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儒商引发的争吵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流星小说网 www.lxbbbb.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唐俭的话虽然看似突兀,不过在场地的三人全都能听懂。其中房玄龄听后是摇头苦笑,而李愔则是嘿嘿傻笑,因为他在报纸发表的文章,又惹出一桩极大的风波。
这件事说来也怪李愔,他为了表彰钱贵那几个积极的大商人,同时也为了吸引更多有钱的大商人购买土地券,胆大包天的提出了儒商的概念。
千万别小瞧这两个字的威力,儒是什么?儒是士人阶层形成的基础,也是士人把持国家政权的基础。而商又是什么?商是贱业,在几年之前,商人是在大唐的政治阶层中,处于最下层的地位,只要你和商人沾了边,无论以后你能坐到什么地位,都会受到人们的鄙视。
这点武媚娘的父亲武士彠就是典型的代表,虽然被封为应国公,但因为以前是木材商人出身,所以处处遭人鄙视,而在他死后,两个儿子又不争气,应国公府现在已经彻底没落了,甚至有不少人根本不知道,大唐竟然还有这么一位国公。
儒代表的是最高层的统()治阶级,商人则是最低贱的职业,虽然现在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但就整体而言,与士人阶层依然有着巨大的差距。可是李愔倒好,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将两个本来天差地别的字放在一起,这让无数高傲的士子都感到愤怒,所以纷纷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指责李愔侮辱圣贤。
对于士人们的指责,李愔一反常态,开始陆续发表文章,与反对他的士人们展开了论战。这种事若是放在以前,他估计想都不敢想,毕竟一个连论语都背不全的人。怎么能在文章上与那些士子相比?
不过现在却不同了。李愔上次掀起了白话文论战,再加上大唐rì报也开办了白话报,甚至有不少地方报也有白话文版块。随着这些报纸的传播与影响,让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排斥白话文,甚至有不少初识字的人。也只能看懂白话文。
也就是仗着这点,李愔才敢大胆的将自己的文章发到报纸上,以自己这个后世人的见识和观点,与那些士子们打起了嘴仗。对方的人数虽多,不过吵吵闹闹无非也就一个观点,那就是说李愔侮辱圣贤、不尊孔孟之道。
对此李愔却另走偏锋,祭出孔子‘有教无类’这句话做武器,高呼商人虽然重利,但若是得到孔孟之道的教诲。去掉在行商过程中的各种不法行为,同时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做为行为准绳。使得商人的各种行为更加切合儒家的行事标准。如此一来,岂不是更显示了儒家博大的胸怀。也更能体现圣人对世人的教诲。
还真别说,李愔这套以儒家为基础的理论,确实折服了不少的诗书人,慢慢软化了态度,甚至还有不少人公开支持李愔。之所以如此容易让这部分诗书人改变态度,这主要还是李愔采用的策略正确,没有选择与对方正面硬顶,而且是将儒家的理论拿过来,当成自己武器,以儒对儒,无论是哪方面赢了,儒家都没有什么名誉上的损失。
当然了,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支持李愔的读书人还是少数,大部分都还是抱着老思想,不但在报纸上指责李愔,而且在朝堂上,也不时有御史参李愔几本,甚至连孔颖达那帮顽固的老臣,也一连几天上本,参奏李愔辱没皇家风范等等。
这些事要不是有李世民压着,再加上大部分朝臣,看在那三千万贯收入的面子上保持中立,恐怕李愔早就受到处罚了。
