种情绪显然也带动了民团的士兵,他们不由自主地抬高了下巴,以更有力的姿态向前行进。
“这……这成何体统!”不少第一次目睹海汉民团真身的外来人员都是看得瞠目结舌,不知该如何置评这支在他们看来已经逾越了民团规格的武装力量——除了没有盔甲之外,这支部队无论从军纪还是武器上来看,都已经丝毫不亚于大明王师。
在紧接着三个陆军连队方阵的便是炮兵连队,这些黑黝黝的火炮相比之前的刺刀林的视觉冲击力要来得更猛,没人能够无视这种光外形就足以吓趴一大片的大杀器。
紧跟在炮兵连队之后的是骑兵连,虽然只有十几匹战马,但配置了骑兵弯刀和近一丈长的骑枪之后,这支小小的骑兵部队看起来还是颇有震撼力。
胜利港地区极少会安排大型的活动让民众聚集到一起,这一来是出于安全上的考虑,民众聚集就必须要派出大量的军警人员维持治安和秩序才行,二来很多生产单位并没有完全施行统一的公休制,大型公众活动势必就会影响到生产安排。在此之前真正由官方发起的集会活动一只手就能数得出来,一次是黑土港拓殖船队出发的时候组织了民众到港口集体送别,另一次则是一个多月前“探索号”试验船下水典礼,也搞过一次大规模的围观活动。
不过随着本地社会秩序的逐渐建立,大型的公众活动已经不再是执委会的禁忌,特别是一些能起到提振士气、聚拢民心的活动,例如新年庆祝、穿越周年庆等等,极有可能会在今后定期举办。
百货店里的人纷纷涌出店门,站在路边张望起来。两列穿黑衣的保安人员沿着道路两边小跑着前进,每隔一段距离就站定一人,将围观的民众都隔离到路边。一些原本在路上行进的牛车和民众也在保安的吆喝之下赶紧避到路边,将主干道完全腾了出来。
“看码头那边!”已经有眼尖的人叫嚷起来。
刚刚走出店门的李奈、于大山等人踮着脚尖往南边的码头上张望,见四艘帆船停在了平时一直空着的一处栈桥两边,船上正有大量人员鱼贯下船。李奈在胜利港待的时间长了,也知道那处栈桥是“海汉军警部”专用的设施,只供港口码头与港湾东岸民团军营之间的交通船停靠,这四艘船上肯定是海汉民团的士兵了。不过李奈过去还从未见过海汉民团有这样大规模的调动,难不成是有外敌来袭?
这个念头只在他心中一闪而过便被立刻否定了,如果真有外敌来袭,执委会肯定不会让民众就这么在街上围观,起码会组织他们撤往坚固牢实的一号基地或是地处内陆的田独。
还是于大山的解释让他立刻明白了缘由:“各位今天可是有眼福了,执委会的首长们要阅兵,大伙儿等着看热闹吧!”
王财嘀咕道:“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首长们阅兵,小老百姓凑什么热闹……”
“我本家侄子就在民团二连当班长,他亲口说的。其实阅兵这事早半个月就已经布置好了,只是没有对外宣扬而已。”于大山得意洋洋地说道:“而且首长们还说了,这次阅兵就是给我们这些老百姓看的!首长们组织民团练的这些兵,就是为了保护我们老百姓!”
李奈听了这话却有些不以为然,练兵保护百姓?倒不如说是保护海汉人的财产——当然这个财产的定义也包括这附近地区所有的归化民在内。这些百姓都是海汉人的生财工具,那自然是得好好护着才行。不过相比普通的民团,海汉民团的装备也实在太逆天了一点。
李奈最近已经发现海汉民团装备的火枪与“福瑞丰”过去购入的火绳枪并不一样,虽然不明其运作原理,但看起来似乎比火绳枪更加厉害。但很显然海汉人并不打算向外出售这种“先进”武器,而李奈也很知趣地没有主动去向陶东来等人打听价钱。但毫无疑问的是,海汉人为了武装这支民团可是花了不少钱,而且几乎是隔天就要进行枪炮的实弹操演,做好了随时大战一场的准备——似乎就只差一个欠揍的对手出现在海汉民团面前了。
李奈正在胡思乱想之际,有人从人群中挤到他旁边招呼道:“李先生,陶总请您去一号基地的城门观礼。”
李奈回头一看,是港区管委会派给自己的跟班蒋三蒋凯申,当下点点头应了,又朝于大山和王财拱了拱手示意,便跟着蒋三挤出了人群,往一号基地方向去了。
于大山很是羡慕地看着李奈的背影消失在人群中,舔了舔嘴唇,对王财道:“王经理,赶紧让伙计去搬两张椅子出来,看热闹得站高点才看得清楚!”
