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章,撤退(1)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流星小说网 www.lxbbbb.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送走了郑森,朱由崧便转身返回了内院。一个太监迎上来,扶着朱由崧过了内院的门槛。
“千岁爷,那些投降李闯的贼子,也是害死先帝爷的凶手。郑总兵年纪小了,如今当着武官,考虑事情的时候,往往只考虑如何打仗的事情。这样的事情,王爷如何能一味听他的?将来人家都说,殿下下令放过害死先帝的凶手,却是对殿下的名声不利呀。”
朱由崧慢悠悠的转过脸来,对着那个太监道:“卢九德,你一个太监,胡说八道些什么!如今,尽快克复京师,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才是对得起先帝。和收复京师相比,名声什么的算个什么!”
“殿下……”卢九德似乎还想要说些什么。
“不要再说了。卢公公,你去看看,燕窝炖好了没有。炖好了,便让他们给孤端上来。孤如今忙于大事,正需要补补身子。”
卢九德叹了口气,便退了下去。
不一会儿,卢九德便带着一个小太监,捧着一只小碗走了上来。这时候,朱由崧已经坐在自己的椅子上开始办大事了。而他所谓的大事,就是在看歌舞。
“礼乐乃是天下第一等的大事,当年舜帝作干戚舞,而四夷宾服。可见这歌舞,也是礼乐,也是天下一等一的大事。当此天下危亡之时,孤忝为监国,又怎么敢不尽心于此?”这是朱由崧为自己每日沉醉于观看歌舞的解释。至于舜帝的舞蹈乃是干戚舞,而朱由崧看的舞蹈却是美女的靡靡之舞。朱由崧自然会用“今之乐犹古之乐”来搪塞。
卢九德将燕窝递给朱由崧道:“王爷,燕窝来了。”朱由崧也不看他,只是直着眼睛盯着那些正在翩翩起舞的舞女,只是将一只手伸了出去。卢九德将小碗放进朱由崧的手中,朱由崧接过来,一口喝干,便又是头也不回的将碗递了过去。卢九德接过碗便退了下去。
就在大明未来的天子朱由崧忙于“礼乐”这一天下一等一的大事情的时候,大顺的天子李自成也在紧张的准备着撤军的事情。前一段时间的大败让他非常的紧张,甚至一度准备不管不顾的直接带着核心队伍和钱就跑。但是就在这场大败不过两天之后,却有自称是“监国福王”麾下的信使的人来到了北京,向李自成提出了这样的一个交换条件:交还太子和诸王,以及文武百官,监国福王的大军,就暂缓对李自成的进攻,允许他带着自己的兵,安全的撤出北京,监国保证,在他们撤退的过程中不追击他们。
这个条件在李自成看来实在是太怪异了。首先,李自成手里并没有太子和诸王,其次如果说这时候太子和诸王死了,在这个世界上对谁最为有利,那显然就是如今监国的这位福王。而且所谓的不追击他们的保证根本就是个笑话,到时候,他们背约追击了,李自成还能找得到什么地方去告他们一状不成?
而且在和对方的信使的交谈中,李自成发现了更多的奇怪的地方,那就是对方其实对他的处境很清楚,对方知道他缺乏粮食,即使在京师抢到了一些,也不足以长时间支持,最后肯定还是要撤退的。
既然对方知道自己肯定要撤退,而且对方的军队还这样的有战斗力,李自成完全想不明白对方派这样的一个信使来干什么。不过李自成倒也没把那个信使怎么样,只是告诉他,他说的这些事情他还要考虑考虑。就打发那个信使回去了。
打发走了福王那边的信使,李自成立刻派人去打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他就得到了建胬再次入寇,正在围攻山海关的消息。
李自成一开始还不太相信,不过这个消息很快就被反复证实了。这个消息让李自成松了口气,同时也让福王的那个信使的举动变得可以理解了。显然,明军自己也遇到了问题,暂时其实根本无力来攻击自己。这个时候,那个信使提出的条件自然就是空手套白狼的手段了。
李自成知道,因为拷掠的事情,如今他已经和明朝的整个士绅阶层撕破脸了。正所谓一不做,二不休。既然已经撕破脸了,那当然就要干脆做到底了。李自成估计,北京城中的那些士绅们手里应该还有不少的,没有被他们弄出来的财富。在没有把他们榨干之前,就离开北京,显然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反正短时间明军杀不过来,于是李自成决定,暂缓撤出北京,抓紧时间进行搜刮。
