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战涿鹿背景资料之燧人氏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流星小说网 www.lxbbbb.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燧人氏
燧人氏(生卒年不详),风姓,燧明国(今河南商丘)人。 几十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燧人氏在今河南商丘一带钻木取火,成为华夏人工取火的发明者,教人熟食,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创了华夏文明,被后世奉为“火祖”,位列三皇之首,尊称“燧皇”。
商丘因此被誉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被中国文联授予“中国火文化之乡”称号。燧人氏死后葬于商丘古城西南3里处的燧皇陵。华夏文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燧人氏,燧人氏是中华民族可以考证的第一位祖先。
燧人氏 所处时代 中国旧石器时代(距今几十万年以前) 民族族群华夏族 出生地燧明国(今河南商丘)出生时间 几十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 去世时间 不详 主要成就钻木取火等十项发明 地 位中华始祖;万姓之祖;三皇之首 妻子华胥氏,弇兹氏 陵寝 商丘燧皇陵 尊称燧皇
人物经历
几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国进入原始社会的初级阶段。原始人
燧人氏生于商丘,葬于商丘
以粗糙的石制工具猎取生活必需品。那时的人,吃的是动物的生肉或生的植物根茎或叶片,穿的是兽皮或用植物编织的物件。用石块等作武器,抵挡野兽的侵袭。因为生食,容易受到疾病伤害,人的寿命极短。那个时代,由于动物尸体中之磷的燃烧,裸露的煤炭因地表压力引起的自燃,森林在极端干燥下因吸收太阳热量而引起的大面积燃烧,原始人类经常可以看到火光,有时可以见到连续不断的森林大火。但那时的人却不认识火,视为怪物,视火为不详,绕火而行,避火而居。
随着中国原始人类数量的不断增多,在商丘终于出现了一位智者。之所以称其为智者,是因为他有超越常人的行为。别人绕火而行,他却哪里有火便向哪里去;别人避火而居,他却经常在有火的地方居住;别人捡到被火烧死的小动物总是随手扔掉,他发现被火烧死的小动物总是撕些肉放入口中细细品尝。通过长时间体验,他发现了火的妙用。在寒冷的时候,人靠近火堆或在太阳光下,身体比较舒服。吃被火烧熟的动物肉,比生食动物肉少了一股难闻的腥味,且口感较好、胃觉舒服。于是,他号召周围的人把捕获的动物或采摘的植物根茎放在火上烤着吃,使人类慢慢克服了生食的习惯。他带领周围的人在寒冷的时候靠近有火的地方或晒太阳,使人类找到了抵御寒冷的办法。
智者认识了火,知道了火的广泛用途。但自然界中的火并不是到处都有,随时存在的,再大的森林大火总有熄灭的时候。为了使人类时时处处都能找到火与用上火,智者开始了艰难地人工取火方法的探索,经过千百次试验,终于找到了钻木取火与点石击火两种方法,使中华民族的先人掌握了用火与取火技术。由于钻木取火中大多使用的是燧木,于是人们便把发明人工取火技术之人尊之为“燧”,称为“燧人氏”。远古人相信燧,跟随燧,很快便形成了以燧为首的远古人类氏族部落,这个氏族部落被后世形象地称为“燧明国”。
中华民族素有崇拜“鼻祖”的传统,对火的发现者并教会人类使用取火技术的人尊之为“燧皇”与“火神”或“火祖”。
名号来源
“燧人氏”之名始于古代传说,其事迹是“教民钻木取火”,这一技术发明,使得人们不再依赖天然火取得火种。“燧”字表示取火工具,现代一般指燧石,互相摩擦可以击出火星。在先秦时代主要是指的是钻燧取火,也就是用一个木棒快速研钻另一木块生热最终而成火的行动。其实遂、隧、燧、邃四个字同音,都与“贯通黑暗”意义相关:遂表示完成,其本义相当从黑暗的隧道中走出来,有豁然开朗的意味,如遂心、遂愿等;隧就是开掘隧洞,隧道中当然黑暗;燧是在木块上钻洞,目的在于取火;邃指空间或时间的深远,如同在隧洞中一样,难以辨明前景。从这些同音字中可以看出,极有可能远在没有文字的时代就已经有了燧人氏的传说故事。“燧人氏”这个名字本身恰恰自述了钻木取火这一伟大发明。
主要成就
人工取火
