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流星小说网 www.lxbbbb.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伴随着李子龙的死,他的手下也大都落网,白莲教彻底土崩瓦解。
纵然还有少数漏网之鱼流亡在外,但那些人孤掌难鸣,也对朝廷谈不上什么威胁了。
白莲教准备装箱抬走的银子被拦截下来,后来锦衣卫又从李子龙的尸身上搜出不少银票。
这些银票全都是他几年来利用做生意之便分存在几个钱庄里的,狡兔三窟,这样做可以保证他自己无论身在何处,都有钱财可以随时取用,也正因为如此,李子龙才总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与朝廷作对。
除此之外,徐家与方家也都因为勾结白莲教被抄了个干净,方家人这才发现,他们精明能干,引以为傲的家主,竟然是白莲教二龙头。
真正的方慧学早在几年前就已经被李子龙杀死了,后者不仅装扮成方慧学,接收了方慧学的一切,还顺带替方慧学完成了他这个方家子孙都完成不了的事情——振兴方家。
借着方慧学的身份,李子龙在吉安府混得风生水起,他一方面利用这层掩护暗中开矿铸钱,另一方面则捐钱修桥铺路,为自己赢得好名声的同时,也是为了让自己暗中进行的事情更加顺利。
有了金钱的支持,方家的家业自然越来越大,白莲教的造反大业也得以继续下去,可谓一举两得。
虽然唐泛几次坏了白莲教的好事,也揭穿李子龙的几层身份,使得白莲教视他如眼中钉,但实际上,李子龙心思缜密,又诡计百出,十分难对付,否则以锦衣卫之力,也不可能跟对方周旋了这么多年,还屡屡失手。
假如没有汲敏的临时反悔,此刻唐泛早就死透了,李子龙也早已从容脱身,而等隋州赶到时,估计只能给唐泛收尸了。
唐泛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在他的努力下,汲敏以在任殉职盖棺定论,朝廷赠其奉议大夫,修正庶尹,其母封五品宜人,赐匾赠金,以慰天年。
徐家那边,由于徐方两家生意上千丝万缕的牵扯,使得徐家被扣上了乱党罪名,同样岌岌可危,徐彬虽然远在京城,反应却十分敏锐,他见势不妙,立马主动将家财悉数捐献出来,通过万党直接进献给皇帝,也因此抱住了一条性命。
当然,以徐彬的狡猾,捐献出来的到底是不是他全部的家财,就不得而知了。
白莲教的事情暂且不提,院试舞弊案水落石出,徐遂与沈思二人分别杖责五十与三十,且终生不得参加科举,这还是看在他们老子一个破财一个丢官的份上——因其举报有功,且有唐泛上疏求情之故,沈坤修被削职为民——对他而言,儿子能够保住性命,已经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无论如何,这一切总算告一段落。
方家也好,徐家也罢,他们终究成为历史。
花开又花落,秋去又春来,两三载时光匆匆而过,转眼就到了成化二十二年秋天。
白莲教不再兴风作浪,天下仿佛也太平了许多,至少对于唐泛和隋州来说的确如此。
回京之后,两人总算过上了不需要再疲于奔命的平静日子。
不过平静也是仅仅相对而言罢了。
天下无大事,却不意味着朝堂是平静的。
恰恰相反,这两年,皇帝的身体每况愈下,究其根底,说来话长。
在如今这位太子殿下正名之前,贵妃万氏因为自己无所出,所以对后宫子嗣同样严格控制。
譬如柏贤妃所出的朱祐极,也就是当今太子的哥哥,在两岁时即被封为皇太子,可受封太子之后还未过两月,这位小太子就离奇暴病而亡,当时宫闱内外传出许多流言,其中被大多数人认同的,莫过于小太子遭了万贵妃的毒手。
就连现在的太子朱佑樘,在未经册封之前,同样吃了不少苦头,幼年在宫中几经颠沛流离,差点就没能存活下来,等到与皇帝相认时,已经五岁,过了最脆弱最容易夭折的年龄,而在那之后,万贵妃仿佛也破罐子破摔,不再禁止后宫女子诞下子嗣。
于是在太子朱佑樘之后,后宫子嗣接二连三地诞生,到如今,皇帝膝下已经有了数十位皇子皇女,这其中还不包括尚在嫔妃腹中未出生的,可见在万贵妃解禁之后,成化帝有多么努力。
眼下后宫子息繁盛,开枝散叶,再也不复成化初年冷冷清清的模样了。
但努力过度的后果必然是,皇帝精元亏损过度,病倒了。
他身体本来就不算强壮,偏又不加节制,连太医也束手无策。
结果皇帝眼看医术无法彻底治愈自己,就开始将希望放在虚无缥缈的仙术上,对李孜省、继晓等人越发信任,几乎到了偏听偏信的地步,对国事政务的关心日益减少,到如今已经到了几乎完全不过问的地步。
唯一庆幸的是,皇帝虽然不肯干活,但内阁还在干活,内阁里虽然未必人人齐心协力,但有赖于老祖宗立下的制度,帝国总算能够维持日常的运转。
不过这也不意味着就当真太平无事了,起码唐泛在内阁,每天就过得精彩跌宕,堪称刺激。
