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七章 交心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流星小说网 www.lxbbbb.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永乐十三年十一月初十,经过几天的准备工作,朱瞻基率领着众将登上了一艘四百石福船改建成的楼船。
四百石的福船,不要说在海中,就是在长江里,也不是大型船只。
但是这种船的尖底造型与龙骨结构、水密隔舱结构、多重船底板、用于操纵尾舵升降的绞车等,都代表了这个时代大明最先进的海船技术。
这种船不仅更安全,不易颠覆,能承受大风浪,即使漏水也不影响航行,更重要的是,这艘船的速度更快。
如今的大明海军第一军区,是从荆州,到武昌,到九江,并且一直延伸到后世的崇明岛的庞大水师。
这种四百石的战舰虽然不是最大的,但是速度最快,而且吃水不深。不论是在巢湖,鄱阳湖,洞庭湖都能畅行无阻,所以这种船也成为了各水师将领在内河指挥的座船。
朱瞻基他们将会乘坐这艘船抵达崇明岛水师营,在那里换乘排水量超过五千吨的大型宝船,立旗出兵。
因为这次是剿匪,而不是两军对垒。为了保密,所以他这次出兵并没有兴师动众,许多大明的老百姓根本不知道朱瞻基这个太孙亲自出海剿匪。
上次出征,他是朱棣身边的跟班,除了自己的卫队,任何人都指挥不了。
但是这一次,他却是三军主帅,不仅第一舰队两百艘各式战舰都归他指挥,就连与第一舰队组合成包围网的第二舰队和第三舰队,也都归他遥控指挥。
对倭寇,其实并没有人真的担心他们能对大明舰队造成什么伤亡。
他们再狠,也只是在陆地上杀人狠辣。在茫茫大海上,如果遭遇,更主要的是看船只的大小,炮火的犀利。
包括朱瞻基在内的一众水师将领,他们更愿意将这次的出海看做的一次实弹演习,锻炼一下大明水师的配合作战实力。
大明水师的实力虽然冠绝全世界,但是如何有效地提升战斗力,发挥战争潜力方面,也不过处于一个初级阶段。
朱瞻基不是一个领导新手,在前世的时候,他就能发挥杨比利的特长,让他将自己的雇佣兵军团打造成了一支战斗力超群的军事集团。
他虽然在指挥作战上有着自己的天然短板,但是他的能力本来就在协调和对人的管理上。
在海军总部,他就召集了第一舰队都指挥使以上级别的将领,召开了第一次作战会议。
根据出海作战船只的规模,第一舰队确定了行军线路,作战计划,确定新型的传令旗语,甚至包括了遭遇海风后,大雾后,各船的应急措施。
意气风发地坐在了主将的位置上,随即发布了第一条军令,就是确定整只船队的指挥系统。
在新江口军营,当地一艘座船升起了军令旗之后,所有的船只陆续升旗。
每一艘不同的船升旗的左右不同,高低位置不同,而这些决定了他们在行军过程中的位置。任何经过训练的船员,能轻易地分辨出每一艘船应该航行的位置。
整个舰队被分成了指挥部分、航海部分、后勤保障部分,作战部分。
虽然通讯方式有些落后,但是当简洁明了的旗语传令系统统一起来之后,看似杂乱无章的船队,其实有着一种稳定的规律。
传达了第一条命令,朱瞻基就坐在指挥舱里,将大权移交给了郑和。
在如今的大明,作战比郑和勇猛的将领多了去,但是在指挥一支两百艘战舰行军,作战的经验上,没有人能超过郑和。
随着郑和的一道道命令通过旗语传达了下去,在这里云集的两百艘战舰开始有条不紊地出发。
宽阔的长江上,战舰按照大小规制的不同,用途的不同,列队前行。或者两船并列,或者三船并列,最多四船并行占据了长江一半的水面。
来往行驶的商船,看到这样规模的行军,都纷纷躲在了岸边,让出了航道。
沿着长江顺流而下,船速飞快,最多一天的时间,船队就能抵达崇明岛。
朱瞻基他们的旗舰位于船队的中间,两侧各有一艘护卫舰保护。这还只是在长江里面,等到了大海里,船队的规模会更加惊人。
船队航行,船队各将也就闲了下来。
待郑和将所有的命令传达完毕,朱瞻基将他请到了自己的下手坐下。“郑总兵初次指挥全作战舰队,可有不偕?”