火的现象,自然界早就有了,火山爆发,有火;打雷闪电的时候,树林里也会起火。可是原始人开始看到火,不会利用,反而怕得要命。后来偶尔捡到被火烧死的野兽,拿来一尝,味道挺香。经过多少次的试验,人们渐渐学会用火烧东西吃,并且想法子把火种保存下来,使它常年不灭。
最早的原始人,还不知道利用火,东西都是生吃的,生吃植物果实还不算,就是打来的野兽,也是生吞活剥,连毛带血的吃了。后来,才发明了用火。
人工取火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从那时候起,人们就随时可以吃到烧熟的东西,而且食物的品种也增加了。据说,燧人氏还教人捕鱼。原来像鱼、鳖、蚌、蛤一类东西,生的有腥臊味不能吃,有了取火办法,就可以烧熟来吃了。
有了火,人类开始熟食生活,引起了生理的极大变革,使人类从动物中彻底分离出来。火的应用,使人类焚林而猎,开始利用自然去征服自然,因而丰富了人类的食品,从而使人类的肉体的有机结构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大脑结构变得复杂,聪明才智得到发挥。
结绳记事
距今约三万年时燧人氏发明搓绳技术,创造“结绳记事”,为禽兽命名,立传教之台,兴交易之道。那时候人类还没有文字,生活中有许多事全凭大脑记忆,但时间久了,有些事情往往会被遗忘。燧人氏用柔软而有韧性的树皮搓成细绳,然后将数十条细绳排列整齐悬挂在一处,在上边打结记事。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先发生的事打在里边,后发生的事打在外边。为了能够记录更多的事情,燧人氏又利用植物的天然色彩,把细绳染成各种颜色,每种颜色分别代表一类事物,使所记之事更加清楚。
百兽命名
在燧人氏以前,人们把所有的动物都叫作“虫”。燧人氏经过细心观察,把这些动物划分为四类:天上飞的称作“禽”,地上跑的称作“兽”,有脚的爬行动物称作“虫”,没脚的爬行动物称作“豸”。
十项发明
燧人氏是中华民族的创立者,他为后世子孙留下了十项重大发明,这十项发明是:
●距今约五万年时发明了“钻木取火”,继而又发明“燧石取火”。
●距今约四万年时始作大山扶木纪历,在昆仑山顶观察天象以明天道,始为山川百物命名。燧人氏在昆仑山立木观察星象祭天,发现了“天道”。因天道而受到启发,燧人氏始为山川百物命名,而有“地道”。天地之德孕育万物,而人为万物之尊。燧人氏以风姓为人类命名,对人的婚姻交配有了血缘上的限制,使人与兽有了严格的区分。这是人类早期的伦理道德,也就是“人道”。由天道生地道,由天地之道而生人道,这便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天道观。天、地、人始于无名,成于有名。有名则天地开明,人乃文明。
● 距今约三万年时燧人氏以右枢天乙(天龙座a星)为北极星。
●距今约二万年时燧人氏创立“氏族图腾徽铭制”,始立姓为风,氏为昊。距今约二万六千年时,燧人氏以太乙织女星(天琴座a星)为北极星。
●距今约一万五千年时,燧人氏发明大山榑木太阳历。
●距今约一万四千八百年时,燧人氏发明《河图》、《洛书》(柯约耶劳创《河图》,柯诺耶劳创《洛书》)、星象历,创造人类早期的符号文字。(注:有些是后世托古之作品河图洛书也不都是他发明的,有的是后人为了尊崇他。)
●距今约一万二千年时,燧人氏发明“陶文”,创造“十天干”。
●距今约一万一千年时,燧人氏创立八索准绳圭表纪历。
●距今约一万年时,燧人氏发现天纲、天纪、太极印与太极涡旋宇宙生化模式。
●约公元前7800年,燧人氏总结天道大发现,建立远古文明。
历史地位
燧人氏发明人工取火,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创了华夏文明的新纪元,被尊为燧皇,奉为“火祖”。火的发明使人类有了可以创造的温暖,对远古人类的聚集提供了武器和条件,是人类群居思想的产生提供了根源。火的发明创造了中国家文化的妊娠期。
活动地区
《太平御览》卷八六九引《尸子》云:“燧人上观辰星(即心宿),下察五木,以为火也。”这里所说的燧人上观的辰星,所对应的是什么地方呢?《左传·昭公十七年》说:“若火作,其四国当之,在宋卫陈郑乎。宋,大辰之墟也;陈,太皞之墟也;郑,祝融之墟也。皆火房也。”意思很明白,大辰即大火,宋国国都商丘是大辰星的分野,可见燧人氏观辰星的位置理应在宋国商丘(今商丘睢阳)境内。