两年前,因苏州案、舞弊案,以及剿灭白莲教等,回京后,唐泛便因功累,从都察院调到刑部,正式任刑部左侍郎,且因当时的刑部尚书出缺,他便顺便代行刑部尚书之职,虽然还未正名,但已经是实际上的刑部尚书了。
按照唐泛的年纪来说,这种升迁速度已经十分惊人了,以刚过而立之年就以三品侍郎掌二品尚书职务,放眼大明朝估计也没有几个,对比官场上其他四五十岁还在知府或知州位置上挣扎的人来说,简直可以称得上平步青云,年轻有为了。
其时,内阁形势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原先被朝臣私下戏称为“纸糊三阁老”的万安、刘珝、刘吉三个人,实际上已经剩下了万安和刘吉两个。早在几年前,刘珝就被万安和刘吉合谋排挤走了。
刘珝走后,万安又接连推荐了彭华、尹直等人入阁,刘吉势单力薄,渐渐落了下风,便又推荐了刘健、徐溥、丘濬等人入阁,以此跟万安抗衡。
那个时候,唐泛还未回京,入阁这件事原本跟他也是没有什么关系的,但是丘濬入阁的事情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因为丘老头为人刚直,遇事宁折不弯,刘吉推荐他入阁,也不是因为喜欢他,而只是想用他来对付万安罢了,万安当然不会同意给自己找这么一个麻烦,两边就僵持不下。
正好这时候唐泛了结了吉安的事情回到京城,又暂代刑部尚书一职,刘吉就退一步,说不如让丘濬的学生唐泛入阁,唐泛人如其名,性格活泛圆滑,远比其师来得合适。
自内阁建立以来,因其制度所限,纵然是首辅,权力也不如唐宋宰相,所以就算万安作为首辅,同样不可能一手遮天,这从上回苏州案之后尚铭的下台就可以看出来了,所谓略占上风,也不过是源于皇帝的宠信罢了。
对刘吉而言,他推荐刘健和唐泛等人,也不是因为赏识刘健唐泛,实有不得已的苦衷。
先前已经说过,朝野上下,被御史言官弹劾次数最多的,不是首辅万安,而是刘吉刘阁老,因为皮厚心黑不怕弹,刘吉甚至被冠上“刘棉花”的“美誉”。
可刘吉脸皮再厚,面对前仆后继源源不断的弹劾奏疏,内心也是惆怅忧伤的,身为人臣,谁不希望自己有个好名声呢?
所以这次他举荐刘健等人入阁,其实也是因为刘健徐溥唐泛他们官声清正,众望所归。
刘吉举荐了贤能,自然也可以顺便洗刷一下自己那并不太光彩的名声。
为免两败俱伤,万安最终还是同意刘吉的提议,于是经过廷推之后,唐泛也入了阁。
不过他的排名尚在刘健,徐溥之后。
也就是说,在内阁里,唐泛属于垫底的老幺。
但老幺总比不入阁好。
作为大明帝国的权力核心,内阁向来是所有臣子的最终追求。
甭管内阁里面如何论资排辈,在外人看来,能够入阁就意味着成为大明宰辅,从此外人称呼唐泛,便得用“唐阁老”才更显得尊敬,像唐泛这样,年方而立的内阁宰辅,也是绝无仅有的。
此时距离他当初在刑部担任一个小小的主事,也仅仅过了五六年的光景。
唐泛升迁速度之快,着实令人瞠目结舌,大明朝能有这般际遇的,似乎仅此一份。
然而旁人只要仔细想想唐泛做过的那些事情,似乎又不觉得惊奇了。
一个人想要走到什么样的位置,就得要有相应的能力来匹配。
否则就算他气运冲天,也终究有不灵光的时候。
在内阁那样的龙潭虎穴,庸才就只能沦为刀俎上的鱼肉,任人宰割了。
被同僚羡慕嫉妒的唐阁老,在内阁过得其实并没有外人想象的那么滋润。
没进内阁的时候,大家仰望此处,难免带上一份因不了解而产生的神秘感,等真正置身在其间,才会发现,这日子和个中滋味,实在不足为外人道也。
在皇帝不管事的情况下,内阁每日需要处理来自全国各地的重要文件并作出相应的决策和指示,大明疆域广阔,这也就意味着每天都会有刻不容缓需要紧急处理的奏疏如雪片般堆在阁老们的案头上。
有时候东边河水泛滥淹没农田,往往西边某府的百姓却正处于旱灾蝗虫的肆虐下,地方官府叫苦连天声泪俱下,内阁宰辅们又不可能亲自去视察,所以不管哪份奏疏看起来都是那样可怜,那样需要援助,然而国库的钱粮又是有限的,先拨款赈济哪边,哪边可以先放一放,这些都需要内阁来判断,有时候如果判断发生错误,那么就意味着会有成千上万条人命因他们的错误而消逝。
在唐泛等人入阁之后,内阁人手相应增加,每人分摊一部分工作,照理说工作量已经尽量缩减了,不过每个人依旧每日天不亮就入值,一直到下午各衙门散值之后,内阁成员大多数时候还要留在这里讨论公事,批阅奏疏,其中辛苦非一言两语所能道尽。
虽然被诸多诟病,作为首辅的万安,也并不是像常人想象的那样,每天只要奉承一下皇帝,然后什么事也不干,就能坐稳首辅的位置了。
在阁臣们商议政事的时候,首辅需要主持会议,更需要对大家议而不决,意见不一的事情进行汇总并作出最后决策;一些重大事情上,即使已经由其它阁臣批阅好,首辅依旧需要重新审核一遍,以便确认意见可行以及不出纰漏。