郑和摇了摇头说道:“全作战舰队,船只类型只有四种,各部将士统一授命,却要比出使舰队更易控制。”
朱瞻基点了点头,明白他的意思。如今出发的全部都是战舰,没有马船,没有太多补给舰,船员的组成也不是各部抽调,所以执行命令起来更是整齐划一。
郑和以往出使,两百多艘不同的船只,船只的种类有几十种,各船又不是隶属一个舰队。有些船速快,有些慢,有些大,有些小,有作战部队,有外交团队,指挥起来其实更复杂。
朱瞻基看了看他有些黝黑的脸,说道:“此番出海搜寻倭寇,非比往常外交使命。我也知道郑总兵心怀仁慈,不愿多造杀戮。但是此番目的不同,还望郑总兵能更果决一些。”
郑和抱拳说道:“内臣知晓。对待倭寇仁慈,就是对我大明沿海民众的残忍。此番和定以殿下之命为尊,不负使命。”
朱瞻基笑了起来,郑和虽然信佛,更像一个温和的外交家,而不是一个军事家。但是他从靖难之役那时候就是一刀一枪杀出来的,此番使命不同,也不怕他会对敌人仁慈了。
如果他真的仁慈,也不会有陈祖义五千大军被他一把火烧死,也不会有锡兰国都都被他攻破的战绩了。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剿灭倭寇之难,在于行踪难寻。不过此番锦衣卫已有暗探混迹于倭寇之中,除非他们永不靠岸,否则定会泄露根脚。剿灭倭寇是我们此番的战术目的,却不是我大明的战略目的。为我大明长治久安,此番孤还需总兵倾力相助。”
郑和沉吟了一下问道:“殿下,何为战术?何为战略?”
朱瞻基反问道:“郑总兵学富五车,可知政治一词?”
郑和应道:“先秦诸子就曾使用过政治一词。《尚书·毕命》有‘道洽政治,泽润生民’;《周礼·地官·遂人》有‘掌其政治禁令’。历朝历代在更多的情况下是将‘政’与‘治’分开阐释。‘政’主要指国家的权力、制度、秩序和法令;‘治’则主要指管理民众和教化民众,也指实现安定的社会。”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郑总兵当真名不虚传,如此生僻之词义也能阐释的清清楚楚。那么,请问郑总兵,战争的目的又是什么?”
郑和沉吟了起来,朱瞻基不等他开口又说道:“所谓战争不过是政治的延续,一切战争的目的都是为了政治服务。剿灭倭寇,只是一场战争,但是要是想要彻底解决倭寇问题,不是一场战争就能解决问题的,我们必须深挖倭寇之根基,从根本上断绝倭寇的生存之基,这就是战术和战略的区别。”
郑和应道:“殿下的意思是说,争一时之长短,用战术就可以达到!如果是争一世之计,就需要从全局出发去规划,这就是战略!”
朱瞻基哈哈笑道:“与总兵言语真是让人心旷神怡,瞻基佩服不已。”
这是朱瞻基的心里话,跟聪明人说话,对方能很快就领会自己的意思,节省了不少口舌。
而且郑和能用简洁的话语,就完整地表达了朱瞻基的意思,这一点是朱瞻基远远不及的。
他比郑和强的地方,只是多了一些见识,另外两个人的地位不同,所以接触的信息不对称。
真的比起个人综合素质,朱瞻基真的觉得自己比不上郑和。
郑和问道:“殿下,内臣长期不在朝中,所以对朝廷局势了解不多。自去年北征,陛下击溃瓦剌部,在草原开发北明山铜矿,草原局势为之肃清。如今朝廷是否将主要精力转移到大明沿海各国了?”
朱瞻基笑道:“郑总兵是否想问,朝廷会更加重视海权了吧?”
郑和有些羞愧地自惭地笑了笑,抱拳说道:“内臣贻笑大方了。”
朱瞻基肯定地点了点头说道:“郑总兵请放心,虽然现在的草原势力还没有彻底征服,但是朝廷也不过是在等新式火枪换装。待得大明各军卫都用上了火枪,那个时候,草原势力的骑兵优势将彻底不复存在。
而今后的大明,不会再将那两百万北元势力视为真正的敌手。大明就将会变成以海权为主的盟主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大明以外的地区。郑总兵需要做的就是要好好保养自己的身体,今后的大明,需要总兵的地方还多着呢!”
郑和又问:“如果肃清了倭寇势力,和下一步将何去何从,还请殿下明示!”
