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附录一上略:礼赏双加,人道用“兵” (3)
推荐阅读:
一秒记住【流星小说网 www.lxbbbb.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军谶》上说:“钩上挂香饵,一定有愿意上钩的鱼;军队中悬重赏,一定有乐于效死的人。”因此,重礼,是人才前来归附的原因;重赏,是士卒拼死效命的原因。如果真诚以礼相待招人归附,如果悬以重赏招人效死,想得到的人自然会前来归附或者拼死效命。因此,待之以礼而又反悔,就不能留住归附的勇士;给以重赏又反悔,招来的勇士就不会受驱使。坚持以礼相待、有功必赏,勇士就会竞相拼死效命。
《军谶》上说:“打算打仗的国家,在打仗之前一定要施以恩惠;打算攻打其他的国家,一定要先休养生息。”能以少胜多的,一定是施以很多恩惠的结果;能以弱胜强的,一定是人民先休养生息的结果。所以说,良将安定人心,对待兵士,就像爱护自己一样;可以使军队上下一心,在战争中一定会所向披靡。
《军谶》上说:“用兵的要诀是,务必先侦察敌方的情况:探明其储藏物资的虚实,估算其粮食储存的多少,预测其兵力的强弱,察明其天时地利的优劣,摸清其兵力薄弱的地方。”所以,国家没有战事,却在忙于运粮,肯定是内部空虚;老百姓面有饥色,肯定是国家穷困。从千里之外转运粮食,老百姓一定会挨饿;打柴割草之后再做饭,一定不能使军队顿顿吃饱。一千里以外运粮,说明国家缺少一年的粮食;两千里之外运粮,说明国家缺少两年的粮食;三千里之外运粮,说明国家缺少三年的粮食。这是国家空虚的表现。国内空虚,百姓就会贫穷;百姓贫穷,全国上下就不会和睦。敌人在外面虎视眈眈,内乱又不断,必然会使国家崩溃。
《军谶》上说:“君主如果施行暴政,就会使下级官吏跟着施行苛政;赋税沉重,苛捐繁复,严刑酷罚滥用无止,因而民众就会相互残杀。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亡国之兆。”
《军谶》上说:“内心贪婪而外表装得廉洁,用欺骗的手段获得名声;假公济私,使得君臣上下是非不分;乔装打扮,假作正经,以猎取高官,获得重用。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窃国之始。”
《军谶》上说:“官吏结党营私,各自引进自己的亲信,把奸邪之人网罗进来,压制仁人志士;背弃公德,谋取私利,同僚之间,相互攻击。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祸乱之源。”
《军谶》上说:“豪门大族如果拉帮结伙,虽无官位却妄自尊大,擅立威势,人人都会怕他;培植的党羽像藤缠葛绕一样盘根错节,积蓄私德,给人以小恩小惠,意图夺取当政者的大权;欺压侵害平民百姓,必会引起一国之内议论纷纷,做臣子的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祸乱之根。”
《军谶》上说:“世代相沿,作恶为奸,欺骗官员,凡事只求为自己谋取便利,变换花招,玩弄法令,危害君主。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国之奸贼。”
《军谶》上说:“官多民少,尊卑不分,恃强凌弱;没有办法制止,君子也受到牵连,国家一定会蒙难。”
《军谶》上说:“喜欢好人却不任用,憎恨坏人却不将他予以清退;有才德的人隐居而不出,无能的人在位当权,国家将会遭受祸害。”
《军谶》上说:“宗族势力庞大,互相勾结,窃取要位,欺上瞒下,日益壮大,君主又不忍心铲除,国家必定受到败坏。”
《军谶》上说:“巧言谄媚之臣如果当权,全军就会愤愤不平;倚仗权势,自夸其能,行动就会违背众人的意志;不选用贤人,不去除庸人,苟且为政,只求取悦君主;态度专横,只相信自己,凡事都炫耀自己的功劳和才能;以恶言去伤害品德高尚的人,以虚妄去诬蔑有功的人;不区分善恶,与自己的意见只求相合;遇事拖延,不能及时使政令得到推行;任意发布不合常规的政令,完全变更了古制,改易了常道。如果君主任用了这样的奸佞之臣,国家一定会遭受灾祸。”
《军谶》上说:“奸雄之间相互吹捧,使君主受到蒙蔽,导致其是非不分;诽谤和吹捧同时兴起,阻塞君主的视听,使其善恶难辨;臣下各人庇护各人的手下,导致君主身边的忠诚之臣日益流失。”
