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章 工部的反应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流星小说网 www.lxbbbb.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作为勇于吃螃蟹的第一批人,郭白现在算是长在了自家庄子上,表现出了令郭老爷和庄头欣喜的对农事的极大兴趣。
稻谷从腋部长芽了,芽苗长大了,稻禾长穗了,这都令郭白惊喜万分。他就像一个大孩子找到了对心思的玩具,整天往农田里跑,也因此认识了不少来观看再生稻的人,还交上了几个不错的朋友。
“哈哈,没想到看个话本还能有这样的收获,这简直不敢让人相信啊。”郭白看着堆满了新收获的稻谷的谷仓,兴奋得不能自抑。
郭白新认识的朋友黄琛摸着下巴问道:“你们说,这写话本的到底是什么人?要说是个积年的老农,他怎么会写话本?要说是个读书人,他又怎么懂得农事,而且还整出了这样好的法子?如果有这样的本事,他为什么不去工部任职,反而把法子写在话本里,让大家都学了去?”
在场的五六个人都皱起了眉头。
他们也有这样的疑问。
想来看了话本,又知道再生稻真能种植并且有巨大收获的,没有谁心里不存着这些疑问的。
“这肯定是个隐士,想造福民众不愿意留名的真隐士。”一个人用十分肯定的语气道。
大家虽然对这说法都执保持意见,但没有一个人提出反对的看法。
毕竟人家都做到这一步了,而且还真不留名,要说这人有什么企图,还真说不过去。
“我要去再买两套话本,好好保存起来,以后当作传家宝传给子孙后代。”一个想得比较远的人道。
“对对,我也有这种想法。”另一个附和道,“虽说农书不少,有些农书也挺有用的,看了能对农事了解不少。但那样的书,连我这样的人都看不进去,何况小孩子呢?《种田记》这话本却是不同,让人看了热血沸腾,不忍释卷。不知不觉看完后,就恨不得当即把书里所教的法子试上一试。什么是寓教于乐?这就是寓教于乐。真得让国子监那帮老家伙好好看看,免得他们总觉得老子天下第一。”
……
虽然相比起整个京城的人口来说,爱看话本的人不多,像郭白这样关注到《种田记》的人更少,有兴趣对书中所写的再生稻进行探究的人就更少了。
但前文说了,但凡家里有点钱的人都会买田置地,做为一项稳定的投资。这些人可以不看话本,但稻田里的异动却瞒不过他们的眼睛。
大家的农田都在郊外,坐马车路过,就有可能在收割了的稻田里忽然发现一片长着青青禾苗的田地,这就让家里有田地的人忍不住下车来问个究竟。有些负责任的庄头,看到别家的农田种了再生稻,自然会跑过去问个究竟,然后禀报给东家。
于是这这么一传十,十传百,知道再生稻的人越来越多,从而导致大家反过来对《种田记》感兴趣,跑去书铺买书。而随着再生稻的收获,这本话本在是京城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庄越印刷的一千二百本早已告罄,又加印了五百本都不够卖的。庄越在请示了杜锦宁之后,又继续印刷。
这本书和稻田里再生稻的种植成功,终于引起了工部官员们的重视。
“《种田记》里引用的农事知识十分精确,再生稻设想更是不得了,事实证明还成功了。这个写话本的人,了不起啊。”其中一个官员道。
“是啊,真不知道这话本是谁写的。你们说,不会是我们工部的哪个大人吧?”
对于后面这个说法,大家都嗤之以鼻:“怎么可能?”
他们工部真有这样的人才,早就引经据点地上折子向皇帝提出建议,以获得巨大的政绩了,怎么会做一个无名英雄?大家入仕做官,不都想往上爬吗?虽说往上爬并不一定是为了权欲和金钱,但没有哪一个有能力的人是不想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那代表着自己的话语权变大,能更好的实施自己的施政方针,而不用听一个能力不如你的人在你头上瞎指挥。
关乐和拿着一本《种田记》,看着上面的文字,眉头微蹙,若有所思。
“怎么,关大人,你有什么想法?”一个同僚问道。
关乐和回过神来,笑道:“我是觉得,这再生稻的出现,对于我们大宋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咱们得向皇上禀报才成。”
这时,一直没有作声的陈主事开口了:“大家都为这话本欢欣鼓舞,我倒是觉得这不是一件好事。《汉书》有云:‘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可见,稻田里产量多了并非好事。再生稻是否推广,需得谨慎啊。这写话本的不通过咱们工部,就擅自发表这样的文章,导致粮食产量增加,引起民众效仿,以我看其行为已构成扰乱国事的罪行了。我建议,咱们派人把他控制起来,禀明圣上再对其进行处理。”
大家听了这话,面面相觑。
大家都觉得陈主事这话不对,可又提不出反驳的意见来。
“陈主事这话,未免太过危言耸听了吧。”关乐和望着他,冷声道,“我还没听说过,粮食产量增加,不是一件好事,而是一件坏事。”
“没听说是你孤陋寡闻。”陈主事冷哼一声道,“谷贱伤农,古而有之。粮食产量增加了,稻米的价钱自然要往下掉,庄户人家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却卖不出价,你说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
在场的官员们都陷入了沉思。
见大家都被自己问住了,陈主事越发得意。
他道:“那话本不经官府同意就印发出来售卖,影响甚大,以后还不知会造成什么后果。这件事必须让皇上知晓。”
说这话的时候,他瞥了老迈的工部尚书一眼,自己却暗暗打定了主意,要让其兄长明日上朝时奏明圣上。
他品级低,还没资格上朝,否则他怎么会把这功劳让给兄长?
