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库库和屯和板升
推荐阅读:
一秒记住【流星小说网 www.lxbbbb.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和历史。就像每个人都有家族传承而来的故事。了解一个城市就如同认识一个人,在接触到目及所感之后,总要随性而至地想要知道更多关于他或她背后的东西。我是陆川,我从小出生在********,并在这里一步步长大。虽然论根儿上说,我半点内蒙本土血统都没有,但我是接着这里的地气出生,喝着这里的清水长大,吃着这里的肉吹着这里的风,骨血中终归是要渗透进这草原的情节。在我小的时候,生活圈子仅限于巴掌大的工厂生活区,父母整年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带我走进市区,最远的时候也只不过是在旧城大南街转一转,那种乐趣不亚于乡下人进城一样的兴奋。记得儿时的大南街,远没有现在宽阔,四车道的马路就算是宽的了。两旁多是老房和土坯房,低矮破旧。小街小巷又窄又脏,间或还能看到很多的奶牛和骆驼。当时不知道为什么在城市里还有这么多的牲口,后来听老人讲,在以前,旧城是南来北往的商旋集散之所,商队途经,牲口贩卖,货品交易都在这一带进行。众多商家中,要属大盛魁最为有名。然而那里的我,对这些一点兴趣也没有。只对大南街上的老字号眼镜店情有独钟。每次父亲或是姐姐带着我到这里配眼镜的时候,我都喜欢在那木质地板和楼梯间跑来跑去,最喜欢看老师傅用煤油灯烤眼镜腿儿,喜欢闻那股淡淡的煤油味儿。还喜欢父亲骑车带着我在小巷子里钻来穿去,感觉前方总有意想不到的新鲜在等着我。听老人讲,在七八十年代,旧城到处都有自流井,有的是人工打的,有的是天然形成的,不用抽水,就会有清澈的地下水自涌而出。当时的水很甜,打上来就能直接喝。可惜的是,打我记事开始,就从没有见过这种自流井,慢慢的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呼市地下水源日趋减少,别说是自流井了,就连机建井打上来的水也不够用。下一步,呼市也将会跟包头一样,要向黄河借水了。
可以说,小学、中学我都不怎么和呼市有过深深的接触,一来家不是本地的,没有什么过去的故事可以继承,二来父母在这里没有亲戚朋友,无处走串,自然也没机会也没意识去了解这个城市。只有到了大学考了旅游专业,这才因专业需要,从书本上,从老师口中一点一滴地开始了解这座城市,认识这座城市。如果说以前对它很陌生的时候,我一心只认为自己是客居它乡的北京人(我母亲是北京人,儿时经常随母到北京探亲),那么,随着对城市了的增多,我渐渐地喜欢上了这座生我养我的城市。可以说,大学改变我的一部分人生观和世界观。我因为专业,开始认识了呼市,又为专业开始认识了内蒙,还因为专业开始学习和接触更为广阔的世界。要说认识呼市,我觉得,首先要从这个名字开始学习。它为什么叫********呢?没学习之前,我从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后来才慢慢了解了一些。
********是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塞外古城,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公元前306年,赵武灵王在阴山下筑长城,并设云中郡;郡治故址在今呼和洁特市西南托克托县的古城公社所在地。西汉武帝时,在河套地区兴建了一批军市。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拓拔部在北方兴起,它的早期都城“盛乐”即在今呼和浩待南面60公里的林格尔县境。隋唐时期,********一带是突厥人的活动范围。唐太宗贞观年间,唐军于云中大败突厥于白道(今名蜈蚣坝,在********市北)。唐中宗景龙二年(708),唐王朝在今********周围地区设立了东、中、西3个“受降城”。公元10世纪初,契丹人建立了辽国,在此设天德军及丰州。丰州故址在今********东南约20公里的白塔村附近。