所以君主能够明察不同的说法,就可以看到事物的萌芽;君主任用仁人贤才,作奸称雄的人就会离开;君主任用德高望重的人,纷繁的政事就能得到有条不紊的处理;君主能招请隐士出山从政,隐士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才干,而不是徒有虚名;在处理军国大事时,能征询平民百姓的意见,君主的功绩才能被称道;君主的举动不失去民心,他的恩德才能在天下传播。
《三略》是一部专讲战略的兵书,原名是《黄石公三略》,侧重于从政治策略上阐明治国用兵的道理,与《六韬》齐名。宋人戴少望在《将鉴论断》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兵法传于今世者七家,唯《三略》最通于道而适于用,可以立功而保身。”这个“道”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人生的智慧与成功之道。《三略》中糅合了诸子百家的智慧。该书自问世以来,受到了历代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的重视。
本篇是《三略》中的最上篇,简称“上略”,详细阐述了身为将领应该做的事情,还有其用兵打仗的关键和一些方法。文中多次引用《军谶》上的话来增强行文的说服性,表明作者的观点和立场。文中提到最多的莫过于“礼”“赏”二字,从这两个方面来激励士兵作战和任用人才,体现了古人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
将帅统率的士卒也是人,而不仅仅是一个与敌人作战的工具,要给予良好的待遇才能使其勇于杀敌,拼死效力。
古代用兵打仗的时候很多,如何对待手下的士卒对于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影响非常大。将领带兵打仗时,诚心对待自己的下属,才能使得军心一致,共同抗敌。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北宋朝廷内部混乱,在内忧外患下,北宋王朝最终灭亡。宋徽宗、宋钦宗父子都被金人俘虏。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杭州建立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史称宋高宗。一代名将岳飞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他幼年丧父,母亲含辛茹苦地将他拉扯大,他对母亲非常孝顺,对母亲的话言听计从。岳飞的母亲从小教育岳飞要精忠报国,最后干脆将这四个字刺在了他的背上。
长大后,岳飞始终不忘背上刺的四个字,自参军以后就不断立下赫赫战功,为南宋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有一次,岳飞带了一百多名士兵在黄河边练兵,突然,上游的岸边出现了一队金兵,而且来势汹汹。士兵们立刻慌乱起来,此时,岳飞镇定如常,对大家说:“敌人虽然多,但是不清楚我们有多少兵马,大家一定要振作,不要在士气上输给金兵。”说完,他就带头勇敢地冲向敌军,斩杀了一名金军将领。士兵们都受到了鼓舞,纷纷冲上去厮杀,把金军杀得片甲不留。这件事奠定了岳飞在士兵心中的威望,大家此后更加信服他。
面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惨状,从小就受母亲熏陶的岳飞一心想收复失地,所以他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高宗曾经想为他建造一座豪宅,但却被他婉言谢绝。他对高宗说:“敌人未灭,怎么可以先建设我的小家呢?天下太平的时候再说吧。”有人问他天下什么时候才会太平,他回答说:“文官不贪财,武将不怕死,天下才会有太平的希望。”
在练兵的时候,岳飞对众将士人人平等,连自己的儿子也一样。他的儿子岳云有一次骑马冲下山坡的时候,不幸马失前蹄,摔倒在地,摔得鼻青脸肿。岳飞得知此事后,不但没有安慰自己的儿子,反而狠狠地责罚了他。士兵们看到岳飞对待属下这样一视同仁,更是对他从内心产生了敬意,都一心一意地投入了训练。
岳飞对士兵非常关心。有的士兵生病了,他会亲自去照顾,告诉他们好好养病;他的部下出征,他会让夫人去部下的家里慰问,并且带去很多慰问品;如果他的军队里有将士不幸阵亡了,有儿女的,他会抚养其儿女,有老人的,他会赡养老人。朝廷因为他的赫赫战功赏赐给他很多财物,他也全部分给了将士们。