由于皇帝现在将重心放在了修仙而非朝政上,内阁的责任和工作量无形中就增加了许多,很多决策实施之后,朝臣一旦有所不满,都会认为责任在内阁身上,此时身为首辅,万安就必须承担比其他阁臣更多的指责。
这些都是唐泛以前所没有见过的另一面。
原先他在外头时,总觉得万党成天闲着没事处处与自己过不去,但现在亲眼所见,万安能够当上首辅,自然不是光靠溜须拍马,一无是处的,最起码他的组织能力就远比其他人来得强。
而他也知道了,万党的核心其实并不是万安。
确切地说,万党之所以能够在成化朝屹立不倒,很大程度取决于皇帝对万贵妃的宠爱。
没有万贵妃,就没有万党的存在。
虽然万氏没有直接干预朝政,但她的影响力无处不在,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万贵妃对当今太子极为不喜,无时不刻希望太子换人,所以一直以来万党都是与太子对立的。
不过这些事情充其量只是让唐泛对万安的了解更深入一些,并不意味着他对万安刘吉等人就有好印象了。
由于万贵妃巨大的影响力,为了巩固地位,万安不惜放下文臣的身段,跟万贵妃万通姐弟俩攀上亲戚,另一位阁臣刘吉也跟万贵妃家结了姻亲,这使得他们的利益与万氏牢牢绑在了一起,行事以万氏之喜为喜,以万氏之恶为恶,完全失去了宰辅大臣的原则和器量,这才是大家讨厌万党,背地里腹诽万安等人的真正原因。
更不必说内阁这地方听上去风光,实则办公环境比六部还差,大家都缩在小小一座文渊阁内,阁臣单独办事的值房小小一间,相互连接在一起,跟六部时宽敞明亮的部堂衙门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而且唐泛现在身兼刑部尚书之职责,不仅要处理内阁的那一摊事情,还要每日抽空回刑部一趟,可谓奔波繁忙。
幸而刑部现在需要他拍板的事情并不算多,大部分都由右侍郎彭逸春代劳了,早在唐泛当初还在刑部任主事之时,这位老先生与他的交情就不错,后来唐泛离开刑部,与他也还一直保留着联系。
唐泛回京重入刑部之后,之所以能那么快上手,也离不开彭逸春的支持,所以在他入阁之后,便上疏举荐彭逸春任刑部尚书,也好让自己从永无休止的公务中解脱一部分出来。
刑部在六部中地位并不如何重要,所以唐泛入阁又身兼刑部尚书,也无人提出异议。
常人身兼数职,只怕高兴还来不及,巴不得不要交权,正好内阁与六部两头担,但唐泛却连代尚书的位置都还未坐热,就忙不迭地举荐旁人来分担,连汪直都笑他身在福中不知福。
即使如此,每三日一回的内阁会议,依旧是唐泛所头疼的事情。
不止唐泛一人如此觉得,所有内阁成员,都与他感同身受。
比如今天。
文渊阁的议事厅中,首辅居于上首,众人分坐两排。
眼看沙漏走到了申时,该议的事也议得差不多了,大家都暗暗地松了口气,心想今天总该可以按时散值了吧。
万安就道:“最后还有两件事,想拿出来与诸位议一议。”
一听这话,大家便都下意识挺直了背脊,静待首辅下文。
万安道:“文渊阁的值房有四间,原先的阁臣也不多,一人一间正好,但如今人数增多,就显得有些拥挤了,陛下仁慈,听闻此事之后,说是不忍见到宰辅们为国事操劳,连当值之所都如此狭窄,便要从内库拨款对文渊阁进行修缮扩建。”
大家一听他说的是这件事,不由精神一振,都点点头。
刘吉更是接道:“陛下一片仁心,日理万机还不忘体恤臣下,实在令我等这些做臣子的感佩不已!”
文渊阁始建于永乐年间,原本是用来藏书的,后来又多加了一个功能,就成为阁臣入值办公的机密要地。
时至今日,随着内阁权力日益加重,文渊阁却还是那个小小的文渊阁,现在内阁七个人,万安、刘吉、彭华、尹直、刘健、徐溥、唐泛,除了首辅单独一间值房之外,其余诸人,连次辅刘吉在内,都只能两人一间。
外人只知宰辅风光,却不知宰辅辛酸,若是能到文渊阁的值房看上一眼,估计会目瞪口呆。
所以皇帝这话可真是说到众人的心坎上去了。
谁不希望能换个宽敞点的值房?大家便都眼睛闪闪发亮,等着万安的下文。
万安有意停顿片刻,静待众人消化完这段话,才继续道:“不过如今样样都要用到钱,内库也不宽裕,咱们为人臣子的,更应该为陛下分忧解难,而非雪上加霜,所以我让陛下不必从内库拨款,而改由从国库拨钱修缮。”
众人:“……”
瞧,这就是万安招人讨厌的原因之一了。
内库的钱与国库分开的,皇帝可以随意使用内库,但如果要调用国库的钱,则必须经由朝廷同意。
大明国库每年的钱是有数的,哪些该拨给兵部用作经费,哪些该留着赈灾,分配之后就所剩无几了,要想再拿出钱来修缮文渊阁,那基本是不可能的。
虽说文渊阁住的是阁臣,但归根结底还是皇宫中的建筑,理当用内库的钱来修,但历代皇帝都很少提这一茬,如今皇帝陛下好不容易良心发现,想自己掏钱,结果却被万安给拒绝了。
你说你想讨好天子没关系,却非拉着大家下水,将这难得的福利也给拒绝了,能不招人恨么?
