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一章 冬至大朝5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流星小说网 www.lxbbbb.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朱由校坐在龙椅上,紧绷着脸,皇极殿中有地龙,因此倒不冷,只是坐久了不免有些僵硬,而且还要一直保持所谓威严,真是够累的。
冬至大朝会本身就是礼仪性的朝会,皇帝在这里本来就没多少事,他只需要坐在龙椅上接受百官的朝贺就可。只是朱由校实在是不忍心看这样耗资巨大,费时良久的朝会一点用都没,因此添加了许多东西。
不过这其中的朝贺礼仪环节,却是怎么也省不掉的。整个朝会,从早上六点开始,到中午十二点,要整整持续六个小时,这还不算上前面夜里的准备工作。幸好他删繁就简,将一年中大朝会的次数缩减到了两次,不然一年四五次这样的朝会弄下来,是人都吃不消,再加上平时还有早朝,估计明朝的皇帝一多半是这样累死的吧。
坐在龙椅上,朱由校百无聊赖的恶意猜测到,肃穆的百官们,哪里会想到,一向郑重的皇帝,竟然在如此隆重的礼节上,编排先帝呢。
很快,在漫长无聊的等待中,礼仪性质的东西终于弄完了,到了政府报告的环节了,不过这朝会参加的人多,但真的出来做报告的却是不多,也就是内阁、都察院和大理寺。至于内府和大都督府,统统属于机密部门,他们只是来参加朝会的,并不做报告。
不过有内阁和其它另个部门也就够了,比较他们才是帝国的主体,大都督府和内府,只不过是皇权的延伸罢了。
首先出来的自然是内阁首辅李汝华了,只不过老人家年级有些大了,都七十多岁,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报告根本吃不消,所以,就让次辅、东阁大学士孙承宗来汇报。
孙承宗也不推辞,拿起内阁文书花了几天时间整理编写出来的报告开始念起来。孙承宗这次回来不光光是为了参加一个大朝会,更重要的是回来述职,朝皇帝汇报辽东行省的筹建情况。
孙承宗虽然快六十了,但身体一向很好,声音洪亮,在皇极殿特殊的设计下,报告的声音让所有人都听得到。
百官全都肃穆而立,认真的听着,甚至还有几个人拿着纸笔,在快速的书写这,他们是帝国日报的记者,这样重大的朝会,他们怎么可能不来呢。
这个时代可不是后世信息发达的年代,很多老百姓都不知道家乡以外的事情,官员其实也不例外,除了本部门的事,其他部门就像是隔了一层山,根本不知道。
因此,大朝会上的官面报告就很重要了,能让很多有志于仕途的人了解到天下大势,如今事态复杂,只有全面掌握,才能更好的做出抉择,因而百官们都认真倾听着,将一些东西默默记住。
这是第一次公开的全面报告,很多体系都没有建立起来,因而也没有那么多的数据,因而只能笼统的总结一些东西,比如人口增长,收税,各地工作情况,顺便表彰一下优异的府县,而这些被提名的府县之长,全都被人默默记住,能在这种场合被提名,绝对的明日之星。
“还是有些太匆忙啊!”听着这份报告,朱由校有些叹气。他本来只是想内阁做个报告就好,最多是统计下辽东和河北省的情况,这两个地方都建立的比较合理的机制,能够确实贯彻,详细的统计。
但没想到,下面的官员也是闻风而动,竟然在各省布政使或者巡抚的推动下,搞起来年终审核,然后在入了十一月时,送了过来。这些内阁就骑虎难下了,不念也得念,然而,这些总结当中,到底有多少水分就不知道了。
不过,毕竟是第一届官府报告,有点水分也就有点水分吧,以后落实下去就好。说真的,这些东西听得其实很枯燥,但是那些官员却非常的聚精会神,他们从来没想到过,天下竟然还有这么多的事情,这真是令他们大开眼界。
看着侃侃而谈的孙承宗,朱由校又有点走神,他本来的意思,是想对付在辽东历练一番后,回来就让他接掌大都督府,对方本身就对军略精通,又有了一番历练,当个大都督毫无问题。
可是看现在的情况,内阁上下全都形成了一个认知,孙承宗就是下一任的首辅,就连李汝华现在也开始培养他,结个善缘,这样的变化,真的让他有些头疼,早知道当初就这么倒一道弯了,直接让孙承宗当大都督得了。