当然,撤退还是要加以准备的,只不过可以准备得更充分,更从容不迫一些。李自成一边用抢到的一部分钱来安抚那些新附军,一边开始陆续安排自己的嫡系部队,控制撤退道路上的要点。一边加紧时间拷掠明朝的官员们,据说李自成重用了一些原东厂的藩子,将我大明二百余年积累下来的各种讯问技术都用上了,让那些当官的一个个苦不堪言。而李自成靠着这一手,弄到的银子据说多达上万万两(这当然是谣言夸大的结果)。不过李自成在北京赚了很多,这绝对不是谣言。而且这些钱还在不断地增加。
李自成知道,如果他能顺顺利利的把这些钱,还有他的嫡系军队撤回到从襄阳到陕西这一片地盘上去,那他这一系列的冒险就真的算是成功了。一路上他锻炼了队伍,扩大了力量,还带回了大量的资金。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他得罪了大批的士绅。但是,只要手里有钱,就他见过的大多数所谓的士绅的节操来看,他就不担心买不到物资,而只要有了足够的物资,他就能巩固地方,将湖北、河南、陕西变成他李自成的牢固的根基,就像是汉高祖的关中,光武的河北,明太祖的江淮,就能以此为基础,训练出更多的,有战斗力的军队。也许下次,他再带着五十万大军顺江东下的时候,也许真实的军队人数也能有个二十万了。到那个时候,才是真正平定天下的时候。
所以虽然李自成知道自己必定要从北京撤退,但是只要可能,他还是希望能晚一天撤退就晚一天撤退。因为每晚退一天,就都能有更多的收益。
但是李自成也知道,因为他为了确保退路的安全,将更多可靠的军队布置到了那些地方,所以如今他身边,真正可靠的,能打的军队进一步的减少了,所以在军事上其实他进一步的被削弱了。如果这时候遭到攻击,他就更不可能守住北京了。
“一旦敌军主力逼近北京,就立刻放弃北京撤退。”李自成已经下定了这样的决心,并且将这一决心通知给了他的那些最为信赖的将领们。
李自成和刘宗敏、牛金星等人商量了一下。他们都觉得,福王手下的那支军队非常能打,而建胬也不是好惹的。所以他们估计这两边要分出胜负来,还要一些时间。而此前,受到郑森对李自成的那场胜利的鼓舞,南方的一些明军,尤其是和李自成有夺妻之恨的那个高杰,似乎又有点蠢蠢欲动了。
所以李自成也将防御的重心向南移动了一些,他让刘宗敏带着五万军队(其中真正的嫡系大约有六七千)驻扎到了南边的大兴,以威慑高杰所部。说起来,高杰带着李自成的老婆私奔,投降了明朝之后,明朝的官员们觉得高杰绝没有再次投降流寇的可能,对上了李自成,不用担心他会和李自成暗中勾结,所以对他还格外重用。却没想到,高杰虽然不会和李自成勾结,更不会投降李自成,但是高杰却特别的害怕李自成。在他看来,如果李自成有同等的机会消灭他或是消灭别人,那李自成肯定会优先消灭他;而别人如果投降,多半能保住性命,他投降了却是死路一条。所以,每次和李自成对阵,只要稍微有点风吹草动,高杰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逃跑。结果,明军历次和李自成作战,高杰都是带头跑路,大玩“死道友不死贫道”,成了我大明各路官军的名副其实的猪队友。
如今高杰虽然因为郑森的胜利而受到了一点鼓舞,但等刘宗敏带着五万大军过来之后,高杰对李自成的恐惧症立刻就又发作了,赶忙带着军队又缩了回去。
高杰缩回去了,山海关那边还在打(建胬可不是说退就能立刻退的),李自成觉得自己至少暂时是非常安全的,可以一心一意的捞钱了。然而他却没想到,郑森的军队在机动能力上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在夺取了锦州之后,郑森迅速的将军队装船,重新运回了天津,这样的机动,如果换成当时的其他任何一支军队,都至少要花费一个月以上的时间,但在郑森这里,依靠着强大的海上力量,模范军只用了不过六天就完成了这样的行动。这个速度,甚至比在这个时代的远东,也算是最能打的军队之一的八旗军弄清情况,做出决断,传递消息的速度都要快那么一点点了。至少如今,鳌拜派回去报信的信使还没来得及见到黄台吉呢。
送走了郑森,朱由崧便转身返回了内院。一个太监迎上来,扶着朱由崧过了内院的门槛。
“千岁爷,那些投降李闯的贼子,也是害死先帝爷的凶手。郑总兵年纪小了,如今当着武官,考虑事情的时候,往往只考虑如何打仗的事情。这样的事情,王爷如何能一味听他的?将来人家都说,殿下下令放过害死先帝的凶手,却是对殿下的名声不利呀。”
朱由崧慢悠悠的转过脸来,对着那个太监道:“卢九德,你一个太监,胡说八道些什么!如今,尽快克复京师,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才是对得起先帝。和收复京师相比,名声什么的算个什么!”
