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穹窿隐居 太湖垂钓(1)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流星小说网 www.lxbbbb.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十三章 穹窿隐居 太湖垂钓
却说庆忌遭刺,因匕首未出,血未流尽,尚可挣扎一段时间。护卫船上的将士们见状,飞速划舟靠拢过来,捉住石要离,欲碎尸万段。庆忌摇手制止曰:“此天下之勇士也,杀之可惜,可纵之还吴,以旌其忠……”说完,拔出匕首,血流如注而死。
将士们奉公子之命,释放石要离,要离却不肯离去,长叹一声说:“吾有三不容于世,虽公子饶命,岂敢偷生!”
众人不解,问道:“何谓三不容于世?”
要离答道:“杀妻子而求事君,非仁也;为新君而杀旧君之子,非义也;欲成人之事,而不免于残身灭家,非智也。有此三恶,何面目立于世哉!”说完,夺武士佩剑,刎喉投江而死。
伍子胥以客卿的身分,帮助吴王阖闾励精图治,富国强兵,有时在都中办事,有时到外地察看民情,并为阖闾出谋划策,打造兵车,操练陆战。此外,他看到都城梅里城郭太小,屯兵不能屯粮,屯粮不能屯兵,就建议在姑苏山东北三十里的一处地方(今日苏州所在地),重新建造了一座都城,名唤姑苏。姑苏城比梅里大得多,水陆城门各有八座;四通八达;城里前曹后市,街巷纵横:粮仓钱库,兵营校场,无所不有。建成之后,吴都由梅里迁来姑苏。
当初,为断王僚羽翼,伍子胥趁楚平王新丧,唆使姬光谏僚兴师伐楚,且荐掩余、烛庸为元帅和大将,派庆忌往卫国借兵,季札巡访列国,寻求同盟。王僚不知是计,为争霸权,一一准奏。
掩余、烛庸奉旨积极筹备,先到校场调兵,然后拨粮饷。上次在鸡父打了个大胜仗,现在吴国的“本钱”大了,粮草器仗多了,这次要摆摆威风,让楚人开开眼界,故意楚楚一新——刀是新的,枪是新的,锣、锅是新的,帐篷是新的,军衣、军帽是新的,盔甲是新的,连吃的都是今年新收的稻谷。各事忙毕,次日一早起队,旌旗招展,号带飘扬,盔明甲灿,人强马壮,浩浩荡荡离了吴都。先是走陆路到江边登舟,沿江西上,进汉水叉江,船只停靠,兵马登岸,往郢都的方向进发。忽一日来到潜城,掩余、烛庸一声令下,大军将潜城围得水泄不通。
潜城守将一面死守城池,一面派人星夜奔郢都告急。楚昭王年幼,把持朝政的太师费无极和左尹鄢将师造麦城和纪南城去了,不在郢都,新上任的令尹囊瓦于惶恐中派左司马沈尹戊将一万陆军,右尹伯却宛领一万水兵,水陆并进,赶往潜城迎敌。正当这时,吴都发生了专诸刺王僚的宫廷政变,姬光夺取了王位。在这种形势下,吴军不战自溃,伯却宛与沈尹戌轻而易举地取得了胜利,凯旋归都,监造新城的费无极和鄢将师发了横财,腰包鼓鼓地回郢都销差。为欢庆胜利,楚昭王大宴群臣,伯却宛与沈尹戌坐了首席,昭王满面春风地说:“列位爱卿,今日庆功酒宴,诸君要开怀畅饮,尽醉方休。”文武百官谢过主公之后,昭王接着说:“今番潜城获胜,雪鸡父之耻,伯卿乃是首功。来,取军衣三百套,盔甲三百付,长枪三百枝,短刀三百把,赐与伯卿。”伯却宛谢恩,群僚祝贺,杯盘丁当,觥筹交错,尽欢而散。