当然,关心是关心,手下犯了错误,他也不会姑息。一次,他看见自己手下的一个士兵擅自用一束麻来捆绑柴草,立刻按军法惩办。“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成为每个岳家军士兵都必须遵守的训诫。
公元1140年,金国撕毁了宋金和约,以金兀术为统帅,向南宋王朝发起全面进攻。金兀术为了对付宋朝军队,研究出了一种叫做“铁拐马”的战术。所谓的“铁拐马”战术,就是用铁链将很多马连上,在马的后面跟着许多用铁甲包着的车,有些像现代的装甲部队,横冲直撞,令敌难以克制,所以在战场上屡战屡胜。
为了对付金兀术的“铁拐马”,岳飞好几天没有睡觉,终于想出了破敌方法。他命令士兵在打仗的时候,用竹竿缠上镰刀去钩敌军马匹的小腿,这下子“铁拐马”就变成了“拐马”。几天内,岳飞的军队连连告捷。受挫的金兀术大怒,他率大军来到郾城,双方摆开战场。岳飞先派儿子岳云领着一支精锐骑兵打先锋,他对岳云说:“这次出战,只能胜,不能败。如果败了,你就提头来见。”
岳云领命,带头冲过去,奋勇杀敌。宋军在岳云的带领下,把金兵杀得大败。
金兀术不甘心就这么失败,调整战略,又运用一种叫“铁浮屠”的战术。这是一支他专门训练过的骑兵,人马都披上厚厚的铁甲,以三个骑兵编成一队,居中者冲锋,又用两支骑兵从左右两翼进行包抄。
岳飞又开始研究对付“铁浮屠”的办法。他发现了“铁浮屠”的致命弱点,就是马膝盖和马蹄没有包裹铁皮。于是,他命令将士上阵的时候带着刀斧,一旦“铁浮屠”冲来,岳家军将士就弯着身子,专砍对方马的马蹄或者马膝盖。马被砍倒了,金兵跌下马来,岳飞就命令兵士出击,把金兵打得落花流水。
岳飞一生可谓是功勋卓著,他的岳家军也是家喻户晓,人人都知道岳家军军纪严明、骁勇无比。军队中的人都心甘情愿为他誓死效力。这一切都与岳飞平时和将士们同甘苦、共患难是分不开的。
作为将领,对待手下就要视如己出般亲厚,这样军队才能上下一致,才能团结一心共同抗敌。另外,要适当给予下属一定的恩惠,也就是所谓的“礼”“赏”,这样下属才有动力。岳飞在这一点上就做得很好,朝廷赏给他的东西,他从来不独享,而是全部分发给下面的将士们,这对将士们来说就是一种恩惠。历史上还有很多名将也是如此,他们和将士们团结一心,打了很多胜仗,因而被人广为传颂。
《军谶》上说:“钩上挂香饵,一定有愿意上钩的鱼;军队中悬重赏,一定有乐于效死的人。”因此,重礼,是人才前来归附的原因;重赏,是士卒拼死效命的原因。如果真诚以礼相待招人归附,如果悬以重赏招人效死,想得到的人自然会前来归附或者拼死效命。因此,待之以礼而又反悔,就不能留住归附的勇士;给以重赏又反悔,招来的勇士就不会受驱使。坚持以礼相待、有功必赏,勇士就会竞相拼死效命。
《军谶》上说:“打算打仗的国家,在打仗之前一定要施以恩惠;打算攻打其他的国家,一定要先休养生息。”能以少胜多的,一定是施以很多恩惠的结果;能以弱胜强的,一定是人民先休养生息的结果。所以说,良将安定人心,对待兵士,就像爱护自己一样;可以使军队上下一心,在战争中一定会所向披靡。
《军谶》上说:“用兵的要诀是,务必先侦察敌方的情况:探明其储藏物资的虚实,估算其粮食储存的多少,预测其兵力的强弱,察明其天时地利的优劣,摸清其兵力薄弱的地方。”所以,国家没有战事,却在忙于运粮,肯定是内部空虚;老百姓面有饥色,肯定是国家穷困。从千里之外转运粮食,老百姓一定会挨饿;打柴割草之后再做饭,一定不能使军队顿顿吃饱。一千里以外运粮,说明国家缺少一年的粮食;两千里之外运粮,说明国家缺少两年的粮食;三千里之外运粮,说明国家缺少三年的粮食。这是国家空虚的表现。国内空虚,百姓就会贫穷;百姓贫穷,全国上下就不会和睦。敌人在外面虎视眈眈,内乱又不断,必然会使国家崩溃。
《军谶》上说:“君主如果施行暴政,就会使下级官吏跟着施行苛政;赋税沉重,苛捐繁复,严刑酷罚滥用无止,因而民众就会相互残杀。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亡国之兆。”
《军谶》上说:“内心贪婪而外表装得廉洁,用欺骗的手段获得名声;假公济私,使得君臣上下是非不分;乔装打扮,假作正经,以猎取高官,获得重用。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窃国之始。”