“殿下……”卢九德似乎还想要说些什么。
“不要再说了。卢公公,你去看看,燕窝炖好了没有。炖好了,便让他们给孤端上来。孤如今忙于大事,正需要补补身子。”
卢九德叹了口气,便退了下去。
不一会儿,卢九德便带着一个小太监,捧着一只小碗走了上来。这时候,朱由崧已经坐在自己的椅子上开始办大事了。而他所谓的大事,就是在看歌舞。
“礼乐乃是天下第一等的大事,当年舜帝作干戚舞,而四夷宾服。可见这歌舞,也是礼乐,也是天下一等一的大事。当此天下危亡之时,孤忝为监国,又怎么敢不尽心于此?”这是朱由崧为自己每日沉醉于观看歌舞的解释。至于舜帝的舞蹈乃是干戚舞,而朱由崧看的舞蹈却是美女的靡靡之舞。朱由崧自然会用“今之乐犹古之乐”来搪塞。
卢九德将燕窝递给朱由崧道:“王爷,燕窝来了。”朱由崧也不看他,只是直着眼睛盯着那些正在翩翩起舞的舞女,只是将一只手伸了出去。卢九德将小碗放进朱由崧的手中,朱由崧接过来,一口喝干,便又是头也不回的将碗递了过去。卢九德接过碗便退了下去。
就在大明未来的天子朱由崧忙于“礼乐”这一天下一等一的大事情的时候,大顺的天子李自成也在紧张的准备着撤军的事情。前一段时间的大败让他非常的紧张,甚至一度准备不管不顾的直接带着核心队伍和钱就跑。但是就在这场大败不过两天之后,却有自称是“监国福王”麾下的信使的人来到了北京,向李自成提出了这样的一个交换条件:交还太子和诸王,以及文武百官,监国福王的大军,就暂缓对李自成的进攻,允许他带着自己的兵,安全的撤出北京,监国保证,在他们撤退的过程中不追击他们。
这个条件在李自成看来实在是太怪异了。首先,李自成手里并没有太子和诸王,其次如果说这时候太子和诸王死了,在这个世界上对谁最为有利,那显然就是如今监国的这位福王。而且所谓的不追击他们的保证根本就是个笑话,到时候,他们背约追击了,李自成还能找得到什么地方去告他们一状不成?
而且在和对方的信使的交谈中,李自成发现了更多的奇怪的地方,那就是对方其实对他的处境很清楚,对方知道他缺乏粮食,即使在京师抢到了一些,也不足以长时间支持,最后肯定还是要撤退的。
既然对方知道自己肯定要撤退,而且对方的军队还这样的有战斗力,李自成完全想不明白对方派这样的一个信使来干什么。不过李自成倒也没把那个信使怎么样,只是告诉他,他说的这些事情他还要考虑考虑。就打发那个信使回去了。
打发走了福王那边的信使,李自成立刻派人去打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他就得到了建胬再次入寇,正在围攻山海关的消息。
李自成一开始还不太相信,不过这个消息很快就被反复证实了。这个消息让李自成松了口气,同时也让福王的那个信使的举动变得可以理解了。显然,明军自己也遇到了问题,暂时其实根本无力来攻击自己。这个时候,那个信使提出的条件自然就是空手套白狼的手段了。
李自成知道,因为拷掠的事情,如今他已经和明朝的整个士绅阶层撕破脸了。正所谓一不做,二不休。既然已经撕破脸了,那当然就要干脆做到底了。李自成估计,北京城中的那些士绅们手里应该还有不少的,没有被他们弄出来的财富。在没有把他们榨干之前,就离开北京,显然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反正短时间明军杀不过来,于是李自成决定,暂缓撤出北京,抓紧时间进行搜刮。
当然,撤退还是要加以准备的,只不过可以准备得更充分,更从容不迫一些。李自成一边用抢到的一部分钱来安抚那些新附军,一边开始陆续安排自己的嫡系部队,控制撤退道路上的要点。一边加紧时间拷掠明朝的官员们,据说李自成重用了一些原东厂的藩子,将我大明二百余年积累下来的各种讯问技术都用上了,让那些当官的一个个苦不堪言。而李自成靠着这一手,弄到的银子据说多达上万万两(这当然是谣言夸大的结果)。不过李自成在北京赚了很多,这绝对不是谣言。而且这些钱还在不断地增加。