“福兮祸所伏”,伯却宛立功、受赐,结果却招致了塌天大祸。庆功宴会上,费无极与鄢将师坐了个二席,妒火中烧,宴会后便施阴谋,玩权术,借令尹囊瓦之刀,杀伯却宛全家,火烧右尹府,伯却宛之子伯嚭(pǐ)只身一人逃出家门,投奔了吴国。事后不久,公子申与左司马沈尹戌等忠贞之臣,唤醒了糊涂的令尹囊瓦,大家齐心一力,除掉了长期专权跋扈、残害忠良、祸国殃民的费无极。
经过长途跋涉,数月颠簸,孙武携妻将雏,终于赶到了太湖东岸。自临淄向南,绕过泰沂山区,过了徐州,便是千里沃野,万里平原,视线所及,连个小土丘也很难看到。时值仲秋。本该稻浪翻滚,无边无垠,谷香飘散,宜人醉心。然而,诸侯混战,连年征伐,致使满目疮痍,处处荒芜,村村断垣残壁,漫漫江淮平原,一片涝洼盐碱,秋色,是悲凉凄清的。车过无锡,前边隐隐青山若黛,待来到姑苏,已经是群山环抱了,山势不高,但却葱茏俊茂,蓊蓊郁郁。这是浙西天目山向东延伸的余脉,分布在姑苏城西的太湖沿岸。山体沿太湖呈北东——西南走向,构成七子山、东洞庭山、穹窿山、渔洋山、长沙岛、西洞庭山、虎谷山、潭山、漫山岛和东渚、镇湖一带残丘岛屿群。东洞庭山、渔洋山、潭山和镇湖丘陵,均三面环水,向西南伸入太湖之中,形成四个半岛。西洞庭山广可百里,是太湖诸岛中最大的一个。穹窿山西北——东南走向,由主峰、白马岭、石碑坎、大园山、陆家山及香山嘴组成,其高为太湖东岸群山之冠,后人有诗吟咏曰:“阳山高低穹窿半,拔地千仞参霄汉。”“泽园西南多好峰,高逾万丈唯穹窿。平生不作第一想,游山先欲登其上。”主峰形若浮笠,俗称“箬(ruò)帽峰”,峰顶平旷,可驰马赛车,也是大兴土木的好场所。高大,并非穹窿山的特点,富有,才是它的长处——山深林密,幽竹修篁,珍禽异兽,飞瀑鸣泉,桑园片片,茶林若烟,紫楠装饰,黄檀点染。红玫瑰、白玉兰、翠松柏、绿杨柳,相映成趣。富有之外,穹窿山还俊俏美丽,少女般的纯真,新媳妇一样诱人,桂花飘香,是她脸上的脂粉,柑橘蜜甜,是她靥窝中溢出的浅浅笑影……
在穹窿山深处,孙武选择一处地方,筑起五间正房,三间东厢,两间西厢,一家五口,三个奴仆,在此栖身居住下来。草房倚山而筑,座北面南,背有高山遮风挡寒,前边开阔向阳,蓬门筚户,可保冬暖夏凉。房后有泉一泓,源出绝壁,以竹管接至东厢,可供饮爨(cuàn)食用。砍来毛竹松杉,围成院墙,编成篱门,瓮牖绳枢,竹篱柴扉,虽简陋、荒凉,倒也清静、别致,独有情趣。一道竹篱,一扇柴扉,隔开了一个乱纷纷的世界。院内茂林修竹,浓荫蔽日,宁静幽雅,是夏日清暑的好地方。林间是石桌、石凳、石台、石几,星星点点,错落有致,无雕琢之功,有浑朴之美。盛夏,毒日炙烤,阳光照射林木,日影筛进庭院,微风吹过,形形色色的图案,恍惚迷离,极富诗情画意。每当这时,沏一盏虎丘茶,细细品评,兴味盎然;或烫一壶横泾土烧,自斟自酌,飘飘欲仙。孙武的《兵法》十三篇,便是在这幽静的庭院内,坐于石凳,伏于石案,曝于石台,精工修改而成的。
