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三章 秀女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流星小说网 www.lxbbbb.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天启皇帝要大婚了!
这个消息风一般刮过京师,让百姓们茶余饭后闲谈时又多了点谈资,一般人只是在言语间羡慕皇帝艳福,但京师中一些对此门清的掮客却在议论今次不同以往的选后程序。
以往的选后是派遣宫中宦官到全国各地去挑选十三到十六的年轻少女,这是海选,之后就将海选后的五千名少女带到京师,进行进一步甄别,在经过一系列的负责程序后,选出三名少女,让皇帝钦定皇后。
然而,如今到了天启帝这里却不同了,宫中现在只有千来名宦官,仅仅够做事,根本没多余的送到外面去,故而就不派遣宦官了,海选人员由地方官申报,送于京师,参加选后。
在以往选后的程序中,通常会大量的收录宫女,而这也是很多民间家庭听闻皇帝选秀,就纷纷嫁女的缘故,谁都不想将自己的闺女送到深宫大内去遭罪。然而这次不同,这次仅仅只选一后二妃,共三名青春少女,其他的若不入选,全部给予一定银两,遣返回家。
经过朱由校的整改之后,紫禁城的服务人员都有定数,宦官只留下了一千人,而且以后不再增加,当这批老去死去之后,宦官将逐渐消失,其他的事务,全部采用雇佣制度,粗使活计雇佣壮妇,至于宫女之类的,则签订雇佣合同,雇佣三年,三年后放归回家。
在朱由校的设想当中,紫禁城会逐渐成为一个办公场所,宫女之类的服务人员会逐步减少到一定的数量。
今次打不通以往的选秀活动,让所有民间家庭都放心下来,既然不选宫女,那就不用急着嫁女儿了,彩礼收不到不说,还要贴一大笔嫁妆。至于要选的一后二妃三名女子,很多人并不放在心上,在他们想来,这种事很自家根本联系不起来。
只有那些想要博一场富贵,且家中有漂亮女儿的人家,才会对这件事上心。至于官员,在看到这次选后活动的原则是自愿后,也都放下心来,他们只是在县中发布了一个公告后就不再理会。
当然,他们并不是一点都不作为,毕竟是选后,万一自己推举上去的少女成了皇后呢?那自己不是能落到一份香火之情么?奔着这样的投机想法,各地知县知府都搜集打探,弄了几个高品质送上去。反正皇帝又没规定数量,自己送了就算完成任务,谁也说不出什么,成与不成,全都在天。
河南祥符县就发生了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当知县得知皇帝选后的消息后,他立刻就想到了治下张国纪之女,传闻此女仪容端庄,且贤惠有加,年纪轻轻就知道帮助父亲照顾弟弟妹妹,绝对的贤良淑德。
知县当即就匆匆忙忙的找到了张国纪,将此事一说,开始张国纪还有些犹豫,但等听到只选三人,余者归家后,他立刻就同意了。
这简直是一本万利的事情,由官府出门,女儿的安全不用担心,若果选上了,自己父以女贵,今后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就算没选到,女儿也会回来,这次经历权当做开拓视野,出门历练了,有了这种体验后,说不定女儿以后还能嫁得更好。
将这些关节想的通透后,张国纪立刻就同意了,就这样,虚岁十五的张嫣小萝莉被送到了京城,将和其他来自各地的美女们竞争。
选秀是件大费周折的事情,尤其是这种全国活动,想要到得最后,起码要三个月的时间,故而朱由校度过了最初的害羞后,便不再理会,将事情全权交给了内阁负责,而似乎首辅李汝华对此事尤为关注,亲自领导下来,主持选后的活动。
在这样的情况向,朱由校又有点无所事事了,不过他却不敢在搞任何的改革,做什么事都要有个度,改革也是如此。今年实行的制度已经很多了不能再改,再改会让人措手不及,接受不能的。
现在应该改变高歌猛进的策略,要镇之以静,静待之前的措施扎根,运行,成熟,发挥应有的作用。
河北省在慢慢走上正轨,新机构正在发挥作用;大京师城防军正在往燕山和长城扩张,接收那里的关卡;南直隶正在划分,南京六部的官员统统留任地方;辽东去处了外患,正在孙承宗的主持下,大力移民,大力发展,全面实施朱由校的新制度。
这一切的一切,都要时间,整个大明帝国,内阁,大都督府,都绷紧了弦,在高速的运转着,此时实在不适合增加任何任务了。