明隆庆六年(1572),蒙古土默持部领主阿勒坦汗(又名“俺达汗”)来丰州一带驻牧,不久统一了蒙古各地和漠南地区。万历九年(1581),阿勒坦汗和他的妻子三娘子在这里正式筑城,城墙用青砖砌成,远望一片青色,“青城”之名由此而来。明王朝赐名为“归化”其含义为:‘归化远人‘或‘远人归化‘。此城筑成后不久,阿勒坦汗便去世,其妻三娘子成为这座城市的主宰。三娘子力主与明王朝和睦相处,以致蒙汉两族不用兵革达30年之久。长城沿线的人们为纪念这位草原女杰,将此城称作“三娘子城”。清初,三娘子城被清军焚毁。康熙三十三年(1694),清王朝为彻底打败新疆境内之蒙古准噶尔部队,在原三娘子城外增筑了一道外城,对准噶尔部战争胜利后,距旧城2.5公里处又增建一驻防城即新城,并命名为“绥远城”。清朝末年,将旧城(归化城)和新城(绥远城)合并,称“归绥”。1928年,绥远建省,将归绥县城区设为归绥市,作为省会。日寇占领期间,曾改称为“厚和特别市”。1949年9月19日,绥远省和平解放。12月9日,绥远省军政委员会归绥市工作团进入归绥。从1954年4月25日起,撤消绥远省建制,组建内蒙古自治区,并将“归绥”更名为“********”,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1960年前,********市辖新城区、****区、玉泉区和郊区(后更名为“赛罕区”)。1960年,原属乌兰察布盟的土默特旗划归********市管辖。1971年,原属乌兰察布盟的托克托县划归********市管辖。1995年11月21日,经******批准,乌兰察布盟的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划归********市管辖。1996年5月18日,经******批准,乌兰察布盟武川县划归********市管辖。目前,********市现行政区划共辖9个旗县区,分别是新城区、****区、玉泉区、赛罕区、和林格尔县、武川县、土默特左旗、清水河县、托克托县。全市土地总面积1.7万平方公里。
从地理位置上看,********地处东经110°46′--112°10′,北纬40°51′--41°8′。北依大青山,南傍黄河水。地貌特征为:北部和东南部是大青山和蛮汉山;南部及西南部为土默川平原。地形东北高、西南低,市区平均海拔高度为1050米。属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5℃---8℃,年均降水量337---418毫米,全年日照时数2921小时,四季变化明显,气候宜人。市内有昭君博物院、将军衙署、大召、席力图召、五塔寺等众多古迹和人文景观,周边还有茫茫的草原,是自治区重要的旅游集散地。同时又地处环渤海经济圈腹地,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同时也是沟通西北各省与内地的陆路通道和连接中国内地与蒙古国、俄罗斯及东欧各国的桥梁。已建和在建的出区达海通道有7条高速、5条铁路线。直通法兰克福的国际集装箱铁路专列横跨欧亚大陆桥沿线6个国家,运行周期约15天,运行全程近万公里,是目前国际铁路集装箱联用营运全程最长的铁路之一。********白塔机场为国际机场,通达城市42个,开通国际国内航线49多条。
由于********在北方游牧文化中的重要历史地位,现已被******批准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城区内保存有丰富的珍贵的名胜古迹,如:人类旧石器时代的大窑文化遗址、坐落在大黑河畔的昭君墓、东郊辽代的白塔(即‘万布华严经塔‘)、公主府、将军衙署、玉泉井;还有丰富的召庙文化,这里有五塔寺、席力图召、乌素图召等。另有许多有美丽的自然景观,如哈达门国家森林公园、乌素图旅游开发区、哈素海旅游度假村、大青山避暑山庄等景区(点)。
