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世态炎凉
推荐阅读:
一秒记住【流星小说网 www.lxbbbb.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杜玉清回屋即给两个人写了求救信,一个是先生姚无辰,一个是义父杨应宁。给先生写信是请想他进京帮忙出谋划策;给义父是想请他帮忙介绍关系,义父这里两年虽然赋闲在家,但她相信以义父的为人和能力,在朝廷高层应该还有几个自己的朋友可以帮忙。
正交代桂香把信交给宁夏让他尽快发出去,前院的婆子遣人来报,说是四少爷带朋友来访,如今正在花厅里奉茶。
走到前院,日头正好,就看见四哥杜文胜正招呼着人把椅子和矮几搬到院子中,准备边晒太阳边饮茶。一个穿着灰色袍服的男子背朝着自己抬头望着院子中的柿子树发呆,柿子树的叶子已经脱尽,只留下光秃秃的枝桠和树顶上几个够不着的红彤彤的柿子,在万里无云的蓝天衬托下显得格外鲜活而寂寥。
听见脚步声,那人回过头来,竟然是范斯远。只见他神色黯然,身穿灰布直缀长衣,头戴四方巾,通身朴素得没有一点装饰,整个人灰扑扑的,从一个气派的公子哥儿变成了一个落拓书生,憔悴而缺乏生气。他的左臂上缝着为近亲戴孝的生麻布片儿。杜玉清心里的愧疚油然而生,回到京城的这几日她几乎把范斯远忘在了脑后,还是昨天想到应该找他商量事情才派宁夏给他送了帖子。他祖母去世后一直是二哥他们代表着去吊唁的,自己也没有想到应该去范府问候一下。
看到杜玉清,范斯远暗淡的眼神有些发亮,规矩地给杜玉清行礼:“阿杏妹妹!”
寒暄过后,范斯远问道:“妹妹什么时候回来的?也不早告诉我一声。”
杜玉清看了看四哥,杜文胜微微地摇了摇头,伯父已经交代家人里对她装扮成男子陪同父亲一起递解回京的事情保密。杜玉清又不能撒谎,只得含糊地答道:“我们也刚回来。对不起,没有赶上吊唁老夫人。”
范斯远神色一暗,眼睛红了,声音有些哽咽地说:“听到我父亲被抓,家里乱成一团,祖母气火攻心,人一下就不行了,隔天便走了,我连最后一面都没见到。”
杜玉清心里更是内疚,斟完茶端到范斯远面前,安慰道:“你节哀顺变。老人家虽然去了,也算没有受太多的苦,这是可略微欣慰的事。不然现在的情况对她更是一种煎熬。”杜玉清听说:因为是所谓的主犯,范书阳后来在朝堂上被廷仗差点死去,现在还身负重伤被关在诏狱里。
范斯远喝了一口热茶,觉得身上有些暖意,心里一叹:阿杏果然是和人不一样的。他低头说道:“是啊,祖母含辛茹苦将父亲养大,如果知道父亲现在是这般境遇恐怕更是痛苦。”
杜玉清随后询问了一下范书阳的情况,范斯远摇摇头说道:“情况很不好,父亲被廷仗六十棍,当场口鼻流血奄奄一息,幸亏中书舍人秦济中是我们同乡,和父亲关系良好,他带了医官赶来救治才救了父亲一命。现在人关在诏狱中,我们花了巨资才能让里面的人帮忙给父亲继续医治。现在总算是活了过来。“
杜玉清和杜文胜相对而视,都心有戚戚焉,他们这都是第一次知道这些细节。杜玉清叹了口气,又问了一下范书阳案子的情况。
范斯远很是悲愤,”这纯粹是刘瑾那些阉党为铲除异己弄出来的莫须有罪名,案子其实根本没有什么好查的,就是想让有些人屈打成招好给父亲他们名正言顺地按上罪名,所以现在牵连的人越来越多,关系却越来越远,事情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我回京城后四处拜访,打探消息,父亲那些所谓的门生故旧一个个闭门不见,就是我自己亲亲的姐姐姐夫都没有出席我祖母的葬礼,就派人送来了二十两的银子。二十两银子!多可笑,这是以后要和我们家断绝关系,老死不相往来吗?”