《军谶》上说:“官吏结党营私,各自引进自己的亲信,把奸邪之人网罗进来,压制仁人志士;背弃公德,谋取私利,同僚之间,相互攻击。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祸乱之源。”
《军谶》上说:“豪门大族如果拉帮结伙,虽无官位却妄自尊大,擅立威势,人人都会怕他;培植的党羽像藤缠葛绕一样盘根错节,积蓄私德,给人以小恩小惠,意图夺取当政者的大权;欺压侵害平民百姓,必会引起一国之内议论纷纷,做臣子的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祸乱之根。”
《军谶》上说:“世代相沿,作恶为奸,欺骗官员,凡事只求为自己谋取便利,变换花招,玩弄法令,危害君主。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国之奸贼。”
《军谶》上说:“官多民少,尊卑不分,恃强凌弱;没有办法制止,君子也受到牵连,国家一定会蒙难。”
《军谶》上说:“喜欢好人却不任用,憎恨坏人却不将他予以清退;有才德的人隐居而不出,无能的人在位当权,国家将会遭受祸害。”
《军谶》上说:“宗族势力庞大,互相勾结,窃取要位,欺上瞒下,日益壮大,君主又不忍心铲除,国家必定受到败坏。”
《军谶》上说:“巧言谄媚之臣如果当权,全军就会愤愤不平;倚仗权势,自夸其能,行动就会违背众人的意志;不选用贤人,不去除庸人,苟且为政,只求取悦君主;态度专横,只相信自己,凡事都炫耀自己的功劳和才能;以恶言去伤害品德高尚的人,以虚妄去诬蔑有功的人;不区分善恶,与自己的意见只求相合;遇事拖延,不能及时使政令得到推行;任意发布不合常规的政令,完全变更了古制,改易了常道。如果君主任用了这样的奸佞之臣,国家一定会遭受灾祸。”
《军谶》上说:“奸雄之间相互吹捧,使君主受到蒙蔽,导致其是非不分;诽谤和吹捧同时兴起,阻塞君主的视听,使其善恶难辨;臣下各人庇护各人的手下,导致君主身边的忠诚之臣日益流失。”
所以君主能够明察不同的说法,就可以看到事物的萌芽;君主任用仁人贤才,作奸称雄的人就会离开;君主任用德高望重的人,纷繁的政事就能得到有条不紊的处理;君主能招请隐士出山从政,隐士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才干,而不是徒有虚名;在处理军国大事时,能征询平民百姓的意见,君主的功绩才能被称道;君主的举动不失去民心,他的恩德才能在天下传播。
《三略》是一部专讲战略的兵书,原名是《黄石公三略》,侧重于从政治策略上阐明治国用兵的道理,与《六韬》齐名。宋人戴少望在《将鉴论断》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兵法传于今世者七家,唯《三略》最通于道而适于用,可以立功而保身。”这个“道”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人生的智慧与成功之道。《三略》中糅合了诸子百家的智慧。该书自问世以来,受到了历代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的重视。
本篇是《三略》中的最上篇,简称“上略”,详细阐述了身为将领应该做的事情,还有其用兵打仗的关键和一些方法。文中多次引用《军谶》上的话来增强行文的说服性,表明作者的观点和立场。文中提到最多的莫过于“礼”“赏”二字,从这两个方面来激励士兵作战和任用人才,体现了古人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
将帅统率的士卒也是人,而不仅仅是一个与敌人作战的工具,要给予良好的待遇才能使其勇于杀敌,拼死效力。
古代用兵打仗的时候很多,如何对待手下的士卒对于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影响非常大。将领带兵打仗时,诚心对待自己的下属,才能使得军心一致,共同抗敌。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北宋朝廷内部混乱,在内忧外患下,北宋王朝最终灭亡。宋徽宗、宋钦宗父子都被金人俘虏。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杭州建立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史称宋高宗。一代名将岳飞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他幼年丧父,母亲含辛茹苦地将他拉扯大,他对母亲非常孝顺,对母亲的话言听计从。岳飞的母亲从小教育岳飞要精忠报国,最后干脆将这四个字刺在了他的背上。