********简称是“呼市”,当然要与远在东部区的“********市”区别开来了。城市的大街小巷的名称各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单就呼市周边各行政村、镇的名称来讲,就特别有意思:厂汉板、攸攸板、讨号板、塔布板、辛辛板、东黑炭板、西黑炭板、色肯板、旭泥板、羊盖板等等,现存及史籍中出现的就有400处之多。自多我接触过这些地名之后,唯独对这些带“板”字的地名很感兴趣,我问过父母,他们也不知道。但疑问却始终在脑海里乱转,这么多的镇名、村名,怎么后边都带个“板”字呢?它有什么特殊的意义么?后来,在查看专业相关的历史资料里,终于在某本书里找到了答案,我还没有接触到网络,可想而知,能够费力地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是何等不易,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要在这里特意强调这一点的原因。我经过查找历史文献,这才明白原来这个“板”字还是大有来头的:原来,“板”在古时指代的是“板升”,也称板申、白兴等。蒙古语译为房舍,是指汉人聚居的农耕区域,以区别于蒙古族的牧地。明代,在蒙古土默特地区极为常见,是土木结构住房的统称。明嘉靖时期,蒙古俺答汗统率土默特部驻牧于丰州滩,而北方边民因不堪明王朝封建统治的压榨,多逃亡于蒙古地区,并逐渐定居于丰州滩一带,渐渐地形成蒙汉人民聚居局面,而板升也随之兴起,蒙古族借用汉语里的“百姓”,用以称呼来到塞外谋生的汉人,“板升地”即为汉人地,是指来到塞外的汉人,或者汉人聚居的村落。居板升的汉人,多为擅长某一特定技能的人群,如木匠、铁匠、泥瓦匠等等。这些人中,有秘密组织白莲教反对明政府的边官士,有发配戍边的囚徒,大量的是农民。汉族人民定居在那里修筑房屋,从事生产,传播了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手工业、建筑等技术。蒙汉两族人民在生产、文化、医药诸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促进了蒙古地区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两族人民共同开垦了丰州滩上万顷的土地,种植麦、谷、黍、菽等谷物,栽培瓜、茄等菜蔬,使农业生产有了提高。汉族农民也向蒙古牧民学习饲养牲畜技术,从事畜牧业生产。汉族的工匠用传统的中原建筑工艺,为俺答汗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宫殿。内地建筑艺术的逐步推广,也促进了一些蒙族牧民的定居生活。
当然了,要说在呼市民族文化最为浓郁,特色最为鲜明的,就要算是****区和玉泉区了。****区,顾名思义是因回族群众聚居而得名的。在我儿时的印象中,一提到****区就会联想到在西河沿儿的河滩上总有几处杀牛宰羊的地方,虽然那种场面相当血腥,味道相道恶心,但在缺少娱乐的那个年代,偷出去看人家给牛羊开膛破肚的,也是一件趣事。另外就是想到每年夏天都能喝到的稀果干(其实是一种以山杏、话梅、冰糖等为源料做成的饮料,酸甜开胃)、酸枣糕(同样是以山杏为主要原料,但具体配方和做法我没研究过,只记得那口感酸得直倒牙,但还是让我欲罢不能),还有各种各样常年都有的面食,糖麻叶儿、油酥(类似油饼,但比油饼要厚实)、玫瑰饼(一种夹着玫瑰糖馅的薄脆饼)、牛舌焙子(可以说直到现在也是呼市老百姓中最常见的一种主食,多数是当做早点,就着一碗热腾腾的羊杂碎,倒上杯浓浓的砖茶,那种美滋儿美滋儿的感觉真是一种享受,再者还能夹上一两销麦,也能管个大饱)。而玉泉区,则因一口井而得名,这口井叫玉泉井,可以说这口井的历史地位和实际作用,是相当了得,纵观呼市的发展历程,最早是因阿拉坦汗欲请西藏活佛而修建大召寺,从而推动了藏传佛教在内蒙古地区的广泛传播,同时又因清政府在蒙古族中推行佛教治民的政策,大召寺自建城之始就拥有了佛教和政治的双重地位。由于始建者阿拉坦汗和三娘子在蒙古族人民中巨大威望,大召寺又先后数次迎接过活动坐床和皇帝亲临,因而占有了思想整治的核心地位,又因玉泉井紧临大召寺,且有御马刨出之说而远近闻名,商旅过客、定居众民纷纷以玉泉之水为生产生活之需。久而久之,以大召寺和玉泉井为核心,库库和屯有了,归化城有了,绥远城有了,归绥市有了,********有了。从内心而言,呼市里我最喜欢的就是大召和佛教文化,每每提及,总有一种自豪感和归属感,可能是我与佛有缘吧。