明年,朱由校就打算征伐蒙古,然后从蒙古高原如东北,先解决了女真这个后院的豺狼再说。到时候,九边就得大改,没有一个能干的大都督可不行,除了孙承宗,他实在是想不到还有谁能够胜任这个职位。
俞咨皋和戚金资历是够了,但是只是纯粹的武人,练兵打仗是够了,但是军队建设这种制度方面的东西,他们还没这个能力,换了戚继光和俞大猷来还差不多。
只是,看目前的样子,孙承宗怕是也很在意首辅的位置啊,算了,大都督府先空着吧,几个部门的都督都没找齐呢,大都督也不急。朱由校郁闷的想到,能得到他信任的人真不多,目前可靠的人才还是不多啊。
考虑玩孙承宗的事情后,报告才进行到一半,孙承宗刚刚下去了,换了左都御史孙居相来,后面还有大理寺卿曹于汴,最少还有一个小时的等待。不过看百官的样子,竟然还是精神奕奕的,他们砸吧砸吧了嘴,似乎刚才的报告还没听够。
这下换成了孙居相,他们又认真的听了起来,如今的都察院和以前相比简直天差地别,职权扩大了不说,还往州府渗透,架设部门,而且衙门又清贵,不少人都盯上了各地都御史的位置,此刻见最高部门领导做报告,怎么能不认真的倾听。
“真无聊啊!”朱由校恨不得打几个哈欠,但又被生生的忍住了。若是真的这么干了,史书上怕是又有什么不好的评价了,对于身后名,朱由校还是比较看重的。
表面上维持这,他又忍不住想到了昨天下午王常月说的秘密,想不到宗教之中竟然孕育着如此神奇的秘密,也不枉费自己辛苦一番,穿越而来。只要自己努力做,将帝国发扬光大,以后未尝不能完成那个宏图伟业。
想到妙处,朱由校忍不住微笑起来,这一幕,当即就让日报的记者们给捕捉到了,第二天就出现了惊人标题,左都御史孙居相作报告,陛下现神秘微笑,不知何意?
就这样,在一边胡思乱想,一边聚精会神的情况下,报告部分终于算是完结了,接下来就是番邦朝贡了。
当初看到有这个环节时,朱由校也很是吃惊,没想到大明衰落至此,竟然还有海外番邦来朝。不过等问清楚之后,他也释然了。倭国和朝鲜,而且还是来求援的,这倒很正常。
不过,有番邦朝贡也是好事,这说明大明在自己的治下蒸蒸日上。当皇帝日久了,朱由校也忍不住产生了这样的想法,他似乎有些明白过来,以往那些皇帝,为何宁愿花费大代价上次藩国,也要维系朝贡体系,这种事情,简直太荣耀了。
这不,没看刘若愚刚刚宣布,下面几乎都快沸腾起来,这种藩国入贡的场面,他们也是很久没见了,如今亲身参与,简直与有荣焉,帝国日报的记者也是双眼放光,奋笔疾书的将这一幕记录下来。
在肃穆的宫廷音乐当中,很快朝贡的藩国进来了,当先的自然是朝鲜,在这个时代,按照法理来说,朝鲜的土地都是大明的,朝鲜第一任王李成桂当初的完整称呼是‘权知朝鲜国事’,后来他儿子才被封为朝鲜王,从理论上来说,朝鲜李氏只是大明分封治理朝鲜的,朝鲜的大臣可以说是大明的臣子。
事实上,在历史上,的确有这样的例子,朝鲜王不尊奉大明,反而被臣子干掉,另立新王。朝鲜贵人的服饰,才用的就是大明皇宫中那些大太监的服饰,正是因为这种亲密的关系,让朝鲜无论何时,都是大明的头号小弟,在所有藩国中,都是拍第一的。
这次带队的朝鲜使节,在后世棒子剧中挺有名的,名叫李宗,此时被封为凌阳君,是现在朝鲜国王光海君的侄子。
对于现在的朝鲜国王,朱由校还是有些了解的,对方是个典型的中立党,在大明和女真的博弈中,不想掺和,当初萨尔浒之战出兵助明,也是被迫的,因为这种态度,引起了手底下大臣的极度不满。
此次女真攻伐朝鲜,光海君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更是直接投降,和对方签订了兄弟盟约,宣布断绝与明朝的宗主关系,侍奉女真。这更加让大臣们不满,甚至直接引起了兵变,若不是当时他向皇太极求救,恐怕已经被杀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个李宗在某些支持者的帮助下,偷渡来明,寻求帮助。
看着献递国书和礼单的李宗,朱由校脑海中闪过了这样的信息,对方虽然是来求救的,扮演下朝贡的使节也无不可,况且求助不可能空手而来吧,他们自然是带了礼物的。
“恳请大明皇帝陛下伸出援手,救救朝鲜吧。”最后,李宗泣血磕头求道。
“此事朕自会为你做主。”朱由校郑重点头。
上演了一幕宗番的经典曲目后,朝鲜使节退下。接下来,自然是倭国的使节团。
【作者题外话】:晚上要上班,因此早些更新,昨天也是,中午就去上班了,一直上到今天中午。好累!