最郁闷的是,大家还不能提出异议,还得说万首辅你拒绝得好,因为古往今来就没有哪个当臣子的逼着皇帝出钱给自己修缮办公场所的。
所以众人面色古怪,却都说不出话来,心中五味杂陈,不知道将万安问候了多少遍。
万安环视周遭:“怎么,诸位以为不妥?”
他正等着哪个人忍不住跳出来说不妥,然后可以给对方扣上不忠的帽子,顺便在皇帝面前告告状呢。
不过可惜得很,在场众人一个都比一个沉得住气,就算值房狭小住得再难受,也坚决不当出头鸟。
刘吉甚至笑道:“元翁所言甚至,咱们当臣子的,理应为陛下分忧才是,怎还能给陛下添麻烦呢,不知您要说的第二件事是?”
万安轻咳一声:“这第二件事,说来也与钱财有关。陛下想重修崇真万寿宫。”
这崇真万寿宫其实就是一座道观,在元朝的时候与白云观齐名,不过现在就只剩下白云观了,元末战火的时候,崇真万寿宫逐渐被废弃,现在成了御马监辖下的草场。
不过皇帝心血来潮想要重建,想来是有原因的,在场众人不必问也知道,这其中肯定少不了李孜省等人的怂恿。
皇帝自从身体不好以来,对方术越发痴迷,这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像李孜省、赵玉芝这样的人就因此得到了重用,甚至还被安排到像通政司等重要的位置上。
如今内阁之中,与其勾结的也不在少数,彭华之所以能够坐在此处,也是因为通过结识李孜省而搭上万安的门路。
刘吉就问:“敢问元翁,此事我为何从未听陛下说过?”
万安道:“此事我也是昨日入宫才听陛下提起。”
刘吉笑道:“内库的钱财如何支使,自然由陛下说了算,陛下若是要拿这笔钱去修崇真万寿宫,咱们做臣子的也不能拦着,不知元翁为何要特地与我等说起这件事?”
万安暗骂一声装模作样的老狐狸,面上依旧是和缓的神色:“陛下的意思是,要重修崇真万寿宫不是件简单的事,这必然是个大工程,内库的钱可能不够使,所以想垂询各位的意思。祐之,你是管户部的,依你看,咱们要如何回复陛下才是啊?”
说白了,就是皇帝想用国库的钱去修道观,又不好意思开这个口,所以拐弯抹角让万安来征询内阁的意见。
万安一说,大家就都望向刘吉。
刘吉不想答应,因为他现在越来越看重自己的名声,如果点头让皇帝从户部拿钱去修道观,他这个管户部的阁臣就会被言官们往死里骂,但如果不答应,就会得罪皇帝。
想及此,他就笑道:“我虽掌管户部,但此事事关重大,却非我一人能说了算,还得由元翁和诸位决定才是。”
万安对他这种打太极的推诿态度很是不满:“国库眼下尚有多少存银?”
刘吉道:“不足百万。”
万安道:“那也不算少了,陛下自登基以来,处处节俭,从未有劳民伤财之举,如今难得想重修一座宫观,这也不是什么大事,难道就不能拨出五十万两么?”
刘吉苦笑:“陛下的事就是臣子的事,若是五十万两就能重建崇真万寿宫,我岂能有不答应的道理?不过好教元翁知道,这笔钱是兵部早就订下的,说要给北边驻军添置过冬衣裳,我也做不了主啊!”
刘健是管兵部的,闻言就道:“不错,确有此事,元翁,这五十万两,是我在半年前就与刘公说好的了。”
万安阴着脸没说话,最后还是彭华道:“元翁,不如先让大家回去思量一番,明日再作讨论?”
接连被刘吉和刘健驳了面子,万安心里很不痛快,他扫视众人,丢下一句“那就散会罢”,便气鼓鼓走了。
这样的会议开的是既没有效率,又没有意义,不过唐泛敬忝末座,管的又是最说不上话的刑部,一般情况下也轮不上他发表什么意见的,见众人都离开了,他也收拾收拾东西,跟在刘健后面走出去了。
出了宫门,刘健先走一步,唐泛见今日难得散得早,便想绕到那个常去的馄饨摊子去买点葱油饼回家,刚走没几步,就听见有人喊住他。
“唐阁老!”
唐泛回头一看,是卫茂。
“唐阁老!”卫茂匆匆几步跑过来。
唐泛笑道:“我说老卫,别人喊唐阁老也就罢了,你跟着喊什么,都把我给喊得不好意思答应你了!”
卫茂也跟着笑起来:“这样才显得敬重,不瞒您说,小人是奉了汪公之命来的,汪公说晚上请您吃仙云馆的菜,让您散了职之后先别走,直接去仙云馆等他。”
换了平日,唐泛定要两眼放光的,此时他却笑道:“那可对不住了,今晚我得回去吃饭,否则家里河东狮一生气,我是要跪搓衣板的!”