(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和历史。就像每个人都有家族传承而来的故事。了解一个城市就如同认识一个人,在接触到目及所感之后,总要随性而至地想要知道更多关于他或她背后的东西。我是陆川,我从小出生在********,并在这里一步步长大。虽然论根儿上说,我半点内蒙本土血统都没有,但我是接着这里的地气出生,喝着这里的清水长大,吃着这里的肉吹着这里的风,骨血中终归是要渗透进这草原的情节。在我小的时候,生活圈子仅限于巴掌大的工厂生活区,父母整年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带我走进市区,最远的时候也只不过是在旧城大南街转一转,那种乐趣不亚于乡下人进城一样的兴奋。记得儿时的大南街,远没有现在宽阔,四车道的马路就算是宽的了。两旁多是老房和土坯房,低矮破旧。小街小巷又窄又脏,间或还能看到很多的奶牛和骆驼。当时不知道为什么在城市里还有这么多的牲口,后来听老人讲,在以前,旧城是南来北往的商旋集散之所,商队途经,牲口贩卖,货品交易都在这一带进行。众多商家中,要属大盛魁最为有名。然而那里的我,对这些一点兴趣也没有。只对大南街上的老字号眼镜店情有独钟。每次父亲或是姐姐带着我到这里配眼镜的时候,我都喜欢在那木质地板和楼梯间跑来跑去,最喜欢看老师傅用煤油灯烤眼镜腿儿,喜欢闻那股淡淡的煤油味儿。还喜欢父亲骑车带着我在小巷子里钻来穿去,感觉前方总有意想不到的新鲜在等着我。听老人讲,在七八十年代,旧城到处都有自流井,有的是人工打的,有的是天然形成的,不用抽水,就会有清澈的地下水自涌而出。当时的水很甜,打上来就能直接喝。可惜的是,打我记事开始,就从没有见过这种自流井,慢慢的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呼市地下水源日趋减少,别说是自流井了,就连机建井打上来的水也不够用。下一步,呼市也将会跟包头一样,要向黄河借水了。
可以说,小学、中学我都不怎么和呼市有过深深的接触,一来家不是本地的,没有什么过去的故事可以继承,二来父母在这里没有亲戚朋友,无处走串,自然也没机会也没意识去了解这个城市。只有到了大学考了旅游专业,这才因专业需要,从书本上,从老师口中一点一滴地开始了解这座城市,认识这座城市。如果说以前对它很陌生的时候,我一心只认为自己是客居它乡的北京人(我母亲是北京人,儿时经常随母到北京探亲),那么,随着对城市了的增多,我渐渐地喜欢上了这座生我养我的城市。可以说,大学改变我的一部分人生观和世界观。我因为专业,开始认识了呼市,又为专业开始认识了内蒙,还因为专业开始学习和接触更为广阔的世界。要说认识呼市,我觉得,首先要从这个名字开始学习。它为什么叫********呢?没学习之前,我从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后来才慢慢了解了一些。
********是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塞外古城,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公元前306年,赵武灵王在阴山下筑长城,并设云中郡;郡治故址在今呼和洁特市西南托克托县的古城公社所在地。西汉武帝时,在河套地区兴建了一批军市。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拓拔部在北方兴起,它的早期都城“盛乐”即在今呼和浩待南面60公里的林格尔县境。隋唐时期,********一带是突厥人的活动范围。唐太宗贞观年间,唐军于云中大败突厥于白道(今名蜈蚣坝,在********市北)。唐中宗景龙二年(708),唐王朝在今********周围地区设立了东、中、西3个“受降城”。公元10世纪初,契丹人建立了辽国,在此设天德军及丰州。丰州故址在今********东南约20公里的白塔村附近。明隆庆六年(1572),蒙古土默持部领主阿勒坦汗(又名“俺达汗”)来丰州一带驻牧,不久统一了蒙古各地和漠南地区。