朱由校坐在龙椅上,紧绷着脸,皇极殿中有地龙,因此倒不冷,只是坐久了不免有些僵硬,而且还要一直保持所谓威严,真是够累的。
冬至大朝会本身就是礼仪性的朝会,皇帝在这里本来就没多少事,他只需要坐在龙椅上接受百官的朝贺就可。只是朱由校实在是不忍心看这样耗资巨大,费时良久的朝会一点用都没,因此添加了许多东西。
不过这其中的朝贺礼仪环节,却是怎么也省不掉的。整个朝会,从早上六点开始,到中午十二点,要整整持续六个小时,这还不算上前面夜里的准备工作。幸好他删繁就简,将一年中大朝会的次数缩减到了两次,不然一年四五次这样的朝会弄下来,是人都吃不消,再加上平时还有早朝,估计明朝的皇帝一多半是这样累死的吧。
坐在龙椅上,朱由校百无聊赖的恶意猜测到,肃穆的百官们,哪里会想到,一向郑重的皇帝,竟然在如此隆重的礼节上,编排先帝呢。
很快,在漫长无聊的等待中,礼仪性质的东西终于弄完了,到了政府报告的环节了,不过这朝会参加的人多,但真的出来做报告的却是不多,也就是内阁、都察院和大理寺。至于内府和大都督府,统统属于机密部门,他们只是来参加朝会的,并不做报告。
不过有内阁和其它另个部门也就够了,比较他们才是帝国的主体,大都督府和内府,只不过是皇权的延伸罢了。
首先出来的自然是内阁首辅李汝华了,只不过老人家年级有些大了,都七十多岁,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报告根本吃不消,所以,就让次辅、东阁大学士孙承宗来汇报。
孙承宗也不推辞,拿起内阁文书花了几天时间整理编写出来的报告开始念起来。孙承宗这次回来不光光是为了参加一个大朝会,更重要的是回来述职,朝皇帝汇报辽东行省的筹建情况。
孙承宗虽然快六十了,但身体一向很好,声音洪亮,在皇极殿特殊的设计下,报告的声音让所有人都听得到。
百官全都肃穆而立,认真的听着,甚至还有几个人拿着纸笔,在快速的书写这,他们是帝国日报的记者,这样重大的朝会,他们怎么可能不来呢。
这个时代可不是后世信息发达的年代,很多老百姓都不知道家乡以外的事情,官员其实也不例外,除了本部门的事,其他部门就像是隔了一层山,根本不知道。
因此,大朝会上的官面报告就很重要了,能让很多有志于仕途的人了解到天下大势,如今事态复杂,只有全面掌握,才能更好的做出抉择,因而百官们都认真倾听着,将一些东西默默记住。
这是第一次公开的全面报告,很多体系都没有建立起来,因而也没有那么多的数据,因而只能笼统的总结一些东西,比如人口增长,收税,各地工作情况,顺便表彰一下优异的府县,而这些被提名的府县之长,全都被人默默记住,能在这种场合被提名,绝对的明日之星。
“还是有些太匆忙啊!”听着这份报告,朱由校有些叹气。他本来只是想内阁做个报告就好,最多是统计下辽东和河北省的情况,这两个地方都建立的比较合理的机制,能够确实贯彻,详细的统计。
但没想到,下面的官员也是闻风而动,竟然在各省布政使或者巡抚的推动下,搞起来年终审核,然后在入了十一月时,送了过来。这些内阁就骑虎难下了,不念也得念,然而,这些总结当中,到底有多少水分就不知道了。
不过,毕竟是第一届官府报告,有点水分也就有点水分吧,以后落实下去就好。说真的,这些东西听得其实很枯燥,但是那些官员却非常的聚精会神,他们从来没想到过,天下竟然还有这么多的事情,这真是令他们大开眼界。
看着侃侃而谈的孙承宗,朱由校又有点走神,他本来的意思,是想对付在辽东历练一番后,回来就让他接掌大都督府,对方本身就对军略精通,又有了一番历练,当个大都督毫无问题。
可是看现在的情况,内阁上下全都形成了一个认知,孙承宗就是下一任的首辅,就连李汝华现在也开始培养他,结个善缘,这样的变化,真的让他有些头疼,早知道当初就这么倒一道弯了,直接让孙承宗当大都督得了。
明年,朱由校就打算征伐蒙古,然后从蒙古高原如东北,先解决了女真这个后院的豺狼再说。到时候,九边就得大改,没有一个能干的大都督可不行,除了孙承宗,他实在是想不到还有谁能够胜任这个职位。
俞咨皋和戚金资历是够了,但是只是纯粹的武人,练兵打仗是够了,但是军队建设这种制度方面的东西,他们还没这个能力,换了戚继光和俞大猷来还差不多。