卫茂先是愣了一下,心想你又没成亲,哪来的河东狮,再转念一想,不由一脸无语。
可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唐泛就已经转身上轿子走人了。
伴随着李子龙的死,他的手下也大都落网,白莲教彻底土崩瓦解。
纵然还有少数漏网之鱼流亡在外,但那些人孤掌难鸣,也对朝廷谈不上什么威胁了。
白莲教准备装箱抬走的银子被拦截下来,后来锦衣卫又从李子龙的尸身上搜出不少银票。
这些银票全都是他几年来利用做生意之便分存在几个钱庄里的,狡兔三窟,这样做可以保证他自己无论身在何处,都有钱财可以随时取用,也正因为如此,李子龙才总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与朝廷作对。
除此之外,徐家与方家也都因为勾结白莲教被抄了个干净,方家人这才发现,他们精明能干,引以为傲的家主,竟然是白莲教二龙头。
真正的方慧学早在几年前就已经被李子龙杀死了,后者不仅装扮成方慧学,接收了方慧学的一切,还顺带替方慧学完成了他这个方家子孙都完成不了的事情——振兴方家。
借着方慧学的身份,李子龙在吉安府混得风生水起,他一方面利用这层掩护暗中开矿铸钱,另一方面则捐钱修桥铺路,为自己赢得好名声的同时,也是为了让自己暗中进行的事情更加顺利。
有了金钱的支持,方家的家业自然越来越大,白莲教的造反大业也得以继续下去,可谓一举两得。
虽然唐泛几次坏了白莲教的好事,也揭穿李子龙的几层身份,使得白莲教视他如眼中钉,但实际上,李子龙心思缜密,又诡计百出,十分难对付,否则以锦衣卫之力,也不可能跟对方周旋了这么多年,还屡屡失手。
假如没有汲敏的临时反悔,此刻唐泛早就死透了,李子龙也早已从容脱身,而等隋州赶到时,估计只能给唐泛收尸了。
唐泛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在他的努力下,汲敏以在任殉职盖棺定论,朝廷赠其奉议大夫,修正庶尹,其母封五品宜人,赐匾赠金,以慰天年。
徐家那边,由于徐方两家生意上千丝万缕的牵扯,使得徐家被扣上了乱党罪名,同样岌岌可危,徐彬虽然远在京城,反应却十分敏锐,他见势不妙,立马主动将家财悉数捐献出来,通过万党直接进献给皇帝,也因此抱住了一条性命。
当然,以徐彬的狡猾,捐献出来的到底是不是他全部的家财,就不得而知了。
白莲教的事情暂且不提,院试舞弊案水落石出,徐遂与沈思二人分别杖责五十与三十,且终生不得参加科举,这还是看在他们老子一个破财一个丢官的份上——因其举报有功,且有唐泛上疏求情之故,沈坤修被削职为民——对他而言,儿子能够保住性命,已经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无论如何,这一切总算告一段落。
方家也好,徐家也罢,他们终究成为历史。
花开又花落,秋去又春来,两三载时光匆匆而过,转眼就到了成化二十二年秋天。
白莲教不再兴风作浪,天下仿佛也太平了许多,至少对于唐泛和隋州来说的确如此。
回京之后,两人总算过上了不需要再疲于奔命的平静日子。
不过平静也是仅仅相对而言罢了。
天下无大事,却不意味着朝堂是平静的。
恰恰相反,这两年,皇帝的身体每况愈下,究其根底,说来话长。
在如今这位太子殿下正名之前,贵妃万氏因为自己无所出,所以对后宫子嗣同样严格控制。
譬如柏贤妃所出的朱祐极,也就是当今太子的哥哥,在两岁时即被封为皇太子,可受封太子之后还未过两月,这位小太子就离奇暴病而亡,当时宫闱内外传出许多流言,其中被大多数人认同的,莫过于小太子遭了万贵妃的毒手。
就连现在的太子朱佑樘,在未经册封之前,同样吃了不少苦头,幼年在宫中几经颠沛流离,差点就没能存活下来,等到与皇帝相认时,已经五岁,过了最脆弱最容易夭折的年龄,而在那之后,万贵妃仿佛也破罐子破摔,不再禁止后宫女子诞下子嗣。
于是在太子朱佑樘之后,后宫子嗣接二连三地诞生,到如今,皇帝膝下已经有了数十位皇子皇女,这其中还不包括尚在嫔妃腹中未出生的,可见在万贵妃解禁之后,成化帝有多么努力。
眼下后宫子息繁盛,开枝散叶,再也不复成化初年冷冷清清的模样了。
但努力过度的后果必然是,皇帝精元亏损过度,病倒了。
他身体本来就不算强壮,偏又不加节制,连太医也束手无策。
结果皇帝眼看医术无法彻底治愈自己,就开始将希望放在虚无缥缈的仙术上,对李孜省、继晓等人越发信任,几乎到了偏听偏信的地步,对国事政务的关心日益减少,到如今已经到了几乎完全不过问的地步。
唯一庆幸的是,皇帝虽然不肯干活,但内阁还在干活,内阁里虽然未必人人齐心协力,但有赖于老祖宗立下的制度,帝国总算能够维持日常的运转。
不过这也不意味着就当真太平无事了,起码唐泛在内阁,每天就过得精彩跌宕,堪称刺激。