当然,朱由校不是就此开始玩乐了,他很快就找到事情做了。
当时在天津时,有一名叫李之藻的官员向他建议,应该开设更高一级的学校,让那些从盐场小学毕业的孩子们继续深造,学习更高深一步的知识,这样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朱由校一听就觉得很有道理,之后他就将李之藻带来回来,在研究钢铁龙骨技术之余,天宫研究院的人也尝试着编写课本。
和大明此时遍地的私塾不同,这些孩子要学习的知识很偏向后世的理工类,如此一来,课本就是个大麻烦,既要考虑理论性,还要联系实际,而且这种课本没有先例,完全是从头开始,光是查资料都要耗费很大的功夫。
就算后来汤若望加入了天宫研究院也无济于事,他所会的东西较为高深,缺少了衔接性。而就在这种进度缓慢的境地下,博汎际拿着俞咨皋的荐书找了过来。多个洋人教士,朱由校并不是很在意,但是这个教士所携带的东西却让他不得不在意。
博汎际教士带了很多的书,非常非常多的书,各种语言的书加起来总计有七千余册,而恰好此时天宫研究院内,有一个精通多国外语的李之藻,两人简直一拍即合,立刻就同流合污。
看到这一幕,朱由校直感幸运,不得不说,李之藻和博汎际简直是天作之合,有了这位传教士的加盟,课本的进度大大加快,很快就出了成果。
朱由校不知道的是,在原来的历史上,就是李之藻和博汎际相互合作,反应了十卷《名理探》,将西方逻辑学传入中国。如今,在这个新的历史阶段上,两人再度合作,一起翻译书籍,只是这次的量要大的多。
课本既然都出来了,学校的场地就更好找了,那么多的勋贵被牵连抄家,随便找一栋场地宽大的改造下就成了。
天启元年七月八日,百工学院在京师南城悄然成立,第一批学生是从天津盐场出来的五百名刚刚毕业的孩子,额,应该是少年,十二岁的年纪,在有的农村都可以当家了。
往后,随着这种内府内部的新式小学从盐场往外扩散,推广到所有内府辖下工厂商号时,百工学院的学生将会越来越多,而学成归来的少年们又会加入内府,逐渐成长,成为新一代的技术骨干和顶梁柱。
一个新鲜的造血循环就这样形成。
至于第一任百工学院的院长,朱由校很出乎预料的任命为汤若望,这不仅让对方欣喜若狂,这意味着大皇帝陛下接受了他们,这是一个极好的开端。
虽然大皇帝陛下不允许他向这些学生传教,但却许下了一个承诺,只要汤若望再找来五十个知识高深的传教士,他就会为期在内城修建一座大教堂,允许其在京师传教。
这是一个非常正式的承诺,甚至这个承诺都写到了圣旨上,只是暂时没有盖上那方至尊无上的印玺,没有生效罢了。
从先代的传教士开始,到如今,已经整整几十年,眼见毕生夙愿就要实现,汤若望怎能不心动万分,当即就写信让人带回西方,请求天主传教会派遣五十名学识深厚的教士来。
同时,为了加快速度,他也不停的在澳门和南洋放出消息,希望招揽更多在海外飘荡的传教士,尽快的建立起大教堂。
朱由校之所以松口,除了马上到来的七月十五,道教改革大会外,还是他忽然发现了传教士的真正作用,用来研究一些高精尖的技术,以及充当老师,将西方的哲理和一些先进知识在大明传播。
相比于这些,开口允诺天主教在内地传教只是一件小事,况且,他就算不准许,天主教还是会泛滥开来的,这是文化交流的趋势,是无法阻挡的,既然如此,还不如用这个局面换取一些好处。
对于国人,朱由校是十分有信心的,哪怕是信教了,在他们心中,最重要的还是祖宗,这一点永远也不会改变。任何宗教,都会被他们强大的同化能力,强行的板改成适合自己的形式。
后世天主教皇发布教令,允许中国信徒祭祀祖宗,就是最好的证据。
至于传教士研究出来的高精尖技术会不会流传出去,朱由校根本就不怕,不说两个国度思维习惯不同,光是漫长的距离就是一个障碍,等到技术流传到西方,大明这边说不定都推出更先进的了。
何况,现在不是后世的信息化时代,一个U盘就能装下所有资料,在这个通讯靠吼的年代,资料和图纸都是写在纸上的,没有人能够凭借记忆记住所有,有着锦衣卫和东厂的监管,朱由校相信,短时间内,不可能会发生技术泄露的。
【作者题外话】:感谢‘嚣张达叔’‘从来就不曾坏’‘td9625’的打赏,诚如达叔说的,这几张有点乱,这是盛宴的第二本书,也是第一本能够签约上架的书,从没想到,我每天两更竟然能够坚持下来,多谢一路支持的朋友,我会努力进步的。
天启皇帝要大婚了!