杜玉清知道范斯远的四个姐姐嫁的多是范书阳的故旧同僚人家,一般都是四品下的中下层的官员,有的家里殷实些,有的却是寒门士子,只有最小的姐姐嫁进山东巨富梁家。在杭州时杜玉清也了解过他几位姐姐对这个幼弟的爱护,对范斯远的绝然不太认同,但她不知晓其中具体情况,范斯远又在气头上不好直接劝说,不然依他执拗的个性会越说越生气。
杜玉清于是又问道:“令尊的恩师余得贤怎么说?”
范斯远口气有些讥讽地说:“我一回来就递帖子到叶次辅的府上,这位次辅大人好像日理万机吧,至今都还没有一个回音呢。我祖母的葬礼倒是派人来参加了,惺惺作态的,就是没有吐一句实话。”
杜玉清皱了皱眉头,疑虑地说道:“据我所知,余得贤一直在为这个案子上书鸣冤,还有御史也一直在弹劾刘瑾,听说也是他的授意,不见你也许是下人的自作聪明欺上瞒下,也许是他有不得已的苦衷。”
“什么苦衷?还不是又想明哲保身又想流芳百世。我给你说,这次我算是看明白了,这余得贤就是个沽名钓誉之徒,他为了维护他这耿介正直的美名,显示他是位端方君子,一方面让他的门生弟子前赴后继上疏弹劾刘瑾,一方面为了维护自己的清誉,对那些获罪的下属不闻不问,仍任由他们死去活来,还鼓吹什么廷仗如果杀身成仁了是舍生取义,是为国家的大义。为了保持形象他从来不收下面的冰敬碳敬,自己家里也是一贫如洗,家里人出门都是破衣烂衫,到我家吊唁时抠抠索索就给了五十文。他这样做这有意义吗?这为名也是一种功利好不好!你之前你说的对,为政一方就应该先让百姓生活富裕,而不是什么教化。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而不是相反。“
杜玉清苦笑,这范斯远一下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范斯远显然压抑许久,继续愤恨地说道:”经过了这一事我算是看透了这世态炎凉了,人都是趋炎附势的,昨日还涎着脸儿上竿子来巴结,今日就装作不认识了,真是翻脸比翻书还快,无情无义之极。”
杜玉清笑了,劝道:“你都知道这些人是趋炎附势的了,做什么还为这些人生气?”
范斯远愤愤不平说道:“我为父亲不值。”继续又是一通抱怨。
杜玉清可以理解这个自小就被捧着的公子哥儿突然从云端被打落掉进尘埃所受的打击,却无法认同他这么偏激的态度,一味地自怨自艾沉浸在个人得失之中,一时没有忍住,站起来生气地指着范斯远说:“范斯远我对你真是很失望,令尊做错什么,要你为他不值?
亏你还是一个饱读诗书的儒生。你读书都读到哪里去了?!
不就是递了帖子几天没有回应嘛!用得着这么决断说人家就是明哲保身吗?你考虑的是令尊的处境,余得贤也许要考虑的一干下狱的文臣的处境,是关乎群体的利益,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能轻举妄动。况且令尊是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你说看透了这世态炎凉了,那秦济中呢?他冒死来救你的父亲,你把他置于何地?是,很多人是趋炎附势,你凭什么说他们不对呢?自我保护是人的最大本能,在你家落难的时候,你有何能何德让人仍然上杆子奉承你巴结你?你有功德与人吗?你在意别人的脸色,就没有想想曾几何时你自己有没有给过别人的脸色?
别人原来看重你,奉承你,不过是看待令尊的面子上敬你三分,你非但没有觉悟还自以为是。现在人们不过是还原应该的客观,这有错吗?
即使退一步说,确实有那落井下石以怨报德的小人,这也是很正常。任何社会都有这样的奸佞小人。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就有冲突,这有什么奇怪的。用得着这么自暴自弃自怨自艾吗?!”
杜玉清一口气说完,看见四哥杜文胜目瞪口呆地盯着他,马上意识到自己的言语太过犀利了,不禁有些羞愧,她说范斯远太偏激,自己还不是正在犯同样的毛病?
