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落花辞 > 第63章 东窗事发

第63章 东窗事发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流星小说网 www.lxbbbb.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湘妃目中似凝了团冷光,一动不动。

    世子受刑,妃嫔在旁,已是极不合乎礼仪的行为了。

    晏婴心急如焚,掌刑的内侍也不知该如何是好,只得暂时停了杖责。

    僵持间,一个淡漠的声音忽然在他们身后响起:“湘儿,你怎么来了?”

    巫王握了卷简册,不知何时已站在了书阁外五步之地。

    晏婴总算松了口气,忙带着其余内侍一起伏跪在地。

    巫王是从寝阁直接出来的,只穿了件宽松的闲居白色丝袍,也未束冠,一头墨发随意披在肩上,乍一望去,倒像是个闲赋在家的士大夫。

    看向湘妃时,他长年冰冷的墨眸中,难得流露出些许温柔之色。

    湘妃感受到这道目光,转过头,默默看着持卷而立的巫王,没有回答。

    巫王回以一笑,也不以为忤,洒然自若的牵起她的手,在书阁内的软榻上坐了,才问掌刑的内侍:“多少了?”

    一名内侍搁下杖,躬身回道:“刚过四十。”

    “继续。”巫王冷冷淡淡的吐出两字,自始至终,看都没看一眼正扶地喘息的黑衣少年。

    两名掌刑内侍暗自一惊,巫王的言下之意,便是不避讳湘妃了。

    湘妃却低下头,一动不动的盯着那少年指下划出的道道血痕,以及他因过度用力而泛出青白的指节。

    巫王也看到了那些血痕,他皱眉片刻,咬牙道:“你们看仔细些,世子若再敢伤手,伤一次,加十杖。”

    那内侍没料到,巫王会下如此冷酷的命令,因为,这已是那少年唯一的借力方式了。

    他心底暗暗叹息一声,才躬身应道:“是。”

    于是,接下来的杖责,成了九辰的噩梦。从记事起,他就知道,巫王的每一句话,于他,都不是儿戏。稍有差池,他就会付出惨烈数倍的代价。

    内侍再落杖时,那少年喉间终于溢出一丝极低的闷哼,豆大的汗珠沿着他额前两缕碎发淌流下来,不到十杖,已经在玉石面上积成一小滩水。剧痛折磨下,九辰不敢再抓地,十根惨白的手指一时伸得笔直,一时又攥住颤抖,手背更是青筋暴突,连带着骨节都咯咯作响。

    巫王似是想起什么,随手将榻上的一副简册卷进袖中,眉峰展开,凝视着湘妃明艳的脸庞,道:“这里没什么好看的,孤已命人在大殿备好了午膳,去尝尝新贡的柑橘罢!”

    晏婴听了,连忙从地上爬起来,去前面引路。

    湘妃任由巫王握着她手,缓步向外走去。当所有人都暗暗引袖擦汗、以为这场风波总算了结之时,这个始终对一切无动于衷的女子,忽然用力摆脱巫王的钳制,转身向后扑去,一直扑到那正默默受刑的少年身上。

    这场□□,只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

    掌刑内侍根本来不及收手,连着两杖,先后落在了湘妃背上。

    巫王在场,内侍落下的每一杖,都不敢有丝毫放水,湘妃只觉肺腑震荡,嘴角缓缓流出一道血色。

    两名杖刑内侍立刻吓得扔了刑杖,伏地请罪。

    “湘儿!”

    巫王攥紧袖中简册,满是震颤的望着眼前的情景,只觉一股热流从心头窜上头顶,喉头似有某种滚烫的东西在翻涌。

    “再打!”

    湘妃柳眉一竖,大喝一声,所有人都被她的气势惊住了。

    “湘儿!”

    巫王声音抬高了一分,显然也没料到她会做出如此行为!

    湘妃眸若碎冰,指着两名掌刑内侍,容色铮铮道:“再打!听到没有?!”

    “奴才不敢!奴才不敢!求娘娘饶命!”

    两名内侍吓得不停的磕头,几乎颤不成音。

    “湘儿!你闹够了没有?!”

    巫王陡然爆喝一声,面色铁青、整个垂文殿都在一瞬间凝滞了下来。

    殿内殿外所有人尽皆伏跪于地,所有人都意识到,这一次,是真正的君颜大怒了。

    湘妃仰首,抬袖擦掉唇边血色,绽出她入宫以来,第一抹明艳笑容:“我只是想知道,这刑杖打在人身上,到底有多痛。王上可知,剥皮割肉、生不如死,是怎样一种滋味?”

    巫王踉跄一步,脸色刷得变作惨白。那一瞬,他几乎以为自己又回到了十六年前的巫山,阿语拖着火红色嫁衣,双目血红的走到他面前,一遍又一遍的问:“阿启,你可知道,生不如死,是怎样一种滋味?”

    如今,十六年过去,他恨不得时光倒流,回到当日当时。他一定会告诉她,他知道,在她决然沉入汉水的那一刻,他就已经品味到了这世间最长久最刻骨的痛。

    如果不是那人战死的消息传来,阿语,定会遵守诺言,与他携手而归,为他出谋划策、陪他指点江山、同他策马扬鞭、共揽九州山河,而不是,独留他一人,在这空旷孤冷的宫殿中,熬过一个又一个漫漫长夜,独自承受这漫无边际的寂寞。

    每每想到这些,他就不得不恨那个打碎他一切美好期许的罪魁祸首。若非她暗施毒计,阿语又怎会与他反目成仇,不惜以死相抗。这种恨意,折磨了他十六年,几乎要将他的心脏炸裂。

    湘妃伸手摸了摸肩上伤处,满目怜惜的望着被她护在怀里、正剧烈呛咳的少年,道:“他还小,肯定很怕疼,王上别打他了。”