工部尚书这时出声道:“此事需得慎重,皇上那里且暂不惊动。待我等查明此事,在内部商讨之后再行上奏。”
作为勇于吃螃蟹的第一批人,郭白现在算是长在了自家庄子上,表现出了令郭老爷和庄头欣喜的对农事的极大兴趣。
稻谷从腋部长芽了,芽苗长大了,稻禾长穗了,这都令郭白惊喜万分。他就像一个大孩子找到了对心思的玩具,整天往农田里跑,也因此认识了不少来观看再生稻的人,还交上了几个不错的朋友。
“哈哈,没想到看个话本还能有这样的收获,这简直不敢让人相信啊。”郭白看着堆满了新收获的稻谷的谷仓,兴奋得不能自抑。
郭白新认识的朋友黄琛摸着下巴问道:“你们说,这写话本的到底是什么人?要说是个积年的老农,他怎么会写话本?要说是个读书人,他又怎么懂得农事,而且还整出了这样好的法子?如果有这样的本事,他为什么不去工部任职,反而把法子写在话本里,让大家都学了去?”
在场的五六个人都皱起了眉头。
他们也有这样的疑问。
想来看了话本,又知道再生稻真能种植并且有巨大收获的,没有谁心里不存着这些疑问的。
“这肯定是个隐士,想造福民众不愿意留名的真隐士。”一个人用十分肯定的语气道。
大家虽然对这说法都执保持意见,但没有一个人提出反对的看法。
毕竟人家都做到这一步了,而且还真不留名,要说这人有什么企图,还真说不过去。
“我要去再买两套话本,好好保存起来,以后当作传家宝传给子孙后代。”一个想得比较远的人道。
“对对,我也有这种想法。”另一个附和道,“虽说农书不少,有些农书也挺有用的,看了能对农事了解不少。但那样的书,连我这样的人都看不进去,何况小孩子呢?《种田记》这话本却是不同,让人看了热血沸腾,不忍释卷。不知不觉看完后,就恨不得当即把书里所教的法子试上一试。什么是寓教于乐?这就是寓教于乐。真得让国子监那帮老家伙好好看看,免得他们总觉得老子天下第一。”
……
虽然相比起整个京城的人口来说,爱看话本的人不多,像郭白这样关注到《种田记》的人更少,有兴趣对书中所写的再生稻进行探究的人就更少了。
但前文说了,但凡家里有点钱的人都会买田置地,做为一项稳定的投资。这些人可以不看话本,但稻田里的异动却瞒不过他们的眼睛。
大家的农田都在郊外,坐马车路过,就有可能在收割了的稻田里忽然发现一片长着青青禾苗的田地,这就让家里有田地的人忍不住下车来问个究竟。有些负责任的庄头,看到别家的农田种了再生稻,自然会跑过去问个究竟,然后禀报给东家。
于是这这么一传十,十传百,知道再生稻的人越来越多,从而导致大家反过来对《种田记》感兴趣,跑去书铺买书。而随着再生稻的收获,这本话本在是京城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庄越印刷的一千二百本早已告罄,又加印了五百本都不够卖的。庄越在请示了杜锦宁之后,又继续印刷。
这本书和稻田里再生稻的种植成功,终于引起了工部官员们的重视。
“《种田记》里引用的农事知识十分精确,再生稻设想更是不得了,事实证明还成功了。这个写话本的人,了不起啊。”其中一个官员道。
“是啊,真不知道这话本是谁写的。你们说,不会是我们工部的哪个大人吧?”
对于后面这个说法,大家都嗤之以鼻:“怎么可能?”
他们工部真有这样的人才,早就引经据点地上折子向皇帝提出建议,以获得巨大的政绩了,怎么会做一个无名英雄?大家入仕做官,不都想往上爬吗?虽说往上爬并不一定是为了权欲和金钱,但没有哪一个有能力的人是不想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那代表着自己的话语权变大,能更好的实施自己的施政方针,而不用听一个能力不如你的人在你头上瞎指挥。
关乐和拿着一本《种田记》,看着上面的文字,眉头微蹙,若有所思。
“怎么,关大人,你有什么想法?”一个同僚问道。
关乐和回过神来,笑道:“我是觉得,这再生稻的出现,对于我们大宋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咱们得向皇上禀报才成。”
这时,一直没有作声的陈主事开口了:“大家都为这话本欢欣鼓舞,我倒是觉得这不是一件好事。《汉书》有云:‘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可见,稻田里产量多了并非好事。再生稻是否推广,需得谨慎啊。这写话本的不通过咱们工部,就擅自发表这样的文章,导致粮食产量增加,引起民众效仿,以我看其行为已构成扰乱国事的罪行了。我建议,咱们派人把他控制起来,禀明圣上再对其进行处理。”
大家听了这话,面面相觑。
大家都觉得陈主事这话不对,可又提不出反驳的意见来。
“陈主事这话,未免太过危言耸听了吧。”关乐和望着他,冷声道,“我还没听说过,粮食产量增加,不是一件好事,而是一件坏事。”
“没听说是你孤陋寡闻。”陈主事冷哼一声道,“谷贱伤农,古而有之。粮食产量增加了,稻米的价钱自然要往下掉,庄户人家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却卖不出价,你说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
在场的官员们都陷入了沉思。
见大家都被自己问住了,陈主事越发得意。
他道:“那话本不经官府同意就印发出来售卖,影响甚大,以后还不知会造成什么后果。这件事必须让皇上知晓。”
说这话的时候,他瞥了老迈的工部尚书一眼,自己却暗暗打定了主意,要让其兄长明日上朝时奏明圣上。
他品级低,还没资格上朝,否则他怎么会把这功劳让给兄长?
工部尚书这时出声道:“此事需得慎重,皇上那里且暂不惊动。待我等查明此事,在内部商讨之后再行上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