朱瞻基笑道:“在帖木儿王国的西方,还有无数的小国,那些国家都没有听说过我大明,甚至不知在东方还有我大明的存在。要扬我大明国威,还离不开总兵的辛劳。”
郑和斩钉截铁地说道:“此乃和毕生志向,不已为苦。”
永乐十三年十一月初十,经过几天的准备工作,朱瞻基率领着众将登上了一艘四百石福船改建成的楼船。
四百石的福船,不要说在海中,就是在长江里,也不是大型船只。
但是这种船的尖底造型与龙骨结构、水密隔舱结构、多重船底板、用于操纵尾舵升降的绞车等,都代表了这个时代大明最先进的海船技术。
这种船不仅更安全,不易颠覆,能承受大风浪,即使漏水也不影响航行,更重要的是,这艘船的速度更快。
如今的大明海军第一军区,是从荆州,到武昌,到九江,并且一直延伸到后世的崇明岛的庞大水师。
这种四百石的战舰虽然不是最大的,但是速度最快,而且吃水不深。不论是在巢湖,鄱阳湖,洞庭湖都能畅行无阻,所以这种船也成为了各水师将领在内河指挥的座船。
朱瞻基他们将会乘坐这艘船抵达崇明岛水师营,在那里换乘排水量超过五千吨的大型宝船,立旗出兵。
因为这次是剿匪,而不是两军对垒。为了保密,所以他这次出兵并没有兴师动众,许多大明的老百姓根本不知道朱瞻基这个太孙亲自出海剿匪。
上次出征,他是朱棣身边的跟班,除了自己的卫队,任何人都指挥不了。
但是这一次,他却是三军主帅,不仅第一舰队两百艘各式战舰都归他指挥,就连与第一舰队组合成包围网的第二舰队和第三舰队,也都归他遥控指挥。
对倭寇,其实并没有人真的担心他们能对大明舰队造成什么伤亡。
他们再狠,也只是在陆地上杀人狠辣。在茫茫大海上,如果遭遇,更主要的是看船只的大小,炮火的犀利。
包括朱瞻基在内的一众水师将领,他们更愿意将这次的出海看做的一次实弹演习,锻炼一下大明水师的配合作战实力。
大明水师的实力虽然冠绝全世界,但是如何有效地提升战斗力,发挥战争潜力方面,也不过处于一个初级阶段。
朱瞻基不是一个领导新手,在前世的时候,他就能发挥杨比利的特长,让他将自己的雇佣兵军团打造成了一支战斗力超群的军事集团。
他虽然在指挥作战上有着自己的天然短板,但是他的能力本来就在协调和对人的管理上。
在海军总部,他就召集了第一舰队都指挥使以上级别的将领,召开了第一次作战会议。
根据出海作战船只的规模,第一舰队确定了行军线路,作战计划,确定新型的传令旗语,甚至包括了遭遇海风后,大雾后,各船的应急措施。
意气风发地坐在了主将的位置上,随即发布了第一条军令,就是确定整只船队的指挥系统。
在新江口军营,当地一艘座船升起了军令旗之后,所有的船只陆续升旗。
每一艘不同的船升旗的左右不同,高低位置不同,而这些决定了他们在行军过程中的位置。任何经过训练的船员,能轻易地分辨出每一艘船应该航行的位置。
整个舰队被分成了指挥部分、航海部分、后勤保障部分,作战部分。
虽然通讯方式有些落后,但是当简洁明了的旗语传令系统统一起来之后,看似杂乱无章的船队,其实有着一种稳定的规律。
传达了第一条命令,朱瞻基就坐在指挥舱里,将大权移交给了郑和。
在如今的大明,作战比郑和勇猛的将领多了去,但是在指挥一支两百艘战舰行军,作战的经验上,没有人能超过郑和。
随着郑和的一道道命令通过旗语传达了下去,在这里云集的两百艘战舰开始有条不紊地出发。
宽阔的长江上,战舰按照大小规制的不同,用途的不同,列队前行。或者两船并列,或者三船并列,最多四船并行占据了长江一半的水面。
来往行驶的商船,看到这样规模的行军,都纷纷躲在了岸边,让出了航道。
沿着长江顺流而下,船速飞快,最多一天的时间,船队就能抵达崇明岛。
朱瞻基他们的旗舰位于船队的中间,两侧各有一艘护卫舰保护。这还只是在长江里面,等到了大海里,船队的规模会更加惊人。
船队航行,船队各将也就闲了下来。
待郑和将所有的命令传达完毕,朱瞻基将他请到了自己的下手坐下。“郑总兵初次指挥全作战舰队,可有不偕?”