据专家考证,睢阳是燧人氏作为天皇时,在瞿水、睢水流域的中心都邑,所辖区域涉及今河南东部、山东西南部、江苏西北部、安徽西北部地区。另有专家考证,燧人氏活动的区域很大,从西北到中原广大地区,都有燧人氏的足迹。雷泽就是其主要活动区域之一。皇甫谧在《帝王世纪》载:“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周礼》注:“雷泽在成阳”。《史记·五帝本纪》曰:“舜耕历山,渔雷泽。”《汉书·地理志》载:“济阳郡成阳县,雷泽在西北。”属于古雷泽地区的今山东鄄城、荷泽一带,与当时燧人氏作为天皇时的中心都邑商丘睢阳比邻相近。
后裔分布
燧人氏晚期的分支几乎遍布中华大地,其中重要的族系有华胥氏、赫胥氏、仇夷氏、雷泽氏等。主要分布在西起今敦煌、三危山、疏勒河、弇兹山;南至湟中拉脊山、日月山、成县、礼县、康县、凤县,直至秦岭以南的华阳;东至山东、江苏部分地区。
燧人氏的直系后裔有风姓、衣氏 、允姓、依姓、殷(古依衣通用读依声燕声后读颖声)姓、嬴姓、子姓、婼姓,分布在其旁围。
考古发掘
北京周口店一个重要的发现是北京人使用火的证据。这些证据包括灰烬、炭块和烧过的骨头和石头。由于有的灰烬成堆出现,说明北京人已经懂得如何能够使火不向四周蔓延,也就是说,北京人已经会管理控制火了。北京人用火的证据的发现是当时所知道的人类最早的用火记录。另一方面,北京人所拥有的管理控制火的能力说明,北京人也不是最早用火的人类群体,人类最初开始用火的时间还应该提前。后来,其他国家的人类学家也在非洲等地更为古老的直立人遗址中发现了许多用火的遗迹。例如,在安哥拉发现的原始人旧石器文化中就有用火的迹象。从各种迹象来看,人类用火的历史应该在一百万年以上。
在甘肃大地湾遗址和陕西半坡遗址里,每个半地穴式原始住房都有一个火塘,而且必然设在进门处,这一位置设置透露出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如果单为照明和取暖,火塘的位置应该设在房子的中间,效果才最好。设在进门处,说明火塘还有另一个重要作用,那就是防止野兽半夜偷袭。人类发明了住房之后,随之就发明了门,用封堵房子进口。其实门也是有一定复杂性的东西,门的发明很难说是一个圣人灵机一动就发明出来。中华先民发明了半地穴式住之初并没有门,而是用火来作门防止野兽进入房内的,火塘就是最早的门。所以,火塘的原始位置说明,那时候的中华先民已经认识到野兽有怕火的天性,可以用火来驱逐野兽。先民们就利用这一原理,或用火驱赶围捕野兽,或者用火保卫自己,从而大大提高了生存能力。由此还说明,成熟的用火技术是人们在地面建房屋定居的技术保障,人类的生存空间因此大为拓展。
由此可以想像古人发明钻木取火的方法同样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是在数代人探索和知识积累基础上,在某一天由一个痴迷者机缘巧合,点燃了第一株人工火苗。只是由于年代久远,那位点燃第一株人工火苗的人名被淹没在历史尘埃之中,或许那时候的人们根本就没有名字。当后来的历史中突然有一天人们关注火的时候,为了说明问题,而称之为“燧人氏”,其实含义无非是“发明钻燧取火的老祖宗”的意思。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考古界在河北徐水南庄头发现了燧人氏晚期遗址,遗址中发掘出两种陶片,一种为夹沙深灰陶,一种为夹沙红褐陶。经科学考证,其生产年代距今约在一万二千年前。南庄头遗址向世人公布,早在一万二千年前,华夏先祖已经能生产制作陶器,这是中华人种从原始时代向文明时代过渡的重要物证。
轶事典故
据《非子》、《太平御览》等古书记载:在远古的时候,有一个世称燧明国(位于今河南商丘一带)的地方,人们习惯吃生食,茹毛饮血。生食腥臊恶臭,伤害肠胃,易生疾病。在闪电雷击等自然灾害发生的时候,出现了自然界中的火,后来,人们发现被火烤熟的食物味美且易消化也不会生病。但是因雷击等产生的自然火很少而且在短时间内即熄灭,人们很难得到并保留火种。
燧明国里有一种树叫做燧木,又叫火树,屈盘万顷,云雾出于其间。有鸟若鹗,用咀去啄燧木,发出火光。有一位圣人,从中受到启发,于是就折下燧枝钻木而取出火种,,并推举燧人氏为王。[
后世评价
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中说:“人工取火的发明,对于远古人类的生活无疑起了极为重大的作用,引起后人极大的重视……这样的传说固然夹杂着后代的生活内容,蒙上了神秘的外衣,但它依然反映着朴素的远古人类生活的史实背景。”