范斯远一时也有些怔愣,脸色一阵红一阵白的。这心高气傲的公子什么时候受过这样的批评?杜文胜都担心他受不了会一下翻脸,站起来就走掉。一直提心吊胆的。
好在杜玉清意识到自己的冲动,放低了语气,说:“对不起,这些日子我也有些心气浮躁,说话口气太重了,对不起。”
范斯远摇摇头,闷闷地说:“你批评的对,一语惊醒梦中人,是我眼界小了。你继续说。”
杜文胜大吃一惊,他知道范斯远喜欢三妹妹,也尊重三妹妹,但没想到的是在他们面前傲视当世的范斯远却能在三妹妹面前能如此低声下气,正应验了那句话:一物降一物啊。于是才放下心来。
杜玉清缓和了一下语气,把自己了解到情况和自己的打算说了一遍,最后说道:“嘉善哥哥,现在当务之急是了解清楚各方面情况才能方便以后我们行事。”
范斯远的心中一亮,恨不得给自己一巴掌:自己真笨哪!竟然连轻重缓急都没有看清楚就在这里自怨自艾的,还自诩聪明,还立志要成为一代名臣,为什么逢到大事总没有阿杏看得通透呢,该死,该死!看到范斯远的脸色恢复正常,眼睛里重现出自信的光芒,杜玉清也很欣慰。范斯远的睿智远在她之上,只要他能把心思放在正事上将是她很大的助力。只是他这个人有时候会比较偏激,要时不时地把他回来。偏激是聪明人共同的毛病,因为很多问题他们能够看得非常深刻,但也因为局部的入木三分有时候反而会偏颇,失去了从全面和整体看问题的能力。
杜玉清继续说道:“我们要做最坏的打算,从而要提前做好各种防范措施,所以我们应该放下成见去争取最多的支持。嘉善哥哥,不论别人现在的态度如何,我们都要心平气和的,不要一下把所有的人都归到敌人那一方去。凡事要客观冷静,尽量动脑而不动心不动气。俗话说:一埂田坎三节烂,三穷三富不到老。我们后面的人生还长着呢,不在于一朝一夕的得失。”
“你放心吧,我知道怎么做了。”已经释然的范斯远轻松地笑了,一旦放下心中的包袱,他思维就变得敏捷起来,眼珠子也滴溜溜地转动起来,看见杜玉清还有些不放心的神情,于是说道:“你放心,我理解你的意思了:最好的办法是以谋略取胜,‘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我不会轻举妄动的。我这就去安排,有什么消息我会来告诉你的。我走了。”说罢扭头就走了,留下杜玉清和杜文胜两人相视苦笑。
杜玉清不好意思地对杜文胜说:“四哥有没有银子?我想借用一下,常胜回来后就还给你。”她的银子在路上就消耗大半,回来后又要兑现诺言,于是拜托二哥他们请程羲和、王虎彪等四人在京城最大的酒楼狠吃了一顿,又送了重礼酬谢,把最后的钱都花光了。
“有,有,你要多少,我马上回屋给你拿。”杜文胜满口应承道。
“就一百两吧。”
“有,我回屋给你拿去。但一百两够吗?要不要再多些?我手上总共有三百多两,我娘昨天又给了我二百两,说是我要娶亲了,场面上要应酬给我的。”杜文胜不好意思了,耳廓都红了。
杜玉清笑了,这四哥虽然现在整个人比原来活泛了许多,但还是他呆头呆脑而又朴实义气的四哥。她说:“这不是给我的,你拿去给嘉善哥哥。就给他说,是我给的,他会收的。”她刚才看到范斯远的穿着,联想到范书阳以及范家的情况估计他家现在的经济一定非常窘迫,就想帮帮他。
杜文胜这才知道三妹妹这借钱的用途,有些惭愧地说:“哎呀,还是你考虑周到。但这一百两够不够?要不要多给一些?”
