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足不出户的生活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流星小说网 www.lxbbbb.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酷热的太阳高高的挂在空中,知了在有气无力的喊叫着。
李宽躺在一颗银杏树下,百无聊赖的盯着一只飞来飞去的蜻蜓发呆。
回到长安已经一个多月了。
这段时间,除了每天例行的去给李渊灵堂尽孝,其他时间都是在王府别院之中。
长安城虽然已经重新恢复成一个热闹的大都市,东西两市依旧人流如织,但是这些都和李宽没有关系。
“王爷,渭河北边那块地,已经按照您的吩咐在施工了,再过几个月就可以开始使用。”
王玄策满头大汗的从外面回来,立马就来到李宽身边汇报着情况。
去年,在李渊的要求下,李世民赏赐了一块几万亩的地和荒山给到了李宽。
怎么利用这块地,李宽也是想了好久。
而自从坑爹的系统奖励了一套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李宽想来想去,觉得还是不能浪费了,便干脆让王玄策安排兴建一座书院。
只是没想到碰到了李渊驾崩这件事,搞得自己一直都没有去关注书院的建设情况。
如今看来,还是先把教材给搞出来吧。
既然是书院,怎么也不能只是教授蒙学的那些东西。
但是,哪些东西适合拿出来,哪些东西需要换一种说法,这里面其实还是挺有讲究的。
好在李宽现在很闲,可以慢慢的琢磨琢磨。
算学、物理和化学,这应该是最有意义的三个学科了;医学的话,有孙思邈师徒,倒也好办;至于农学,有初级农业技巧的加成,也能搞一搞。
“玄策,那个许敬宗你觉得怎么样?”
王玄策现在是李宽手下的头号谋士,每天都有一堆的事情,让他专门负责新建书院的日常事务,那是忙不过来的。
而那许敬宗,一直负责大明宫的兴建,中间需要协调的事项非常多,但是几乎没有让李宽操什么心,个人能力可见一斑。
虽然历史上,许敬宗是被打入了佞臣榜,但是李宽倒是不觉得怎么。
说句不好听的话,你要是没点水平,你想上这个榜还上不了呢。
唯才是举和唯德是举之间,李宽是倾向于前者的。
至于个人道德方面,更多的需要制度去约束他,需要制度去监督他。
“王爷,延族是个干实事的人才,虽然之前名声不显,但是本事其实一点也不小。”
王玄策也不是那种怕别人抢了自己位置的人,他很清楚,楚王府的事情越来越多,自己是不可能什么都插一手的。
与其等李宽主动的出手,倒不如自己自觉一点。
“大明宫二期的工程也已经完成了大半了,从明天开始,你让许敬宗也接手书院的建设事宜吧。”
“好的,延族确实很适合。”
……
楚王府的印刷作坊最近有点忙。
别家的印刷作坊,一年也只不过是印刷几本新书,其他的基本都是翻印过去的书籍。
但是楚王府的印刷作坊,却是在短短的一个月内接连收到了十几本书籍的印刷任务,而随着时间的变化,这个任务还在不断的变大。
按照李宽的设想,蒙学的教育保持不变,主要是教授识字;小学的教育相当于后世的小学和初中,一共学习六年,之后就去到观狮山学院,也就是渭水北边正在建设的学院里头进行学习四年,总共学满十年。
至于在观狮山学院里教授什么内容,这个可能每年都会变化。
整体来说,李宽是希望把后世高中和大学的一些内容都放在那里教授,当然,四书五经之类的,也是要学习的。
这么一来,正常情况下从六岁进小学,十六岁从书院毕业。
按照这个年代的情况来看,基本上算是比较合适的。
当然,有些人要一直在学院里学习,李宽也是不反对的。
经过了几年的培养,楚王府各个作坊都有了自己的蒙学和小学教谕,从中挑选一些优秀的人才,自己亲自给他们上一上数理化的知识,勉强也可以给新的书院用一用。
反正教育这事情,急也是急不来的,李宽还等得起。
“二哥,你这新撰写的算学书籍,比之前课堂上说的好理解多了。”
李治拿着一本书,津津有味的坐在李宽旁边看着。
自从接触了算学,这小正太就一发不可收拾,据说把宫里收藏的算学书籍全部都看了个遍。
这才几岁啊?