恩格斯说:“就世界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因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得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后与动物界分开。”
赵朴初:“燧人取火非常业,世界从此日日新”。
燧皇陵墓
燧皇陵位于商丘市商丘古城西南3里处,始建于何时已经无从知晓。其冢高约10米,身围松柏环绕。冢前有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先生的手书碑刻及后世刻的石像生,是人们为纪念燧人氏而立的。
商丘市政府对燧人氏陵近些年来不但进行了整修,而且还扩建了陵园,树立了各种各样的石雕,栽种了花草树木,使陵园成了有游览价值的景观。
每年正月初一到二月二,这里都有一个盛大的古庙会,从全国各地前来朝拜者数百万人,纪念华夏民族始祖燧人氏。
1992年4月1 6日,国家旅游局在燧皇陵举行“黄河之旅首游式取火种仪式”。2005年7月15日,中国第十届运动会在燧皇陵用钻木取火的方法取得了“华夏文明”之火。
拜谒火祖
由商丘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商丘市国学文化促进会主办的拜谒中华火祖燧人氏典礼在燧皇陵隆重举行。商丘市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田启义致辞到:商丘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理应秉承历史文化之根,绽放现代文明之花。
拜谒致辞:
三皇之首,吾祖燧皇。钻木取火,功德无量。改天换地,文明开张。熟食壮体,人兽揖让。结绳纪历,共尊天皇。首命风姓,民族兴旺。诞生华夏,建都睢阳。万姓之祖,各族景仰。根在商丘,人心向往。同根同宗,源远流长。
慎终追远,孝思难忘。全球华人,共尊燧皇。海峡两岸,骨肉情长。华夏同胞,念祖怀乡。寻根谒祖,欢聚一堂。同心同德,惠吾家邦。
古城巍巍,南湖汤汤。祖地商丘,物阜民康。高铁新贵,惠及八方。欣逢盛世,以德振纲。鼓乐齐鸣,沐浴馨香。尊先敬祖,美德传扬。昭告火祖,祈福无疆。佑我华夏,福祚绵长。大礼既成,伏惟尚飨!
艺术形象
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国宝档案》栏目《华夏火神 燧人氏》节目。
文献记载
燧人氏是传说中第一个发明人工取火的人,这在先秦的古籍中已有记载。
《尸子》云::“ 燧人上观星辰,下察五木以为火。”
《拾遗记》云:“燧明国有大树名燧,屈盘万顷。后有圣人,游至其国,有鸟啄树,粲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人氏。”
《古史考》云:“太古之初,人吮露精,食草木实,山居则食鸟兽,衣其羽皮,近水则食鱼鳖蚌蛤,未有火化,腥臊多,害肠胃。于使(是)有圣人出,以火德王,造作钻燧出火,教人熟食,铸金作刃,民人大悦,号日燧人。”
《三坟》云:“燧人氏教人炮食,钻木取火,有传教之台,有结绳之政。”
《汉书》亦有“教民熟食,养人利性,避臭去毒”的记载。清末著名学者尚秉和先生说:“火自无而有者也,其发明至为难能。燧皇感森林自焚,知木实藏火,不知几经攻治,几经试验,始钻木得之。其功又进于有巢,而即以是为帝号,可见当时之诧为神圣,而利赖之深矣。”又说: “或谓火化而食始于庖羲,故以为号,岂知燧人既发明出火,其智慧岂尚不知炮食?况炮者裹肉而烧之,燎其毛使熟耳。在熟食中,燧人氏不仅发明了人工取火,而且最早教人熟食。
尚秉和在《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中还说:“由今追想未有火之先,凡肉皆生食,其有害于人而夭折者,不知凡几,且不知味。及得熟食,肉之腥臊者忽馨香矣,草木实之淡泊寡味者忽甘腴脆关矣,水之冰者可燠饮,居之寒者可取温矣。至黑夜燔柴以御虎豹,犹后也。当夫登台传教,广播为用之时,万民之感为至粗之法。燧人去伏羲近,伏羲益发达美备耳。其创于燧人,无疑也。”尚秉和先生认为,戴庆幸为何如,真惊天动地之伟业矣。既有火则可冶金作刃及他器用。未有火之先,凡器皆以石为之,今所谓石器时代也。”
《太平御览》卷八六九引《王子年拾遗记》:“申弥国去都万里,有燧明国,不识四时昼夜。其人不死,厌世则升天。国有火树,名燧木,屈盘万顷,云雾出于中间。折枝相钻,则火出矣。后世圣人变腥臊之味,游日月之外,以食救万物;乃至南垂。目此树表,有鸟若(号鸟),以口啄树,粲然火出。圣人感焉,因取小枝以钻火,号燧人氏。”同书卷七八引《礼古文嘉》云:“燧人始钻木取火……遂天之意,故为燧人。”又有“燧人氏夏取枣杏之火”的传说(见《艺文类聚》卷八七引《九州论》)。