这个消息风一般刮过京师,让百姓们茶余饭后闲谈时又多了点谈资,一般人只是在言语间羡慕皇帝艳福,但京师中一些对此门清的掮客却在议论今次不同以往的选后程序。
以往的选后是派遣宫中宦官到全国各地去挑选十三到十六的年轻少女,这是海选,之后就将海选后的五千名少女带到京师,进行进一步甄别,在经过一系列的负责程序后,选出三名少女,让皇帝钦定皇后。
然而,如今到了天启帝这里却不同了,宫中现在只有千来名宦官,仅仅够做事,根本没多余的送到外面去,故而就不派遣宦官了,海选人员由地方官申报,送于京师,参加选后。
在以往选后的程序中,通常会大量的收录宫女,而这也是很多民间家庭听闻皇帝选秀,就纷纷嫁女的缘故,谁都不想将自己的闺女送到深宫大内去遭罪。然而这次不同,这次仅仅只选一后二妃,共三名青春少女,其他的若不入选,全部给予一定银两,遣返回家。
经过朱由校的整改之后,紫禁城的服务人员都有定数,宦官只留下了一千人,而且以后不再增加,当这批老去死去之后,宦官将逐渐消失,其他的事务,全部采用雇佣制度,粗使活计雇佣壮妇,至于宫女之类的,则签订雇佣合同,雇佣三年,三年后放归回家。
在朱由校的设想当中,紫禁城会逐渐成为一个办公场所,宫女之类的服务人员会逐步减少到一定的数量。
今次打不通以往的选秀活动,让所有民间家庭都放心下来,既然不选宫女,那就不用急着嫁女儿了,彩礼收不到不说,还要贴一大笔嫁妆。至于要选的一后二妃三名女子,很多人并不放在心上,在他们想来,这种事很自家根本联系不起来。
只有那些想要博一场富贵,且家中有漂亮女儿的人家,才会对这件事上心。至于官员,在看到这次选后活动的原则是自愿后,也都放下心来,他们只是在县中发布了一个公告后就不再理会。
当然,他们并不是一点都不作为,毕竟是选后,万一自己推举上去的少女成了皇后呢?那自己不是能落到一份香火之情么?奔着这样的投机想法,各地知县知府都搜集打探,弄了几个高品质送上去。反正皇帝又没规定数量,自己送了就算完成任务,谁也说不出什么,成与不成,全都在天。
河南祥符县就发生了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当知县得知皇帝选后的消息后,他立刻就想到了治下张国纪之女,传闻此女仪容端庄,且贤惠有加,年纪轻轻就知道帮助父亲照顾弟弟妹妹,绝对的贤良淑德。
知县当即就匆匆忙忙的找到了张国纪,将此事一说,开始张国纪还有些犹豫,但等听到只选三人,余者归家后,他立刻就同意了。
这简直是一本万利的事情,由官府出门,女儿的安全不用担心,若果选上了,自己父以女贵,今后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就算没选到,女儿也会回来,这次经历权当做开拓视野,出门历练了,有了这种体验后,说不定女儿以后还能嫁得更好。
将这些关节想的通透后,张国纪立刻就同意了,就这样,虚岁十五的张嫣小萝莉被送到了京城,将和其他来自各地的美女们竞争。
选秀是件大费周折的事情,尤其是这种全国活动,想要到得最后,起码要三个月的时间,故而朱由校度过了最初的害羞后,便不再理会,将事情全权交给了内阁负责,而似乎首辅李汝华对此事尤为关注,亲自领导下来,主持选后的活动。
在这样的情况向,朱由校又有点无所事事了,不过他却不敢在搞任何的改革,做什么事都要有个度,改革也是如此。今年实行的制度已经很多了不能再改,再改会让人措手不及,接受不能的。
现在应该改变高歌猛进的策略,要镇之以静,静待之前的措施扎根,运行,成熟,发挥应有的作用。
河北省在慢慢走上正轨,新机构正在发挥作用;大京师城防军正在往燕山和长城扩张,接收那里的关卡;南直隶正在划分,南京六部的官员统统留任地方;辽东去处了外患,正在孙承宗的主持下,大力移民,大力发展,全面实施朱由校的新制度。
这一切的一切,都要时间,整个大明帝国,内阁,大都督府,都绷紧了弦,在高速的运转着,此时实在不适合增加任何任务了。
当然,朱由校不是就此开始玩乐了,他很快就找到事情做了。