从胜利港码头登岸的是目前驻扎在军营区的三个民兵步兵连和一个炮兵连,以及两个连的民兵学员。另外为了让阅兵队伍看起来更加“雄壮”一些,只接受过数次集体军训的几百名归化民也将作为协从部队登场亮相。他们从半个月之前就接到通知,开始准备新年伊始的阅兵仪式。不过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并没有想到,这次的阅兵式之后不久,民团就会踏上真正的战场,开始履行一支军队的职责。
虽然提前进行了准备,但出席这次阅兵式的民团部队也并非齐装满员,一部分民兵目前仍然在胜利港之外的岗位上执勤。虽然军警部的调令已经下达,但民兵学员去这些地方换岗的时候,交接工作往往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行。当然了,住北越地区的数百名士兵是不可能回到胜利港参加这次阅兵了,但基于轮换驻外的体制,他们倒是很有希望能参加明年也就是1629年的新年阅兵式。
负责这次阅兵式指挥的是训练营总教官古卫,他原本还想让回来述职的钱天敦留下来帮助自己操办这个仪式,但因为黑土港方面同样有很多事情需要为接下来的军事行动做准备,前一天钱天敦便已经与顾凯一起乘船先期返回黑土港。与他们一同前往的人员除了顾凯的家属瑞莎之外,还有因为执委会的宣传政策调整而被“发配”外地的记者罗舞丹。
当然罗舞丹本人倒是不见得会把这种委派当作是发配看待,因为执委会在把她派去北越的同时也给了她调整了行政级别,准确地说是授予了她“驻北越地区新闻工作站站长”这么一个听起来很玄乎的职务。尽管这个职位暂时还只是一个光杆司令,但毫无疑问这也是罗舞丹仕途的起点,总比她留在胜利港做一个最基层的小记者更有前途。
钱天敦的提前出发也没有难住古卫,最后他还是找到了一个副手帮助自己操办这次的阅兵式。穿越之后大部分时间都在农业部畜牧基地待着的哈鲁恭被古卫给翻了出来,除了帮助古卫组织队伍之外,前骑兵战士哈鲁恭还得负责军警部下属最新编制骑兵排在公众视野的首次亮相。
三亚地区并不适合饲养战马,但为了今后的作战需要,又不得不从事这方面的准备工作。当初穿越时带来的物资中也包括了几匹马,经过半年的时间,又陆陆续续从崖州、琼州府城等地采购了一些马匹,从中挑选出了十六匹马,组成了一个骑兵排的编制,由哈鲁恭本人亲自担任排长一职。
编制虽然是有了,但战斗力却相当可疑,除了哈鲁恭本人之外,其他士兵别说骑兵,连骑马都是头一遭,全是在进入民团之后才开始学习骑术,至于什么冲阵、砍杀之类的骑兵战术暂时不能指望了。不管从质量还是数量上来说,这支新成立的骑兵部队显然都无法投放到正面战场上使用。而哈鲁恭给军警部的报告中也指出,这支部队目前最大的功能恐怕就是完善部队建制而已,谈不上实际的战斗力,如果一定要在战斗中使用,那么最好是作为传令、导向的工具——甚至连侦查任务都还不适合交给这支队伍去完成。
不过这次针对安南内战的军事行动,极有可能还是会把骑兵排也派出去作为协从部队使用。虽然中南半岛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都不适合骑兵作战,但如果是在限定区域内的小规模交战,骑兵仍然还是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军警部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应该在保证由北越方面负担基本军费的基础上,长期在安南战场上小规模派驻部队进行轮战,以实战来锻炼部队。而除了基本的步兵、炮兵和水兵之外,骑兵也将是未来攻略大陆的一个重要兵种。如果等到今后有实力介入大陆了才开始考虑将骑兵加入战斗编制,那时机就太晚了。哪怕现阶段的骑兵部队规模只能用迷你来形容,军警部也希望麾下能有一支少而精的骑兵部队存在。
士兵们在列队进入码头之后,由班排军官进行整队,然后以连为单位集中。为了这次的阅兵式,他们在最近半个月中的军训内容有七成都是行进队列练习。古卫倒不是指望他们的队列能够走出后世仪仗队的水平,但至少不能像普通民团那样一看就是一群放下锄头扛起枪的农民。既然已经将这支民团当作了职业部队来培养,那对于士兵的要求自然也得从职业军人的角度出发才行。
这种从老百姓到军人的转变不仅仅只是换一身皮那么简单,更重要的还是在心理层面上确立起军人的意识。而这除了长期的军事训练和集体生活之外,参与实际的战斗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培训手段。在完成今天的阅兵式之后,这支部队在接下来的几天中的训练科目将全部安排强化战斗训练,为即将到来的实战做准备。但具体的出兵时间,还得看顾凯与北越方面的交涉结果而定,军警部认为北越政权会在国内战局的压力下很快作出决定,出兵时间最迟也不会超过本月月底。
“列队集合!”“邻近两人为单位,互相检查装备!”“向右看齐!”