    巫王终于缓缓松开了袖中的拳头,他默立片刻,目中血色与怒火渐渐褪去,有些疲累的吩咐:“停杖,都下去罢。”

    两名掌刑内侍如蒙大赦,立刻捡起木杖告退了。

    九辰眼前一阵阵的发黑,他单手撑地,咬紧下唇,努力抬起沉重酸涩、被汗水粘湿的眼睛,想要看清那绰约红影,究竟生了副什么模样,又长了副什么心肠。她不惜忤逆巫王,也要帮他,究竟存了什么目的?这世上,不会有无缘无故的情谊。

    可惜,他实在是没什么力气了,只费力撑了一会儿,就眼前一黑,软软跌回到了地上。

    巫王俯身挽起湘妃,款款迈出书阁,冰雕玉刻般的俊脸上毫无温度:“泼盏茶,让他跪好。”

    湘妃还欲再言,巫王骤然握紧她的手,道:“中途停杖,已是破例,这是孤的极限。”

    湘妃回首,最后看了一眼蜷缩在地上的少年,才肯移步离开。

    午膳之后,巫王独自返回了书阁,身上,已经换了件深青色的龙衮常服。

    九辰面色惨白的跪在正中央,背脊挺得笔直,额前几缕碎发,依旧在不停的淌流冷汗。

    巫王负手看了片刻,才问:“还能走路么?”

    九辰挺了挺肩膀,极力掩住虚弱之态,道:“能。”

    巫王唇边挤出一丝凉薄笑意:“那就跟孤去趟昭阳宫,看看这五十杖是怎么来的。”

    九辰一颤,抿起嘴角,道:“是。”

    巫王唤来晏婴,道:“给世子找件披风裹上。”

    昭阳宫外的玉阶上,巫后静静伫立着。半个时辰前,巫王一道旨意将她宣来,她一直等到现在。

    隔着守卫森严的重重殿门,她第一觉得,有些东西,开始有些抓不住了。

    这时,一旁的宫婢悄声提醒:“王后,王上过来了。”

    巫后张目望去,果然见巫王穿着件黑色龙纹披风,乘坐着车舆向这边来了。车舆后面,两个内侍扶着一个少年,亦步亦趋的紧紧跟着。

    待晏婴扶着巫王下了辇,巫后已在阶下相迎。

    巫王面沉似水、嘴角抿成刀刻般的一条线,语气淡漠的命巫后起身,便挥退一众守卫,径自入昭阳殿去了。巫后心中莫名一寒,不由将目光转向车辇旁的那个少年。

    九辰双腿剧烈颤抖着,几乎站立不稳,从垂文殿到昭阳宫,长长的宫道上,每一步,他都如同走在刀刃上。巫王也似乎忘了后面还跟着一个重伤的少年,一路上,都阴沉着脸,命令车辇快行。

    九辰扶着车辇干呕了好久,才勉强压制住胃里的不适。此刻,他整个人如同从水里捞出来一般,嘴角的几处血痂,混着灰尘,愈发干结开裂,冷汗,顺着黏在脸上的碎发,滴滴答答的往下掉个不停。

    所谓狼狈,也不过如此了罢……自己的父王,永远知道,该用什么方式,折辱自己的母后。

    他夹在他们中间整整十六年,非但没能消除他们之间的那堵墙,反而成了他们相互抗衡的筹码。

    为人子者,混到如此地步,只怕这一生,他都注定与那个“孝”字无缘了。

    季侯、阿剑、阿星、哥哥……在他长大的过程中,这些光亮曾照彻他的生命,又转瞬即逝。他不知道,有没有一盏灯,能陪他走到最后,更不知道,他心中始终未曾泯灭的那丝光明,究竟何时才能到来。

    就像儿时,他坐在沉思殿的石阶上,仰首望着漫天星辰,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一颗挨着一颗的数着,却始终无法确定,究竟哪一颗,才是属于他的。

    巫后挑起一双凤目,冷漠的看了那少年片刻,便转身,头也不回的进殿了。

    晏婴赶开那两名小内侍,亲自扶着九辰,一步步,小心翼翼的陪他走上台阶。

    空空荡荡的昭阳宫内,含山公主一人抱膝缩在宽大的床榻上,眼睛瞪得滚圆,瑟缩的偷望着立在殿中的巫王。即使巫后紧跟着进来,也依旧没能消除小公主的戒心。

    直到九辰出现时,含山小公主才陡然从床榻上跳了起来,光着脚就冲到了那少年跟前,紧紧抱着他,肆无忌惮的大哭了起来。

    这一日的惊惧、恐慌、害怕,早已在小公主的心里积成一座高山,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只有这个怀抱,才能让她彻底松懈,任山洪在心中决堤,把所有情绪都倾泻出来。

    九辰没有力气回抱住她,只能费力把手臂抬起来,放在怀中少女的发顶上,轻轻抚摸,任由她在他怀里发泄,释放所有恐惧。这一刻,他终于感受到了,血脉相连的力量。

    巫王负手立在殿中,不急不缓的压沉声音,道:“今早,威虎大将军列英来报,东方祜私藏宫中物品,已被羁押起来。”

    含山小公主浑身一颤,立刻止住了哭声。

    晏婴捧着一物,呈到众人面前,九辰一看,正是当日巫茵茵用御贡蚕丝绣的一只香囊。

    巫后毫无心里准备,猛地见了这一幕,容色霎时雪白。

    巫王捡起那香囊,只看了两眼,便仍回托盘中。然后,他墨眸如电,冷冽无温的盯着九辰,眉间满是讥诮:“孤听说,当日,这传物之人,还是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