--节选自百度百科《燧人氏》
燧人氏
燧人氏(生卒年不详),风姓,燧明国(今河南商丘)人。 几十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燧人氏在今河南商丘一带钻木取火,成为华夏人工取火的发明者,教人熟食,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创了华夏文明,被后世奉为“火祖”,位列三皇之首,尊称“燧皇”。
商丘因此被誉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被中国文联授予“中国火文化之乡”称号。燧人氏死后葬于商丘古城西南3里处的燧皇陵。华夏文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燧人氏,燧人氏是中华民族可以考证的第一位祖先。
燧人氏 所处时代 中国旧石器时代(距今几十万年以前) 民族族群华夏族 出生地燧明国(今河南商丘)出生时间 几十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 去世时间 不详 主要成就钻木取火等十项发明 地 位中华始祖;万姓之祖;三皇之首 妻子华胥氏,弇兹氏 陵寝 商丘燧皇陵 尊称燧皇
人物经历
几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国进入原始社会的初级阶段。原始人
燧人氏生于商丘,葬于商丘
以粗糙的石制工具猎取生活必需品。那时的人,吃的是动物的生肉或生的植物根茎或叶片,穿的是兽皮或用植物编织的物件。用石块等作武器,抵挡野兽的侵袭。因为生食,容易受到疾病伤害,人的寿命极短。那个时代,由于动物尸体中之磷的燃烧,裸露的煤炭因地表压力引起的自燃,森林在极端干燥下因吸收太阳热量而引起的大面积燃烧,原始人类经常可以看到火光,有时可以见到连续不断的森林大火。但那时的人却不认识火,视为怪物,视火为不详,绕火而行,避火而居。
随着中国原始人类数量的不断增多,在商丘终于出现了一位智者。之所以称其为智者,是因为他有超越常人的行为。别人绕火而行,他却哪里有火便向哪里去;别人避火而居,他却经常在有火的地方居住;别人捡到被火烧死的小动物总是随手扔掉,他发现被火烧死的小动物总是撕些肉放入口中细细品尝。通过长时间体验,他发现了火的妙用。在寒冷的时候,人靠近火堆或在太阳光下,身体比较舒服。吃被火烧熟的动物肉,比生食动物肉少了一股难闻的腥味,且口感较好、胃觉舒服。于是,他号召周围的人把捕获的动物或采摘的植物根茎放在火上烤着吃,使人类慢慢克服了生食的习惯。他带领周围的人在寒冷的时候靠近有火的地方或晒太阳,使人类找到了抵御寒冷的办法。
智者认识了火,知道了火的广泛用途。但自然界中的火并不是到处都有,随时存在的,再大的森林大火总有熄灭的时候。为了使人类时时处处都能找到火与用上火,智者开始了艰难地人工取火方法的探索,经过千百次试验,终于找到了钻木取火与点石击火两种方法,使中华民族的先人掌握了用火与取火技术。由于钻木取火中大多使用的是燧木,于是人们便把发明人工取火技术之人尊之为“燧”,称为“燧人氏”。远古人相信燧,跟随燧,很快便形成了以燧为首的远古人类氏族部落,这个氏族部落被后世形象地称为“燧明国”。
中华民族素有崇拜“鼻祖”的传统,对火的发现者并教会人类使用取火技术的人尊之为“燧皇”与“火神”或“火祖”。
名号来源
“燧人氏”之名始于古代传说,其事迹是“教民钻木取火”,这一技术发明,使得人们不再依赖天然火取得火种。“燧”字表示取火工具,现代一般指燧石,互相摩擦可以击出火星。在先秦时代主要是指的是钻燧取火,也就是用一个木棒快速研钻另一木块生热最终而成火的行动。其实遂、隧、燧、邃四个字同音,都与“贯通黑暗”意义相关:遂表示完成,其本义相当从黑暗的隧道中走出来,有豁然开朗的意味,如遂心、遂愿等;隧就是开掘隧洞,隧道中当然黑暗;燧是在木块上钻洞,目的在于取火;邃指空间或时间的深远,如同在隧洞中一样,难以辨明前景。从这些同音字中可以看出,极有可能远在没有文字的时代就已经有了燧人氏的传说故事。“燧人氏”这个名字本身恰恰自述了钻木取火这一伟大发明。
主要成就
人工取火
火的现象,自然界早就有了,火山爆发,有火;打雷闪电的时候,树林里也会起火。可是原始人开始看到火,不会利用,反而怕得要命。后来偶尔捡到被火烧死的野兽,拿来一尝,味道挺香。经过多少次的试验,人们渐渐学会用火烧东西吃,并且想法子把火种保存下来,使它常年不灭。