院外有草地,广可数十亩,孙武带领全家,主仆奋力,开垦成田,遍植五谷、菜蔬、桑茶和药材。园内建有畜栏,饲养禽畜,可食肉蛋。如此以来,一日三餐,粗茶淡饭,俱自食其力;一年四季,葛衣布袍,皆自力更生,虽清苦寂寥,但却恬淡静心,怡然自乐……
孙武的《兵法》十三篇,虽说是遍游天下,考察古战场后写成的,但毕竟是以齐地为基础,着眼于北方的山川地貌,风物人情,今番南下,涉足南国水乡,发现其尚有许多片面不足之处。生活安顿下来之后,孙武装扮成吴地农夫,头戴竹笠,肩披蓑衣,腰挎竹篓,高挽裤脚,裸露双足,遍游考察吴地山山水水,目的在于充实、修改《兵法》十三篇。
一日,孙武装扮成樵夫,身背竹笼,手持斧头,循穹窿山东坡,慢慢步下山来。山麓有小王山、烂柯山、马罔山和天池山,西滨太湖、虎谷,东临灵岩山、木渎,香溪河横贯其间,河上有十三座桥,其中一座名善人桥。孙武很感桥名蹊跷,于桥边酒店沽一壶横泾土烧,买一碟油炸茴香豆,自斟自酌,慢慢喝来,借机询问店中老者。
善人桥,顾名思义,乃善良人勤劳生息繁衍之地,考其桥名,尚有一段饶有风趣的故事。
从前有位阴阳先生,慕名来道教圣地穹窿山游览。时值盛夏,赤日当空,天气炎热似火,他从山上“双膝泉”掏饮往下,来到镇口一所茅屋前,已走得汗流浃背,口喝难熬了。忽遇一位老妇,便拱手求水解渴。老妇答应立即烧来,请他稍等片刻。先生急欲解渴,便说:“门后缸里的凉水便可。”说完伸手用勺舀水。老妇转身抓了一把稻糠撒在水缸里,先生不悦,但也不便发作,舀水后耐心吹开稻糠饮之。饮毕,三句话不离本行,与老妇攀谈起风水之事。老妇顺便请求他指点造新房的好房基,先生却故意选一绝地,指手划脚地告以座落方位,然后告辞离去。
第十三章 穹窿隐居 太湖垂钓
却说庆忌遭刺,因匕首未出,血未流尽,尚可挣扎一段时间。护卫船上的将士们见状,飞速划舟靠拢过来,捉住石要离,欲碎尸万段。庆忌摇手制止曰:“此天下之勇士也,杀之可惜,可纵之还吴,以旌其忠……”说完,拔出匕首,血流如注而死。
将士们奉公子之命,释放石要离,要离却不肯离去,长叹一声说:“吾有三不容于世,虽公子饶命,岂敢偷生!”
众人不解,问道:“何谓三不容于世?”
要离答道:“杀妻子而求事君,非仁也;为新君而杀旧君之子,非义也;欲成人之事,而不免于残身灭家,非智也。有此三恶,何面目立于世哉!”说完,夺武士佩剑,刎喉投江而死。
伍子胥以客卿的身分,帮助吴王阖闾励精图治,富国强兵,有时在都中办事,有时到外地察看民情,并为阖闾出谋划策,打造兵车,操练陆战。此外,他看到都城梅里城郭太小,屯兵不能屯粮,屯粮不能屯兵,就建议在姑苏山东北三十里的一处地方(今日苏州所在地),重新建造了一座都城,名唤姑苏。姑苏城比梅里大得多,水陆城门各有八座;四通八达;城里前曹后市,街巷纵横:粮仓钱库,兵营校场,无所不有。建成之后,吴都由梅里迁来姑苏。
当初,为断王僚羽翼,伍子胥趁楚平王新丧,唆使姬光谏僚兴师伐楚,且荐掩余、烛庸为元帅和大将,派庆忌往卫国借兵,季札巡访列国,寻求同盟。王僚不知是计,为争霸权,一一准奏。