“以前是想到什么说什么,现在是系统的整理了算学的内容,由易到难,步步深入,逻辑性也比之前要强,自然好理解多了。”
李宽嘴上是这么解释,心中却是在想:废话!这可是后世多少教师的结晶啊?自己把他们编纂的书籍改一改放在大唐,自然不是一般的书籍比得上的。
“昨天我看二哥你在学堂里面教授各个作坊的账房算学知识,还有那新式的记账表格和算盘,我就在想,为何不能让天下的所有账房都学这一套方法呢?”
李治一脸天真的看着李宽,毕竟还是一个小孩,他还不能理解为何好的东西却是推广不开来。
“人都是有惯性思维的,习惯了自己过去接触的东西,碰到新的内容,自然而然的会产生排斥心理。但是,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只要他们慢慢的意识到楚王府的各家作坊采用了阿拉伯数字和新式记账方法,使用算盘进行计算,效率比他们高很多的时候,自然就会主动去学习。”
“我知道了,这就叫做强扭的瓜不甜。”
李宽:……
“你隔三差五的往我这里跑,师傅们没有意见?”
李宽不想再和他讨论为何自己不主动去推广阿拉伯数字之类的问题了,在他看来,不用两年,其他掌柜们、东家们看到这一套东西的好,不用推广也会去学习的。
“哎,别提了,二哥。那些师傅整天就让我学那个《论语》,一点意思都没有。反正我年纪还小,就经常找借口不去咯,父皇知道我是来找你的,往往也不会怎么样。”
李治小大人一样的叹了口气,觉得宫里的生活远远没有楚王府有意思。
“你要是喜欢去我这的小学上课,那就干脆跟陛下好好的提一提,要不然这样子,教授你的师父迟早要向陛下投诉你的。”
李宽很期待未来的唐高宗能够接受自己的那套教育方式,这比教授再多的学生,都更有意义。
酷热的太阳高高的挂在空中,知了在有气无力的喊叫着。
李宽躺在一颗银杏树下,百无聊赖的盯着一只飞来飞去的蜻蜓发呆。
回到长安已经一个多月了。
这段时间,除了每天例行的去给李渊灵堂尽孝,其他时间都是在王府别院之中。
长安城虽然已经重新恢复成一个热闹的大都市,东西两市依旧人流如织,但是这些都和李宽没有关系。
“王爷,渭河北边那块地,已经按照您的吩咐在施工了,再过几个月就可以开始使用。”
王玄策满头大汗的从外面回来,立马就来到李宽身边汇报着情况。
去年,在李渊的要求下,李世民赏赐了一块几万亩的地和荒山给到了李宽。
怎么利用这块地,李宽也是想了好久。
而自从坑爹的系统奖励了一套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李宽想来想去,觉得还是不能浪费了,便干脆让王玄策安排兴建一座书院。
只是没想到碰到了李渊驾崩这件事,搞得自己一直都没有去关注书院的建设情况。
如今看来,还是先把教材给搞出来吧。
既然是书院,怎么也不能只是教授蒙学的那些东西。
但是,哪些东西适合拿出来,哪些东西需要换一种说法,这里面其实还是挺有讲究的。
好在李宽现在很闲,可以慢慢的琢磨琢磨。
算学、物理和化学,这应该是最有意义的三个学科了;医学的话,有孙思邈师徒,倒也好办;至于农学,有初级农业技巧的加成,也能搞一搞。
“玄策,那个许敬宗你觉得怎么样?”