长大后,岳飞始终不忘背上刺的四个字,自参军以后就不断立下赫赫战功,为南宋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有一次,岳飞带了一百多名士兵在黄河边练兵,突然,上游的岸边出现了一队金兵,而且来势汹汹。士兵们立刻慌乱起来,此时,岳飞镇定如常,对大家说:“敌人虽然多,但是不清楚我们有多少兵马,大家一定要振作,不要在士气上输给金兵。”说完,他就带头勇敢地冲向敌军,斩杀了一名金军将领。士兵们都受到了鼓舞,纷纷冲上去厮杀,把金军杀得片甲不留。这件事奠定了岳飞在士兵心中的威望,大家此后更加信服他。
面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惨状,从小就受母亲熏陶的岳飞一心想收复失地,所以他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高宗曾经想为他建造一座豪宅,但却被他婉言谢绝。他对高宗说:“敌人未灭,怎么可以先建设我的小家呢?天下太平的时候再说吧。”有人问他天下什么时候才会太平,他回答说:“文官不贪财,武将不怕死,天下才会有太平的希望。”
在练兵的时候,岳飞对众将士人人平等,连自己的儿子也一样。他的儿子岳云有一次骑马冲下山坡的时候,不幸马失前蹄,摔倒在地,摔得鼻青脸肿。岳飞得知此事后,不但没有安慰自己的儿子,反而狠狠地责罚了他。士兵们看到岳飞对待属下这样一视同仁,更是对他从内心产生了敬意,都一心一意地投入了训练。
岳飞对士兵非常关心。有的士兵生病了,他会亲自去照顾,告诉他们好好养病;他的部下出征,他会让夫人去部下的家里慰问,并且带去很多慰问品;如果他的军队里有将士不幸阵亡了,有儿女的,他会抚养其儿女,有老人的,他会赡养老人。朝廷因为他的赫赫战功赏赐给他很多财物,他也全部分给了将士们。
当然,关心是关心,手下犯了错误,他也不会姑息。一次,他看见自己手下的一个士兵擅自用一束麻来捆绑柴草,立刻按军法惩办。“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成为每个岳家军士兵都必须遵守的训诫。
公元1140年,金国撕毁了宋金和约,以金兀术为统帅,向南宋王朝发起全面进攻。金兀术为了对付宋朝军队,研究出了一种叫做“铁拐马”的战术。所谓的“铁拐马”战术,就是用铁链将很多马连上,在马的后面跟着许多用铁甲包着的车,有些像现代的装甲部队,横冲直撞,令敌难以克制,所以在战场上屡战屡胜。
为了对付金兀术的“铁拐马”,岳飞好几天没有睡觉,终于想出了破敌方法。他命令士兵在打仗的时候,用竹竿缠上镰刀去钩敌军马匹的小腿,这下子“铁拐马”就变成了“拐马”。几天内,岳飞的军队连连告捷。受挫的金兀术大怒,他率大军来到郾城,双方摆开战场。岳飞先派儿子岳云领着一支精锐骑兵打先锋,他对岳云说:“这次出战,只能胜,不能败。如果败了,你就提头来见。”
岳云领命,带头冲过去,奋勇杀敌。宋军在岳云的带领下,把金兵杀得大败。
金兀术不甘心就这么失败,调整战略,又运用一种叫“铁浮屠”的战术。这是一支他专门训练过的骑兵,人马都披上厚厚的铁甲,以三个骑兵编成一队,居中者冲锋,又用两支骑兵从左右两翼进行包抄。
岳飞又开始研究对付“铁浮屠”的办法。他发现了“铁浮屠”的致命弱点,就是马膝盖和马蹄没有包裹铁皮。于是,他命令将士上阵的时候带着刀斧,一旦“铁浮屠”冲来,岳家军将士就弯着身子,专砍对方马的马蹄或者马膝盖。马被砍倒了,金兵跌下马来,岳飞就命令兵士出击,把金兵打得落花流水。
岳飞一生可谓是功勋卓著,他的岳家军也是家喻户晓,人人都知道岳家军军纪严明、骁勇无比。军队中的人都心甘情愿为他誓死效力。这一切都与岳飞平时和将士们同甘苦、共患难是分不开的。
作为将领,对待手下就要视如己出般亲厚,这样军队才能上下一致,才能团结一心共同抗敌。另外,要适当给予下属一定的恩惠,也就是所谓的“礼”“赏”,这样下属才有动力。岳飞在这一点上就做得很好,朝廷赏给他的东西,他从来不独享,而是全部分发给下面的将士们,这对将士们来说就是一种恩惠。历史上还有很多名将也是如此,他们和将士们团结一心,打了很多胜仗,因而被人广为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