掩余、烛庸奉旨积极筹备,先到校场调兵,然后拨粮饷。上次在鸡父打了个大胜仗,现在吴国的“本钱”大了,粮草器仗多了,这次要摆摆威风,让楚人开开眼界,故意楚楚一新——刀是新的,枪是新的,锣、锅是新的,帐篷是新的,军衣、军帽是新的,盔甲是新的,连吃的都是今年新收的稻谷。各事忙毕,次日一早起队,旌旗招展,号带飘扬,盔明甲灿,人强马壮,浩浩荡荡离了吴都。先是走陆路到江边登舟,沿江西上,进汉水叉江,船只停靠,兵马登岸,往郢都的方向进发。忽一日来到潜城,掩余、烛庸一声令下,大军将潜城围得水泄不通。
潜城守将一面死守城池,一面派人星夜奔郢都告急。楚昭王年幼,把持朝政的太师费无极和左尹鄢将师造麦城和纪南城去了,不在郢都,新上任的令尹囊瓦于惶恐中派左司马沈尹戊将一万陆军,右尹伯却宛领一万水兵,水陆并进,赶往潜城迎敌。正当这时,吴都发生了专诸刺王僚的宫廷政变,姬光夺取了王位。在这种形势下,吴军不战自溃,伯却宛与沈尹戌轻而易举地取得了胜利,凯旋归都,监造新城的费无极和鄢将师发了横财,腰包鼓鼓地回郢都销差。为欢庆胜利,楚昭王大宴群臣,伯却宛与沈尹戌坐了首席,昭王满面春风地说:“列位爱卿,今日庆功酒宴,诸君要开怀畅饮,尽醉方休。”文武百官谢过主公之后,昭王接着说:“今番潜城获胜,雪鸡父之耻,伯卿乃是首功。来,取军衣三百套,盔甲三百付,长枪三百枝,短刀三百把,赐与伯卿。”伯却宛谢恩,群僚祝贺,杯盘丁当,觥筹交错,尽欢而散。
“福兮祸所伏”,伯却宛立功、受赐,结果却招致了塌天大祸。庆功宴会上,费无极与鄢将师坐了个二席,妒火中烧,宴会后便施阴谋,玩权术,借令尹囊瓦之刀,杀伯却宛全家,火烧右尹府,伯却宛之子伯嚭(pǐ)只身一人逃出家门,投奔了吴国。事后不久,公子申与左司马沈尹戌等忠贞之臣,唤醒了糊涂的令尹囊瓦,大家齐心一力,除掉了长期专权跋扈、残害忠良、祸国殃民的费无极。
经过长途跋涉,数月颠簸,孙武携妻将雏,终于赶到了太湖东岸。自临淄向南,绕过泰沂山区,过了徐州,便是千里沃野,万里平原,视线所及,连个小土丘也很难看到。时值仲秋。本该稻浪翻滚,无边无垠,谷香飘散,宜人醉心。然而,诸侯混战,连年征伐,致使满目疮痍,处处荒芜,村村断垣残壁,漫漫江淮平原,一片涝洼盐碱,秋色,是悲凉凄清的。车过无锡,前边隐隐青山若黛,待来到姑苏,已经是群山环抱了,山势不高,但却葱茏俊茂,蓊蓊郁郁。这是浙西天目山向东延伸的余脉,分布在姑苏城西的太湖沿岸。山体沿太湖呈北东——西南走向,构成七子山、东洞庭山、穹窿山、渔洋山、长沙岛、西洞庭山、虎谷山、潭山、漫山岛和东渚、镇湖一带残丘岛屿群。东洞庭山、渔洋山、潭山和镇湖丘陵,均三面环水,向西南伸入太湖之中,形成四个半岛。西洞庭山广可百里,是太湖诸岛中最大的一个。穹窿山西北——东南走向,由主峰、白马岭、石碑坎、大园山、陆家山及香山嘴组成,其高为太湖东岸群山之冠,后人有诗吟咏曰:“阳山高低穹窿半,拔地千仞参霄汉。”“泽园西南多好峰,高逾万丈唯穹窿。平生不作第一想,游山先欲登其上。”主峰形若浮笠,俗称“箬(ruò)帽峰”,峰顶平旷,可驰马赛车,也是大兴土木的好场所。高大,并非穹窿山的特点,富有,才是它的长处——山深林密,幽竹修篁,珍禽异兽,飞瀑鸣泉,桑园片片,茶林若烟,紫楠装饰,黄檀点染。红玫瑰、白玉兰、翠松柏、绿杨柳,相映成趣。富有之外,穹窿山还俊俏美丽,少女般的纯真,新媳妇一样诱人,桂花飘香,是她脸上的脂粉,柑橘蜜甜,是她靥窝中溢出的浅浅笑影……