只是,看目前的样子,孙承宗怕是也很在意首辅的位置啊,算了,大都督府先空着吧,几个部门的都督都没找齐呢,大都督也不急。朱由校郁闷的想到,能得到他信任的人真不多,目前可靠的人才还是不多啊。
考虑玩孙承宗的事情后,报告才进行到一半,孙承宗刚刚下去了,换了左都御史孙居相来,后面还有大理寺卿曹于汴,最少还有一个小时的等待。不过看百官的样子,竟然还是精神奕奕的,他们砸吧砸吧了嘴,似乎刚才的报告还没听够。
这下换成了孙居相,他们又认真的听了起来,如今的都察院和以前相比简直天差地别,职权扩大了不说,还往州府渗透,架设部门,而且衙门又清贵,不少人都盯上了各地都御史的位置,此刻见最高部门领导做报告,怎么能不认真的倾听。
“真无聊啊!”朱由校恨不得打几个哈欠,但又被生生的忍住了。若是真的这么干了,史书上怕是又有什么不好的评价了,对于身后名,朱由校还是比较看重的。
表面上维持这,他又忍不住想到了昨天下午王常月说的秘密,想不到宗教之中竟然孕育着如此神奇的秘密,也不枉费自己辛苦一番,穿越而来。只要自己努力做,将帝国发扬光大,以后未尝不能完成那个宏图伟业。
想到妙处,朱由校忍不住微笑起来,这一幕,当即就让日报的记者们给捕捉到了,第二天就出现了惊人标题,左都御史孙居相作报告,陛下现神秘微笑,不知何意?
就这样,在一边胡思乱想,一边聚精会神的情况下,报告部分终于算是完结了,接下来就是番邦朝贡了。
当初看到有这个环节时,朱由校也很是吃惊,没想到大明衰落至此,竟然还有海外番邦来朝。不过等问清楚之后,他也释然了。倭国和朝鲜,而且还是来求援的,这倒很正常。
不过,有番邦朝贡也是好事,这说明大明在自己的治下蒸蒸日上。当皇帝日久了,朱由校也忍不住产生了这样的想法,他似乎有些明白过来,以往那些皇帝,为何宁愿花费大代价上次藩国,也要维系朝贡体系,这种事情,简直太荣耀了。
这不,没看刘若愚刚刚宣布,下面几乎都快沸腾起来,这种藩国入贡的场面,他们也是很久没见了,如今亲身参与,简直与有荣焉,帝国日报的记者也是双眼放光,奋笔疾书的将这一幕记录下来。
在肃穆的宫廷音乐当中,很快朝贡的藩国进来了,当先的自然是朝鲜,在这个时代,按照法理来说,朝鲜的土地都是大明的,朝鲜第一任王李成桂当初的完整称呼是‘权知朝鲜国事’,后来他儿子才被封为朝鲜王,从理论上来说,朝鲜李氏只是大明分封治理朝鲜的,朝鲜的大臣可以说是大明的臣子。
事实上,在历史上,的确有这样的例子,朝鲜王不尊奉大明,反而被臣子干掉,另立新王。朝鲜贵人的服饰,才用的就是大明皇宫中那些大太监的服饰,正是因为这种亲密的关系,让朝鲜无论何时,都是大明的头号小弟,在所有藩国中,都是拍第一的。
这次带队的朝鲜使节,在后世棒子剧中挺有名的,名叫李宗,此时被封为凌阳君,是现在朝鲜国王光海君的侄子。
对于现在的朝鲜国王,朱由校还是有些了解的,对方是个典型的中立党,在大明和女真的博弈中,不想掺和,当初萨尔浒之战出兵助明,也是被迫的,因为这种态度,引起了手底下大臣的极度不满。
此次女真攻伐朝鲜,光海君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更是直接投降,和对方签订了兄弟盟约,宣布断绝与明朝的宗主关系,侍奉女真。这更加让大臣们不满,甚至直接引起了兵变,若不是当时他向皇太极求救,恐怕已经被杀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个李宗在某些支持者的帮助下,偷渡来明,寻求帮助。
看着献递国书和礼单的李宗,朱由校脑海中闪过了这样的信息,对方虽然是来求救的,扮演下朝贡的使节也无不可,况且求助不可能空手而来吧,他们自然是带了礼物的。
“恳请大明皇帝陛下伸出援手,救救朝鲜吧。”最后,李宗泣血磕头求道。
“此事朕自会为你做主。”朱由校郑重点头。
上演了一幕宗番的经典曲目后,朝鲜使节退下。接下来,自然是倭国的使节团。
【作者题外话】:晚上要上班,因此早些更新,昨天也是,中午就去上班了,一直上到今天中午。好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