不过这件事到现在还没完,儒报上对李愔提出儒商的事依然口诛笔伐,而支持李愔的那些诗书人也在大唐rì报和工商报上发表文章,再加上一些商人雇佣的无良文人帮腔,现在两方人马吵的越来越凶,甚至很有可能盖过上次的白话文事件。也正是因为如此,唐俭才会好心提醒李愔,让他一切小心行事,千万不可大意了。
对于唐俭的好意,李愔自然十分感激,道谢之后,并亲自将两人送出府门。看着唐俭和房玄龄离开的背影,李愔心中有些感慨。自己与唐俭相识,原因只不过是都爱好美食,在一起也就是吃吃喝喝,讨论一下天下各地的奇珍佳肴,其它方面并没有深交,算起来顶多是对酒肉朋友。
另外唐俭此人平时懒散好sè,给李愔的印象其实就是个满头白发的纨绔子弟,但没想到在这种时候,人家还能想到提醒自己,相比较而言,因为房遗爱的关系,自己与房玄龄的关系比唐俭还要亲密一些,可是房玄龄从头到尾都没有提醒自己,反而是酒肉朋友的唐俭率先开口。
当然了,房玄龄身为百官之首,顾虑的事情肯定要比没心没肺的唐俭要多,但也正是这样,让李愔对唐俭这个人又多了一层好感,心想若是以后有好处,一定要拉上唐府,更何况人家的儿子还是自己的姐夫呢。
手中有了钱,李世民的胆气立刻壮了起来,先是在朝堂上对李愔大加赞赏一番,然后以高昌身为属国不尊号令,擅自出兵攻打焉耆,阻断大唐的商路为由,任命侯君集为交河行军大总管,薛万均被任命为副总管,辖下的将领还包括赵元楷、阿史那社尔等人,率步骑10万,以及附属的突厥、契苾之众征讨高昌。
不过在侯君集出征那天,离开长安的除了军队之外,另外还有一支十分庞大的商人队伍,与一脸肃穆的战士不同,所有商人都是眉开眼笑,指挥着雇佣的护卫带着各种各样的货物,随着大军一起西行。
在高句丽战场上,有商人参与的战争,已经让大唐军队的上上下下都看到了好处,所以高句丽战争一结束,大唐立刻颁布法律,鼓励商人进入战场,当然了,这次能进战场的商人都要经过兵部与工部的联合确认,并发放凭证,否则是没有资格进入战场的,这么做主要是怕有敌人乔装成商人刺探军情。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随行的这些商人,虽然带着各式各样的货物,但是与以前相比,他们身上却并没有带多少铜钱,大大的减轻了商队的重量,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却还是要多亏了大唐银行的介入。
原来在启程之前,也不知是谁想到的办法?这些随军的商人,已经将要带的铜钱全都存入银行,让银行给他们开出一张张面额不等的存款凭证,然后带着这些存款凭证进入战场,想要向战士购买战利品时,他们可以直接用这存款凭证结算,反正大唐将士是第一个认可银行的人群,他们也愿意收下这薄薄的一张纸,算起来这应该是大唐商人自发搞出来的纸币了。
征伐高昌大军的开拔,暂时转移了不少人的目光,使得报纸上关于儒商的争吵减少了许多,开始报道起西征大军的行程,以及这次的对方,高昌国的一些情况,另外对于西突厥在此战中扮演的角sè,也有不少所谓的专家发表了看法。只是这些砖家水平不一,还没分析出什么结果,最后反而自己先吵了起来。
看到这种乱哄哄的局面,李愔干脆厚着脸皮找到李靖,请他也写篇文章分析一下,没想到老头一听还很高兴,想都没想就写了篇自己对这场战争的看法,结果一经发表,立刻引起不小的轰动,毕竟这是除了李愔这个闲王之外,第一个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的大唐高层,而且有不少人也能看出,卫公这篇文章对还未发生的高昌之战所做的分析,比前些天报纸上的那些人要强出不知多少倍。
征伐高昌的大军出发了,报纸上关于儒商的争吵也少了,李愔总算轻松下来,不过他却知道现在不是休息的时候,趁着现在这段时间,干脆先把军校的事搞定,毕竟现在李世民手中有钱又有人,早一点建好军校,大唐的军队建设也能早一刻走上正轨。
这天李愔一大早就进了宫,先去陪杨妃吃了早餐,再过一个月,杨妃肚子里的孩子就要出生了,这时候算是最关键的时刻,所以李愔每天都要进宫陪母亲一会。
等到早朝过后,李愔径直去两仪殿找到李世民,行礼之后,刚想说军校的事,不过却听李世民忽然开口说道:“六郎,你来的正好,先看看这个吧!”