两年前,因苏州案、舞弊案,以及剿灭白莲教等,回京后,唐泛便因功累,从都察院调到刑部,正式任刑部左侍郎,且因当时的刑部尚书出缺,他便顺便代行刑部尚书之职,虽然还未正名,但已经是实际上的刑部尚书了。
按照唐泛的年纪来说,这种升迁速度已经十分惊人了,以刚过而立之年就以三品侍郎掌二品尚书职务,放眼大明朝估计也没有几个,对比官场上其他四五十岁还在知府或知州位置上挣扎的人来说,简直可以称得上平步青云,年轻有为了。
其时,内阁形势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原先被朝臣私下戏称为“纸糊三阁老”的万安、刘珝、刘吉三个人,实际上已经剩下了万安和刘吉两个。早在几年前,刘珝就被万安和刘吉合谋排挤走了。
刘珝走后,万安又接连推荐了彭华、尹直等人入阁,刘吉势单力薄,渐渐落了下风,便又推荐了刘健、徐溥、丘濬等人入阁,以此跟万安抗衡。
那个时候,唐泛还未回京,入阁这件事原本跟他也是没有什么关系的,但是丘濬入阁的事情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因为丘老头为人刚直,遇事宁折不弯,刘吉推荐他入阁,也不是因为喜欢他,而只是想用他来对付万安罢了,万安当然不会同意给自己找这么一个麻烦,两边就僵持不下。
正好这时候唐泛了结了吉安的事情回到京城,又暂代刑部尚书一职,刘吉就退一步,说不如让丘濬的学生唐泛入阁,唐泛人如其名,性格活泛圆滑,远比其师来得合适。
自内阁建立以来,因其制度所限,纵然是首辅,权力也不如唐宋宰相,所以就算万安作为首辅,同样不可能一手遮天,这从上回苏州案之后尚铭的下台就可以看出来了,所谓略占上风,也不过是源于皇帝的宠信罢了。
对刘吉而言,他推荐刘健和唐泛等人,也不是因为赏识刘健唐泛,实有不得已的苦衷。
先前已经说过,朝野上下,被御史言官弹劾次数最多的,不是首辅万安,而是刘吉刘阁老,因为皮厚心黑不怕弹,刘吉甚至被冠上“刘棉花”的“美誉”。
可刘吉脸皮再厚,面对前仆后继源源不断的弹劾奏疏,内心也是惆怅忧伤的,身为人臣,谁不希望自己有个好名声呢?
所以这次他举荐刘健等人入阁,其实也是因为刘健徐溥唐泛他们官声清正,众望所归。
刘吉举荐了贤能,自然也可以顺便洗刷一下自己那并不太光彩的名声。
为免两败俱伤,万安最终还是同意刘吉的提议,于是经过廷推之后,唐泛也入了阁。
不过他的排名尚在刘健,徐溥之后。
也就是说,在内阁里,唐泛属于垫底的老幺。
但老幺总比不入阁好。
作为大明帝国的权力核心,内阁向来是所有臣子的最终追求。
甭管内阁里面如何论资排辈,在外人看来,能够入阁就意味着成为大明宰辅,从此外人称呼唐泛,便得用“唐阁老”才更显得尊敬,像唐泛这样,年方而立的内阁宰辅,也是绝无仅有的。
此时距离他当初在刑部担任一个小小的主事,也仅仅过了五六年的光景。
唐泛升迁速度之快,着实令人瞠目结舌,大明朝能有这般际遇的,似乎仅此一份。
然而旁人只要仔细想想唐泛做过的那些事情,似乎又不觉得惊奇了。
一个人想要走到什么样的位置,就得要有相应的能力来匹配。
否则就算他气运冲天,也终究有不灵光的时候。
在内阁那样的龙潭虎穴,庸才就只能沦为刀俎上的鱼肉,任人宰割了。
被同僚羡慕嫉妒的唐阁老,在内阁过得其实并没有外人想象的那么滋润。
没进内阁的时候,大家仰望此处,难免带上一份因不了解而产生的神秘感,等真正置身在其间,才会发现,这日子和个中滋味,实在不足为外人道也。
在皇帝不管事的情况下,内阁每日需要处理来自全国各地的重要文件并作出相应的决策和指示,大明疆域广阔,这也就意味着每天都会有刻不容缓需要紧急处理的奏疏如雪片般堆在阁老们的案头上。
有时候东边河水泛滥淹没农田,往往西边某府的百姓却正处于旱灾蝗虫的肆虐下,地方官府叫苦连天声泪俱下,内阁宰辅们又不可能亲自去视察,所以不管哪份奏疏看起来都是那样可怜,那样需要援助,然而国库的钱粮又是有限的,先拨款赈济哪边,哪边可以先放一放,这些都需要内阁来判断,有时候如果判断发生错误,那么就意味着会有成千上万条人命因他们的错误而消逝。
在唐泛等人入阁之后,内阁人手相应增加,每人分摊一部分工作,照理说工作量已经尽量缩减了,不过每个人依旧每日天不亮就入值,一直到下午各衙门散值之后,内阁成员大多数时候还要留在这里讨论公事,批阅奏疏,其中辛苦非一言两语所能道尽。
虽然被诸多诟病,作为首辅的万安,也并不是像常人想象的那样,每天只要奉承一下皇帝,然后什么事也不干,就能坐稳首辅的位置了。
在阁臣们商议政事的时候,首辅需要主持会议,更需要对大家议而不决,意见不一的事情进行汇总并作出最后决策;一些重大事情上,即使已经由其它阁臣批阅好,首辅依旧需要重新审核一遍,以便确认意见可行以及不出纰漏。