“嘉善哥哥那心高气傲的不会多收的。如果他还犹豫,你就和他说:看他父亲这次的案子受到牵连的官员中有谁家比较困难,让他买些米面送过去,让人家起码能过个年。”
杜文胜为了以防万一,还是多带了些钱送到范家。果然,范斯远本来是死活不收的,但听杜文胜说是杜玉清给的就准备收下一半,后来又听说了杜玉清的建议:可以周济其他人,就把银子给全部收了下来。实际上范家的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准备要卖房子了。但因为买家知道了范家的窘境把价钱压得很低,三进的院子才出了八百两的价钱,把范斯远给气得四仰八叉的才没有出手。
杜玉清回屋即给两个人写了求救信,一个是先生姚无辰,一个是义父杨应宁。给先生写信是请想他进京帮忙出谋划策;给义父是想请他帮忙介绍关系,义父这里两年虽然赋闲在家,但她相信以义父的为人和能力,在朝廷高层应该还有几个自己的朋友可以帮忙。
正交代桂香把信交给宁夏让他尽快发出去,前院的婆子遣人来报,说是四少爷带朋友来访,如今正在花厅里奉茶。
走到前院,日头正好,就看见四哥杜文胜正招呼着人把椅子和矮几搬到院子中,准备边晒太阳边饮茶。一个穿着灰色袍服的男子背朝着自己抬头望着院子中的柿子树发呆,柿子树的叶子已经脱尽,只留下光秃秃的枝桠和树顶上几个够不着的红彤彤的柿子,在万里无云的蓝天衬托下显得格外鲜活而寂寥。
听见脚步声,那人回过头来,竟然是范斯远。只见他神色黯然,身穿灰布直缀长衣,头戴四方巾,通身朴素得没有一点装饰,整个人灰扑扑的,从一个气派的公子哥儿变成了一个落拓书生,憔悴而缺乏生气。他的左臂上缝着为近亲戴孝的生麻布片儿。杜玉清心里的愧疚油然而生,回到京城的这几日她几乎把范斯远忘在了脑后,还是昨天想到应该找他商量事情才派宁夏给他送了帖子。他祖母去世后一直是二哥他们代表着去吊唁的,自己也没有想到应该去范府问候一下。
看到杜玉清,范斯远暗淡的眼神有些发亮,规矩地给杜玉清行礼:“阿杏妹妹!”
寒暄过后,范斯远问道:“妹妹什么时候回来的?也不早告诉我一声。”
杜玉清看了看四哥,杜文胜微微地摇了摇头,伯父已经交代家人里对她装扮成男子陪同父亲一起递解回京的事情保密。杜玉清又不能撒谎,只得含糊地答道:“我们也刚回来。对不起,没有赶上吊唁老夫人。”
范斯远神色一暗,眼睛红了,声音有些哽咽地说:“听到我父亲被抓,家里乱成一团,祖母气火攻心,人一下就不行了,隔天便走了,我连最后一面都没见到。”
杜玉清心里更是内疚,斟完茶端到范斯远面前,安慰道:“你节哀顺变。老人家虽然去了,也算没有受太多的苦,这是可略微欣慰的事。不然现在的情况对她更是一种煎熬。”杜玉清听说:因为是所谓的主犯,范书阳后来在朝堂上被廷仗差点死去,现在还身负重伤被关在诏狱里。
范斯远喝了一口热茶,觉得身上有些暖意,心里一叹:阿杏果然是和人不一样的。他低头说道:“是啊,祖母含辛茹苦将父亲养大,如果知道父亲现在是这般境遇恐怕更是痛苦。”
杜玉清随后询问了一下范书阳的情况,范斯远摇摇头说道:“情况很不好,父亲被廷仗六十棍,当场口鼻流血奄奄一息,幸亏中书舍人秦济中是我们同乡,和父亲关系良好,他带了医官赶来救治才救了父亲一命。现在人关在诏狱中,我们花了巨资才能让里面的人帮忙给父亲继续医治。现在总算是活了过来。“
杜玉清和杜文胜相对而视,都心有戚戚焉,他们这都是第一次知道这些细节。杜玉清叹了口气,又问了一下范书阳案子的情况。
范斯远很是悲愤,”这纯粹是刘瑾那些阉党为铲除异己弄出来的莫须有罪名,案子其实根本没有什么好查的,就是想让有些人屈打成招好给父亲他们名正言顺地按上罪名,所以现在牵连的人越来越多,关系却越来越远,事情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我回京城后四处拜访,打探消息,父亲那些所谓的门生故旧一个个闭门不见,就是我自己亲亲的姐姐姐夫都没有出席我祖母的葬礼,就派人送来了二十两的银子。二十两银子!多可笑,这是以后要和我们家断绝关系,老死不相往来吗?”