李世民说着,将一个批过的奏折递给李愔,结果他接过来一看,立刻吓了一跳,这本奏折的内容虽然不多,但却极为血腥,因为这是一本杀人的折子。
“父皇,这些人虽然可恶,但一下子杀了十几个,这会不会太多了?”李愔小心翼翼的问道。
“六郎,你什么都好,甚至在战场上的表现也不错,虽然比不上为父当年,但也有几分胆气,不过你要记住,朝堂上有时比战场更加残酷,该杀人的时候,绝对不能手软!”李世民看了看李愔,却是一脸平静的说道。他年青的时候在战场上杀人无数,现在只不过是杀几个该杀之人,自然不会有任何的心软。
唐俭的话虽然看似突兀,不过在场地的三人全都能听懂。其中房玄龄听后是摇头苦笑,而李愔则是嘿嘿傻笑,因为他在报纸发表的文章,又惹出一桩极大的风波。
这件事说来也怪李愔,他为了表彰钱贵那几个积极的大商人,同时也为了吸引更多有钱的大商人购买土地券,胆大包天的提出了儒商的概念。
千万别小瞧这两个字的威力,儒是什么?儒是士人阶层形成的基础,也是士人把持国家政权的基础。而商又是什么?商是贱业,在几年之前,商人是在大唐的政治阶层中,处于最下层的地位,只要你和商人沾了边,无论以后你能坐到什么地位,都会受到人们的鄙视。
这点武媚娘的父亲武士彠就是典型的代表,虽然被封为应国公,但因为以前是木材商人出身,所以处处遭人鄙视,而在他死后,两个儿子又不争气,应国公府现在已经彻底没落了,甚至有不少人根本不知道,大唐竟然还有这么一位国公。
儒代表的是最高层的统()治阶级,商人则是最低贱的职业,虽然现在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但就整体而言,与士人阶层依然有着巨大的差距。可是李愔倒好,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将两个本来天差地别的字放在一起,这让无数高傲的士子都感到愤怒,所以纷纷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指责李愔侮辱圣贤。
对于士人们的指责,李愔一反常态,开始陆续发表文章,与反对他的士人们展开了论战。这种事若是放在以前,他估计想都不敢想,毕竟一个连论语都背不全的人。怎么能在文章上与那些士子相比?
不过现在却不同了。李愔上次掀起了白话文论战,再加上大唐rì报也开办了白话报,甚至有不少地方报也有白话文版块。随着这些报纸的传播与影响,让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排斥白话文,甚至有不少初识字的人。也只能看懂白话文。
也就是仗着这点,李愔才敢大胆的将自己的文章发到报纸上,以自己这个后世人的见识和观点,与那些士子们打起了嘴仗。对方的人数虽多,不过吵吵闹闹无非也就一个观点,那就是说李愔侮辱圣贤、不尊孔孟之道。
对此李愔却另走偏锋,祭出孔子‘有教无类’这句话做武器,高呼商人虽然重利,但若是得到孔孟之道的教诲。去掉在行商过程中的各种不法行为,同时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做为行为准绳。使得商人的各种行为更加切合儒家的行事标准。如此一来,岂不是更显示了儒家博大的胸怀。也更能体现圣人对世人的教诲。
还真别说,李愔这套以儒家为基础的理论,确实折服了不少的诗书人,慢慢软化了态度,甚至还有不少人公开支持李愔。之所以如此容易让这部分诗书人改变态度,这主要还是李愔采用的策略正确,没有选择与对方正面硬顶,而且是将儒家的理论拿过来,当成自己武器,以儒对儒,无论是哪方面赢了,儒家都没有什么名誉上的损失。
当然了,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支持李愔的读书人还是少数,大部分都还是抱着老思想,不但在报纸上指责李愔,而且在朝堂上,也不时有御史参李愔几本,甚至连孔颖达那帮顽固的老臣,也一连几天上本,参奏李愔辱没皇家风范等等。
这些事要不是有李世民压着,再加上大部分朝臣,看在那三千万贯收入的面子上保持中立,恐怕李愔早就受到处罚了。
不过这件事到现在还没完,儒报上对李愔提出儒商的事依然口诛笔伐,而支持李愔的那些诗书人也在大唐rì报和工商报上发表文章,再加上一些商人雇佣的无良文人帮腔,现在两方人马吵的越来越凶,甚至很有可能盖过上次的白话文事件。也正是因为如此,唐俭才会好心提醒李愔,让他一切小心行事,千万不可大意了。