由于皇帝现在将重心放在了修仙而非朝政上,内阁的责任和工作量无形中就增加了许多,很多决策实施之后,朝臣一旦有所不满,都会认为责任在内阁身上,此时身为首辅,万安就必须承担比其他阁臣更多的指责。
这些都是唐泛以前所没有见过的另一面。
原先他在外头时,总觉得万党成天闲着没事处处与自己过不去,但现在亲眼所见,万安能够当上首辅,自然不是光靠溜须拍马,一无是处的,最起码他的组织能力就远比其他人来得强。
而他也知道了,万党的核心其实并不是万安。
确切地说,万党之所以能够在成化朝屹立不倒,很大程度取决于皇帝对万贵妃的宠爱。
没有万贵妃,就没有万党的存在。
虽然万氏没有直接干预朝政,但她的影响力无处不在,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万贵妃对当今太子极为不喜,无时不刻希望太子换人,所以一直以来万党都是与太子对立的。
不过这些事情充其量只是让唐泛对万安的了解更深入一些,并不意味着他对万安刘吉等人就有好印象了。
由于万贵妃巨大的影响力,为了巩固地位,万安不惜放下文臣的身段,跟万贵妃万通姐弟俩攀上亲戚,另一位阁臣刘吉也跟万贵妃家结了姻亲,这使得他们的利益与万氏牢牢绑在了一起,行事以万氏之喜为喜,以万氏之恶为恶,完全失去了宰辅大臣的原则和器量,这才是大家讨厌万党,背地里腹诽万安等人的真正原因。
更不必说内阁这地方听上去风光,实则办公环境比六部还差,大家都缩在小小一座文渊阁内,阁臣单独办事的值房小小一间,相互连接在一起,跟六部时宽敞明亮的部堂衙门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而且唐泛现在身兼刑部尚书之职责,不仅要处理内阁的那一摊事情,还要每日抽空回刑部一趟,可谓奔波繁忙。
幸而刑部现在需要他拍板的事情并不算多,大部分都由右侍郎彭逸春代劳了,早在唐泛当初还在刑部任主事之时,这位老先生与他的交情就不错,后来唐泛离开刑部,与他也还一直保留着联系。
唐泛回京重入刑部之后,之所以能那么快上手,也离不开彭逸春的支持,所以在他入阁之后,便上疏举荐彭逸春任刑部尚书,也好让自己从永无休止的公务中解脱一部分出来。
刑部在六部中地位并不如何重要,所以唐泛入阁又身兼刑部尚书,也无人提出异议。
常人身兼数职,只怕高兴还来不及,巴不得不要交权,正好内阁与六部两头担,但唐泛却连代尚书的位置都还未坐热,就忙不迭地举荐旁人来分担,连汪直都笑他身在福中不知福。
即使如此,每三日一回的内阁会议,依旧是唐泛所头疼的事情。
不止唐泛一人如此觉得,所有内阁成员,都与他感同身受。
比如今天。
文渊阁的议事厅中,首辅居于上首,众人分坐两排。
眼看沙漏走到了申时,该议的事也议得差不多了,大家都暗暗地松了口气,心想今天总该可以按时散值了吧。
万安就道:“最后还有两件事,想拿出来与诸位议一议。”
一听这话,大家便都下意识挺直了背脊,静待首辅下文。
万安道:“文渊阁的值房有四间,原先的阁臣也不多,一人一间正好,但如今人数增多,就显得有些拥挤了,陛下仁慈,听闻此事之后,说是不忍见到宰辅们为国事操劳,连当值之所都如此狭窄,便要从内库拨款对文渊阁进行修缮扩建。”
大家一听他说的是这件事,不由精神一振,都点点头。
刘吉更是接道:“陛下一片仁心,日理万机还不忘体恤臣下,实在令我等这些做臣子的感佩不已!”
文渊阁始建于永乐年间,原本是用来藏书的,后来又多加了一个功能,就成为阁臣入值办公的机密要地。
时至今日,随着内阁权力日益加重,文渊阁却还是那个小小的文渊阁,现在内阁七个人,万安、刘吉、彭华、尹直、刘健、徐溥、唐泛,除了首辅单独一间值房之外,其余诸人,连次辅刘吉在内,都只能两人一间。
外人只知宰辅风光,却不知宰辅辛酸,若是能到文渊阁的值房看上一眼,估计会目瞪口呆。
所以皇帝这话可真是说到众人的心坎上去了。
谁不希望能换个宽敞点的值房?大家便都眼睛闪闪发亮,等着万安的下文。
万安有意停顿片刻,静待众人消化完这段话,才继续道:“不过如今样样都要用到钱,内库也不宽裕,咱们为人臣子的,更应该为陛下分忧解难,而非雪上加霜,所以我让陛下不必从内库拨款,而改由从国库拨钱修缮。”
众人:“……”
瞧,这就是万安招人讨厌的原因之一了。
内库的钱与国库分开的,皇帝可以随意使用内库,但如果要调用国库的钱,则必须经由朝廷同意。
大明国库每年的钱是有数的,哪些该拨给兵部用作经费,哪些该留着赈灾,分配之后就所剩无几了,要想再拿出钱来修缮文渊阁,那基本是不可能的。
虽说文渊阁住的是阁臣,但归根结底还是皇宫中的建筑,理当用内库的钱来修,但历代皇帝都很少提这一茬,如今皇帝陛下好不容易良心发现,想自己掏钱,结果却被万安给拒绝了。
你说你想讨好天子没关系,却非拉着大家下水,将这难得的福利也给拒绝了,能不招人恨么?