杜玉清知道范斯远的四个姐姐嫁的多是范书阳的故旧同僚人家,一般都是四品下的中下层的官员,有的家里殷实些,有的却是寒门士子,只有最小的姐姐嫁进山东巨富梁家。在杭州时杜玉清也了解过他几位姐姐对这个幼弟的爱护,对范斯远的绝然不太认同,但她不知晓其中具体情况,范斯远又在气头上不好直接劝说,不然依他执拗的个性会越说越生气。
杜玉清于是又问道:“令尊的恩师余得贤怎么说?”
范斯远口气有些讥讽地说:“我一回来就递帖子到叶次辅的府上,这位次辅大人好像日理万机吧,至今都还没有一个回音呢。我祖母的葬礼倒是派人来参加了,惺惺作态的,就是没有吐一句实话。”
杜玉清皱了皱眉头,疑虑地说道:“据我所知,余得贤一直在为这个案子上书鸣冤,还有御史也一直在弹劾刘瑾,听说也是他的授意,不见你也许是下人的自作聪明欺上瞒下,也许是他有不得已的苦衷。”
“什么苦衷?还不是又想明哲保身又想流芳百世。我给你说,这次我算是看明白了,这余得贤就是个沽名钓誉之徒,他为了维护他这耿介正直的美名,显示他是位端方君子,一方面让他的门生弟子前赴后继上疏弹劾刘瑾,一方面为了维护自己的清誉,对那些获罪的下属不闻不问,仍任由他们死去活来,还鼓吹什么廷仗如果杀身成仁了是舍生取义,是为国家的大义。为了保持形象他从来不收下面的冰敬碳敬,自己家里也是一贫如洗,家里人出门都是破衣烂衫,到我家吊唁时抠抠索索就给了五十文。他这样做这有意义吗?这为名也是一种功利好不好!你之前你说的对,为政一方就应该先让百姓生活富裕,而不是什么教化。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而不是相反。“
杜玉清苦笑,这范斯远一下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范斯远显然压抑许久,继续愤恨地说道:”经过了这一事我算是看透了这世态炎凉了,人都是趋炎附势的,昨日还涎着脸儿上竿子来巴结,今日就装作不认识了,真是翻脸比翻书还快,无情无义之极。”
杜玉清笑了,劝道:“你都知道这些人是趋炎附势的了,做什么还为这些人生气?”
范斯远愤愤不平说道:“我为父亲不值。”继续又是一通抱怨。
杜玉清可以理解这个自小就被捧着的公子哥儿突然从云端被打落掉进尘埃所受的打击,却无法认同他这么偏激的态度,一味地自怨自艾沉浸在个人得失之中,一时没有忍住,站起来生气地指着范斯远说:“范斯远我对你真是很失望,令尊做错什么,要你为他不值?
亏你还是一个饱读诗书的儒生。你读书都读到哪里去了?!
不就是递了帖子几天没有回应嘛!用得着这么决断说人家就是明哲保身吗?你考虑的是令尊的处境,余得贤也许要考虑的一干下狱的文臣的处境,是关乎群体的利益,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能轻举妄动。况且令尊是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你说看透了这世态炎凉了,那秦济中呢?他冒死来救你的父亲,你把他置于何地?是,很多人是趋炎附势,你凭什么说他们不对呢?自我保护是人的最大本能,在你家落难的时候,你有何能何德让人仍然上杆子奉承你巴结你?你有功德与人吗?你在意别人的脸色,就没有想想曾几何时你自己有没有给过别人的脸色?
别人原来看重你,奉承你,不过是看待令尊的面子上敬你三分,你非但没有觉悟还自以为是。现在人们不过是还原应该的客观,这有错吗?
即使退一步说,确实有那落井下石以怨报德的小人,这也是很正常。任何社会都有这样的奸佞小人。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就有冲突,这有什么奇怪的。用得着这么自暴自弃自怨自艾吗?!”
杜玉清一口气说完,看见四哥杜文胜目瞪口呆地盯着他,马上意识到自己的言语太过犀利了,不禁有些羞愧,她说范斯远太偏激,自己还不是正在犯同样的毛病?