对于唐俭的好意,李愔自然十分感激,道谢之后,并亲自将两人送出府门。看着唐俭和房玄龄离开的背影,李愔心中有些感慨。自己与唐俭相识,原因只不过是都爱好美食,在一起也就是吃吃喝喝,讨论一下天下各地的奇珍佳肴,其它方面并没有深交,算起来顶多是对酒肉朋友。
另外唐俭此人平时懒散好sè,给李愔的印象其实就是个满头白发的纨绔子弟,但没想到在这种时候,人家还能想到提醒自己,相比较而言,因为房遗爱的关系,自己与房玄龄的关系比唐俭还要亲密一些,可是房玄龄从头到尾都没有提醒自己,反而是酒肉朋友的唐俭率先开口。
当然了,房玄龄身为百官之首,顾虑的事情肯定要比没心没肺的唐俭要多,但也正是这样,让李愔对唐俭这个人又多了一层好感,心想若是以后有好处,一定要拉上唐府,更何况人家的儿子还是自己的姐夫呢。
手中有了钱,李世民的胆气立刻壮了起来,先是在朝堂上对李愔大加赞赏一番,然后以高昌身为属国不尊号令,擅自出兵攻打焉耆,阻断大唐的商路为由,任命侯君集为交河行军大总管,薛万均被任命为副总管,辖下的将领还包括赵元楷、阿史那社尔等人,率步骑10万,以及附属的突厥、契苾之众征讨高昌。
不过在侯君集出征那天,离开长安的除了军队之外,另外还有一支十分庞大的商人队伍,与一脸肃穆的战士不同,所有商人都是眉开眼笑,指挥着雇佣的护卫带着各种各样的货物,随着大军一起西行。
在高句丽战场上,有商人参与的战争,已经让大唐军队的上上下下都看到了好处,所以高句丽战争一结束,大唐立刻颁布法律,鼓励商人进入战场,当然了,这次能进战场的商人都要经过兵部与工部的联合确认,并发放凭证,否则是没有资格进入战场的,这么做主要是怕有敌人乔装成商人刺探军情。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随行的这些商人,虽然带着各式各样的货物,但是与以前相比,他们身上却并没有带多少铜钱,大大的减轻了商队的重量,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却还是要多亏了大唐银行的介入。
原来在启程之前,也不知是谁想到的办法?这些随军的商人,已经将要带的铜钱全都存入银行,让银行给他们开出一张张面额不等的存款凭证,然后带着这些存款凭证进入战场,想要向战士购买战利品时,他们可以直接用这存款凭证结算,反正大唐将士是第一个认可银行的人群,他们也愿意收下这薄薄的一张纸,算起来这应该是大唐商人自发搞出来的纸币了。
征伐高昌大军的开拔,暂时转移了不少人的目光,使得报纸上关于儒商的争吵减少了许多,开始报道起西征大军的行程,以及这次的对方,高昌国的一些情况,另外对于西突厥在此战中扮演的角sè,也有不少所谓的专家发表了看法。只是这些砖家水平不一,还没分析出什么结果,最后反而自己先吵了起来。
看到这种乱哄哄的局面,李愔干脆厚着脸皮找到李靖,请他也写篇文章分析一下,没想到老头一听还很高兴,想都没想就写了篇自己对这场战争的看法,结果一经发表,立刻引起不小的轰动,毕竟这是除了李愔这个闲王之外,第一个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的大唐高层,而且有不少人也能看出,卫公这篇文章对还未发生的高昌之战所做的分析,比前些天报纸上的那些人要强出不知多少倍。
征伐高昌的大军出发了,报纸上关于儒商的争吵也少了,李愔总算轻松下来,不过他却知道现在不是休息的时候,趁着现在这段时间,干脆先把军校的事搞定,毕竟现在李世民手中有钱又有人,早一点建好军校,大唐的军队建设也能早一刻走上正轨。
这天李愔一大早就进了宫,先去陪杨妃吃了早餐,再过一个月,杨妃肚子里的孩子就要出生了,这时候算是最关键的时刻,所以李愔每天都要进宫陪母亲一会。
等到早朝过后,李愔径直去两仪殿找到李世民,行礼之后,刚想说军校的事,不过却听李世民忽然开口说道:“六郎,你来的正好,先看看这个吧!”
李世民说着,将一个批过的奏折递给李愔,结果他接过来一看,立刻吓了一跳,这本奏折的内容虽然不多,但却极为血腥,因为这是一本杀人的折子。
“父皇,这些人虽然可恶,但一下子杀了十几个,这会不会太多了?”李愔小心翼翼的问道。
“六郎,你什么都好,甚至在战场上的表现也不错,虽然比不上为父当年,但也有几分胆气,不过你要记住,朝堂上有时比战场更加残酷,该杀人的时候,绝对不能手软!”李世民看了看李愔,却是一脸平静的说道。他年青的时候在战场上杀人无数,现在只不过是杀几个该杀之人,自然不会有任何的心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