当时在天津时,有一名叫李之藻的官员向他建议,应该开设更高一级的学校,让那些从盐场小学毕业的孩子们继续深造,学习更高深一步的知识,这样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朱由校一听就觉得很有道理,之后他就将李之藻带来回来,在研究钢铁龙骨技术之余,天宫研究院的人也尝试着编写课本。
和大明此时遍地的私塾不同,这些孩子要学习的知识很偏向后世的理工类,如此一来,课本就是个大麻烦,既要考虑理论性,还要联系实际,而且这种课本没有先例,完全是从头开始,光是查资料都要耗费很大的功夫。
就算后来汤若望加入了天宫研究院也无济于事,他所会的东西较为高深,缺少了衔接性。而就在这种进度缓慢的境地下,博汎际拿着俞咨皋的荐书找了过来。多个洋人教士,朱由校并不是很在意,但是这个教士所携带的东西却让他不得不在意。
博汎际教士带了很多的书,非常非常多的书,各种语言的书加起来总计有七千余册,而恰好此时天宫研究院内,有一个精通多国外语的李之藻,两人简直一拍即合,立刻就同流合污。
看到这一幕,朱由校直感幸运,不得不说,李之藻和博汎际简直是天作之合,有了这位传教士的加盟,课本的进度大大加快,很快就出了成果。
朱由校不知道的是,在原来的历史上,就是李之藻和博汎际相互合作,反应了十卷《名理探》,将西方逻辑学传入中国。如今,在这个新的历史阶段上,两人再度合作,一起翻译书籍,只是这次的量要大的多。
课本既然都出来了,学校的场地就更好找了,那么多的勋贵被牵连抄家,随便找一栋场地宽大的改造下就成了。
天启元年七月八日,百工学院在京师南城悄然成立,第一批学生是从天津盐场出来的五百名刚刚毕业的孩子,额,应该是少年,十二岁的年纪,在有的农村都可以当家了。
往后,随着这种内府内部的新式小学从盐场往外扩散,推广到所有内府辖下工厂商号时,百工学院的学生将会越来越多,而学成归来的少年们又会加入内府,逐渐成长,成为新一代的技术骨干和顶梁柱。
一个新鲜的造血循环就这样形成。
至于第一任百工学院的院长,朱由校很出乎预料的任命为汤若望,这不仅让对方欣喜若狂,这意味着大皇帝陛下接受了他们,这是一个极好的开端。
虽然大皇帝陛下不允许他向这些学生传教,但却许下了一个承诺,只要汤若望再找来五十个知识高深的传教士,他就会为期在内城修建一座大教堂,允许其在京师传教。
这是一个非常正式的承诺,甚至这个承诺都写到了圣旨上,只是暂时没有盖上那方至尊无上的印玺,没有生效罢了。
从先代的传教士开始,到如今,已经整整几十年,眼见毕生夙愿就要实现,汤若望怎能不心动万分,当即就写信让人带回西方,请求天主传教会派遣五十名学识深厚的教士来。
同时,为了加快速度,他也不停的在澳门和南洋放出消息,希望招揽更多在海外飘荡的传教士,尽快的建立起大教堂。
朱由校之所以松口,除了马上到来的七月十五,道教改革大会外,还是他忽然发现了传教士的真正作用,用来研究一些高精尖的技术,以及充当老师,将西方的哲理和一些先进知识在大明传播。
相比于这些,开口允诺天主教在内地传教只是一件小事,况且,他就算不准许,天主教还是会泛滥开来的,这是文化交流的趋势,是无法阻挡的,既然如此,还不如用这个局面换取一些好处。
对于国人,朱由校是十分有信心的,哪怕是信教了,在他们心中,最重要的还是祖宗,这一点永远也不会改变。任何宗教,都会被他们强大的同化能力,强行的板改成适合自己的形式。
后世天主教皇发布教令,允许中国信徒祭祀祖宗,就是最好的证据。
至于传教士研究出来的高精尖技术会不会流传出去,朱由校根本就不怕,不说两个国度思维习惯不同,光是漫长的距离就是一个障碍,等到技术流传到西方,大明这边说不定都推出更先进的了。
何况,现在不是后世的信息化时代,一个U盘就能装下所有资料,在这个通讯靠吼的年代,资料和图纸都是写在纸上的,没有人能够凭借记忆记住所有,有着锦衣卫和东厂的监管,朱由校相信,短时间内,不可能会发生技术泄露的。
【作者题外话】:感谢‘嚣张达叔’‘从来就不曾坏’‘td9625’的打赏,诚如达叔说的,这几张有点乱,这是盛宴的第二本书,也是第一本能够签约上架的书,从没想到,我每天两更竟然能够坚持下来,多谢一路支持的朋友,我会努力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