最早的原始人,还不知道利用火,东西都是生吃的,生吃植物果实还不算,就是打来的野兽,也是生吞活剥,连毛带血的吃了。后来,才发明了用火。
人工取火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从那时候起,人们就随时可以吃到烧熟的东西,而且食物的品种也增加了。据说,燧人氏还教人捕鱼。原来像鱼、鳖、蚌、蛤一类东西,生的有腥臊味不能吃,有了取火办法,就可以烧熟来吃了。
有了火,人类开始熟食生活,引起了生理的极大变革,使人类从动物中彻底分离出来。火的应用,使人类焚林而猎,开始利用自然去征服自然,因而丰富了人类的食品,从而使人类的肉体的有机结构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大脑结构变得复杂,聪明才智得到发挥。
结绳记事
距今约三万年时燧人氏发明搓绳技术,创造“结绳记事”,为禽兽命名,立传教之台,兴交易之道。那时候人类还没有文字,生活中有许多事全凭大脑记忆,但时间久了,有些事情往往会被遗忘。燧人氏用柔软而有韧性的树皮搓成细绳,然后将数十条细绳排列整齐悬挂在一处,在上边打结记事。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先发生的事打在里边,后发生的事打在外边。为了能够记录更多的事情,燧人氏又利用植物的天然色彩,把细绳染成各种颜色,每种颜色分别代表一类事物,使所记之事更加清楚。
百兽命名
在燧人氏以前,人们把所有的动物都叫作“虫”。燧人氏经过细心观察,把这些动物划分为四类:天上飞的称作“禽”,地上跑的称作“兽”,有脚的爬行动物称作“虫”,没脚的爬行动物称作“豸”。
十项发明
燧人氏是中华民族的创立者,他为后世子孙留下了十项重大发明,这十项发明是:
●距今约五万年时发明了“钻木取火”,继而又发明“燧石取火”。
●距今约四万年时始作大山扶木纪历,在昆仑山顶观察天象以明天道,始为山川百物命名。燧人氏在昆仑山立木观察星象祭天,发现了“天道”。因天道而受到启发,燧人氏始为山川百物命名,而有“地道”。天地之德孕育万物,而人为万物之尊。燧人氏以风姓为人类命名,对人的婚姻交配有了血缘上的限制,使人与兽有了严格的区分。这是人类早期的伦理道德,也就是“人道”。由天道生地道,由天地之道而生人道,这便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天道观。天、地、人始于无名,成于有名。有名则天地开明,人乃文明。
● 距今约三万年时燧人氏以右枢天乙(天龙座a星)为北极星。
●距今约二万年时燧人氏创立“氏族图腾徽铭制”,始立姓为风,氏为昊。距今约二万六千年时,燧人氏以太乙织女星(天琴座a星)为北极星。
●距今约一万五千年时,燧人氏发明大山榑木太阳历。
●距今约一万四千八百年时,燧人氏发明《河图》、《洛书》(柯约耶劳创《河图》,柯诺耶劳创《洛书》)、星象历,创造人类早期的符号文字。(注:有些是后世托古之作品河图洛书也不都是他发明的,有的是后人为了尊崇他。)
●距今约一万二千年时,燧人氏发明“陶文”,创造“十天干”。
●距今约一万一千年时,燧人氏创立八索准绳圭表纪历。
●距今约一万年时,燧人氏发现天纲、天纪、太极印与太极涡旋宇宙生化模式。
●约公元前7800年,燧人氏总结天道大发现,建立远古文明。
历史地位
燧人氏发明人工取火,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创了华夏文明的新纪元,被尊为燧皇,奉为“火祖”。火的发明使人类有了可以创造的温暖,对远古人类的聚集提供了武器和条件,是人类群居思想的产生提供了根源。火的发明创造了中国家文化的妊娠期。
活动地区
《太平御览》卷八六九引《尸子》云:“燧人上观辰星(即心宿),下察五木,以为火也。”这里所说的燧人上观的辰星,所对应的是什么地方呢?《左传·昭公十七年》说:“若火作,其四国当之,在宋卫陈郑乎。宋,大辰之墟也;陈,太皞之墟也;郑,祝融之墟也。皆火房也。”意思很明白,大辰即大火,宋国国都商丘是大辰星的分野,可见燧人氏观辰星的位置理应在宋国商丘(今商丘睢阳)境内。
据专家考证,睢阳是燧人氏作为天皇时,在瞿水、睢水流域的中心都邑,所辖区域涉及今河南东部、山东西南部、江苏西北部、安徽西北部地区。另有专家考证,燧人氏活动的区域很大,从西北到中原广大地区,都有燧人氏的足迹。雷泽就是其主要活动区域之一。皇甫谧在《帝王世纪》载:“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周礼》注:“雷泽在成阳”。《史记·五帝本纪》曰:“舜耕历山,渔雷泽。”《汉书·地理志》载:“济阳郡成阳县,雷泽在西北。”属于古雷泽地区的今山东鄄城、荷泽一带,与当时燧人氏作为天皇时的中心都邑商丘睢阳比邻相近。