万历九年(1581),阿勒坦汗和他的妻子三娘子在这里正式筑城,城墙用青砖砌成,远望一片青色,“青城”之名由此而来。明王朝赐名为“归化”其含义为:‘归化远人‘或‘远人归化‘。此城筑成后不久,阿勒坦汗便去世,其妻三娘子成为这座城市的主宰。三娘子力主与明王朝和睦相处,以致蒙汉两族不用兵革达30年之久。长城沿线的人们为纪念这位草原女杰,将此城称作“三娘子城”。清初,三娘子城被清军焚毁。康熙三十三年(1694),清王朝为彻底打败新疆境内之蒙古准噶尔部队,在原三娘子城外增筑了一道外城,对准噶尔部战争胜利后,距旧城2.5公里处又增建一驻防城即新城,并命名为“绥远城”。清朝末年,将旧城(归化城)和新城(绥远城)合并,称“归绥”。1928年,绥远建省,将归绥县城区设为归绥市,作为省会。日寇占领期间,曾改称为“厚和特别市”。1949年9月19日,绥远省和平解放。12月9日,绥远省军政委员会归绥市工作团进入归绥。从1954年4月25日起,撤消绥远省建制,组建内蒙古自治区,并将“归绥”更名为“********”,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1960年前,********市辖新城区、****区、玉泉区和郊区(后更名为“赛罕区”)。1960年,原属乌兰察布盟的土默特旗划归********市管辖。1971年,原属乌兰察布盟的托克托县划归********市管辖。1995年11月21日,经******批准,乌兰察布盟的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划归********市管辖。1996年5月18日,经******批准,乌兰察布盟武川县划归********市管辖。目前,********市现行政区划共辖9个旗县区,分别是新城区、****区、玉泉区、赛罕区、和林格尔县、武川县、土默特左旗、清水河县、托克托县。全市土地总面积1.7万平方公里。
从地理位置上看,********地处东经110°46′--112°10′,北纬40°51′--41°8′。北依大青山,南傍黄河水。地貌特征为:北部和东南部是大青山和蛮汉山;南部及西南部为土默川平原。地形东北高、西南低,市区平均海拔高度为1050米。属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5℃---8℃,年均降水量337---418毫米,全年日照时数2921小时,四季变化明显,气候宜人。市内有昭君博物院、将军衙署、大召、席力图召、五塔寺等众多古迹和人文景观,周边还有茫茫的草原,是自治区重要的旅游集散地。同时又地处环渤海经济圈腹地,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同时也是沟通西北各省与内地的陆路通道和连接中国内地与蒙古国、俄罗斯及东欧各国的桥梁。已建和在建的出区达海通道有7条高速、5条铁路线。直通法兰克福的国际集装箱铁路专列横跨欧亚大陆桥沿线6个国家,运行周期约15天,运行全程近万公里,是目前国际铁路集装箱联用营运全程最长的铁路之一。********白塔机场为国际机场,通达城市42个,开通国际国内航线49多条。
由于********在北方游牧文化中的重要历史地位,现已被******批准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城区内保存有丰富的珍贵的名胜古迹,如:人类旧石器时代的大窑文化遗址、坐落在大黑河畔的昭君墓、东郊辽代的白塔(即‘万布华严经塔‘)、公主府、将军衙署、玉泉井;还有丰富的召庙文化,这里有五塔寺、席力图召、乌素图召等。另有许多有美丽的自然景观,如哈达门国家森林公园、乌素图旅游开发区、哈素海旅游度假村、大青山避暑山庄等景区(点)。