在穹窿山深处,孙武选择一处地方,筑起五间正房,三间东厢,两间西厢,一家五口,三个奴仆,在此栖身居住下来。草房倚山而筑,座北面南,背有高山遮风挡寒,前边开阔向阳,蓬门筚户,可保冬暖夏凉。房后有泉一泓,源出绝壁,以竹管接至东厢,可供饮爨(cuàn)食用。砍来毛竹松杉,围成院墙,编成篱门,瓮牖绳枢,竹篱柴扉,虽简陋、荒凉,倒也清静、别致,独有情趣。一道竹篱,一扇柴扉,隔开了一个乱纷纷的世界。院内茂林修竹,浓荫蔽日,宁静幽雅,是夏日清暑的好地方。林间是石桌、石凳、石台、石几,星星点点,错落有致,无雕琢之功,有浑朴之美。盛夏,毒日炙烤,阳光照射林木,日影筛进庭院,微风吹过,形形色色的图案,恍惚迷离,极富诗情画意。每当这时,沏一盏虎丘茶,细细品评,兴味盎然;或烫一壶横泾土烧,自斟自酌,飘飘欲仙。孙武的《兵法》十三篇,便是在这幽静的庭院内,坐于石凳,伏于石案,曝于石台,精工修改而成的。
院外有草地,广可数十亩,孙武带领全家,主仆奋力,开垦成田,遍植五谷、菜蔬、桑茶和药材。园内建有畜栏,饲养禽畜,可食肉蛋。如此以来,一日三餐,粗茶淡饭,俱自食其力;一年四季,葛衣布袍,皆自力更生,虽清苦寂寥,但却恬淡静心,怡然自乐……
孙武的《兵法》十三篇,虽说是遍游天下,考察古战场后写成的,但毕竟是以齐地为基础,着眼于北方的山川地貌,风物人情,今番南下,涉足南国水乡,发现其尚有许多片面不足之处。生活安顿下来之后,孙武装扮成吴地农夫,头戴竹笠,肩披蓑衣,腰挎竹篓,高挽裤脚,裸露双足,遍游考察吴地山山水水,目的在于充实、修改《兵法》十三篇。
一日,孙武装扮成樵夫,身背竹笼,手持斧头,循穹窿山东坡,慢慢步下山来。山麓有小王山、烂柯山、马罔山和天池山,西滨太湖、虎谷,东临灵岩山、木渎,香溪河横贯其间,河上有十三座桥,其中一座名善人桥。孙武很感桥名蹊跷,于桥边酒店沽一壶横泾土烧,买一碟油炸茴香豆,自斟自酌,慢慢喝来,借机询问店中老者。
善人桥,顾名思义,乃善良人勤劳生息繁衍之地,考其桥名,尚有一段饶有风趣的故事。
从前有位阴阳先生,慕名来道教圣地穹窿山游览。时值盛夏,赤日当空,天气炎热似火,他从山上“双膝泉”掏饮往下,来到镇口一所茅屋前,已走得汗流浃背,口喝难熬了。忽遇一位老妇,便拱手求水解渴。老妇答应立即烧来,请他稍等片刻。先生急欲解渴,便说:“门后缸里的凉水便可。”说完伸手用勺舀水。老妇转身抓了一把稻糠撒在水缸里,先生不悦,但也不便发作,舀水后耐心吹开稻糠饮之。饮毕,三句话不离本行,与老妇攀谈起风水之事。老妇顺便请求他指点造新房的好房基,先生却故意选一绝地,指手划脚地告以座落方位,然后告辞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