后裔分布
燧人氏晚期的分支几乎遍布中华大地,其中重要的族系有华胥氏、赫胥氏、仇夷氏、雷泽氏等。主要分布在西起今敦煌、三危山、疏勒河、弇兹山;南至湟中拉脊山、日月山、成县、礼县、康县、凤县,直至秦岭以南的华阳;东至山东、江苏部分地区。
燧人氏的直系后裔有风姓、衣氏 、允姓、依姓、殷(古依衣通用读依声燕声后读颖声)姓、嬴姓、子姓、婼姓,分布在其旁围。
考古发掘
北京周口店一个重要的发现是北京人使用火的证据。这些证据包括灰烬、炭块和烧过的骨头和石头。由于有的灰烬成堆出现,说明北京人已经懂得如何能够使火不向四周蔓延,也就是说,北京人已经会管理控制火了。北京人用火的证据的发现是当时所知道的人类最早的用火记录。另一方面,北京人所拥有的管理控制火的能力说明,北京人也不是最早用火的人类群体,人类最初开始用火的时间还应该提前。后来,其他国家的人类学家也在非洲等地更为古老的直立人遗址中发现了许多用火的遗迹。例如,在安哥拉发现的原始人旧石器文化中就有用火的迹象。从各种迹象来看,人类用火的历史应该在一百万年以上。
在甘肃大地湾遗址和陕西半坡遗址里,每个半地穴式原始住房都有一个火塘,而且必然设在进门处,这一位置设置透露出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如果单为照明和取暖,火塘的位置应该设在房子的中间,效果才最好。设在进门处,说明火塘还有另一个重要作用,那就是防止野兽半夜偷袭。人类发明了住房之后,随之就发明了门,用封堵房子进口。其实门也是有一定复杂性的东西,门的发明很难说是一个圣人灵机一动就发明出来。中华先民发明了半地穴式住之初并没有门,而是用火来作门防止野兽进入房内的,火塘就是最早的门。所以,火塘的原始位置说明,那时候的中华先民已经认识到野兽有怕火的天性,可以用火来驱逐野兽。先民们就利用这一原理,或用火驱赶围捕野兽,或者用火保卫自己,从而大大提高了生存能力。由此还说明,成熟的用火技术是人们在地面建房屋定居的技术保障,人类的生存空间因此大为拓展。
由此可以想像古人发明钻木取火的方法同样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是在数代人探索和知识积累基础上,在某一天由一个痴迷者机缘巧合,点燃了第一株人工火苗。只是由于年代久远,那位点燃第一株人工火苗的人名被淹没在历史尘埃之中,或许那时候的人们根本就没有名字。当后来的历史中突然有一天人们关注火的时候,为了说明问题,而称之为“燧人氏”,其实含义无非是“发明钻燧取火的老祖宗”的意思。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考古界在河北徐水南庄头发现了燧人氏晚期遗址,遗址中发掘出两种陶片,一种为夹沙深灰陶,一种为夹沙红褐陶。经科学考证,其生产年代距今约在一万二千年前。南庄头遗址向世人公布,早在一万二千年前,华夏先祖已经能生产制作陶器,这是中华人种从原始时代向文明时代过渡的重要物证。
轶事典故
据《非子》、《太平御览》等古书记载:在远古的时候,有一个世称燧明国(位于今河南商丘一带)的地方,人们习惯吃生食,茹毛饮血。生食腥臊恶臭,伤害肠胃,易生疾病。在闪电雷击等自然灾害发生的时候,出现了自然界中的火,后来,人们发现被火烤熟的食物味美且易消化也不会生病。但是因雷击等产生的自然火很少而且在短时间内即熄灭,人们很难得到并保留火种。
燧明国里有一种树叫做燧木,又叫火树,屈盘万顷,云雾出于其间。有鸟若鹗,用咀去啄燧木,发出火光。有一位圣人,从中受到启发,于是就折下燧枝钻木而取出火种,,并推举燧人氏为王。[
后世评价
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中说:“人工取火的发明,对于远古人类的生活无疑起了极为重大的作用,引起后人极大的重视……这样的传说固然夹杂着后代的生活内容,蒙上了神秘的外衣,但它依然反映着朴素的远古人类生活的史实背景。”
恩格斯说:“就世界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因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得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后与动物界分开。”
赵朴初:“燧人取火非常业,世界从此日日新”。