最郁闷的是,大家还不能提出异议,还得说万首辅你拒绝得好,因为古往今来就没有哪个当臣子的逼着皇帝出钱给自己修缮办公场所的。
所以众人面色古怪,却都说不出话来,心中五味杂陈,不知道将万安问候了多少遍。
万安环视周遭:“怎么,诸位以为不妥?”
他正等着哪个人忍不住跳出来说不妥,然后可以给对方扣上不忠的帽子,顺便在皇帝面前告告状呢。
不过可惜得很,在场众人一个都比一个沉得住气,就算值房狭小住得再难受,也坚决不当出头鸟。
刘吉甚至笑道:“元翁所言甚至,咱们当臣子的,理应为陛下分忧才是,怎还能给陛下添麻烦呢,不知您要说的第二件事是?”
万安轻咳一声:“这第二件事,说来也与钱财有关。陛下想重修崇真万寿宫。”
这崇真万寿宫其实就是一座道观,在元朝的时候与白云观齐名,不过现在就只剩下白云观了,元末战火的时候,崇真万寿宫逐渐被废弃,现在成了御马监辖下的草场。
不过皇帝心血来潮想要重建,想来是有原因的,在场众人不必问也知道,这其中肯定少不了李孜省等人的怂恿。
皇帝自从身体不好以来,对方术越发痴迷,这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像李孜省、赵玉芝这样的人就因此得到了重用,甚至还被安排到像通政司等重要的位置上。
如今内阁之中,与其勾结的也不在少数,彭华之所以能够坐在此处,也是因为通过结识李孜省而搭上万安的门路。
刘吉就问:“敢问元翁,此事我为何从未听陛下说过?”
万安道:“此事我也是昨日入宫才听陛下提起。”
刘吉笑道:“内库的钱财如何支使,自然由陛下说了算,陛下若是要拿这笔钱去修崇真万寿宫,咱们做臣子的也不能拦着,不知元翁为何要特地与我等说起这件事?”
万安暗骂一声装模作样的老狐狸,面上依旧是和缓的神色:“陛下的意思是,要重修崇真万寿宫不是件简单的事,这必然是个大工程,内库的钱可能不够使,所以想垂询各位的意思。祐之,你是管户部的,依你看,咱们要如何回复陛下才是啊?”
说白了,就是皇帝想用国库的钱去修道观,又不好意思开这个口,所以拐弯抹角让万安来征询内阁的意见。
万安一说,大家就都望向刘吉。
刘吉不想答应,因为他现在越来越看重自己的名声,如果点头让皇帝从户部拿钱去修道观,他这个管户部的阁臣就会被言官们往死里骂,但如果不答应,就会得罪皇帝。
想及此,他就笑道:“我虽掌管户部,但此事事关重大,却非我一人能说了算,还得由元翁和诸位决定才是。”
万安对他这种打太极的推诿态度很是不满:“国库眼下尚有多少存银?”
刘吉道:“不足百万。”
万安道:“那也不算少了,陛下自登基以来,处处节俭,从未有劳民伤财之举,如今难得想重修一座宫观,这也不是什么大事,难道就不能拨出五十万两么?”
刘吉苦笑:“陛下的事就是臣子的事,若是五十万两就能重建崇真万寿宫,我岂能有不答应的道理?不过好教元翁知道,这笔钱是兵部早就订下的,说要给北边驻军添置过冬衣裳,我也做不了主啊!”
刘健是管兵部的,闻言就道:“不错,确有此事,元翁,这五十万两,是我在半年前就与刘公说好的了。”
万安阴着脸没说话,最后还是彭华道:“元翁,不如先让大家回去思量一番,明日再作讨论?”
接连被刘吉和刘健驳了面子,万安心里很不痛快,他扫视众人,丢下一句“那就散会罢”,便气鼓鼓走了。
这样的会议开的是既没有效率,又没有意义,不过唐泛敬忝末座,管的又是最说不上话的刑部,一般情况下也轮不上他发表什么意见的,见众人都离开了,他也收拾收拾东西,跟在刘健后面走出去了。
出了宫门,刘健先走一步,唐泛见今日难得散得早,便想绕到那个常去的馄饨摊子去买点葱油饼回家,刚走没几步,就听见有人喊住他。
“唐阁老!”
唐泛回头一看,是卫茂。
“唐阁老!”卫茂匆匆几步跑过来。
唐泛笑道:“我说老卫,别人喊唐阁老也就罢了,你跟着喊什么,都把我给喊得不好意思答应你了!”
卫茂也跟着笑起来:“这样才显得敬重,不瞒您说,小人是奉了汪公之命来的,汪公说晚上请您吃仙云馆的菜,让您散了职之后先别走,直接去仙云馆等他。”
换了平日,唐泛定要两眼放光的,此时他却笑道:“那可对不住了,今晚我得回去吃饭,否则家里河东狮一生气,我是要跪搓衣板的!”
卫茂先是愣了一下,心想你又没成亲,哪来的河东狮,再转念一想,不由一脸无语。
可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唐泛就已经转身上轿子走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