郑和摇了摇头说道:“全作战舰队,船只类型只有四种,各部将士统一授命,却要比出使舰队更易控制。”
朱瞻基点了点头,明白他的意思。如今出发的全部都是战舰,没有马船,没有太多补给舰,船员的组成也不是各部抽调,所以执行命令起来更是整齐划一。
郑和以往出使,两百多艘不同的船只,船只的种类有几十种,各船又不是隶属一个舰队。有些船速快,有些慢,有些大,有些小,有作战部队,有外交团队,指挥起来其实更复杂。
朱瞻基看了看他有些黝黑的脸,说道:“此番出海搜寻倭寇,非比往常外交使命。我也知道郑总兵心怀仁慈,不愿多造杀戮。但是此番目的不同,还望郑总兵能更果决一些。”
郑和抱拳说道:“内臣知晓。对待倭寇仁慈,就是对我大明沿海民众的残忍。此番和定以殿下之命为尊,不负使命。”
朱瞻基笑了起来,郑和虽然信佛,更像一个温和的外交家,而不是一个军事家。但是他从靖难之役那时候就是一刀一枪杀出来的,此番使命不同,也不怕他会对敌人仁慈了。
如果他真的仁慈,也不会有陈祖义五千大军被他一把火烧死,也不会有锡兰国都都被他攻破的战绩了。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剿灭倭寇之难,在于行踪难寻。不过此番锦衣卫已有暗探混迹于倭寇之中,除非他们永不靠岸,否则定会泄露根脚。剿灭倭寇是我们此番的战术目的,却不是我大明的战略目的。为我大明长治久安,此番孤还需总兵倾力相助。”
郑和沉吟了一下问道:“殿下,何为战术?何为战略?”
朱瞻基反问道:“郑总兵学富五车,可知政治一词?”
郑和应道:“先秦诸子就曾使用过政治一词。《尚书·毕命》有‘道洽政治,泽润生民’;《周礼·地官·遂人》有‘掌其政治禁令’。历朝历代在更多的情况下是将‘政’与‘治’分开阐释。‘政’主要指国家的权力、制度、秩序和法令;‘治’则主要指管理民众和教化民众,也指实现安定的社会。”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郑总兵当真名不虚传,如此生僻之词义也能阐释的清清楚楚。那么,请问郑总兵,战争的目的又是什么?”
郑和沉吟了起来,朱瞻基不等他开口又说道:“所谓战争不过是政治的延续,一切战争的目的都是为了政治服务。剿灭倭寇,只是一场战争,但是要是想要彻底解决倭寇问题,不是一场战争就能解决问题的,我们必须深挖倭寇之根基,从根本上断绝倭寇的生存之基,这就是战术和战略的区别。”
郑和应道:“殿下的意思是说,争一时之长短,用战术就可以达到!如果是争一世之计,就需要从全局出发去规划,这就是战略!”
朱瞻基哈哈笑道:“与总兵言语真是让人心旷神怡,瞻基佩服不已。”
这是朱瞻基的心里话,跟聪明人说话,对方能很快就领会自己的意思,节省了不少口舌。
而且郑和能用简洁的话语,就完整地表达了朱瞻基的意思,这一点是朱瞻基远远不及的。
他比郑和强的地方,只是多了一些见识,另外两个人的地位不同,所以接触的信息不对称。
真的比起个人综合素质,朱瞻基真的觉得自己比不上郑和。
郑和问道:“殿下,内臣长期不在朝中,所以对朝廷局势了解不多。自去年北征,陛下击溃瓦剌部,在草原开发北明山铜矿,草原局势为之肃清。如今朝廷是否将主要精力转移到大明沿海各国了?”
朱瞻基笑道:“郑总兵是否想问,朝廷会更加重视海权了吧?”
郑和有些羞愧地自惭地笑了笑,抱拳说道:“内臣贻笑大方了。”
朱瞻基肯定地点了点头说道:“郑总兵请放心,虽然现在的草原势力还没有彻底征服,但是朝廷也不过是在等新式火枪换装。待得大明各军卫都用上了火枪,那个时候,草原势力的骑兵优势将彻底不复存在。
而今后的大明,不会再将那两百万北元势力视为真正的敌手。大明就将会变成以海权为主的盟主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大明以外的地区。郑总兵需要做的就是要好好保养自己的身体,今后的大明,需要总兵的地方还多着呢!”
郑和又问:“如果肃清了倭寇势力,和下一步将何去何从,还请殿下明示!”
朱瞻基笑道:“在帖木儿王国的西方,还有无数的小国,那些国家都没有听说过我大明,甚至不知在东方还有我大明的存在。要扬我大明国威,还离不开总兵的辛劳。”
郑和斩钉截铁地说道:“此乃和毕生志向,不已为苦。”