燧皇陵墓
燧皇陵位于商丘市商丘古城西南3里处,始建于何时已经无从知晓。其冢高约10米,身围松柏环绕。冢前有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先生的手书碑刻及后世刻的石像生,是人们为纪念燧人氏而立的。
商丘市政府对燧人氏陵近些年来不但进行了整修,而且还扩建了陵园,树立了各种各样的石雕,栽种了花草树木,使陵园成了有游览价值的景观。
每年正月初一到二月二,这里都有一个盛大的古庙会,从全国各地前来朝拜者数百万人,纪念华夏民族始祖燧人氏。
1992年4月1 6日,国家旅游局在燧皇陵举行“黄河之旅首游式取火种仪式”。2005年7月15日,中国第十届运动会在燧皇陵用钻木取火的方法取得了“华夏文明”之火。
拜谒火祖
由商丘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商丘市国学文化促进会主办的拜谒中华火祖燧人氏典礼在燧皇陵隆重举行。商丘市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田启义致辞到:商丘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理应秉承历史文化之根,绽放现代文明之花。
拜谒致辞:
三皇之首,吾祖燧皇。钻木取火,功德无量。改天换地,文明开张。熟食壮体,人兽揖让。结绳纪历,共尊天皇。首命风姓,民族兴旺。诞生华夏,建都睢阳。万姓之祖,各族景仰。根在商丘,人心向往。同根同宗,源远流长。
慎终追远,孝思难忘。全球华人,共尊燧皇。海峡两岸,骨肉情长。华夏同胞,念祖怀乡。寻根谒祖,欢聚一堂。同心同德,惠吾家邦。
古城巍巍,南湖汤汤。祖地商丘,物阜民康。高铁新贵,惠及八方。欣逢盛世,以德振纲。鼓乐齐鸣,沐浴馨香。尊先敬祖,美德传扬。昭告火祖,祈福无疆。佑我华夏,福祚绵长。大礼既成,伏惟尚飨!
艺术形象
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国宝档案》栏目《华夏火神 燧人氏》节目。
文献记载
燧人氏是传说中第一个发明人工取火的人,这在先秦的古籍中已有记载。
《尸子》云::“ 燧人上观星辰,下察五木以为火。”
《拾遗记》云:“燧明国有大树名燧,屈盘万顷。后有圣人,游至其国,有鸟啄树,粲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人氏。”
《古史考》云:“太古之初,人吮露精,食草木实,山居则食鸟兽,衣其羽皮,近水则食鱼鳖蚌蛤,未有火化,腥臊多,害肠胃。于使(是)有圣人出,以火德王,造作钻燧出火,教人熟食,铸金作刃,民人大悦,号日燧人。”
《三坟》云:“燧人氏教人炮食,钻木取火,有传教之台,有结绳之政。”
《汉书》亦有“教民熟食,养人利性,避臭去毒”的记载。清末著名学者尚秉和先生说:“火自无而有者也,其发明至为难能。燧皇感森林自焚,知木实藏火,不知几经攻治,几经试验,始钻木得之。其功又进于有巢,而即以是为帝号,可见当时之诧为神圣,而利赖之深矣。”又说: “或谓火化而食始于庖羲,故以为号,岂知燧人既发明出火,其智慧岂尚不知炮食?况炮者裹肉而烧之,燎其毛使熟耳。在熟食中,燧人氏不仅发明了人工取火,而且最早教人熟食。
尚秉和在《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中还说:“由今追想未有火之先,凡肉皆生食,其有害于人而夭折者,不知凡几,且不知味。及得熟食,肉之腥臊者忽馨香矣,草木实之淡泊寡味者忽甘腴脆关矣,水之冰者可燠饮,居之寒者可取温矣。至黑夜燔柴以御虎豹,犹后也。当夫登台传教,广播为用之时,万民之感为至粗之法。燧人去伏羲近,伏羲益发达美备耳。其创于燧人,无疑也。”尚秉和先生认为,戴庆幸为何如,真惊天动地之伟业矣。既有火则可冶金作刃及他器用。未有火之先,凡器皆以石为之,今所谓石器时代也。”
《太平御览》卷八六九引《王子年拾遗记》:“申弥国去都万里,有燧明国,不识四时昼夜。其人不死,厌世则升天。国有火树,名燧木,屈盘万顷,云雾出于中间。折枝相钻,则火出矣。后世圣人变腥臊之味,游日月之外,以食救万物;乃至南垂。目此树表,有鸟若(号鸟),以口啄树,粲然火出。圣人感焉,因取小枝以钻火,号燧人氏。”同书卷七八引《礼古文嘉》云:“燧人始钻木取火……遂天之意,故为燧人。”又有“燧人氏夏取枣杏之火”的传说(见《艺文类聚》卷八七引《九州论》)。
--节选自百度百科《燧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