李自成知道,如果他能顺顺利利的把这些钱,还有他的嫡系军队撤回到从襄阳到陕西这一片地盘上去,那他这一系列的冒险就真的算是成功了。一路上他锻炼了队伍,扩大了力量,还带回了大量的资金。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他得罪了大批的士绅。但是,只要手里有钱,就他见过的大多数所谓的士绅的节操来看,他就不担心买不到物资,而只要有了足够的物资,他就能巩固地方,将湖北、河南、陕西变成他李自成的牢固的根基,就像是汉高祖的关中,光武的河北,明太祖的江淮,就能以此为基础,训练出更多的,有战斗力的军队。也许下次,他再带着五十万大军顺江东下的时候,也许真实的军队人数也能有个二十万了。到那个时候,才是真正平定天下的时候。
所以虽然李自成知道自己必定要从北京撤退,但是只要可能,他还是希望能晚一天撤退就晚一天撤退。因为每晚退一天,就都能有更多的收益。
但是李自成也知道,因为他为了确保退路的安全,将更多可靠的军队布置到了那些地方,所以如今他身边,真正可靠的,能打的军队进一步的减少了,所以在军事上其实他进一步的被削弱了。如果这时候遭到攻击,他就更不可能守住北京了。
“一旦敌军主力逼近北京,就立刻放弃北京撤退。”李自成已经下定了这样的决心,并且将这一决心通知给了他的那些最为信赖的将领们。
李自成和刘宗敏、牛金星等人商量了一下。他们都觉得,福王手下的那支军队非常能打,而建胬也不是好惹的。所以他们估计这两边要分出胜负来,还要一些时间。而此前,受到郑森对李自成的那场胜利的鼓舞,南方的一些明军,尤其是和李自成有夺妻之恨的那个高杰,似乎又有点蠢蠢欲动了。
所以李自成也将防御的重心向南移动了一些,他让刘宗敏带着五万军队(其中真正的嫡系大约有六七千)驻扎到了南边的大兴,以威慑高杰所部。说起来,高杰带着李自成的老婆私奔,投降了明朝之后,明朝的官员们觉得高杰绝没有再次投降流寇的可能,对上了李自成,不用担心他会和李自成暗中勾结,所以对他还格外重用。却没想到,高杰虽然不会和李自成勾结,更不会投降李自成,但是高杰却特别的害怕李自成。在他看来,如果李自成有同等的机会消灭他或是消灭别人,那李自成肯定会优先消灭他;而别人如果投降,多半能保住性命,他投降了却是死路一条。所以,每次和李自成对阵,只要稍微有点风吹草动,高杰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逃跑。结果,明军历次和李自成作战,高杰都是带头跑路,大玩“死道友不死贫道”,成了我大明各路官军的名副其实的猪队友。
如今高杰虽然因为郑森的胜利而受到了一点鼓舞,但等刘宗敏带着五万大军过来之后,高杰对李自成的恐惧症立刻就又发作了,赶忙带着军队又缩了回去。
高杰缩回去了,山海关那边还在打(建胬可不是说退就能立刻退的),李自成觉得自己至少暂时是非常安全的,可以一心一意的捞钱了。然而他却没想到,郑森的军队在机动能力上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在夺取了锦州之后,郑森迅速的将军队装船,重新运回了天津,这样的机动,如果换成当时的其他任何一支军队,都至少要花费一个月以上的时间,但在郑森这里,依靠着强大的海上力量,模范军只用了不过六天就完成了这样的行动。这个速度,甚至比在这个时代的远东,也算是最能打的军队之一的八旗军弄清情况,做出决断,传递消息的速度都要快那么一点点了。至少如今,鳌拜派回去报信的信使还没来得及见到黄台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