范斯远一时也有些怔愣,脸色一阵红一阵白的。这心高气傲的公子什么时候受过这样的批评?杜文胜都担心他受不了会一下翻脸,站起来就走掉。一直提心吊胆的。
好在杜玉清意识到自己的冲动,放低了语气,说:“对不起,这些日子我也有些心气浮躁,说话口气太重了,对不起。”
范斯远摇摇头,闷闷地说:“你批评的对,一语惊醒梦中人,是我眼界小了。你继续说。”
杜文胜大吃一惊,他知道范斯远喜欢三妹妹,也尊重三妹妹,但没想到的是在他们面前傲视当世的范斯远却能在三妹妹面前能如此低声下气,正应验了那句话:一物降一物啊。于是才放下心来。
杜玉清缓和了一下语气,把自己了解到情况和自己的打算说了一遍,最后说道:“嘉善哥哥,现在当务之急是了解清楚各方面情况才能方便以后我们行事。”
范斯远的心中一亮,恨不得给自己一巴掌:自己真笨哪!竟然连轻重缓急都没有看清楚就在这里自怨自艾的,还自诩聪明,还立志要成为一代名臣,为什么逢到大事总没有阿杏看得通透呢,该死,该死!看到范斯远的脸色恢复正常,眼睛里重现出自信的光芒,杜玉清也很欣慰。范斯远的睿智远在她之上,只要他能把心思放在正事上将是她很大的助力。只是他这个人有时候会比较偏激,要时不时地把他回来。偏激是聪明人共同的毛病,因为很多问题他们能够看得非常深刻,但也因为局部的入木三分有时候反而会偏颇,失去了从全面和整体看问题的能力。
杜玉清继续说道:“我们要做最坏的打算,从而要提前做好各种防范措施,所以我们应该放下成见去争取最多的支持。嘉善哥哥,不论别人现在的态度如何,我们都要心平气和的,不要一下把所有的人都归到敌人那一方去。凡事要客观冷静,尽量动脑而不动心不动气。俗话说:一埂田坎三节烂,三穷三富不到老。我们后面的人生还长着呢,不在于一朝一夕的得失。”
“你放心吧,我知道怎么做了。”已经释然的范斯远轻松地笑了,一旦放下心中的包袱,他思维就变得敏捷起来,眼珠子也滴溜溜地转动起来,看见杜玉清还有些不放心的神情,于是说道:“你放心,我理解你的意思了:最好的办法是以谋略取胜,‘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我不会轻举妄动的。我这就去安排,有什么消息我会来告诉你的。我走了。”说罢扭头就走了,留下杜玉清和杜文胜两人相视苦笑。
杜玉清不好意思地对杜文胜说:“四哥有没有银子?我想借用一下,常胜回来后就还给你。”她的银子在路上就消耗大半,回来后又要兑现诺言,于是拜托二哥他们请程羲和、王虎彪等四人在京城最大的酒楼狠吃了一顿,又送了重礼酬谢,把最后的钱都花光了。
“有,有,你要多少,我马上回屋给你拿。”杜文胜满口应承道。
“就一百两吧。”
“有,我回屋给你拿去。但一百两够吗?要不要再多些?我手上总共有三百多两,我娘昨天又给了我二百两,说是我要娶亲了,场面上要应酬给我的。”杜文胜不好意思了,耳廓都红了。
杜玉清笑了,这四哥虽然现在整个人比原来活泛了许多,但还是他呆头呆脑而又朴实义气的四哥。她说:“这不是给我的,你拿去给嘉善哥哥。就给他说,是我给的,他会收的。”她刚才看到范斯远的穿着,联想到范书阳以及范家的情况估计他家现在的经济一定非常窘迫,就想帮帮他。
杜文胜这才知道三妹妹这借钱的用途,有些惭愧地说:“哎呀,还是你考虑周到。但这一百两够不够?要不要多给一些?”
“嘉善哥哥那心高气傲的不会多收的。如果他还犹豫,你就和他说:看他父亲这次的案子受到牵连的官员中有谁家比较困难,让他买些米面送过去,让人家起码能过个年。”
杜文胜为了以防万一,还是多带了些钱送到范家。果然,范斯远本来是死活不收的,但听杜文胜说是杜玉清给的就准备收下一半,后来又听说了杜玉清的建议:可以周济其他人,就把银子给全部收了下来。实际上范家的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准备要卖房子了。但因为买家知道了范家的窘境把价钱压得很低,三进的院子才出了八百两的价钱,把范斯远给气得四仰八叉的才没有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