********简称是“呼市”,当然要与远在东部区的“********市”区别开来了。城市的大街小巷的名称各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单就呼市周边各行政村、镇的名称来讲,就特别有意思:厂汉板、攸攸板、讨号板、塔布板、辛辛板、东黑炭板、西黑炭板、色肯板、旭泥板、羊盖板等等,现存及史籍中出现的就有400处之多。自多我接触过这些地名之后,唯独对这些带“板”字的地名很感兴趣,我问过父母,他们也不知道。但疑问却始终在脑海里乱转,这么多的镇名、村名,怎么后边都带个“板”字呢?它有什么特殊的意义么?后来,在查看专业相关的历史资料里,终于在某本书里找到了答案,我还没有接触到网络,可想而知,能够费力地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是何等不易,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要在这里特意强调这一点的原因。我经过查找历史文献,这才明白原来这个“板”字还是大有来头的:原来,“板”在古时指代的是“板升”,也称板申、白兴等。蒙古语译为房舍,是指汉人聚居的农耕区域,以区别于蒙古族的牧地。明代,在蒙古土默特地区极为常见,是土木结构住房的统称。明嘉靖时期,蒙古俺答汗统率土默特部驻牧于丰州滩,而北方边民因不堪明王朝封建统治的压榨,多逃亡于蒙古地区,并逐渐定居于丰州滩一带,渐渐地形成蒙汉人民聚居局面,而板升也随之兴起,蒙古族借用汉语里的“百姓”,用以称呼来到塞外谋生的汉人,“板升地”即为汉人地,是指来到塞外的汉人,或者汉人聚居的村落。居板升的汉人,多为擅长某一特定技能的人群,如木匠、铁匠、泥瓦匠等等。这些人中,有秘密组织白莲教反对明政府的边官士,有发配戍边的囚徒,大量的是农民。汉族人民定居在那里修筑房屋,从事生产,传播了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手工业、建筑等技术。蒙汉两族人民在生产、文化、医药诸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促进了蒙古地区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两族人民共同开垦了丰州滩上万顷的土地,种植麦、谷、黍、菽等谷物,栽培瓜、茄等菜蔬,使农业生产有了提高。汉族农民也向蒙古牧民学习饲养牲畜技术,从事畜牧业生产。汉族的工匠用传统的中原建筑工艺,为俺答汗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宫殿。内地建筑艺术的逐步推广,也促进了一些蒙族牧民的定居生活。
当然了,要说在呼市民族文化最为浓郁,特色最为鲜明的,就要算是****区和玉泉区了。****区,顾名思义是因回族群众聚居而得名的。在我儿时的印象中,一提到****区就会联想到在西河沿儿的河滩上总有几处杀牛宰羊的地方,虽然那种场面相当血腥,味道相道恶心,但在缺少娱乐的那个年代,偷出去看人家给牛羊开膛破肚的,也是一件趣事。另外就是想到每年夏天都能喝到的稀果干(其实是一种以山杏、话梅、冰糖等为源料做成的饮料,酸甜开胃)、酸枣糕(同样是以山杏为主要原料,但具体配方和做法我没研究过,只记得那口感酸得直倒牙,但还是让我欲罢不能),还有各种各样常年都有的面食,糖麻叶儿、油酥(类似油饼,但比油饼要厚实)、玫瑰饼(一种夹着玫瑰糖馅的薄脆饼)、牛舌焙子(可以说直到现在也是呼市老百姓中最常见的一种主食,多数是当做早点,就着一碗热腾腾的羊杂碎,倒上杯浓浓的砖茶,那种美滋儿美滋儿的感觉真是一种享受,再者还能夹上一两销麦,也能管个大饱)。而玉泉区,则因一口井而得名,这口井叫玉泉井,可以说这口井的历史地位和实际作用,是相当了得,纵观呼市的发展历程,最早是因阿拉坦汗欲请西藏活佛而修建大召寺,从而推动了藏传佛教在内蒙古地区的广泛传播,同时又因清政府在蒙古族中推行佛教治民的政策,大召寺自建城之始就拥有了佛教和政治的双重地位。由于始建者阿拉坦汗和三娘子在蒙古族人民中巨大威望,大召寺又先后数次迎接过活动坐床和皇帝亲临,因而占有了思想整治的核心地位,又因玉泉井紧临大召寺,且有御马刨出之说而远近闻名,商旅过客、定居众民纷纷以玉泉之水为生产生活之需。久而久之,以大召寺和玉泉井为核心,库库和屯有了,归化城有了,绥远城有了,归绥市有了,********有了。从内心而言,呼市里我最喜欢的就是大召和佛教文化,每每提及,总有一种自豪感和归属感,可能是我与佛有缘吧。(未完待续。)(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