王玄策现在是李宽手下的头号谋士,每天都有一堆的事情,让他专门负责新建书院的日常事务,那是忙不过来的。
而那许敬宗,一直负责大明宫的兴建,中间需要协调的事项非常多,但是几乎没有让李宽操什么心,个人能力可见一斑。
虽然历史上,许敬宗是被打入了佞臣榜,但是李宽倒是不觉得怎么。
说句不好听的话,你要是没点水平,你想上这个榜还上不了呢。
唯才是举和唯德是举之间,李宽是倾向于前者的。
至于个人道德方面,更多的需要制度去约束他,需要制度去监督他。
“王爷,延族是个干实事的人才,虽然之前名声不显,但是本事其实一点也不小。”
王玄策也不是那种怕别人抢了自己位置的人,他很清楚,楚王府的事情越来越多,自己是不可能什么都插一手的。
与其等李宽主动的出手,倒不如自己自觉一点。
“大明宫二期的工程也已经完成了大半了,从明天开始,你让许敬宗也接手书院的建设事宜吧。”
“好的,延族确实很适合。”
……
楚王府的印刷作坊最近有点忙。
别家的印刷作坊,一年也只不过是印刷几本新书,其他的基本都是翻印过去的书籍。
但是楚王府的印刷作坊,却是在短短的一个月内接连收到了十几本书籍的印刷任务,而随着时间的变化,这个任务还在不断的变大。
按照李宽的设想,蒙学的教育保持不变,主要是教授识字;小学的教育相当于后世的小学和初中,一共学习六年,之后就去到观狮山学院,也就是渭水北边正在建设的学院里头进行学习四年,总共学满十年。
至于在观狮山学院里教授什么内容,这个可能每年都会变化。
整体来说,李宽是希望把后世高中和大学的一些内容都放在那里教授,当然,四书五经之类的,也是要学习的。
这么一来,正常情况下从六岁进小学,十六岁从书院毕业。
按照这个年代的情况来看,基本上算是比较合适的。
当然,有些人要一直在学院里学习,李宽也是不反对的。
经过了几年的培养,楚王府各个作坊都有了自己的蒙学和小学教谕,从中挑选一些优秀的人才,自己亲自给他们上一上数理化的知识,勉强也可以给新的书院用一用。
反正教育这事情,急也是急不来的,李宽还等得起。
“二哥,你这新撰写的算学书籍,比之前课堂上说的好理解多了。”
李治拿着一本书,津津有味的坐在李宽旁边看着。
自从接触了算学,这小正太就一发不可收拾,据说把宫里收藏的算学书籍全部都看了个遍。
这才几岁啊?
“以前是想到什么说什么,现在是系统的整理了算学的内容,由易到难,步步深入,逻辑性也比之前要强,自然好理解多了。”
李宽嘴上是这么解释,心中却是在想:废话!这可是后世多少教师的结晶啊?自己把他们编纂的书籍改一改放在大唐,自然不是一般的书籍比得上的。
“昨天我看二哥你在学堂里面教授各个作坊的账房算学知识,还有那新式的记账表格和算盘,我就在想,为何不能让天下的所有账房都学这一套方法呢?”
李治一脸天真的看着李宽,毕竟还是一个小孩,他还不能理解为何好的东西却是推广不开来。
“人都是有惯性思维的,习惯了自己过去接触的东西,碰到新的内容,自然而然的会产生排斥心理。但是,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只要他们慢慢的意识到楚王府的各家作坊采用了阿拉伯数字和新式记账方法,使用算盘进行计算,效率比他们高很多的时候,自然就会主动去学习。”
“我知道了,这就叫做强扭的瓜不甜。”
李宽:……
“你隔三差五的往我这里跑,师傅们没有意见?”
李宽不想再和他讨论为何自己不主动去推广阿拉伯数字之类的问题了,在他看来,不用两年,其他掌柜们、东家们看到这一套东西的好,不用推广也会去学习的。
“哎,别提了,二哥。那些师傅整天就让我学那个《论语》,一点意思都没有。反正我年纪还小,就经常找借口不去咯,父皇知道我是来找你的,往往也不会怎么样。”
李治小大人一样的叹了口气,觉得宫里的生活远远没有楚王府有意思。
“你要是喜欢去我这的小学上课,那就干脆跟陛下好好的提一提,要不然这样子,教授你的师父迟早要向陛下投诉你的。”
李宽很期待未来的唐高宗能够接受自己的那套教育方式,这比教授再多的学生,都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