于铁柱大声向自己的下属士兵下达命令,不敢有丝毫的松懈。于铁柱是首批被纳入海汉治下的归化民之一,也是第一批进入海汉民团的人员,在这支年轻的队伍当中已经可以算是“老兵”了。虽然没有参加过真正的战斗,但各种军事任务已经参与过多次。从最初的榆林角哨所执勤,到后来的海上巡逻他都曾直接参与,靠着资历在民团中第一批晋升到中士,并成为了首批归化民基层军官。虽然只是一个班长,但在于铁柱看来,这其实跟过去需要仰望的“军爷”已经是一个等级了——要知道即便那些来胜利港的崖州水师人员,看到海汉民团的人可都是主动礼让三分的。
于铁柱并不在意海汉民团的性质究竟是私人武装还是属于反政府武装,现在每个人的生活都比以前过得更好,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于铁柱的家人和亲戚朋友现在全都入了归化民的籍,并且也有于大山这种已经“混出名堂”的成功人士亲戚,这让于铁柱对于自己的从军之路也充满了期望。他不止一次听自己的教官说过,在这个体制之内,升得最快的肯定是当兵的,只要一打仗,获得提拔的机会就将大把大把地出现,今后当排长、连长甚至更大的官也并非不可能——当然,前提是必须奋勇作战的同时还得在战斗中存活下来。
于铁柱虽然没打过仗,但他有幸看过只有军官一级人员才能观看的“海汉画片”,对于战争的残酷也有初步的印象。同时他也慢慢明白,海汉首长们组建这支民团的目的可不仅仅只是为了保卫胜利港而已。但于铁柱心中却并不畏惧,反而十分渴望早日体验到那种血与火的滋味。在昨晚参加的连部准备会上,担任二连连长的穿越众军官已经向他们告知,在近段时间可能将会对外发起一次军事行动。当然,这位高级军官也向他们着重声明了一点,这次军事行动的目标肯定不会是大明。
在于铁柱看来,这次公开阅兵的目的恐怕就是要让本地民众也对即将到来的战争有一个心理准备,至少让他们知道海汉民团的战斗力足以保证能够取得胜利的结果,免得民众在得知开战消息之后担惊受怕。
于铁柱所在的民兵二连在集合整备完成之后,便迅速被带离了码头,到通往一号基地的景观大道上待命。他们空出来的地方则是立刻被刚刚登陆上岸的炮兵连填充,这支被执委会和军警部寄予厚望的连队配备了六门6磅炮和四门12磅炮,所有的火炮都安装在两轮式的活动炮架上,行进时由骡子进行牵引。在他们的队列当中,还有数辆运输弹药和火炮配套工具的辎重平板大车,基本是把战时的编制全部搬了出来。
此时的景观大道两旁已经挤满了看热闹的民众,特别是那些外来人员,更是十分好奇海汉人这又是要唱哪一出戏。围观民众正在议论纷纷之时,便听一阵鼓声响起,然后迅速地慢了下来,保持着一个固定的节奏。景观大道尽头与码头相连的地方,穿着灰布军装的海汉民团开始踏着咚咚作响的鼓点,迈着整齐地步伐行进而来。
这些民团士兵头戴藤盔,身着灰布军装,外面扎着牛皮武装带,小腿上打着绑腿,穿着千层底布鞋,左臂上有一块绣有“海汉民团”字样的袖标,左胸处还有一个小标,上面标注了士兵所属连队。普通士兵的衣领上还有一道红色标志,这是他们的下士军衔,中士和上士则依次多出一道红标。至于更高级的穿越众军官,则是佩戴了军警部统一配发的肩章。如果不是藤盔的违和感太强,这支队伍远看倒是颇有点“土八路”复刻版的味道。
士兵们抬头挺胸,将燧发枪背在背后,一手抓住连接枪身两端的枪带以保持稳定。为了彰显威武的效果,还特地将刺刀都全部装上,一大片闪着白光的刺刀林在视觉效果上的确很有冲击力。队列以六人为横排,每个连队为一个矩形方阵行进,队列前方还有专门的旗手打着绣有部队编制的旌旗,气势丝毫不亚于大明正规军。
不知是什么人开了头,突然道路两边的围观人群中便开始传出啪啪的鼓掌声,这种来自海汉的情绪宣泄方式立刻就形成了连锁反应,大量民众都有模有样地开始鼓掌,更有人大声叫起好来——这些民兵都是来自本地,围观者中自然有很多熟识者,叫好声多半是针对个人,倒未必是冲着这支部队去的。不过民众的这种情绪显然也带动了民团的士兵,他们不由自主地抬高了下巴,以更有力的姿态向前行进。
“这……这成何体统!”不少第一次目睹海汉民团真身的外来人员都是看得瞠目结舌,不知该如何置评这支在他们看来已经逾越了民团规格的武装力量——除了没有盔甲之外,这支部队无论从军纪还是武器上来看,都已经丝毫不亚于大明王师。
在紧接着三个陆军连队方阵的便是炮兵连队,这些黑黝黝的火炮相比之前的刺刀林的视觉冲击力要来得更猛,没人能够无视这种光外形就足以吓趴一大片的大杀器。
紧跟在炮兵连队之后的是骑兵连,虽然只有十几匹战马,但配置了骑兵弯刀和近一丈长的骑枪之后,这支小小的骑兵部队看起来还是颇有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